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六章 一無名小卒

  于闐王宮。

  于闐國作為漢朝事情的三十六國之一,是少見的以種植為主的國家。

  也是西域諸國最早獲得中原養蠶技術的國家,手中紡織特別有名,當然最出名的還是玉石。

  于闐玉即便是遠在關中長安,也是一種罕見的奢侈品。

  于闐國的國王大印就是用最上等的于闐玉雕砌成的。

  裴旻拿在手中丟著把玩著,這枚大印細膩、滋潤、微透明,猶如羊脂一般,手感極好。

  他當然知道所謂的于闐玉就是后來的新疆和田玉,他手中的這枚國王大印十有就是后世最為出名的和田羊脂白玉。

  看著手中大印的大小,想著后世要是有這么一塊極品羊脂白玉,那可就大發了。

  甚至動了將這王印私藏了,拿回去給小七、小八玩耍的念頭。

  小七愛漂亮,就喜歡這種好看的石頭,小八好彈弓,可以用它來打鳥…

  有些日子沒見,裴旻父愛有些泛濫,想兒子女兒了。

  “嗚嗚嗚!”

  王小白拖著遍體鱗傷的尉遲眺進了大殿。

  看著一身傷痕的尉遲眺,裴旻也不禁有些心疼他。

  當初裴旻是以為因尉遲眺的私心,累得安西局面大變,故而氣惱之下,對之下了重手。

  誰想峰回路轉,吐蕃居然沒敢進兵,而是領著大軍在小勃律門口轉了一圈,然后就回去了。

  就與裴旻當初判斷一般無二。

  這也并不難猜。

  兵貴神速的道理,誰都曉得。

  早年吐蕃軍事青黃不接,軍事相對疲軟,但現在隨著新贊普地位的穩固,達扎路恭這樣的后起之秀撐住了場面,實力比之昔年擁有河西九曲地的時候更強。

  這樣的吐蕃對上一個兵不滿四千的小勃律,還有于闐內應的支持。

  真要打,小勃律連求救的機會也沒有。

  不會出現求援這種情況。

  裴旻親自上前,拉下了尉遲眺頭上的黑罩。

  瞬間得到光明的尉遲眺,微瞇這眼睛,只覺得眼前一片白,適應了強光后,入眼便見裴旻的笑臉,雙眼一瞬間露出了驚恐之色,身子不由自主的向后移了移,再也沒有那日見面后的囂張瘋狂。

  他出身于闐皇族,固然比不上大國皇室那般,瀟灑快意,卻也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然而裴旻卻將他丟給了一個惡魔,受到了各種酷刑,令他恨不得立刻死去。

  驚恐間,尉遲眺似乎察覺到了什么,左右一看,這里不正是他生活了半輩子的地方?

  怎么?

  尉遲眺驚愕的看著四周。

  裴旻想看的就是尉遲眺這樣的表情,心底大感快意,笑道:“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一個蠢豬似地的家伙,一開始就讓人當做猴子般戲耍。大國間的博弈,你這種小人物,還想左右局勢,簡直癡人說夢。”

  尉遲眺此時此刻也想明白了緣由,氣得雙眼翻白,險些就氣背過去了。

  裴旻嘲諷了一句,隨即念了一大串的名字:“尉遲連、尉遲鑫、尉遲…刁梓…”

  共計六十一個名字,這些名字都是從尉遲眺嘴里挖出來的。

  隨著每念一個名字,尉遲眺眼中的驚懼之色,更深一重。

  “你們圖謀造反,意圖引賊入室,將安西拖入戰火,罪無可赦。所有知情人參與者,一律處決,交由陛下復查。”

