之前夜光下車處理撞車事情的時候,依依和柳池煙并沒有下來,不過她們也是在車內原原本本的看到了這件事情。
夜光回到車上,重新開車回家的時候,依依看著夜光,問道,“夜光,你為什么一定要讓他賠錢?”
夜光從后視鏡里面看了一眼依依,說道,“你是想問為什么之前那個哥哥我沒讓他賠錢,這個人卻讓他一定要賠錢吧?”
依依點了點頭。
夜光想了想,說道,“雖然很不想這么教你,但是依依,我必須告訴你,人和人是有區別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用善意去對待。”
依依側著頭想了想,說道,“可是,你不是教過我要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善良的對待這個世界嗎?”
夜光忽然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接依依的話了。
這件事情,可能任何一個成年人都不會問這種問題,就像是黑白分明一般,清晰透徹,無需多說。
但是依依不一樣,她還是個孩子,她現在正在自己的世界觀養成的年紀,她還沒有辦法像一個成年人那般去看待和考慮問題。
夜光想了想,接著說道,“心存善念,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這是對的,但是如果你善良的對待一個人,他卻不善良的對待你的話,那你也沒必要善良的對待他了,善良,不代表我們可以任由別人欺負,對別人善良和被別人欺負是不同的。”
“就比如在火鍋店門口那個小哥哥,他撞了我們家的車,但是我不想讓他賠錢,這是善良。”
“而剛剛那個人,他也撞了我的車,但是,是他想要我不讓他賠錢,這就是欺負了。”
“其實很簡單,善良是由你來決定的,是你想怎么樣。”
“而欺負,是他想讓你怎么樣。”
“你想和他想,這就是區別了。”
夜光說完,透過后視鏡看了一眼依依。
依依又想了想,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然后說道,“就像是我有一包零食,我分給其他的小朋友吃,這是善良,但是我還沒有分給他們吃的時候,他們就過來搶,這就是欺負,對吧?”
“呃...”夜光笑了笑,“差不多吧。”
依依的這個比喻,沒啥毛病。
柳池煙靠在車窗上,聽著兩人討論關于善良的話題,沒有插話,只是一直帶著笑意,看著夜光和依依。
說實話,柳池煙一直覺得,雖然夜光和依依并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夜光在父親這個角色上做得很好。
他寵愛依依,但也從不放縱依依,把依依教導的很好。
兩人結婚已經兩年多了,依依也跟著他們共同生活了兩年多了,柳池煙自問,這兩年多來,她把依依的生活起居照顧的很好,但是在對依依的教導方面,她并沒有做過太多的事情,遠遠不及夜光。
一直以來,都是夜光在潛移默化,循循善誘,教育著依依。
依依這么大點的孩子,她除了太能吃,對吃有執念之外,近乎沒有一點兒別的毛病,當然,其實能吃也不算毛病。
柳池煙還記得,依依還沒有認識夜光之前是什么樣的。
那時候的依依,孤僻,甚至有點自卑,總是鬧騰,雖然也挺善良,但是除了她的長相,都感覺不到太多的她這種年紀小朋友身上應該有的天真。
那時候的依依,很堅強,但她并不快樂。
可是,依依和夜光接觸時間長了之后,柳池煙就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
她能感覺到,依依原本陰云密布的內心,越來越清明,變得像如今一般,陽光和煦,蔚藍如碧,萬里無云。
依依現在能如此天真可愛,善良懂事,不得不說,夜光有很大的功勞。
夜光其實很少,或者說從不,在家的時候沒由來的直接教育依依,跟她說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告訴她,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
他如果要教給依依什么事情,或者某個道理的時候,總是會有某件事情,或者某個契機,作為引子。
就比如說,夜光和柳池煙有一次帶著依依去逛街,在一個路口時,因為左右往來并沒有車輛,所以一大群人烏泱烏泱的,闖著紅燈,過了馬路。
依依當時拽著夜光和柳池煙也想隨著人群走過去,但夜光卻拉住了她,在近乎所有人都隨著人群闖著紅燈過了馬路的時候,夜光和柳池煙牽著依依,固執的等了半分多鐘的紅燈。
并且在事后,夜光教育依依,告訴他,不管別人怎樣,你需要守規矩,遵守交通規則。
事實上,如果是放在平時,依依不在身邊的時候,夜光自問,他也可能不會一個人等紅燈,很有可能,他也會是隨著人群闖著紅燈過馬路的人之一。
但是如果是依依在身邊的話,夜光絕對不會去做這樣的壞榜樣,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對依依造成怎樣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以身作則,是夜光把自己放在依依父親這個角色上,覺得自己應該做到的,盡到的,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夜光也是會抓住一些機會,對依依進行一些積極向上,正面的引導。
比如說有一次,同樣是出去逛街,在等紅綠燈的時候,夜光一家子身邊,有一位媽媽帶著和一個依依差不多大的男孩子站在一旁。
烈日炎炎下,馬路對面有一位環衛工人汗流浹背的在清理著垃圾。
那位媽媽指責環衛工人對自己的孩子說道,“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的結果就和他一樣。”
這話當時依依也聽到了,還扭頭看了看那位媽媽。
夜光當時摸了摸依依的頭發,然后也指著那位環衛工人,對依依說道,“如果你好好學習,你將能夠為他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夜光當時聲音并不大,但是也足以讓身邊的那位媽媽和她的孩子聽到了。
那位小男孩也扭頭看了看夜光,然后再看向自己的媽媽。
那位媽媽也扭頭看了看夜光,眉頭微微皺了皺,然后也摸了摸自己孩子的頭,說道,“聽叔叔的。”
小男孩笑著點頭,“嗯。”
有時候,正確的引導,對孩子來說極其重要。
其實兩者的核心是一樣的,都是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
但是,前者或許能讓孩子長大后脫離基層,出人頭地。
后者卻能造福社會,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