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176章 人才引進

  越往西北走,斐潛越是體會到了當初諸葛為何選擇這一條進攻路線的原因,嗯,或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已,但這個原因應該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條,那就是運輸。

  沒有解決運輸問題之前,大規模的戰爭或者是持續時間較長的戰爭,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

  消耗太大了,不僅僅是兵卒的消耗,還有運輸部隊的消耗,而這些消耗,很大程度上和戰爭無關。

  斐潛坐在青泥水邊,在面前的還算是比較平順的石板上鋪開了一張厚竹紙,然后用毛筆在竹紙上勾勒著,畫出大概的行軍路線,并標注周邊的山川要點。

  當然,這一張略顯的簡陋的地圖依舊是大概的記載和描繪,很多東西依舊是無法詳細的標明,但是斐潛至少懂得一些地圖的基本常識,比例尺寸什么的相對來說比起漢代其他地圖制作者都要好很多。

  至少斐潛不會在地圖上勾勒出寫意或是寫實的山水圖畫…

  現在的位置,距離漢中陽平關三天。

  沒錯,三天。

  坐了記號的斐潛,不由得嘟囔了一句,下一次,一定要把計里器搞一臺出來,這樣的粗略計算方式,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

  漢代,其實早就有計里器了,或者叫做司里車,又稱記道車,但是這個玩意就跟很多古代黑科技一樣,最終沒有能夠廣泛的應用,逐漸便失傳了。

  其實司里車的原理并不復雜,就是利用齒輪機構差動的關系,但是就是這樣的技術,在漢代,甚至在漢代以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這樣的司里車只是用來作為皇帝出行時“大駕鹵簿”中必不可少的儀仗之一,并沒有將其投入到實際的運用當中去,再加上除了制造者之外,沒有任何人懂得原理,一旦其中任何一個齒輪松動脫鉤,便算是壞了,也不懂得修復和維護,因此這樣相對來說笨重的司里車,便在華夏特有的混沌計數面前,敗下陣來。

  大概和約數,全憑感覺,橫行華夏成百上千年,直至西方機械攻上門來的時候,才明白有一個精確的計量方式有多么的重要。

  斐潛將目光投向了身側奔騰不惜的青泥水,又將抬頭眺望著遠方。

  青泥水,因為兩岸顏色青翠,宛如青泥一般,故而得名。現在這個漢代,還沒有像后世一樣,一提西北,就想到荒涼和黃土,就像是眼前的青泥水,依舊是清澈的。

  接下來還有一段路要走。

  從漢中那個小盆地出來,西出了陽平關,往西北方向,便是進入了祁山道,這一條路,相比較走秦嶺來說,真是平坦的太多了,山勢舒緩,山間有路,足夠容納軍隊列隊而行,不想是儻駱道那樣需要攀爬盤旋。

  往西北走了大概一天左右的路程,便到了沮水、東渡河、西河、白河、東溝河的一處交匯之處,雖然這個地方水流很多,但是都很淺,并不適宜漕運,只能是沿著河谷步行,當然,在這樣的地方修筑一個營地進行補給的話,應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斐潛在這個位置,稍微標注了一下,劃了一個帶了些犄角的“回”字形,表示可以修筑營寨。

  沿著青泥河谷繼續繼續向西北步行約兩天的時間,便到達了這里,沮縣。

  這里是群山環抱當中一塊難得的平地,并且有充沛的水系,一條是穿過縣城的嘉陵水,另外兩條是位于縣城西北的青泥河與西漢水。

  西漢水,恐怕就是諸葛亮一生之痛了。

  當年劉邦北伐項羽,韓信調兵出漢中,就是利用西漢水運輸糧草,但是到了諸葛亮的時期,這個已經成為了老黃歷,不可復制了。

  西漢水發源于祁山北邊的齊壽山,原本流經沮縣,然后繼續向南,在漢中西南的陽安關與漢水匯合,故名西漢水。

  所以當初韓信可以從從容容的領著十萬兵馬北上,不用太擔心糧草的問題,因為糧草這些笨重東西,可以走船運,從漢水轉運到西漢水,然后再送到這里,進嘉陵水,在往北運輸…

  就算是秦末漢初的船運技術再落后,也比人馬陸運要便捷了許多,但是到了諸葛亮的時代,卻沒有辦法了。

  不知道應該說是劉邦的好運,還是說劉備沒有這個氣運,公元前的一場地震,改變了西漢水的河道,從此西漢水直接在沮縣的西北方與嘉陵江交匯,不再繼續南下流向漢水,因此也就由漢水的支流變成了嘉陵江的支流,因此原本的好好的一條天然糧草運輸通道,就這樣斷絕了。

