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九八章 火

  大約在公元五世紀左右,由朝鮮半島傳來的東亞文化開始在東瀛蔓延,大阪也成為日本的政治與文化中心。被稱為“水之都”的大阪,憑借河海交匯之優勢,與日本國內及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進行頻繁地交往。

  公元七世紀,日本最早模仿中國古都的都城在大阪建立了。后來雖然都城遷到了鄰近的奈良及京都,但大阪一直都很繁榮,扮演著日本文化與通商大門的角色。

  十二世紀結束以后,這里的政權落入武士的手中,呈現一片戰亂的局面。但堺市卻如同中世紀的意大利一般,發展成為一個自由的都市。

  如今的東瀛,雖然只有長崎港一個對外港口。但是大阪依舊憑借其豐富的產品,臨近京都的優勢地理位置,成為東瀛的最大港口。

  可是進入今年以來,這個繁華的港口一片凋零。在這里謀生的無數武士,只能選擇背井離鄉,離開了這里。

  年初紀綱率領大明海軍放的一場大火,因為大阪不像長崎一樣毫無準備,所以損失并不慘重。

  但是,由于大明海軍的艦隊封鎖了整個海域,所有的商船只要出海就會遭遇大明艦隊的攻擊,所以才造成了如今的凋零局面。

  東瀛的武士也不是沒有過報復的想法,他們曾經召集了數千武士,乘坐四百石快船,想要攻擊大明的艦隊。

  但是,他們的船上并沒有大炮,而大明的艦隊并不跟他們接舷戰。快速移動,只以船上的火炮對付他們。面對大明艦隊的炮彈攻擊,他們根本沒有任何的反擊手段。

  在損失了數只船,上百人葬身海底之后,他們不得不老實了下來。

  如今,他們只能將原本的海運轉為陸運,這也造成了如今的東瀛國內,物價飛漲。

  在幕府拒絕了大明使團進入東瀛的要求后,如今東瀛各大名失去了與大明對話的機會。這種不分敵我的封鎖,讓每一個東瀛人都能深刻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和艱難。

  阿難就是大阪府的一個普通漁民,有一艘屬于自己的三丈小船,還有兩張漁網,在大阪府也算是過的不錯的那批人。

  被封鎖之前,他每天早上下海一次,然后可以打上來數百斤各種水產,然后送到城里的酒樓。

  這樣雖然辛苦一點,但是每個月除了繳納給武士老爺的稅,還能落下不少銀兩。

  可是當大阪府被封鎖了以后,日子就變的艱難起來了。當幾艘出海的船被大明的艦隊炸沉了以后,沒有人敢再下海了。

  但是為了生活所迫,他不能停下自己的打漁生涯。不打漁,他的兩個妻子,一幫孩子就沒飯吃。

  他觀察了好長一段時間,終于確定了下來,只要船不出海灣,不出淡路島水域,就不會遭受攻擊。

  所以,他每天在天亮之前就帶著大兒子出海,在海灣的里面撒網,雖然這樣的收獲遠不如到海灣外面多,但是最少還是有些收獲。

  有了魚就有了收入,大阪不是一個糧食產地,沒有關東平原的富足。在被封鎖之后,物價飛漲,這些魚的價錢越來越高,在前幾個月,他的收入比以前更高了。

  但是好日子很快就過去了,長期的封鎖讓大阪府的普通百姓根本承受不了高昂的糧食價格,有關系的人紛紛前往他鄉。

  以前的武士老爺們每天都有收入,所以根本不在乎消費高一點,但是現在沒有了收入,他們也不得不另謀生計。

  許多人成立了車隊,通過陸路運輸物資去其他地區,離開了大阪府。更多的人留在這里,卻也無力消費。

  城里的酒樓大部分也都關門了,阿難就是打漁上來,大部分也都是被人搶光。

  不過只要船還在,他們一家就餓不到。為了保護自己家的船,他和大兒子每天都睡在了船上,并且將船停在距離岸邊不遠處的海面上,生怕哪天醒來,自己家的船就不見了。

  這天一早,天海蒙蒙亮,他和大兒子從船上醒來,又開始收拾漁網,準備打兩網魚。

  雖然現在每天的魚都賣不出去了,但是武士老爺們也允許他交魚來抵稅,只有老老實實地每天交半船魚,他們才能繼續享受他們的保護。

  突然,他的大兒子阿部驚恐地大叫了起來。“父親,你看!”

