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吸引一條狗的,或者是肉,或是骨頭,亦或是干脆的一泡屎。吸引一只貓,則是一條魚,或是貓薄荷。
人也是如此。
大多數的人做事情,總是有些條理性,或是因為這個原因,或者是顧慮那個因素,基本上甚少無緣無故的行動,當然腦子有問題,思維不清晰的人大體上是除外的。
所以有什么樣的東西,才能吸引什么樣的人…
這一點,斐潛很是清楚。
或許更高大上一些的名稱,叫做非凡特質相互吸引?
就像是貪腐之輩的身邊上必然會匯集一批貪腐的人,搞技術的一定也喜歡和旁人探討技術,文學的喜歡文學,熱血報國的人也同樣吸引熱血報國的他人一樣,這種非凡特質相互吸引的定律,在古代,被稱之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所以當陳群來了,魯肅也就來了,而當陳群走了,魯肅也就自然也走了…
這兩個家伙,在長安之外十里亭倒是談論了許久…龐統哼了一聲,相見恨晚么…哼哼…
士元覺得,他們會說一些什么?斐潛問道。
八成就是說荊州!龐統很是肯定。
荀攸在一旁放下了手中的毛筆,然后吹了吹墨跡,亦或是…同盟…
龐統看了荀攸一眼,有這個可能,但是么…哼哼,他們兩個…怕是同不起來…
荀攸也看了龐統一眼,微微沉吟之后,也是點了點頭,說道:確實難以同盟…
斐潛捏了捏下巴上的胡子,一時間有些無言,覺得現在自己是不是有些進化到了三國大BOSS的地步了?取代了當年曹操的位置,然后吳蜀,呃,錯了,魏吳聯盟來打我?那自己應該叫什么?叫秦么?
不過么,現在曹操和孫權無法真正的同盟,這個原因斐潛倒是比較清楚,畢竟想清楚這個問題,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只不過…
斐潛捏著胡子,想了想,說道:不過,某倒是覺得,有些可能同盟…
只有在曹孫不能合作的基礎上,斐潛對于荊州影響才能發揮到最大,也才能盡可能的保持荊州完整性,一旦曹孫同盟成立,那么斐潛出兵反而就會讓荊州陷入更深的戰亂之中,荊州將成為三方拉鋸的戰場,而若斐潛不出兵,只守著武關宛城一線,那么荊州又會面臨著直接被瓜分的局面。
啊?龐統沒反應過來。
另外一邊的荀攸也投來了詫異的目光。
斐潛站起身,然后往一旁走了幾步,到了地圖之處。
你們說曹孫二人無法同盟,畢竟二虎爭食,難以平衡,這一點倒也沒有錯…斐潛指著地圖,孫氏偏安東南,若是欲攻于我等,便只有三條路,一條攻下荊州南部江陵之后,以之為基地,沿著武關一線進攻…另外一條,則是逆流而上,進攻漢中…還有一條么,則是進川蜀…
斐潛回頭看了看龐統和荀攸。
龐荀二人對視一眼,然后都點了點頭。
當然,還有一條路,就是沿著海岸線先南下,然后從交趾那邊翻越大山,從南攻北,進入川中…但是這一條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最后這一條路,就有些像是當年鐘會,呃,歷史上鐘會走的那一條路,只需要三五百的兵卒,就可以掐死的道路。這么說起來,其實歷史上鐘會敢那么干,多半也是有些小道消息,畢竟歷史上三國之間,說是嚴防死守,但是實際上都漏得跟篩子差不多。各自皇帝大臣,都和他國有聯姻關系,這尼瑪平常沒有些小紙條傳來傳去的,誰信啊?
所以,江陵方為孫氏戰略根本,沒有江陵,孫氏便是只能窩在江東…斐潛沒有說曹操,因為曹操這方面,大家都太熟了,當年怎么防備袁紹的,現在就是怎么防備曹操,頂多再加上一條中路漢中一帶,其他的都沒有什么變化。
所以,曹操若是想要和孫權聯手同盟,就必須讓出江陵,然后才有可能合兵,或是分路進攻關中,龐統和荀攸表示曹孫二人不可能坐到一起的原因,就是江陵的利益太大,以至于曹操肯定不會輕易的讓出江陵。
因為這樣一來,孫權除了可以進攻斐潛之外,也同樣可以進攻曹操,而且還比攻擊斐潛還要更加的方便,畢竟打斐潛要么是走山路,要么要逆水行舟,但是如果想打曹操就兩三下就到了…
關鍵是曹操若是失去了江陵,也就失去了一半的戰略縱深,就像是曹操控制不住河洛,就會被斐潛輕易的穿插到腹地一樣,對曹操來說,以自身的側翼安危換一個不怎么靠譜的友軍,對于曹操來說,弊大于利,而對于孫權來說,基本上都是好處,所以這種同盟一開始,就不對等,自然也就難以成立。
但是,就像是非凡特質相互吸引,當某種程度上的目標重合的時候,一些退讓和容忍度,就對應的提高了。
若是單從荊州來看,曹孫同盟確實是難以成立,但是如果說…斐潛伸手,在地圖上畫了一整個圈,若是從整個華夏來看呢?