  所以在這個時代,如果想要轉運糧草北上,就必須先從漢中步行至沮縣,然后在縣城乘船,先沿嘉陵江,再走西漢水,最后方能抵達祁山。同時,這條水運因航線較長,山高水窄,又有枯水期,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用小船來運輸糧草,無形當中就增加了糧草轉運的難度。

  不過呢,斐潛并不打算走糧草運輸的這一條線,而是打算先去下辯,所以走的是青泥水的方向。

  沮縣的青泥河與嘉陵江,這兩條河流在縣城的正北方交匯,原本河道狹窄,淤泥堵塞,不過之前的武都太守虞詡兩次大規模修繕道路,把這兩條河的漕運都開通了,于是這片地區交通便利,也是大量貨物往來的區域,便成為了富庶之地,這一次李儒轉借糧草的場所便在這里。

  越往北走,斐潛才越清楚諸葛亮那個時候的選擇,是多么無奈和悲涼…

  荊州一失,諸葛亮失去的不僅僅是大片的土地,更是失去了人才的補充地,川蜀本地的士族和東吳本地士族一樣,大都是屬于只顧眼前三分地,絲毫不想向外進取半分的人物,所以對于北伐的愿望都不強烈,因此諸葛亮想要戰勝地域廣大的魏國,攻取隴右,獲取隴右的人才支持,便成為了戰略上面的重中之重。

  隴右地處雍涼,因為和羌胡比較接近的關系,這里的人大多數生性強悍,善騎射,習武功,富有極強戰斗力,因此西涼強兵不是浪得虛名的,所以這里也是作戰補充兵源的雄厚基地。

  所以也有一句話,叫做“關東出相,隴西出將”。諸葛亮兵出祁山,進據隴右,其實也就是為了招覽將才,補充兵源…

  這么說來,嗯…

  斐潛捏著并不太長的胡須,想到了一點什么,不由得搖頭笑了兩聲,然后將毛筆套上了筆套,讓黃旭將這些物品收起來,自己面對著青泥水,不免有些感嘆。

  因此諸葛亮選擇了姜維,除了姜維本身的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除了姜維之外,整個蜀國,便沒有任何人可以像姜維一樣,對于隴右有強烈的進攻欲望,能夠徹底的執行諸葛亮的戰略,完成諸葛亮的夢想。

  取隴右,取人,取地,取馬,休養生息,再取關中,然后和甜黨吳國聯手,滅了咸黨魏國,最后再收拾甜黨吳國,一統天下…

  如此便川味火鍋一統江湖,辣黨萬歲!

  可惜啊…

  “君侯,姜功曹來了…”黃旭稟報道。

  “有請。”斐潛轉過身來,說道。

  有意思,剛想到了姜維,結果姜冏就來了…

  姜冏名字雖然冏,但是人長得并不冏,相反,倒是相貌堂堂,身形壯碩,又帶了幾分的儒雅之氣,果然不虧是姜維的老爹,模版不錯。

  嗯,這個時間點,姜維出生了么?

  斐潛手頭上又沒有百科全書,確實記不得姜維到底是什么時候出生的,只不過既然作為諸葛孔明的繼承人,那么必然比豬哥小十幾二十歲,而現在豬哥還在鹿山之下的木屋住著呢…

  話說那棟木屋還是我蓋的呢,到時是不是可以找諸葛要些房租錢?

  收多少好呢?

  “屬下拜見將軍!”姜冏上前拱手行禮。

  姜冏替斐潛轉運糧草,處理事務,自然沒有一個正式一些的身份是不行的,因此便領了一個右扶風的功曹職位,自然也多少也可以算是斐潛的下屬。

  見過了禮之后,斐潛也沒有和姜冏客套太久,便直接問起了關于糧草轉運的事情。

  “啟稟將軍,氐王窠與某有舊,轉運糧草之事又有利可圖,故而氐人樂見于成也…”姜冏拱手回答道。

  隴右魚龍混雜,周秦以來多居綿諸、邽、冀、狄、氐、羌、廬等戎,羌人多居涼州之武威、安定、天水、金城、酒泉諸郡,氐人居武都、扶鳳、天水等郡,河西有西羌,北又有鮮卑、匈奴等,因此在這個區域,少數民族的問題也是相當的嚴重,和漢民族也是時好時壞。

  在下辯地區,氐人最為集中,其首領便自稱為王,便是氐王窠。

  褒斜道還在修繕棧道,雖然這一段時間都在抓緊修復了,但是畢竟工程難度較大,一時半會還沒有辦法完全修好,所以走下辯繞往隴西的這一條運糧道路,還是需要繼續保持一段時間的。

  “善。”斐潛點點頭說道,“轉運糧草,事務繁雜,幸苦仲奕了,待關中自足,便是仲奕大功一件…”空頭支票么,總是要開一開的,否則下屬拿來的干勁啊?