  阿難抬起頭,只見遠處的海面上,仿佛海上森林一般的艦隊開了過來。

  跟以往只有兩三艘船不同,今天出現在海面上的船足有兩三百艘。

  阿難渾身一震,喃喃自語道:“終于到了這一天嗎?大明的艦隊都過來了!”

  他顧不得再收拾漁網,開始用力地升帆,嘴里吩咐說道:“別收拾了,我馬上把船開到岸邊,你去接上媽媽和弟弟妹妹,我們要暫時躲起來。”

  阿部仍然沒有回過神來,嘆道:“往哪里躲?我們能往哪里躲?”

  人生閱歷更加豐富的阿難說道:“反正絕對不能上岸,大戰一起,那些武士老爺們末日來到,恐怕會比大明軍隊更加兇惡!”

  大阪府位于本州島西南部的海灣北側,四國島與大阪府南面的和歌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保護著大阪府。

  在四國島與和歌山之間,還有一個小島,就是淡路島,它們兩個島和一座山,扼守住了大阪府的咽喉。

  大明的艦隊以前基本就是在這個水域活動,將一切在要出海的船只堵在海灣里。

  可是今天,大明的艦隊正式進入了大阪灣。

  不止阿難父子倉皇而逃,位于海灣外側的農戶,看到浩浩蕩蕩的大明艦隊,也都慌著開著收拾細軟,準備逃進山里避難。

  對于這些人,朱瞻基并沒有在意,甚至根本沒有在乎有沒有探子發現他們的蹤跡。

  當第一縷陽光透過海面,在人間撒下了金黃的光芒,兩支大明的登陸隊伍,也打響了今日的第一戰。

  八艘登陸艦艇分別登上了和歌山與德島市的陸地,每艘船上有五百名士兵,這四千名士兵兵分兩路,要奪下兩地的警戒哨所。

  和歌山方向的東瀛士兵們幾乎都沒有抵抗,主動讓出了警戒的哨所,逃進了山里。

  但是在德島市,登陸的士兵卻遭遇到了堅決的抵抗。

  德島市是德島縣的府治,這里扼守大阪灣的入口,當地漁民眾多,面對來勢洶洶的大明艦隊,他們駕駛著小船,妄圖用士氣來抵消大明艦隊的攻擊。

  但是,戰爭的模式已經轉變了,以往的海戰需要兩船靠攏,然后進行接舷戰。這個時候,士兵的士氣,包括戰斗力會有極大的決定性作用。

  可是現在,沒等倭人們駕駛小船靠近,那轟鳴而響的炮聲,就如同死神的收割機,將大部分大一點的船只直接炸毀,無數的武士掉進了海里,拼命掙扎起來。

  位于艦隊中間位置上,朱瞻基站在自己的旗艦甲板上,他的身邊還圍著一大圈人,凡是沒有參與直接作戰計劃的將領們,大臣們,都聚集在他的身邊。

  奪取警戒哨所的任務并沒有耽擱大軍的行程,船隊依舊以一種穩定的速度,依次進入大阪灣。

  看著那些在海里掙扎的東瀛士兵,金純有一絲不忍地說道:“待大戰結束,我們應該將他們也搭救起來,畢竟也是一條條的人命。”

  朱瞻基雖然不贊同他的仁慈,但是也跟著他的話說道:“不錯,倭人的命也是命,留著他們的命,能夠給大明帶來更多的利益。”

  金純搖了搖頭說道:“君子言義,豈可輕言言利!”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金尚書此言差矣,言義不可持久,言利才是長久大計。一個國家的管理,如果僅僅依靠言義,才是崩塌的先兆。”

