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889章答案,自發和自動

無線電子書    詭三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徐庶在思考。

  因為有一些問題需要答桉。

  善于思考的人,總體上來說,相對偏少的。

  在民眾之中,那些思考的人往往也會被多數不喜歡思考的人帶偏。大多數的普通民眾還是喜歡簡單的快樂。這些人往往就會以這個好,或是那個不好作為簡單的劃分,亦或是以自我的感覺爽或是不爽來對待所有的事務,但是實際上這些劃分或是感覺,未必都是正確的。只可惜這些普通民眾往往因為不愿意多思考,然后也就自然不會發現其中的問題。

  打仗,就不好。不打仗,就好。

  至于為什么打仗,或是為什么不打仗,就沒有思考了。

  之前為什么打起來了,后來為什么又不打了,其中的原因是不是就像是巴人頭領支支吾吾的,亦或是遮遮掩掩的說的什么不公平要自由,亦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至少巴山的這些巴人,是沒有思考的。

  川蜀之人只是知道,現在不打仗了,很好。

  這種情況,讓徐庶感覺到好笑,但是又頭疼。

  這些川蜀人可以不思考,但是徐庶他不行,他必須思考,而且他還不能僅僅是思考江東的事,巴山的事,他同樣還需要思考整個川蜀的事情。

  若說華夏是一個被四周各種高山和大海圍繞起來的一片區域的話,那么川蜀就是華夏當中的小盆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就在這個盆地當中,也同樣有山川,有河流,有平原,有溝塹,有麻將,還有有麻辣的火鍋…

  徐庶已經快把川蜀成都當成是自己的第二個故鄉了。

  當下的徐庶多少已經不像是在鹿山之下的時候,還親自去勞作耕地,修葺房屋了,因為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去統籌安排,而那些體力上的勞作,就變成了其他不愿意,或是不擅長思考的人在幫他做。

  徐庶接到了斐潛的命令。

  他不能只是單純的接令,去執行,他必須在這個基礎上去思考,去考慮為什么,怎樣做才會更好。

  斐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命令?

  川蜀在整個的政局之中,處于一個怎樣的位置?

  在不斷的思考當中,徐庶漸漸的想出了一個答桉。

  夕陽落下,黃昏漸上。

  徐庶邀請了徐晃到府上吃飯。

  因為江東的原因,徐晃也將重心從川南往北移動,并且作為川中的軍事支柱,統御整個川蜀戰局。

  使君,公明將軍來了。堂下侍從稟報道。

  有請!徐庶站起身,親自到了堂前迎接,然后和徐晃一同走進了廳堂之中,分左右坐下。

  川蜀其實不窮。

  但是貧富極其不均衡。

  在稍微寒暄一下之后,兩人就迅速進入了正題。兩個人都清楚,吃飯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必須相互之間達成共識,并且按照驃騎大將軍的指令,形成一個有效的指揮系統,全盤統管川蜀的事務。

  使君,如今江東軍來襲,徐晃開門見山,甚至是頗為有些殺氣騰騰的說道,因為搗騰物價,毀壞地方民生,都是士族子弟的傳統藝能了,簡直都可以和叛國相提并論,某觀這成都城中,物價便是升騰不已…莫非又是有人從中作祟?是否需要…以正清明!

  這是個大問題,真要是任其發展,不僅是會影響到普通民眾的生活,甚至會導致軍隊的不穩定,甚至會引發后勤保障出現問題。33

  徐庶聞言,不由得搖頭苦笑了一下,公明將軍,此事…尚需時日。不是說不動,而是需要時日…

  徐晃不解。

  公明有所不知…徐庶微微嘆了口氣,如今成都左近,物價升騰,并非全數都是士族子弟,地方豪強所為…還有不少普通尋常商販,而且這些商販…甚惡于士族豪強也…

  徐晃愣住了,然后深深的皺起眉頭來,這…使君是說…這里面還有尋常人家?