龐統吸了一口氣,然后摸著自己的胖下巴。
荀攸也是一愣。
斐潛笑著,然后看了看二人。
龐統忽然嘆了口氣,說道:主公,此事…若是真落得如此地步,某倒是尚可…就擔憂諸葛孔明,多少有些…主公有空,不妨再見一見…
這次變成了斐潛愣了一下,然后點了點頭。
斐潛又見到了諸葛亮。
在羅老先生寫的當中,很顯然他將自己代入成為了諸葛亮,所以才有舌戰群儒一己之力壓東吳,才有草船借箭抖機靈,祭壇之上跳大神借東風,華容道捉放曹操一念之間,三氣周瑜使其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甚至還有空城計上方谷,七星燈再借五百年等等…
若是諸葛亮一切都按照三國志當中的模樣,怕是三國演義便是遜色了三分。
斐潛看著諸葛亮,微微笑著。這小子,一身月白色,清冷禁欲少年蘿卜頭模樣,想必是不少腐女的心頭好。
也曾經有人對于劉備是不是真的三顧茅廬存疑,懷疑是羅老先生自我替代的時候的文人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但是斐潛覺得么,三顧的真實性還是比較高的,甚至有可能是更多次,畢竟三六九這些數值在文章之中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不是實指。
歷史上的時候,諸葛當年在荊襄也是混了很長時間,所以有些名頭理所當然,而劉備當時在一個迫切需要得到士族支持的窘迫境地之中,頻繁的探訪荊州那些在野或是半在野的賢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同樣,諸葛亮當時已經算是大齡青年了。在平均年齡基本上都是四十左右的漢代,諸葛亮確實也沒有多少時間繼續玩種田游戲了。甚至建功立業的愿望比起一般人可能還要更加的迫切,因此才會在劉表當時剛死,劉備還惦記著自己名聲的時候,諸葛亮就建議拆牌坊了…
現在,劉表顯然并不能像是歷史上堅持那么長時間,但是面對著同樣一個事情,白蘿卜版本的諸葛亮似乎也選擇了同樣的事情,建議讓斐潛去替代劉表的位置,維護荊州的穩定。
歷史上劉備是不是真心在意牌坊,斐潛也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劉備當時沒有那個實力去按住荊州內外活蹦亂跳的家伙,而現在的斐潛若說是真想要彈壓,多少還是壓得住的,只不過是付出和收獲會很不相匹配罷了。
歷史上劉備得了荊州,那是事業的開端,現在斐潛去獲取荊州,那就是事業的累贅…
斐潛倒是不在意牌坊的問題,他只是純粹的站在戰略的角度來考慮,之前諸葛亮的建議,讓他替代劉表入主荊州,在戰略角度來說,著實有些弊大于利,但是在情感角度來說,斐潛又不能表現得那么殘酷,畢竟斐潛在荊州多少也是有些聯系的,一些基本盤面,不能說丟就給丟了。
所以只能是像是大多數競技比賽一樣,先保平,再求勝,別搞莽一波。
龐統也是下場比賽的其中一員,所以他能理解。
諸葛亮則是觀眾,雖然理解,但不一定愿意接受。
畢竟現在諸葛亮和龐統有些不一樣。
龐氏現在和黃氏,已經主要將產業轉移到了宛城一帶,即便是荊州分裂,亦或是陷入戰亂之中,實際上對于荊州北部南陽宛城這一帶,還是比較有保證的,不至于影響太大,所以龐統對于荊州是否完整,以及荊州歸屬問題等等并不會有什么必須要這樣,或是要那樣的想法,比較容易接受斐潛以整體戰略為考量的思維模式。
所以龐統說,他沒問題。
但是諸葛亮有問題。曹操搞了諸葛原本故鄉,現在又來搞諸葛第二故鄉,也不怪諸葛一生曹黑,死命也要掐著曹氏揍。斐潛可不想沒做好諸葛亮的工作,然后諸葛亮覺得斐潛這個人無情冷酷無理取鬧…
春秋戰國之時,晉楚有三戰…斐潛緩緩的說道,然后看了看白蘿卜頭,然后才繼續說道,戰之勝者,不為勝,戰之敗者,不為敗,孔明以為然否?
