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七一章:被打臉的魏忠賢

無線電子書    崇禎本紀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魏忠賢感覺都快被這些不省心的家伙氣死了。

  說實話,魏忠賢并不想直接挑戰信王在天啟皇帝心中的地位。

  雖然趕藩王離京就藩,在大明屬于絕對的政治正確。

  可魏忠賢清楚的知道,當今的天啟皇帝可與別的皇帝不太一樣。

  當今圣上對感情看得,可遠比別的皇帝更重許多。

  對天啟皇帝重感情這個特性,魏忠賢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因為天啟皇帝的這個特性,魏忠賢本人實在是受益不淺。

  魏忠賢能做到今天獨掌朝綱的地位,更多的就是得益于天啟皇帝的這個特性。

  也正因為魏忠賢自身受益不淺,所以魏忠賢才更清楚:家人,在天啟皇帝心中的地位。

  對于信王,魏忠賢能做的,也只是稍稍的把天啟皇帝的目光,多多的引向信王。讓信王隱藏的實力多暴露在天啟皇帝面前一點。

  魏忠賢其實只是想從側面提醒天啟皇帝,讓天啟皇帝注意信王現在所擁有的實力。

  不過這一切都要由皇帝自己來發現、自己來生疑才好。

  在皇帝生疑之前,魏忠賢可從未想過要直接挑戰信王,他更不想和信王直接撕破臉。

  手中信王自請就藩的這道奏章,明顯就是信王對他魏忠賢的反擊。

  特別重感情的天啟皇帝,怎么可能允許信王現在就離京就藩。

  信王雖然成了婚,可畢竟信王才16歲啊!

  這份奏章一遞上,不是在提醒皇帝嗎?

  像信王的這種奏章,魏忠賢早就做好了直接壓下的準備。

  這種奏章只要不讓天啟皇帝親眼看見,那就算留中了。

  魏忠賢估計,信王肯定也不是真就要去就藩。他壓下這份奏章,不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結果。

  信王府也肯定不會追究的。

  只是,魏忠賢萬萬沒想到,他一個沒留神,信王要求就藩的奏章就讓劉若愚給直接遞了上去。

  看到奏章,天啟皇帝果然勃然大怒。

  略一思索就反應過來為什么的朱由校,直接就將奏章砸到了魏忠賢臉上。

  那奏章打到臉上的感覺,再次讓魏忠賢認識到天啟皇帝的特質。

  也真切的提醒他,信王的地位,暫時還真不是他魏忠賢所能比的。

  此次若非前面魏忠賢那高超的演技,讓朱由校認為他只是無心之失,那今回魏公公的麻煩恐怕就大了。

  狠抽了劉若愚一頓,看著劉若愚被抽腫了的臉,魏公公總算出了一口悶氣。

  “督公,這事都怪我。是我沒有審核好,奏章才會被劉經管無意中送了上去。怪我,怪我。”

  看魏公公的氣消散的差不多了,李永貞這才一疊聲的檢討。

  看李永貞把過錯攬了過去,劉若愚忙著磕頭的臉上露出幾分感激的神色。

  “罷了。”

  轉頭盯了李永貞一眼,魏忠賢疲憊的發了話。

  “看在李系筆的面子上,就罰劉若愚半年常例吧!記著,以后給雜家多張長記性。再有下次,那可就沒這么便宜的事了。”

  既然李永貞開口了,那李永貞的面子魏公公還是要給的。

  更何況,劉若愚也確實是真正的無心之失。

  魏忠賢并不知道,那本奏章其實是李永貞親手放到劉若愚桌案之上的。

  同樣熟知天啟皇帝特質的李永貞,對信王的拜托還是非常在乎的。

  發泄完悶氣,魏忠賢開始處理正事。

  “寧遠評功結果,怎么還沒有送來?”魏公公再次煩躁的大叫。

  沒聽到自己想要的消息,魏忠賢又開始感到郁悶。

  寧遠之戰的詳細奏報已經送到了京城。

  按朱由校的交代,朝廷必須把寧遠有功之臣的升遷和蔭封盡快確定下來。

  魏忠賢沒想到,評個功竟然也會有麻煩。

  朝廷接到寧遠的奏報已經超過5天了,到現在竟然還沒能把寧遠具體的戰功等級評定下來。

  這種效率怎么能不讓魏公公著急加上火呢!

  魏忠賢可是聽說了,信王召集的商人已經開始向寧遠轉運物資了。

  魏忠賢才因為信王吃了掛落,要是評定個戰功再等皇帝催促,那他豈不又要挨批。

  這往日顧秉謙、馮銓、崔呈秀等人不是挺能干的嗎?

  今回這是怎么了?

  魏忠賢盯著桌案發起呆來。

  仗打輸了,推諉塞責定不下責任,這魏忠賢能理解。

  可仗打勝了,評定個戰功也這么麻煩,魏忠賢就很難理解了。

  而且,在魏忠賢印象中,天啟二年平滅山東白蓮教叛亂時,朝廷眾臣評定戰功那是非常迅速的,一兩天之內就評完了所有功臣。

  閹黨不是一向比東林黨效率高嗎?

  這次怎么竟會如此的拖沓呢?

  其實,魏公公忽視了一點,正因為朝廷現在的文臣大都是他閹黨一系,才導致寧遠評功的緩慢。

  沒辦法,寧前兵備道袁崇煥畢竟是由東林黨、由孫承宗一手提拔起來的,袁崇煥的身上有著很深的東林印記。

  如此鮮明的東林黨人,閹黨該如何評定袁崇煥的功勞呢?

  功勞評大了怕魏公公不高興,功勞評小了又與文官的傳統相違背。

  畢竟,袁崇煥可是寧遠名義上的最高領導。

  按大明文官的慣例,寧遠之戰的勝利都應該歸功于袁崇煥才對。

  不把首功給袁崇煥,難道要給武臣滿桂嗎?

  不過袁崇煥身上的東林痕跡太濃,閹黨又怎么敢這樣評功。

  若不是有這個顧慮,依照大明文官的習慣,早就把袁崇煥吹到天上去了。

  就像天啟二年山東平白蓮,文官對袁可立和趙彥的大肆吹捧,甚至都引起了天啟皇帝的反感。

  大明都多少年了,一直不都是有功勞就是文官的,有過錯才會找武臣頂缸。

  魏忠賢才執政幾年,他對大明文官的這種慣例、這種傳統認識的還不夠深。

  魏忠賢不知道,他一日不開口確定對袁崇煥準確態度,閹黨就一日無法評定袁崇煥的功勞。

  而袁崇煥的功勞不確定,底下那些武臣的功勞就更無法確定。

  閹黨也是文臣組成的,也是要遵循文臣的規則不是。

  而且隨著魏公公掌權日久,閹黨也不自覺的劃分出各個派系。

  朝堂上現在雖然仍是閹黨獨大的局面,實際閹黨內部幾派間已經開始了相互摩擦,雖然還沒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也快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了。

無線電子書    崇禎本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