  徐庶點了點頭。

  在物價升騰這個事情上,因為之前已經搞過一次川蜀士族豪強了,所以現在這些川蜀豪強相對來說反而比較謹慎。他們作為重要的中間商,也有提價,但是提的價格并不大,反而隨意提價,甚至比這些川蜀士族豪強表現得還要更惡劣的,如今反倒是那些走村串寨的零售商,那些大小貨郎。

  怎會如此?徐晃不能明白。

  徐庶笑笑,需待教化,而這教化,非一日之功也。

  徐晃皺眉說道:既是犯律之民,便是直出巡檢緝拿便可。

  徐庶擺手說道:若行此法,則與主公之所愿不同。

  主公之所愿?徐晃問道。

  徐庶點了點頭說道:如今主公宏愿,開四海之土,辟八荒之地,納天下萬邦,御蒼穹萬民,如此種種,非一人之力可也,當有漢民千萬,以領地方…而漢民欲領于地方,則當強于地方,知律法,曉道理,權平衡,調眾事…前秦之所弊,自當有所鑒…

  華夏古代,表面上很是批判商鞅,實際上卻偷偷拿來用,畢竟偷書么,就像是看盜版一樣,都是讀書人的事情,能算是大事么?

  秦國為什么可以采取馭民五術,那是因為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地理,在特定的條件下才用的策略。畢竟當時秦國在中原各國眼中是屬于西戎蠻夷,打個比方來說,擁有七十二管弦樂隊的齊王見到了秦王,必然就會帶著一種別樣的口吻表示,看看這可憐孩子,你看看,這樂團,沒聽過罷?這鼎肉,沒吃過罷?這東星斑…

  呃,大概就是這么一個意思。

  當時六國采取的策略其實和秦國不同的,同時六國也是很鄙視秦國的,認為秦國的法律是惡政,暴政等等,是批判的,可偏偏六國最后輸了。

  說起來并不是六國的文明程度,律法制度,士兵武勇等等弱于秦國,而是六國各自私心,不能聯合,最終被秦國各個擊破而已,而秦國的律法顯然在大一統之后也不能跟上局勢的變化,適應民眾的需要,也很快出現了各種問題,這些都是已經知曉的前車之鑒。

  可問題在于華夏之后的封建統治者,并沒有認真思考這些問題,只是覺得愚民政策更簡單,也就一直都在用。這些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雖然說他們也知道秦朝商鞅的馭民五術有問題,可這樣的方法成本最低,民眾也更好管控。而且在小農經濟之下,并不需要更多的有智慧的民眾,也不需要開拓發展什么社會生產力,只需要更多的農田,或是引進些番薯就可以維持百姓不餓死,所以根本不需要開啟民智,只需要讓一小部分人來帶領其余大部分人就足夠了,保證這一小部分人富裕就好了,最基層百姓只是工具而已,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華夏的封建王朝在很長的時間段內,都希望普通的百姓是愚昧的,希望民眾的思想永遠都是停留在很無知的狀態下,只需要安心種田耕地付出勞動力就可以了,以龐大的無知的百姓來供養少部分的官僚和貴族階層。

  這種供給制度,延續了千年。

  斐潛想要讓漢民族走出去,光靠這小部分的官僚和貴族階層可能么?

  顯然是不可能的,這些官僚和貴族,即便是走出去了,也很快就會變成類似于藩國類型,只是想要橫征暴斂,將黑鍋甩給大漢,或是覬覦更高的位置,謀劃著叛變。

  所以,需要更多的民眾,更多開始知道各種律法,明白各種道理的普通民眾。

  川蜀恰巧便是這么一個地方,成都左近的漢民居多,而越往偏遠便是其他少數民族越多,類似于一個小型的華夏。

  普通的百姓不會平白無故的就開了民智,就有了智慧的,而最簡單的開民智的辦法,就是讓民眾走出去,離開原本其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走向更深更遠的地方。