  尉遲眺面色灰敗,他嘴里說不出一句話,但眼中卻透著一絲乞求之色。

  裴旻這一殺,幾乎將他這一系的于闐尉遲一脈殺絕了。

  為了一個兒子,他,葬送了大半個家族。

  裴旻根本就不給尉遲眺開口的機會,對于這樣反叛者,必需要殺雞儆猴。

  大步走出王宮,裴旻開始安排于闐國的國事,將尉遲眺的罪行公之于眾,又讓張孝嵩、崔希逸暫時處理于闐國的軍政務。

  裴旻這一抓,將于闐國的政要皇室幾乎都抓空了。

  好在張孝嵩、崔希逸都是文士出生,處理政務來也是得心應手。

  有廢就要有立。

  新任于闐王的人選也必須由裴旻來裁定的。

  看著手中的一個個剩余的人選,裴旻大感頭疼。

  裴旻所作的一切皆以唐朝利益為第一要務:所以首先這個于闐王的人選就不能過于強勢。

  若如曹操、漢武帝這樣的人物,反而會誤事。

  但也不能過于軟弱,畢竟于闐的地理位置特殊。

  恰好在小勃律的西面,若說小勃律是吐蕃西進的必經之路,于闐就是抵御吐蕃的第一道防線。

  正是因為于闐如此重要,裴旻才會忍不住對尉遲眺施以酷刑。

  如果選擇的于闐王過于軟弱無能,又守護不好這第一道防線。

  不指望于闐能剛得過吐蕃,至少要能夠為安西軍爭取到反擊的時間。

  這就有一些兩難了。

  本來于闐王室,讓他這一次收拾個底朝天。

  所剩的可以繼任皇位的人不多,還要限制條條款款,更加難選。

  裴旻從幾個爛棗里挑來挑去都沒有挑到稱心如意的,突然想到了哥舒翰的母親就是于闐國的長公主,還是尉遲眺同父異母的哥哥。

  讓人將哥舒翰找了來。

  對于尉遲眺以及尉遲家的下場,哥舒翰并沒有說些什么。

  尉遲眺的瘋狂與孤注一擲是他親眼看見的,那是罪有應得。

  哥舒翰聽了裴旻的意思,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道:“裴帥,屬下這里真有一個人選,我的小叔,是外祖父的遺腹子。年歲比我還小,一直跟著我娘住在龜茲,叫尉遲勝。我們差不多一起長大,他特別向往長安,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看一看,見一見長安。”

  說到這里,他嘿嘿一笑道:“只是我娘擔心他性子野,一去不回了,一直不讓他去。依照身份而言,他也是有資格繼承于闐國王位的。”

  裴旻忙讓哥舒翰將人請到了于闐。

  只是過了一日。

  哥舒翰風塵仆仆的趕來,在他身后跟著一個頗有英氣的青年,行禮之后,說道:“裴帥,這位就是我給你說的尉遲勝。”

  尉遲勝昂首闊步的走了上來,用著標準的華夏禮節,行禮問好。

  裴旻將目光落在尉遲勝身上,在他身上看不到半點浮夸之氣,眼睛一亮,笑道:“就你了!從今日起,你就是于闐國未來的王,于闐的未來就靠你了。”

  尉遲勝呆了呆,臉上到沒有露出多少欣喜,而是為難道:“比起當任于闐王,我更加向往中原。要是能與翰侄兒一般,入長安長長見識,當個一官半職,遠勝在于闐為王。”

  就如后世人崇洋媚外一般,在這個時代大唐就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擁有“崇唐媚唐”心思的異族人,那是數不勝數。

  裴旻笑道:“這點只要你接下于闐王位,一切皆如你所愿。依照規定,新晉王爵須得朝廷認可,頒發任命方才有效。現今于闐一切平穩,你大可入朝覲見,接受陛下的冊封。”

  尉遲勝登時意動,迫不及待的道:“那這王位我接下了。什么時候可以動身去長安?”

  裴旻不由啞然失笑,心中也頗為自豪。

  這就是這個時期唐朝可怖的影響力。

  他卻不知道,歷史上的尉遲勝,表現的更加過分。

  安史之亂,尉遲勝親自率兵赴中原之難,出力不少,然后就終老長安,不愿意回到西域了。

  “至少也要等于闐安定下來吧,你這于闐王還未繼任,就急著去長安覲見面圣,也太不合格了。”

  裴旻對于尉遲勝越發滿意,有這么一個向往唐朝的人物坐鎮于闐,于闐肯定不會如在尉遲眺手中那般動蕩。

  就這么簡簡單單的,于闐王的人選就定下了。

  也只有唐朝,能夠如此輕易的冊封廢逐他國君王。

  固然大唐的巔峰時期,總是曇花一現,但比國際影響力,在封建各朝中,唐朝應該是數一數二的。

  裴旻這時也嘗試了當一回王中王的感覺。

  裴旻這西域的王中王,參加了尉遲勝繼任于闐王的儀式。

  龜茲王白莫苾、焉耆王龍真﹑疏勒王臣偉也見證了尉遲勝的登基。

  西域大大小小的國王加起來十數個,誰登基本算不上大事。

  但尉遲眺的反叛,牽連甚廣。

  裴旻一口氣將于闐五十一名皇族判了死刑,十名高官一并獲罪,用鐵血手腕向四方宣告:西域亂不亂,大唐說的算。

  誰敢搗亂西域的次序,尉遲眺一族就是最好的例證。

  前來參加登基大典的,莫不對尉遲眺鄙夷謾罵,以表自己對大唐的忠心。

  接連幾日,裴旻都在于闐幫著穩定于闐的局面,似乎對于吐蕃的情況不聞不問了。

  終于性子最急的折虎臣拉著夏珊、趙頤貞忍不住找上了裴旻。

  “裴帥,您是不是真有另外的布置?河西走廊是根本,根本不可斷,不可失啊。”

  折虎臣一臉的憂心忡忡,其實就是西域這戰他沒打夠,沒打過癮,想要摻合河西的戰局。

  裴旻搖頭道:“你們真將我當做神仙了?這有情況,我或許能揣摩大概。事先一點動向也沒有,吐蕃突然背盟翻臉,我怎么可能有后手準備?”

