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717 全面出彩

  “綜藝”雜志,一百分。

  “紐約時報”,一百分。

  “洛杉磯時報”,一百分。

  三家頂尖權威媒體的贊譽狂潮已經將“爆裂鼓手”推向了贊譽巔峰;但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眾口一致地把所有討論重點都落在了藍禮身上,并且以至高贊譽將藍禮推上了神壇——“y世紀一代年輕演員”的前綴頭銜已經可以剝離,正式躋身好萊塢頂尖殿堂級演員的行列。

  但…這到底是贊譽還是詆毀呢?

  囊括egot以來,藍禮就始終處于風口浪尖之上,現在的“爆裂鼓手”又更進一步地將這種分裂對立的反饋言論推動演變,誰也無法斷言,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也許“爆裂鼓手”正式登陸院線之后,事情就能夠漸漸明朗起來了,但現在,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至少,“好萊塢報道者”也加入了如此行列。

  在好萊塢業內,邁克爾菲利普斯是一位堅定不移的“藍禮擁護者”,他也從來沒有掩飾自己對藍禮的推崇和喜愛,幾乎每一部藍禮出演的作品,他都會認認真真觀看,并且給出中肯意見以及專業影評——目前為止,清一色部都是好評。

  當然,這也并不稀奇。

  因為藍禮的作品整體趨勢就是如此,每一部作品都堪稱是佳作,即使是目前為止爭議最大的“超脫”也擁有一批堅定不移的支持者,也正是因為如此,社交網絡媒體之上才出現了大量吐槽藍禮、反對藍禮的黑子。

  但邁克爾卻稍稍有所不同,作為“好萊塢報道者”的專業撰稿人,他是羅杰埃伯特之后最為接近普利策獎的影評人,即使推崇藍禮喜愛藍禮,他的影評也還是必須保持相對客觀中立,確保雜志的權威和專業。

  從這個角度來說,“好萊塢報道者”和“綜藝”是更加相近相似的。

  在如此背景之下,邁克爾的支持與贊譽就著實難能可貴了。

  圣丹斯正式首映的“爆裂鼓手”,邁克爾自然沒有錯過的理由,事實上,根本不需要座談會的熱潮影響,邁克爾就已經早早來到了帕克城,比起頒獎季狂潮來說,圣丹斯的三十周年慶典顯然要有趣多了。

  第一時間參加了首映式之后,邁克爾卻沒有立刻撰寫影評,而是靜靜等待著思緒的沉淀,反反復復回想電影細節,這才動筆撰寫了影評。于是,“好萊塢報道者”的評論在時效上,就落在了其他媒體的身后。

  “這是一部獨特風格的電影,如果觀眾感覺受到了侵犯或者傷害,進而感受到了憤怒和不適的情緒,那么這就證明達米恩查澤雷成功了,因為這就是他期待的結果。

  ‘爆裂鼓手’展現了’讓我們集體來作秀’的民娛樂、民享受的二十一世紀娛樂至死思想的對立面,以嚴肅而冷酷、血腥而偏執、殘忍而粗暴的方式,呈現出了藝術突破過程中的自我折磨,標新立異地展現了藝術和娛樂的另外一面。

  同樣都是’show’,但’爆裂鼓手’的這場秀卻顯然不是’雨中曲’。

  我們都知道,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畢加索晚年失明,而海明威則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我們不是天才也不是藝術家,我們始終無法理解他們在藝術道路之上到底承受了多少痛苦與折磨,通過這部電影,也許我們可以窺探到冰山一角。

  也許你將深深地痛恨這部作品,也許你將嚴重地感受到胃部灼熱,也許你將無法自拔地覺得受到侵犯,這都沒有關系,因為我們都是普通平凡人,我們永遠都無法理解藝術家的世界,他們的靈感與天賦是一個未解之謎,而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成為一名忠實觀眾,窺探藝術背后的世界。

  電影呈現出了三個不同視角,對于藝術一無所知的普通人、渴望在藝術領域突破卻終究缺少天賦的藝術家、真正具備了天賦而百煉成金的天才藝術家,三個不同視角的交錯勾勒出了藝術創作的新天地,而后又將所有重心落點在了后兩者的引導與突破之上,將藝術創作的化學反應以對決對峙的方式呈現出來,最終演變成為振聾發聵的鼓點之聲,擊打在每一位觀眾的耳膜上。

  無疑,后兩者的表演也成為了整部電影的核心,西蒙斯與霍爾,霍爾與西蒙斯,這兩名演員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一位強勢一位細膩,一位張揚一位內斂,一位爆發一位升級,在進退攻守的不斷轉換之中,兩個角色持續地盤旋上升,一點一點迸發出了鏗鏘火花,讓表演成為了一種藝術,而觀看表演則成為了一種享受。