  華夏的商朝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的那種生產力和生產資料條件下,之所以能夠一下子從黃河的一個小部落,擴大到一個大王朝,并且和其勢力范圍以外的方國結成統御關系,其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行商,一手大棒,一手商品。

  因此徐庶鼓勵成都的漢民,尤其是普通的民眾成為貨郎,也同樣的開始走向山林,走向交趾,走向雪區,走向更遠的地方,但是有利必然有弊,這些貨郎卻成為了當下物價提升的先鋒軍…這就是讓徐庶當下有些頭疼的事情了。

  拆臺的,這一次竟然不是士族子弟。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像是后世各種普通菜市場的小商販,風大了便是說菜刮壞了,要漲價,然后太陽晴天多了就說旱了,要漲價,下雨就改口說被水泡壞了,還是要漲價,但是實際上蔬菜批發有漲價么?即便是有,其實漲的也不多,比如超市里面那些蔬菜,往往就和外面菜市場的價格有些差距。

  這是這些小商販是有什么策略,是要顛覆國家,是有意識的要攪亂市場么?顯然也不是,只是這些小商販看人叫價,貪小便宜而已。若是來了厲害的砍價大媽,這些小商販少不得或是笑呵呵,或是愁眉苦臉的表示自己真的真的真的就是虧本在賣…

  因此徐晃看到的是市面物價上漲,便是要將這些小商販,大貨郎全數都抓起來,徐庶就說還不至于。

  某已彷效長安商會,成立成都商會,頒布商行法規,以商治商…徐庶緩緩的說道,待商行法規通曉地方,若仍有商販貨郎知法犯法,蓄意抬價,再行抓捕不遲…只是這商行法規,以地方傳檄告,多少需要些時日,故而請公明將軍來,也是為了此事…

  只要有官吏,少不了的就有官僚主義,所以走流程往往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而現在情況比較急切,因此徐庶就找來了徐晃,想要走軍事路線,借用徐晃的兵卒,直接快速的將商行的這些法規擴散出去。

  徐晃心眼通明,知道這是徐庶有意的向他示好,便自然是拱手應答,無有不從。畢竟徐庶現在明確是一把手,若是直接給徐晃下令也不算是什么,完全可以不需要和徐晃商量,但是徐庶這么做,就是為了避免政務和軍事上產生不應有的芥蒂。

  有了這樣一件事情作為基調,兩個人相互之間的氛圍也就自然更加的融洽。

  隨即兩個人還對于其他的一些事情進行了信息的交換,在一定程度上也確定了川蜀迎戰江東的大策略,也就是利用川蜀的地理優勢,不急于一時,以消滅江東軍的有生力量為主…

  送走了徐晃之后,天色便是沉降下來。

  徐庶的心情并不像是他對外表現的那么好。

  夜里,徐庶輾轉反側,那些一度被他遺忘的事情,又重新回想了起來,他恍忽是回到了他年少的時候。他曾經也是喜歡用拳頭說話的,而甚少思考。用拳頭的模式,多爽啊,有什么分歧,站著的就有道理,趴下的就閉嘴。欺負弱者,欺瞞無知者,被揭穿了就用拳頭說話。

  這個模式在最開始,確實是有用的,尤其是在徐庶年少之時,糾集一幫小伙伴橫行鄉野,行俠四周的時候。

  不服就來打!

  打了再問服不服!

  青少年的無畏和簡單,很快就撞得頭破血流。

  明明是他覺得自己有道理,為弱者聲張,為人報仇,這有什么錯?可是官府表示他沒道理,他殺人了。然后他突然發現,他自己的拳頭不夠大了。若是按照他之前的理論,之前的模式,那么這個時候他就應該躺倒。

  他一開始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一人做事一人當!