  對此,金純倒是沒有反駁,言利和言義不過是精神追求與現實生活的區別,做人固然要講究操守,但是管理一個國家當然不能靠操守,而是要靠制度。

  而制度的制定,就必須要要有一個量化標準,這個標準,自然也是以利為基礎。

  金純是從個人角度來論事,朱瞻基卻是從國家的角度來論事,所以說,兩個人都沒有錯。

  而在德島市,兩千士兵順利地登上了碼頭,雖然他們遭遇了倭人的堅決抵抗,但是面對火槍的出現,所有的倭人士兵直接被打懵了。

  兩軍還沒有接陣,自己身邊的人就一個個慘叫著倒在地上,長槍的威力更甚于短銃,那些被一槍斃命的人還是幸運的,重傷不死的士兵們,在臨死之前,還要遭受無法壓抑的痛苦。

  這些人的慘叫對士氣的影響是巨大的,大部分人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氣。他們無法面對這樣的戰斗,自己打不到對方,可是對方卻能打到他們。

  這種戰斗太不公平了!

  當然,大明的士兵并不是沒有傷亡。這種巷戰,敵方的短弓,同樣也能給大明的士兵造成傷亡。只是相對火銃來說,短弓的威力太小,造成的傷害有限。

  每一個倒下的大明士兵,迅速被后備軍轉移到了后方,他們的槍和彈藥被后備軍重新裝備起來,不讓任何一支槍,遺留在戰場上。

  對如今的大明來說,一支槍的成本雖然從十幾兩銀子降到了八兩左右,實際價值并不算高。

  但是因為朱瞻基嚴令這種燧發槍流落出去,任何一直隊伍,每一支槍都要做到按號登記,少一支都要追究主官的責任,所以哪怕是壞槍,也不敢遺落一支。

  當大明的先鋒軍將倭人趕出了港口區,攻勢暫時停止了下來。

  又一艘船緩緩停靠在了碼頭邊,一個個圓形的木桶被船上的吊床吊到了碼頭上。數百名身穿紅色對襖軍裝的大明士兵熟練將一個個手柄裝在了木桶上,試著壓了幾下木柄,就從木桶下方的一個出口,噴出了黑油。

  然后他們將木桶背在了身后,快步地分散著跑向前方,跟在火槍手們的背后,開始向兩邊的房子上開始噴油。

  這支隊伍是大明位于蘇門答臘島的承宣布政使司專門訓練出來的,他們的武器不是刀槍,而是出產自蘇門答臘的火油。

  因為人數還少,只有一個五百人的編制,但是朱瞻基卻為他們親自命名為火龍軍。

  這個時候,大明的軍隊已經分成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盾牌軍,第二層是火槍手,而跟在后面的就是火龍軍。

  他們跟在隊伍的后面分散開來,在每一片房子的上風口,都開始用力地壓著手柄,噴出黑油。

  而大明的攻擊陣營在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后,就開始了退軍,重新退入了港口區,隨著他們的退軍,一個個火苗被點燃,整個德島市迅速地開始燃燒了起來。

  對于朱瞻基來說,這個時代沒有什么日內瓦協定,沒有什么人道主義精神,戰爭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

  他對東瀛人才沒有什么憐憫之心,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保存大明士兵的生命,他根本不在乎將那些無辜的百姓也牽連在內。

  東瀛因為多地震,這里的磚石結構的房子極少,大部分房子都是木板房。

  大火借著風勢開始了熊熊的燃燒,無數躲在房子里的人都被燒了出來。他們已經被大明的軍隊嚇破了膽子,拼命向著另一方開始飛奔。

  雖然覺得有傷天和,但是這個時候,站在朱瞻基身邊的大臣們沒有一個質疑朱瞻基的決定。

  對于任何一個大明人來說,哪怕他們心懷憐憫,但是也更珍惜大明士兵的生命。

  讓東瀛人哭,總好過讓大明人哭。

  同樣,這也是威懾,威懾所有的東瀛人,只要敢于抵抗,就將會面臨大明軍隊最殘酷的懲罰。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因為為了震懾東瀛人,還有更多的火油將會被用在大阪,在朱瞻基的計劃里,這個城市將會在地圖上消失,讓所有的東瀛人都值得,跟大明作對,只有死路一條。

  看到整個德島市都陷入了大火之中,甚至風裹著火勢,連港口區也被點燃了。

  在港口區的大明士兵們都不得不退入到海里的船上,暫時躲避火勢。

  看到這一幕,朱瞻基終于下令說道:“出發,前往大阪。”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