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臺上,李凡神色泰然。
他道:“我們先介紹一下馬可·波羅這個人的背景,他出生于1254年9月15日,逝世于1324年1月8日。
他之所以被我們華國人熟知,是因為他所口述的《馬可·波羅游記》一書。
我們的歷史書中對此有介紹,說馬可·波羅是第一個游歷我國及亞洲各國的意大利旅行家。
他依據在我國十七年的見聞,講述了令西方世界震驚的一個美麗的國度,是人類史上西方人感知東方的第一部偉大著作,它向整個歐洲打開了神秘的東方大門。
這就是馬可·波羅以及這本書價值的定位!
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馬可·波羅游記》誕生的過程。”
李凡對此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馬可·波羅游記》最初叫做《百萬》,原因是在書中常常提及“百萬”這個詞匯,以彰顯元朝的盛世。
馬可·波羅有一特點,不識字。不識字還能成書,是因為他從元朝回國后,有過被俘關進監獄的經歷,恰好有獄友是作家,叫做魯斯蒂謙,于是他們一個口述一個記載,便形成了這本游記。
李凡道:“我現在告訴大家,馬可·波羅為什么是個騙子,這本書為什么欺世盜名。
第1點:馬可·波羅自稱在我國游歷17年,代表忽必烈出訪過很多地區,但是,游記中并未出現筷子、中醫、茶葉、毛筆、裹腳、長城等極富我國特色的事物。
這點很離奇,就和我們第一次見到其他膚色人種或者第一次看到西方人用刀叉吃飯一樣,一定會大呼驚訝,而且游記的本質是獵奇啊,竟然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并未提及這些太令人難以理解了。
第2點:馬可·波羅書中把自己吹成什么形象呢?他說自己是皇上最鐵的小兄弟,內政外交稅收一把抓,代表忽必烈出使過很多國家等等,這么牛的人,我此時此刻想到了一個和他類似而且特牛的人物,請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出現了韋小寶和七個老婆的影視劇照片。
觀眾一片笑聲后,李凡道:“對不起,這張照片配錯了,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可馬可·波羅并沒有,馬可·波羅是出書后才借機討到老婆的。
大家注意,這么牛的一個人,在蒙古帝國歷史上這么舉足輕重的一個人,但在史料中連他的半個名字都沒有!
而且他還說他做了三年揚州知府,揚州地方志刨地三尺,也沒找到過這個人,我國地方志記載是非常詳盡的,怎么可能偏偏沒有他?
第3點:襄陽獻炮。
大家都熟知,小說里有郭靖黃蓉守襄陽的劇情。
宋元大戰,襄陽城是如何攻克的?史料記載,忽必烈到波斯征調了炮匠,造成了威力無比的‘回回炮’,這才成功征服了五年未曾攻克的襄陽城。這里的回回炮就是拋石機。
當然,這個事情也被馬可·波羅安到了自己身上,和他半毛錢的關系也沒有。
第4點:他在書中有個致命的錯誤,竟然認為當時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兒子,這點是大錯特錯的,以他口述的伴隨在忽必烈身邊的時間段,當時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孫子!就是曾經死去太子的兒子。”
現場一片驚呼:
“哇!”
“這個錯誤大了,掉腦袋的錯誤啊!”
“如果真和忽必烈這么鐵,是權臣和寵臣,怎么可能出現這種低級的錯誤呢?”
李凡繼續道:
“第5點,刺桐城(即泉州)當時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外貿港口,港口永遠停留著上百艘來自于阿拉伯的大船。
當時的刺桐城,色目人極多,色目人就是元代時對來自中西亞的各民族的統稱。當時元朝有民族四等級制,既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
當時刺桐城的‘市長’就是阿拉伯人,當時的刺桐城里面至少有三座大教堂,七座輝煌的清真寺。
結果他到刺桐城的時候,一概不提。
羅列了無數證據后,李凡繼續道:這本書基本上全是問題,不像游記,其夸夸其談和小說無異!