  可是等他被綁在了木樁上,被扒光了衣服,赤裸裸的在鬧市上被人指指點點,譏笑嘲諷的時候,他和那些嘲笑他的百姓爭辯,他和那些指責他的民眾爭論,可是他發現那些百姓民眾根本就不想要聽他說一些什么,對他究竟做了什么行俠之事也根本不感興趣,而是對他的下三路感興趣,只想要看他裸露出來的屁股和小嘰嘰,然后便是可以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指責他辱罵他嘲諷他…

  他沒穿衣服。

  他們有穿。

  所以他們就對了。

  他一個人打不過他們這么多人,所以他們也就是對的,就有道理了?

  那么等他帶著更多的人來打贏他們的時候,是不是就代表著他就又從錯的變成了對的?從沒道理變成了有道理?

  那么對錯是否是能改變的呢?

  如果對錯能夠隨時根據力量大小而變化,那么又對錯本身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只要看力量大小就好了么!

  等等的一系列的問題,使得他痛苦,他不理解,也才放下了拳頭,拿起了腦子。

  然后遇到了斐潛…

  對于他的那些往事,斐潛只有一句話,弱者提刀,斬向弱者,強者提刀,砍向強者。愚昧無知者更喜歡欺凌弱者,而內心強大者才喜歡挑戰困難。

  徐庶由此心安。

  他放下手中的刀,提起了思想當中的刀。

  現在,他想要按照斐潛的方法,將思想上的刀給出去。

  民眾是要引導的。

  士族子弟應該承擔這一份責任,承擔不了的,或是偷奸耍滑的,就像是在鹿山之下他和斐潛的議論一樣,那些人不配為士。

  無論黑夜是多么的黑,總歸是會過去,光明再次來臨…

  徐庶是直接住在成都府衙后院的,每天清晨起來之后,他都能聽見在后院街道上那些悠揚的,并且帶著些川蜀口音的招攬生意的叫賣聲,就像是悠揚的詩歌吟唱。

  徐庶站在后院之處聽著,微微捋著胡須。

  如今大漢,最重要的,是定規矩。

  定士族的規矩,定商人的規矩,定軍人的規矩,定四海八荒的規矩…

  有規矩,才好辦事,有了準確的答桉,才能讓民眾自動自發的去做一些什么,而不是整天這個不明白,那個不清楚,什么都不知道。

  同樣的,巴人也需要巴人的規矩,有巴人的答桉。

  孟都尉呢?來了么?

  徐庶在侍從的幫助下穿上了緋紅色黑邊的外袍,問道。

  侍從在幫忙整理徐庶后腰上的衣服褶皺,稟使君,已經早早在外堂候著了。

  徐庶點了點頭,邁步向前。

  不同的人,對應的答桉是不一樣的。會見徐晃,需要以情誼為重,而見孟獲么,則是當以威嚴對待。

  孟獲,現在轉職成為了巴東都尉。

  他原本只是孟氏的一個小角色,并不是三國演義當中的那么威風八面,他身邊也沒有什么祝氏辣女。畢竟若是真的有什么帶來洞主之女,同時又是經歷過戰陣,手下還有一幫悍勇女兵,這么一個強大的女性,自己相貌出眾,武藝非凡,然后在三國演義當中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非要聽孟獲這樣傻不愣登的男子的蠢策略,連帶著自己都坑進去?

  不過這也很演義就是了,畢竟按照羅老先生的對于女性描繪,還是符合了當時主流的社會態度的。三國演義之中出場的女性大部分都是連名字欠奉,比如貂蟬,比如祝融,即便是有名字的孫尚香,也是被描寫成為了只懂得在閨房內拿刀弄槍嚇唬劉備,然后出門在外便是像是沒帶腦子一樣,誰說什么就信什么…

  而實際上么,就算是當下的孟獲,也不是個純粹的憨貨。

  他有他的思想,也有他的狡猾。

  就像是那些川蜀的大小貨郎一樣。

  巴東之中,最近可有變故?徐庶在見到了孟獲之后,便是直接問道。

  孟獲下意識的想要搖頭,但是看到了徐庶的眼神之后,便是咳嗽了一聲,低下頭說道:使君是不是…是不是問巴人之事?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無線電子書    詭三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