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0176 慧極而傷

  案上茗茶由(熱rè)氣騰騰漸漸轉涼,案后之人卻如雕塑一般遲遲沒有動作,就連視線都呆滯而無靈動。

  盡管中書議事已經過去了幾個時辰,但回想當時場景,張闿仍有如墜冰窟之感。事態的發展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庾亮那俊美嚴整的面容以及冷靜的語調,仿佛利刃一般將他的心緒刀刀臠割。而尚書令郗鑒望向他那略顯(陰陰)冷的眼神,則更讓他如坐針氈,他甚至已經不記得自己是如何離開中書官署回到自己在臺城的居所。

  明明大好的局面,怎么頃刻之間便被逆轉?他家明明既得中書相助,又得皇后青眼,幾乎已經篤定了可幸帝宗,怎么就突然之間成為了眾矢之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下意識探手摸向已經徹底冷卻的茗茶,可是手指一觸到光潔青瓷杯沿,仿佛摸到了火炭一般,驀地將那杯盞甩落在地上,盛滿茶湯的杯子登時碎裂,發出清脆的聲響。

  門外侍立的仆從聽到這異響,急匆匆入門來,看到地上茶漬并瓷器碎片,連忙彎腰去清理,同時低聲道:“郎主可要更換新茶?”

  “滾出去!”

  張闿語調有些不耐,拍案斥退仆人,心內卻想起早先中書議事時侍中蔡謨略帶調侃的話:“張尚書飲慣茗茶,怕是難(禁jìn)酪漿之綿厚!”

  這傖人酒鬼,分明是在譏諷他不識大體!

  中書議罷阮孚,所用理據乃是居官不任,致使(奸jiān)人投書構陷方鎮。那卷宗由他家轉交沈氏,因而中書才有罷黜丹陽尹之議,阮孚名重才高,因而張闿早先在中書官署飽受僑人冷眼。

  又枯坐片刻,張闿實在有些不耐煩,大聲問道:“張誠回來沒有?”

  話音剛落,門外匆匆行入一人,拜在張闿面前。

  “快起(身shēn),庾中書家人說了什么?”張闿起(身shēn)拉起這名家人,急聲問道。

  那張誠神有些難看,沉聲道:“中書近來都要留宿臺中,并無暇來赴我家宴請,并言道”

  “還說了什么?”

  張闿聽到這話,臉已是一沉,語調也變得苦澀起來。

  那張誠遲疑片刻,才深吸一口氣說道:“中書的意思是,希望伯父能自請轉任少府大長秋。”

  “什么”

  張闿驚呼一聲,當即便感到一陣頭暈目眩,顫顫巍巍行回座中跌坐下來:“中書與我家何怨?他要罷阮尹,我又不曾一言反對!我、我”

  他如今任職尚書,資歷名望齊備,而且近來家勢頗隆,更進一步升任吏部大尚書掌管選官都有可能。在這個時節,卻要轉去少府,怎么可能!大長秋雖然也是品秩兩千石,但司職皇后宮事,內外有別,乃是徹徹底底的投閑散置!

  張誠亦是神(陰陰)沉,往門外瞧了瞧,而后才湊在張闿耳邊低語道:“國朝豈有因言獲罪之苛政?況且,那卷宗誰又能篤定出自我家?阮尹居官而不理事,罷黜應當,但若以此苛責我家,未免過于牽強!伯父,是否因皇后信重我家,致使中書心懷不滿”

  張闿聽到這里,原本紛亂的(情qíng)緒頓時轉為無盡憤慨。多半是如此了,庾氏中朝并無令譽清望,只因帝戚之家而得近幸攫升,根基尚淺。原本庾亮應是打算拉攏他家以作聲援,但卻因皇后對他家超出規格的禮遇,令得庾亮心懷忌憚,借以打壓。

  “我家世居京畿,鄉土民望豈是庾氏能比!中書外寬內忌,恐為我家所代,實在妄動小人肝腸!他愈為此態,我反而越不能退,讓他見識一下江東手段!”

  一念及此,張闿心內更加忿怨,尤其讓他不滿的是,原本準備用以脅迫沈家的布置,如今竟返回頭來被庾亮用作攻訐自家,這簡直讓他無法接受!

  沈家勾連鄉里,豪武相傳,此前已有反跡,他評一句“刑威治眾,潛懷異志”又有何錯?若單憑此語便能讓物議沸騰,人心不安,那也是那些人本就有此念想不過被自己無意道破而已,豈有不查(奸jiān)佞,反治賢言者的道理!

  而且庾亮所示出那卷宗,大量刪減,通篇最重要內容便是這極富爭議的八字斷語,分明是為沈家隱惡!

  一想到庾亮出爾反爾,竟與沈氏復有勾連,張闿心內便充斥著被出賣的羞憤感。既然對方不義在先,他又何必再容忍,庾亮要保沈家與之沆瀣一氣,那就讓他們全都難立善處!

  想到這里,張闿便示意張誠上前侍墨,自己提筆而書,片刻后便寫出一信。待將墨跡吹干,他將信遞給張誠,而后吩咐道:“家中備存沈氏之惡跡,與此信同送往王太保處,我要看庾元規還有何話可說!”