諸葛亮略微沉吟片刻,點了點頭,說道:然也。將軍所言甚是。
孔明且言之。斐潛說道。
諸葛亮聲音清亮:春秋之時,周王衰微,諸侯互伐,禮盡廢也。之時,楚國勢強,兵馬多盛,欲圖中原,必然北上。晉文公臨政,勵精圖治,亦欲重振晉國之威,故晉楚之爭,乃必戰之。
斐潛微微點頭。
晉楚首戰,乃于城濮。諸葛亮繼續說道,晉軍以少而勝多,以簡而勝繁,以退而勝進,以專而勝分,故而一戰而定霸主之位也…
諸葛亮看了一眼斐潛,然后說道:城濮之戰后,晉文公于踐土建行宮,尊襄王而獻虜,雖說得封于侯伯,聚而盟約,然…故而,勝戰而不為勝也…
邲之戰,亦如是。晉軍之帥,雖知不可以戰,然戰之…諸葛亮顯然對于這些事情非常熟悉,說的時候如數家珍,臨戰之時,晉軍無力駕馭跋扈之將,遲疑寡斷,和戰不決,臨戰不備,自然是受制于人,以致大敗。此役畢,晉楚更替,楚得霸權,莊王一飛沖天,其鳴聲遠…然,楚國偏離中原,風俗禮儀多有異也,雖說楚得其霸,依舊不得長久,故有鄢陵之戰…
楚以汝陰之地許鄭,以壞其盟。晉連齊魯衛共討之,楚以出兵而擊,遇于鄢陵。諸葛亮說道,楚軍故技重施,突進而襲之,卻遇沼澤而不得進,錯失良機。晉軍分擊左右,自晨而暮,雖說得勝,然國力已衰,其心亦異…將軍之意,便是當下猶如晉楚乎?內有公卿爭權奪利,外有吳齊等國窺視…
晉國和楚國,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冤家,其中相互爭斗的戰爭一共打了十一次,大部分都是晉國獲勝,楚國獲勝的次數并不多,只有邲之戰、北林之戰而已,但是如果說這其中重要并且影響較大的戰役,那就是斐潛和諸葛亮所說的這三場。
尤其是鄢陵之戰。
雖然說這場戰爭最終以晉國以微弱優勢取勝告終,但是戰爭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隨之而來,這也成了這兩個霸主國轉向衰落的一個標志點。戰爭的勝負其實早有征兆,對兩國實力的損耗也有著多方面的、比較明顯的原因。
斐潛點了點頭,說道:孔明果然明慧,知某心意。以史鑒今,方知輕重。昔晉楚之爭,有國爭,亦有士爭…
春秋戰國時期,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就是各國之間,尤其是在晉國和楚國內部,舊貴族和新的士大夫之間,有許多的矛盾,各自有各自的算盤,這種錯綜復雜的關系,也是導致晉國和楚國相互爭霸的時候一個重要的內因。
外勝,而內敗,終敗也。內勝,而外敗,亦敗也。而內外皆勝,又何其難也…斐潛說道,故戰之勝者,不為勝,戰之敗者,不為敗也…
諸葛亮沉默著,并沒有立刻說一些什么,但是依舊看著斐潛。
鄢陵一戰之時…斐潛吸了一口氣,然后想到了后世一些的類似的事件,不由得有些喟嘆之感,楚國內部不睦久矣,將相攻伐,王士難衡,紛爭不斷,楚王束手無措,不得不尋利于外…
將國內矛盾轉嫁他國,這并不是后世國家才懂得的做法,至少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楚王就懂得玩這一手了。只不過這樣做,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
諸葛亮不傻,他早就察覺斐潛不愿意出兵荊州,但是他之前還想爭取一下,表面上因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多少也會有些感情,但是實際上,諸葛亮知道,他其實在心中,有一個更為深層次的原因使得他不愿意看到好不容易和平了幾年的荊州,再一次像是他的故鄉一樣,陷入戰火之中。
諸葛亮有些難過的閉上了眼。
斐潛看著諸葛亮,也有些感慨。如果說一個人的成就就是一桶水的話,那么這個人本身的才能是其中一塊板子,或許決定了其下限,但是一個人的眼光也同樣是另外一塊板,決定了這個人的上限…
諸葛亮的才能,無須質疑。
有人說諸葛亮是羅老先生捧的,他的才能被高估了,實際從歷史上來看,其實或許是低估了。諸葛亮的形象或許有些被羅老先生敗壞了,淪落到一個嘴皮子利索跳大神的形象,而不是一個穩重政治家。
舉一個栗子。
諸葛亮為了保護都江堰,也是為了確保水利資源不被這樣或是那樣的人侵吞,在三國時期,就頒布了命令,表示都江堰是國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然后專門設立了一個堰官來統御這個武裝力量,來保護都江堰,直接受蜀漢朝廷管轄,不受郡、縣等地方政府干擾。
得益于此,都江堰才能做到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才不會被這個或是那個人這邊圈一塊,那邊圍一點,避免了地方政府睜著眼珠子卻這個也不清楚,那個也不知道,什么也管不了的局面,才能確保了整個成都平原的農業有序健康和穩定。
和漢武帝那種圈地派兵宣布國有的上林苑不同,諸葛亮是為了保護國有公共設施不被私人侵占設立的武裝防衛力量,確保國家的正常運作,這種理念超越了時空,甚至讓后世一部分人都應該感到羞愧。
所以,斐潛才愿意慢慢的讓諸葛亮去看,去想,至少斐潛知道,如果諸葛亮真的能看明白,想明白了,在未來就會有一個堅強的力量,讓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的大漢車輪,不至于又回到原本的軌跡上…
高速文字詭三國章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