但是,以我的分析,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對東方充滿了幻想的人,道聽途說后而創造的一本‘游記式小說’而已。
馬可·波羅是有這個條件的,首先他的確是個四處游歷的商人,見多識廣,這個無法否認。
其次,當時的忽必烈的赫赫聲名天下皆知,強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了2400萬甚至330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這里有爭議,有人認為是2400萬,有人認為是3300萬,且不去談。)
作為一個四處游歷的商人,他是有這個充足的條件,來獲知忽必烈甚至元朝的很多信息的。
最后,據威尼斯歷史記載,馬可·波羅被人告上過法庭,原因是,他被起訴騙人錢財。
這本紅遍西方的作品,口述者竟然在我們華國找不到任何存在過的確鑿證據,而且書中盡是不實之處,這本更像是小說的游記,卻被載入我們的歷史課本大加肯定,我們不得不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
不會是,我們必須需要這個人來過元朝吧?
對了,在馬可·波羅的家鄉有句諺語,thisismarcopolo!翻譯過來就是,‘這是在忽悠人’或者‘根本不靠譜’。”
現場觀眾聽得入迷,還有很多人陷入到了沉思中。
臺下,有學生悄聲問身邊的教授:“教授,您覺得李凡說得對不對。”
教授皺眉,“的確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馬可·波羅在元朝出現過,有些史學家也是試圖找到馬可·波羅來過華國的證據。”
學生問:“那為什么,沒有客觀證據的前提下,書中又與事實大量相違背,這樣一位‘韋小寶’一樣的人物會以偉大旅行家的姿態出現在我國的歷史課本中?”
教授:“呃…對了,這本書啊,是手抄本的,手抄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錯誤,這也是一種解釋。”
另外一個學生問道:“當時連活字印刷術都發明出來了,馬可·波羅這么厲害的人物,而且又是一個商人,怎么還在歐洲搞手抄本,直接印刷啊!”
“這個…”教授被問住了。
舞臺上,連續三期的節目經過3個小時后,終于錄制完成了。
“謝謝大家觀看今天的節目,我們下期見。”
李凡說罷,向觀眾們鞠了一躬后,他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回到后臺,而是抬足來到了觀眾席,并輕輕將老媽懷里的果凍抱到了自己懷里。
果凍足足睡了兩個半小時,此時她濃密的睫毛微微張開,見是哥哥后,便摟住哥哥脖子,閉起眼睛繼續安然入睡。
她嘴巴下意識地吹出了個泡泡,和李凡的睡覺習慣一模一樣。
李凡道:“媽,咱回家了。”
李媽身邊的刁教授突然問道:“李凡啊,剛剛節目中,你說馬可·波羅來過咱們華國沒有任何直接證據,我有不同看法。”
李凡邊輕晃著妹妹邊道:“哦?刁教授怎么講?”
刁教授道:“我最近在永樂大典殘片《站赤》中找到一條記載,‘兀魯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馬二八往阿魯渾大王位下’,這與《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是一致的。”
李凡道:“可是,這書里也記載了元朝遠征ri本、王著叛亂之事,不能他說對了幾條,就說他必然來過元朝啊!
這些事情在當時應該流傳甚廣的。”
刁教授點了點頭,“你說得也對!”
關于馬可·波羅的經歷以及《馬可·波羅游記》,在前世中外史學界也是爭論不斷,一些史學家試圖找到馬可·波羅來過元朝的證據,但是直接證據根本找不到,推測倒是一大堆。
為了驗證馬可·波羅是否真的來過元朝,甚至在1999年美國組成了一個科學考察隊,他們重走當年馬可波羅走過的道路,不過是用現代交通工具代步。
然而旅程依舊極其艱辛,考察結束后,10位考察隊員和22位提供后援的專家們一致認為,馬可波羅通過這條路來我國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不過,《馬可·波羅游記》即便是一部集道聽途說而成的“小說作品”,但它的世界影響力,的確是客觀存在的,影響了一大批人,甚至是哥倫布。
刁教授沉思了一下,接著道:“我會繼續尋找相關證據的。”
李凡輕輕一笑,然后抱著妹妹離開了演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