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家長房的王夫人死了。
得知這消息的時候,一家子婦孺在易安堂剛吃過了早膳,正坐著閑聊消化食兒。
第一個起反應的是三房的王夫人:
“就…死了?”她問:“怎么死的?”
瑯琊王氏也曾是顯赫之家,人丁興旺,建康城但凡有點兒名聲的世家哪個沒和王家連過姻。所以,盡管永平帝處理了王家那些個男丁,但手指縫溜出去的這些個王家婦孺并不少,更不要說王家的外孫子、外孫女。
那褚家長房的王氏也是瑯琊王氏嫡支,只不過和王夫人不是同一房的。
王夫人自視甚高,身為嫡長房里的,生就眼睛長在腦袋上,很有幾分洋洋自得,雖然對外裝出一副賢惠樣兒,可是時間久了,自家人又怎會不知?
所以兩位王氏年少時相處的并不愉快。
后來各自嫁人,嫁到褚家長房的王夫人才施展出凌厲手段,馭下極嚴,而王夫人嫁的是謝家老三,先是謝家被謝侍中帶累,幾乎搖搖欲墜,后來雖然一飛沖天,貴為侍中,王夫人也不當家,始終低袁夫人一頭,與意氣風發的褚王氏更不可同日而語。
兩人也頂多是面兒上還好些,彼此給點兒臉面,脾氣稟性是真心不合,來往也不親近。
以至于王家倒臺,男丁盡數被誅,王夫人和褚王氏也并未多加走動。
要論起遠近來,反倒是王十二娘是褚王氏正經同房的侄女,只不過王十二娘是庶出,并不被王家重視,也不招褚王氏待見。
只是,雖然關系不近,可是血緣卻近,王夫人聞聽之后難免震動:
“我聽說前幾天倒是讓那周氏給氣吐血了,是不是…讓她給氣死了?”最后一句看向謝母。
進來報信的是謝管家,褚家派來送信來的小廝并不進入后宅,請人家吃過了茶點后,就給送走了。
“這個,來人未說。”
袁夫人呷了口茶:“這叫來人如何說?難道自曝家丑嗎?弟妹失言了。”
王夫人一噎,“關走門來都是自家人,我才有如此之言,阿嫂也太謹慎了。”
“凡事小心總是沒錯,這話以后可不能說了。”謝母看了王夫人一眼:“那王氏也是你本家,合該你去看一看的。”
“還有十二娘,你們一道去,將唁金送去便是。”
王十二娘連忙應道:“是。”
褚王氏本就是她嫡親姑母,按理她是該去的。
“阿嫂可一道過去?”王夫人問,要是別人她就不問了,可死的是褚家人,褚家二房袁氏可是袁夫人的嫡親阿姐,有這一層關系就少不得她問了。
也是和褚袁氏結了親家,倒是和袁夫人關系更近。
王夫人便是這樣審時度勢的人,想的周到全乎。
袁夫人沉吟片刻:
“我也同你一道去吧。”
“王氏死了,她下面的幾個兒子少不得要守孝致仕。”謝母一句話說到點子上了,臉上浮現了陰云。“褚家大郎才讓皇上免了官,瞅他那為人處事也沒什么大的作為。倒是尚了南郡公主的褚二郎,怪可惜的,才走馬上任了幾個月…”
痛定思痛:
“我看我得好好保養好我自己的身體,不能讓阿郎的前程毀我身上。”
說罷,就把屋里的小輩給都給趕出去了,愛忙什么忙什么吧,她也有任務在身。
把人趕走,就帶著芷蘭在院子里走上圈了,就此決定每天都要走上半個時辰,學著蕭寶信給謝顯的任務,堅持要把身體給鍛煉好了。
眾人:您老有沒有想太多…
不過,謝母身體好才是真的好,眾人知道后倒沒說風涼話。無論是對謝顯也好,還是謝家二爺三爺,身上都有官職在,謝母長命百歲對謝家哪個都是好的。真像褚家長房那般,也是沒輒。
連袁夫人私下都和大丫環清霜說:
“太夫人都有這樣的心氣兒,我自也不能拖了阿郎的后腿。”
默默地也早起半個時辰走起了圈兒,只不過在她的自在院里風沒有傳出去。
當然,這都瞞不過采薇的眼睛,這是后話。
謝顯傍晚回來時,身上沾了些許的酒氣,不過他并不曾飲酒,想也知道和他一道飲酒的是喝了多少,才能連他的身上也沾了些話。
謝顯直接去了易安堂,把和路家定下的兒女親事跟謝母交待了。
和他預想的一般,太仆卿樂見其成。
祖氏婆媳回到路府,齊夫人轉臉就和太仆卿說了,這事兒她可頂不住,也不可能瞞著。
太仆卿骨子里是多清高的啊,可一聽跟陳郡謝家結親,那也是由衷地高興。百年的世家,怎么也不可能是屈了路家。
直夸兒媳婦辦事靠譜,下手快準狠。
不過心里也畫弧兒,琢磨著還真就可能是兩家小媳婦都是一時頭腦發熱,也沒經過家里大人的許可,私下就定了。
這事兒也不知是該認真對待,走走明路的好,還就是這么著,看謝家是個什么意思。別好像他家高攀他們謝家一樣。
結果,都沒給太仆卿容空,細想明白,隔天下了朝謝顯就主動找上來了。
太仆卿笑了,畏妻如虎的名頭真不是瞎傳的,看吧,夫人動動嘴,堂堂尚書仆射跑斷腿。
連自作自為的名聲都不想給蕭家大娘子留下,居然請他對外聲稱是兩人定下來的親事。
太仆卿哪會不應,拉著謝顯找了同僚一道去府上飲了酒,并在酒席上兩人公布了結親的消息,算是給謝顯一個交待。
于是謝顯表面功夫做完,這才回到謝家給謝母一個交待。
聽完,謝母半晌無語。
“怎么想起和路家結親?”頓了頓,老太太才道:“還是不知道什么時候生出來的小郎小娘…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通家之好,兩方關系極之密切。咱們和路家…”
有這么好?
她以前和路家早就死了十好幾年的老太太可是不對付的很,連帶著對他們家下面郎君和媳婦也不是很待見,兩家倒不是仇人,但也沒怎么好,至少自兩家老太太以下,嫡出的子女并無通婚的歷史。
這在建康城也算得上是難得了。
畢竟數得上數的世家,十個指頭也數得過來,哪家都是盤根錯節,都扯得上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