  頓了頓,他又帶著幾分高深莫測的道:“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后手,我早在很多年前,就在那邊定了一顆釘子,吐蕃想要達成所愿,首先要能順利的通過那根釘子才行!”

  黎明時分,郁郁蔥蔥的山林樹冠上壓著沉甸甸的積雪,給人格外陰森幽暗之感。

  達扎路恭領著軍隊踏著雪花而行。

  這條小路穿梭于密林惡水之間,道路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

  這路并不是人走出來的,而是野獸往來的獸徑。

  達扎路恭撈了一把雪,往嘴里塞了進去,嘎吱嘎吱的咬著,低聲問著身旁的一個獵戶裝扮的漢子道:“還有多少路。”

  獵戶左右看了看道:“一天,再走一天,就能到子亭守捉了。”

  達扎路恭道:“辛苦了,牛家弟兄,這次襲擊成功與否就全賴你這路了。只要大勝,等到得勝回青海湖,少不了你的功勞!”

  獵戶跪伏在地,道:“小的父親就是在多年前讓唐狗在莫離驛殺的,能夠幫助元帥,是小的的福氣。”

  達扎路恭扶起獵戶道:“我們是都有這共同的敵人,我們是為了恢復元氣才不得不跟他們和平共處。如今是我們報仇的時候了,等會跟著我,我帶你多殺幾條唐狗。”

  達扎路恭目光灼灼,看望前方。

  吐蕃贊普早已覺得沒有跟唐軍同謀的必要了。

  吐蕃已經恢復了之前慘敗的元氣,再同盟下去,便如資敵一般,得不償失。

  于闐王尉遲眺的背叛,正好給了一個機會契機。

  吐蕃贊普的意思是借用這個契機打出西域,改變發展思路,不在強求河西、隴右之地,轉為西域發展。

  達扎路恭卻有著不同的意見,

  裴旻極難對付,有張良之謀,韓信之略。

  達扎路恭并不覺得此時的吐蕃能夠打贏裴旻,更加不覺得現在的吐蕃,能夠跟唐朝比拼實力。

  裴旻的十五萬大軍就集結西域,正面跟他硬拼,難免玉石俱焚。

  唐朝受得起一次兩次甚至三次大敗,可他們吐蕃,已經受不住再一次的失敗了。

  達扎路恭覺得就算不與唐朝結盟,另之獲利,卻也不能在他們巔峰的時候與之為敵。

  刁梓的到來,在達扎路恭眼中也是一個契機。

  讓唐軍以為吐蕃要兵出小勃律,好吸引裴旻的主力大軍,從而奇襲沙州、瓜州。

  達扎路恭的目的并非是要攻取沙州、瓜州,而是劫掠。

  裴旻這些年給吐蕃造成了一種大唐不可戰勝的感覺,弄得軍中上下對于那個多次擊敗他們的敵人裴旻,尤為驚恐。

  達扎路恭就是要讓吐蕃人知道,唐軍不是不可戰勝的,他要用勝利,來粉碎唐軍所向無敵的神話。

  就如漢朝昔年的龍城之戰。

  龍城之戰其實勝果并不豐富,衛青只是斬首七百余人,但這卻意味著漢朝第一次對匈奴吹響了勝利的號角,拉開了反擊匈奴的篇章。

  達扎路恭此時此刻也是打算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吹響吐蕃反抗唐朝,反抗強權的號角。

  獵戶領著路道:“小人原來也是兵,只是吃了敗戰,與大軍走散了,也不愿意回去,才逃到這里打獵的,要是早幾年能有您這樣的將軍,小的絕不會當逃兵。”

  達扎路恭豪氣干云的道:“那你現在不是逃兵了,是我達扎路恭麾下的兵。我們先一起打贏我們當前的對手,到了時機,在去打裴旻,給你復仇。”

  獵戶精神大振,道:“那我們的對手是誰?”

  “王忠嗣,一無名小卒!”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無線電子書    盛唐劍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