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385 不上不下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滔滔不絕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拋了出來,就好像根本不用呼吸一般,布萊德利一鼓作氣地吐出了一大堆——

  雖然這是戛納電影節的采訪,但同時也是奧斯卡之后的第一次采訪,記者們腦海里的問題可以如同滔滔江水般源源不斷地傾倒出來,布萊德利現在僅僅呈現冰山一角而已,恨不得把所有問題打包丟出來。

  藍禮不由歡快地大笑起來,“慢一點,放慢一點,我們還有時間可以慢慢交談。但在閱讀場刊之前,我可以先回答一部分問題,奧斯卡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嘉獎,但正如我當初所說,這是一份壓力也是一份動力,我期待著能夠成為一名更好的演員。所以,關于小金人的話題,我們可以交給作品來回答。”

  停頓一下,藍禮舉起了手中的場刊,“比如說’龍蝦’。這部作品到底如何呢?我想,這就是最完美的答案了。”

  蓋文和布萊德利再次交換了一個視線:用作品說話。果然還是藍禮,底氣十足,由內而外展現出來的沉穩氣場,確實不是隨隨便便什么演員能夠比擬的,即使是在巨星級別的演員之中,也堪稱首屈一指。

  依舊是熟悉的“銀幕”場刊,清楚地羅列出十家特邀媒體的評論與分數,每一年的邀請媒體可能稍稍有些不同,但權威和專業都有著足夠保障——更何況,場刊評分也只是媒體評論的參考數據之一而已。

  唯一一個有趣的細節就在于,有些評分欄是空缺的,這也意味著,負責評論的記者暫時還沒有觀看這部電影,沒有遞交評論與分數,暫時從缺,等之后觀看完畢再填補上——當然,也有非常少數的特別情況,可能錯過也就錯過了,記者從同行的評論以及資訊做出“不看也罷”的結論,之后也不會補看。

  畢竟電影節一共只有十一天,而參展影片數量著實太多太多,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必須有所取舍。

  然而,昨天經歷首映式狂潮的“龍蝦”,十個評論全部齊齊登場,一個不缺,側面證明了這部電影的“不容錯過”,場刊評分媒體悉數出席,并且第一時間做出評價,在戛納滿分四星的評分系統中給出了自己的感受。

  意大利的“每日事實報”,兩星,“概念出眾,鏡頭驚艷,但成品依舊不完整。”

  在進一步的詳細評論之中,這家意大利媒體表示,“歐格斯蘭斯莫斯在形式層面確確實實具備了大師氣象,但形式表面之下的內核卻顯得雜亂而淺顯。藍禮霍爾、蕾切爾、薇茲等一眾演員的表演非常出色,但他們也依舊沒有能夠賦予電影在形式之外的更多內容。同樣的題材,如果由大衛芬奇拍攝會是什么效果?”

  俄羅斯的“美杜莎報”,一星,“空洞的形式、僵硬的表演和荒誕的氛圍,確實制造出足夠的黑色幽默,甚至足以令人捧腹;但笑聲多么夸張、內容也就多么空洞,那些形式層面的出色越發襯托出整部電影的虛無,就如同皇帝的新衣一般。”

  在總結式的一句話評論中,他們表示,“噱頭高于本質的作品。不看也罷。”

  字里行間可以清晰感受到意大利媒體和俄羅斯媒體的郁悶,顯然是在超高期待值之下迎來了失望的結局。

  藍禮輕聲閱讀完畢,眉宇之間的笑容卻是緩緩滲透出來,嘴角也忍不住上揚:如此評價完全在預料之中,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攻擊,反而與藍禮最初對于“龍蝦”這部作品的觀感有些接近。顯然他們都期待著更多,但結果只得到了一個“開端”,歐格斯把思考空間全部留給觀眾,這確實是令人大失所望。

  卻也是歐格斯真正希望達到的效果。至于滿意與否,只能說是見仁見智了。

  “我以為批判會更加猛烈一些的。”藍禮興趣盎然地說道。

  布萊德利忍俊不禁地輕笑了起來,“怎么解釋?”

  “你知道,當初我們在柏林宣傳’超脫’的時候,贊譽和批評走兩極化,其實我和托尼都非常開心電影收獲了如此評論,因為喜歡與厭惡的情緒達到極致,這也就說明我們的作品能夠真正激發出觀眾的感受,而不是看過就忘的六十分作品。”藍禮形象生動的解釋,頓時就一目了然起來。

  蓋文不由好奇地追問到,“你是說,比起六十分電影,十分電影反而是更加值得慶祝?”