  先前議罷阮孚,太保與中書各執一詞,鬧得不可開交,若非中書態度強硬,此議能否通過還在兩可之間。太保最終拂袖而去,可見與中書更增嫌隙。而沈家早先便得罪了瑯琊王氏,如今自己將這把柄奉送,太保豈有坐視之理!

  張誠很快便領會張闿的意思,不免大笑推崇伯父高智,驅虎吞狼,劍指沈家,最后自然是他家得利。

  張闿聞言后淡淡一笑,能在時下立足,若只耽于清凈而沒有一點謀劃,家業豈能長久。他家本是江東一等高門,又得皇后欽定,已是勢在必得,豈有輕退之理!

  略作沉吟后,張闿又吩咐張誠道:“將信物送與太保之后,你也不必著急趕回,再往御史臺邀請孔公,請他今夜往我家來做客。”

  御史臺孔公便是會稽孔愉,早先任職吳興遭到沈氏強逐,可謂積怨極重。如今孔愉官居御史中丞,監察百官之任。一旦王導打算對庾亮和沈家動手,必然需要御史臺配合。孔氏亦為吳中會稽高門,一旦配合太保發難,沈充會稽內史之位都將不穩!

  正如圍棋手談,當食不食,反受其殃。既然已經決定發難,張闿就要讓沈家絕無反擊之力,而非此前只是威嚇那么簡單!

  張誠恭聲應是,然后便疾行出門,特意選擇偏僻道路而行,很快便到達了太保官署。他亦有守臺郎中執事,此時借公務之名,很快便被召入太保官署中。再將張闿手書轉交給此處掾屬,便耐心等待王導接見。

  此時太保王導正與雅室中與其長子王悅對坐閑談,神(情qíng)恬淡適意,并無絲毫此前在中書官署時的氣急敗壞。

  當掾屬將張闿之信送來時,王導眼瞼一垂,甚至不去接那封信箋,只是坐在那里微笑說道:“轉告張家子,但處分內,勿言其他。”

  待掾屬退下后,王導見對面的王悅似是(欲yù)言又止狀,便笑語道:“我兒有何疑惑,不妨道來。”

  王悅沉吟道:“張氏請托,應為此前中書所執之事,父親為何吝于一見,要置(身shēn)事外?”

  “他兩家爭鋒,我家既已退下,我又何必再置喙惹厭。”

  王導輕嘆一聲,事態發展到這一步,是他都想象不到的。王氏強要得幸帝宗,本來便受幾分物議,如今憾然而退,可想風評應是更劣。細思之下,他心內亦有得不償失之感。

  見王悅仍是一臉疑竇之,王導便又再解釋一下:“庾元規隱而復歸,是挾勢而來。至于所謂的勢,便是早先南北相爭帝婿之事。如今北人無存,南士得幸,僑家心內自有難舒之意氣。元規今次歸于臺城,潛指張氏。無論他家有何請托,與我家而言,縱使力爭,亦只得寸功。然為其張目,卻要負我鄉人怨望,我又何必要見他家人一面。”

  “可是要平復僑家意氣,為何獨選張氏?沈氏亦為南人,且名望稍遜,與我家素有積怨。”

  王悅終究年輕,對于今次沈家子壞了他家之事,心內不乏怨望,眼見有一個尋釁其家的機會送上門來,父親卻不予理會,他心內便有幾分想不通。

  王導對于這個長子,可稱得上鐘(愛ài),因而時常帶在(身shēn)邊加以點撥,將之視為自己接班人來教導。雖然兒子囿于年齡,眼量尚淺,但這都是小節,只要任事磨煉,終究會成長起來。

  “我兒只見其一,未見其二。沈氏非唯南士豪宗,更擁方伯之位。若使物議相攻其家,難免引人同仇。張氏雖是丹陽望族,然故舊都不能守望相助,而今行事有差,授人以柄,若能明見及早抽(身shēn),尚有轉圜余地。若其家再執于此節,其禍難測啊!”

  這些思量,往常哪怕與人密室私語,王導都不會輕易道出。但眼下要教兒子洞悉形勢,因而講述的便細致起來。

  “既然父親深知,先前又何必要與中書力爭?”王悅沉吟許久后,漸漸有所明悟,只是心內仍有幾分疑竇。

  王導聞言后灑然一笑:“臺中議事,豈能獨言。我與元規,所執不同而已,彼此并無私仇。今次我助其勢起,他亦是能明進退之人,來(日rì)應會收斂幾分。”

  王悅聽到父親的話,仍覺未能解盡疑惑,只是已經不好再細細追問。自己坐在那里細思良久,才漸漸有了一些心得。父親與中書力爭,目的倒也并非政見不同而反對庾亮,一是為庾亮鋪墊以漲其勢,二是在盡自家僑門領袖義務以挽回近來家聲頹勢。

  只是父親為什么要助勢庾亮,王悅卻百思不得其解,眉頭已是深深蹙起,卻不敢讓父親看到他困惑模樣,以免失望。

無線電子書    漢祚高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