  姜冏連忙再次拜謝。

  “對了,氐王窠有多少兵馬?”斐潛擺擺手,示意姜冏無需多禮,轉換了一個話題問道,“其戰力如何?”

  雖然說現在氐王窠是偏向于斐潛這一方的,又和姜冏有些關系,但是這些西涼少數民族,并沒有什么強烈的契約精神,說翻臉就翻臉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因此小心謹慎一些也是必須的。

  “啟稟將軍,氐王窠有三千氐兵,皆能戰,尤其擅于奔走山間,呼嘯林地…”姜冏緩緩的說道,然后看了斐潛一眼,繼續說道,“…不過氐人分屬繁亂,有青氐、白氐、蚺氐等等,各有統屬,且于氐羌通婚,如今氐中有羌,羌中亦有氐…”

  斐潛皺著眉頭,點了點頭。

  這一點,怎么幾乎和所有的士族土著一樣啊?還是說這個已經成為了華夏的優良傳統,但凡是沾了些邊的便都變成了同樣的模樣?

  無論是山東還是山西,士族之間也是依靠聯姻,相互勾結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關系網,沒想到這隴西的少數民族也是如此,這個是近朱者赤,還是近墨者黑啊?

  聽姜冏的意思,氐人擅長山地戰,羌人自然還是擅長騎戰,這個結合,還真是…

  慢慢來吧。

  斐潛思索了片刻,然后對著姜冏說道:“待某回關中之后,便會令人送些精細之物來,屆時仲奕便贈于氐人首領,算是答謝之禮…”

  姜冏目光閃動了一下,沒有說什么,點頭稱是。

  “仲奕有何想法,直言無妨…”斐潛注意到了姜冏的表現,便直接開口說道。

  姜冏看了一眼斐潛,覺得斐潛不像只是敷衍之語,便試探的說道:“…將軍…可是欲行分化之策?”

  “這個…”斐潛沉吟了一下,還是決定不瞞著姜冏,一方面是姜冏既然猜測到了幾分,再有意隱藏否認也顯得自己小家子氣,另外一個方面姜冏也算是李儒推薦的人員,也多少有些保障,因此就點頭承認了,說道,“下辯之地,北接隴右,東連關中,南達漢中,一旦不穩,三面皆亂…”

  姜冏沉默了片刻,說道:“如此,屬下建議,將軍不妨多與白馬羌親善…”

  “白馬羌?”斐潛有些不明白。

  這不是再說氐人么,怎么和白馬羌聯系到了一起?

  或許是看出了斐潛的疑惑,姜冏解釋說道:“白馬羌,亦為白馬氐,其中羌氐混雜,已不分矣…”

  原來如此。

  斐潛點了點頭。

  這就是當地土著的好處了。姜氏也是隴右大姓,在冀縣人數最多,自然對于隴右的情形相當的了解。

  “對了,”斐潛笑著說道,“仲奕乃隴右人士,可有賢才舉薦一二?”

  如今斐潛和在并北的時候大不相同了。

  并北那個地方,在漢代人的眼中都是窮鄉僻壤,又跟胡人比鄰而居,就像是后世說是要去內蒙古似的,縱然是公務猿身份,也沒有多少人會趨之若鶩,所以并沒有多少吸引力,但是現在斐潛手中握有關中三大郡,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這個地區自然就比并北好得多了。

  畢竟大漢陪都啊,再加上斐潛也需要一些關中之外的士族子弟,來平衡和稀釋關中士族的力量,因此引進人才便是當下急需的一件事情了。

  為何不找李儒,而是找姜冏?

  這不明擺著么,李儒這邊,有賈詡,有姜冏,還有張濟、張繡、甘風這些原來統屬董卓之下的人物,再讓李儒舉薦,豈不是一家獨大?

  李儒也是明白這一點,因此對于隴右人才的事項,雖然知道斐潛需要,但是斐潛不問,便絕不主動進行舉薦。

  姜冏就不一樣了,根據漢代官場的潛規則,誰舉薦誰負責誰受益,姜冏舉薦的,必然就跟姜冏掛鉤在一起,而培養一個小的姜冏勢力,自然比起繼續讓李儒的關系網繼續擴張要好得多…

  因此斐潛一提,姜冏果然有興趣,拱手說道:“將軍有意納賢,屬下自然盡力…當下便有一人,可稱賢才…”

無線電子書    詭三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