  西蒙斯奉獻了一鳴驚人的表演,毋庸置疑地成為了推動電影持續前行的核心動力,這也是他職業生涯的最佳演出——六年前,他曾經出演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朱諾’,但他的風采卻部消失在了艾倫佩姬的光芒之下,一直到今天。

  至于霍爾,他奉獻了奠定職業生涯新高的突破演出,如同電影里安德魯內曼追尋傳奇鼓手巴迪瑞奇的腳步一般,他也成功躋身了影史最佳行列,與那一系列璀璨的名字相提并論,他的表演,賦予了安德魯靈魂、賦予了爵士靈魂、賦予了整部電影靈魂。

  對于許多觀眾來說,電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依舊是最后畫面之中,藍禮霍爾的那雙眸子,如同’愛瘋了’、’超脫’、’醉鄉民謠’等作品一般,眼神深處破繭成蝶的喜悅與幸福綻放出了絲絲光芒,剎那光華點亮了整個屏幕,真正讓靈魂迎來了一場洗禮。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的畫面卻是最后爆發高/潮之前,安德魯與父親的那個擁抱——剎那間的脆弱與扼殺軟弱的堅強,在一個眼神的轉換之間迸發出了無窮力量,順勢將此前所有的伏筆部拉起來,起承轉合也就來到了終點,預示了結局的到來。

  眼神的力量,在藍禮霍爾的演繹之下,如同光影與構圖、剪輯與鏡頭的結合一般,將電影膠片的魅力完迸發了出來,又有誰能夠拒絕呢?”

  一如所料,邁克爾幾乎將所有筆觸都落在了藍禮身上,絲毫沒有吝嗇自己的狂熱,再次將所有贊揚都獻給了藍禮,盡管西蒙斯和達米恩也依舊是影評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藍禮無疑依舊是重中之重。

  滿分一百分。

  邁克爾也做出了自己的評判,連續第三部作品送上了滿分的至高贊譽,真正地將藍禮的職業生涯推向了新高。

  如此成績,在整個好萊塢之中也可以算是首屈一指的超高待遇,盡管媒體綜評只是評判一部作品成功與否的諸多衡量標準之一,但至少可以證明,專業媒體的權威認可,這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超高待遇。

  至此,四大權威媒體部就位,并且齊齊送上滿分評價。

  “洛杉磯時報”和“紐約時報”分別代表東西兩岸綜合媒體的龍頭老大,而“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則分別代表東西兩岸藝術文化扎根于好萊塢的專業權威媒體,四家媒體基本就已經可以代表主流觀點了。

  在藝術領域里,權威媒體不意味著權威意見,反而是許多獨立媒體的權威觀點能夠贏得更多認可;但權威媒體卻能夠帶來更多影響力,進而產生更多連鎖效應,這是…無數商業電影上映之前所期待的待遇,而獨立電影也不會拒絕更多的曝光率,為自己的發行贏得更多潛在機會。

  只是,“爆裂鼓手”著實不需要更多矚目了,現在的關注度就已經嚴重過熱,首映式才剛剛落下帷幕,社交網絡的討論熱度就已經幾乎超過了“地心引力”和“醉鄉民謠”兩部入圍了奧斯卡提名的重要作品。

  四大權威媒體清一色地給予了滿分,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卻在如此關鍵的敏/感時刻制造出了難以想象的波瀾。

  官方拍板籠罩在藍禮頭頂之上的“降溫”陰霾終于開始消散了!

  但目前來說,這卻引發了廣大普通民眾的更多反彈,因為他們沒有看到“爆裂鼓手”,在猜測和揣摩的惡意想象之中,只是越發地排斥藍禮。

  以二十四歲的年輕之姿登入殿堂、推上神壇,藍禮還是太過年輕,眼前的荊棘之路遠遠超出想象,即使有著作品開道,卻依舊沒有那么容易。可以想象,“爆裂鼓手”的上映將面臨著更多也更大的壓力,就看作品的質量是否過硬了。

  至少從目前來看,追捧和贊譽似乎只是媒體如剃頭擔子一頭熱般的狂歡盛宴罷了。

  不過,四大權威媒體之外,“爆裂鼓手”的口碑也呈現出了井噴姿態!“年度圣丹斯爆款”就這樣出現了。

  在“爆裂鼓手”首映式結束之后的首批二十四家媒體的評論之中,作品清一色地斬獲了好評,沒有差評也沒有中評,部都是好評!這也成為了今年圣丹斯揭幕以來第一部“零差評”乃至于“零中評”的優秀作品,即使是最不喜歡這部作品的“名利場”也給出了八十分。

  八十分,這就是首批評論的最低分,這一個小小細節就可以看出“爆裂鼓手”的贊譽狂潮了。

無線電子書    大戲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