  “對,就是這個意思。”藍禮沒有猶豫地點頭表示了肯定。

  布萊德利和蓋文雙雙沉默下來,細細回味著藍禮這句話的深意,但兩名記者卻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解讀,這也是非常奇妙的一個時刻。

  顯而易見的是,“龍蝦”絕對不可能如同兩年前的“醉鄉民謠”應該贏得法國媒體一片贊譽了,官方場刊的評價可以看做是議論狂潮的一個剖面,呈現出不同觀眾的不同落差,每個人都秉持著不同觀點。

  俄羅斯的“美杜莎報”僅僅給出了一顆星,如此極端又如此堅決的觀點態度,就如同首映式現場摔門而出的記者一般,終究還是少數;就好像評價四顆星滿分的媒體一樣:為數不多,僅僅只有兩家而已。

  美國的“洛杉磯時報”,四星,“機械式的冰冷、僵硬化的動作、情緒化的配樂,最終交匯成為一出精彩絕倫的絕妙喜劇,恰到好處的表演點亮整部作品,并且一步一步引導著觀眾帶著滿腦子問號走出電影院。毋庸置疑的年度最佳!”

  法國的“費加羅報”,四星,“怪異,清新,冰冷,幽默。歐格斯蘭斯莫斯再次成功建立了一套自己獨有的反烏托邦社會邏輯,處處指向當代社會的關系定義,而落腳于愛情的敘事走向又透露出一種溫柔的殘忍,令人拍手叫好!”

  單獨羅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就立刻可以發現諸多有趣的小細節:

  其一,兩顆四星和一顆一星,兩個極端的評分終究是少數派,場刊總共收錄了十家媒體,所占比例是百分之三十。

  其二,評分最高的媒體分別來自法國和美國,后者還是洛杉磯媒體;評分最低的媒體則來自俄羅斯。誠然,地域影響力還是相對微弱的,畢竟各大媒體都是派出一名代表進行評分,個人主觀因素有著明顯的影響,但或多或少還是能夠說明一些事情。

  其三,四星與一星的焦點其實都是同一個:風格化的敘事模式和影像氛圍,四星的稱之為“絕妙喜劇”、一星的稱之為“空洞無物”,喜歡與討厭都圍繞著同一件事展開,進一步證實了個人主觀因素的作用。

  這也側面說明了“龍蝦”是一部類似于“超脫”的作者電影,同樣的內容和元素,有多少人喜歡就有多少人討厭。

  只是,“龍蝦”的作者風格遠遠沒有托尼凱耶那么大膽、那么冒險,最終被“刺痛”的觀感也就沒有那么多。

  在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外,其他七家媒體全部給出了相對中庸的兩星或者三星,要么中立偏喜歡些許、要么中立偏討厭些許,如此模棱兩可的姿態成為了官方場刊的主旋律,延續了昨天首映式結束之后的狀態。

  其中,四個三星。

  美國的“時代周刊”,三星,“不同元素的巧妙碰撞融合,帶來一種獨特的觀影感受;但同時也是具有干擾性和打斷性的,甚至有些空洞而虛無。這也許是藍禮霍爾表演脫離導演思想最明顯也最無力的一次。但這不是他的錯。”

  法國的“自由報”,三星,“電影的大部分時候都帶著一種令人不適的怪異,雞皮疙瘩躥升起來的強烈感覺在胃部翻滾;但’龍蝦’依舊成功地展現出了蘭斯莫斯對于后現代社會關系的一次思考,游離在幽默與嘲諷界線之間的敘事風格,無疑帶給觀眾更加妙趣橫生的反思空間,那些疑問恰恰是成功之處。渾然天成的表演依舊是一大亮點,藍禮霍爾的光芒輕易脫穎而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愉悅的享受。”

  英國的“視與聽”,三星,“蘭斯莫斯稍稍擺脫了自己的舒適領域,少了一些悲觀而多了一些戲謔的黑色幽默風格讓觀影過程不再如同’狗牙’一般煎熬,但蘭斯莫斯依舊成功地為電影尋找到一個完美平衡點。出色的視聽語言與僵硬的表演風格相得益彰,全場數次捧腹以及結束后的反思狂潮再次證明了藍禮霍爾的完美適應。”

  泰國的“曼谷郵報”,三星,“蘭斯莫斯打破了他的界限,在社會架構和文化框架之中做出了更加大膽的嘗試,最終構建出了一出怪異而奇妙的黑色喜劇,大量儀式化的空洞形式無疑將挑戰觀眾的底線;但配樂和剪輯卻賦予了作品更加豐富的層次,讓觀影變得愉悅。表演無疑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存在。”

  細細閱讀這些評論就可以發現,要么是全力稱贊,但分數依舊只有三星;要么是三星評價,卻在詳細闡述之中挑出了不少毛病,這種自相矛盾的評述方式,恰恰呈現出了每一位影評人心目中的沖突。

  不是不喜歡,卻也說不上喜歡,整個感受十分獨特。

  事實上,在另外三個兩星評論之中也是如此,只是相較于“三星評論”來說,“兩星評論”似乎還是被不喜歡占據了上風。

無線電子書    大戲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