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

  紀綱一行在寧波又等待了半個月,才隨著起航的船隊一起前往東瀛。

  一年只有兩次勘合貿易,秋冬之交這一次又是最大的,所以起航的船隊浩浩蕩蕩,數百艘各式的福船,廣船,用了三天的時間才全部出港。

  余先看到最后一艘船也駛離了港口,才長舒了一口氣說道:“派人回京告知殿下,一切順利,指揮使大人已經隱秘離港。等一下…這次的貨物里面有藍妃家中的三千多匹蜀錦,全部按照上等品將貨款送到藍妃的家中。”

  屬下看了一眼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余先,蜀錦本就珍貴,若是上品,只會作為貢品敬獻宮中,如何會作為商品與東瀛交易。

  不過這是寧波市舶司向藍妃賣好的機會,屬下當然不會揭穿這些,應了一聲是,就安排了下去。朱瞻基接到這個消息已經是三天以后了,雖然是百忙之中,但是他依舊吩咐李亮,為紀家送過去一籃月餅。

  這不僅僅是一籃月餅,更是讓所有人知道,如今的紀家,是他朱瞻基在罩著。

  只要不是紀家人自己找死,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敢去主動找紀家的麻煩。

  越長越大,朱瞻基也變的越來越忙。

  暫且不說他現在操心的海軍,工業區,研究院這些正事。光是宮中與勛貴們之間的應酬,就多不勝數。

  朱棣的后宮人數不多,人情往來還少一點。但是應天府這么多的權貴,幾乎每天都有紅白喜事,這個時候,哪一家受寵,哪一家又失寵了,基本上從宮中的安排就能看的出來。

  不管朱瞻基情愿不情愿,該去的應酬就必須要去,否則就會給其他人錯誤的訊號。

  作為一個帝國的繼承人,真正說起來,這種應酬才是他真正的工作。相比之下,他所重視的工業區,研究院,只是“私人”興趣。

  如今的朝廷諸臣,甚至還都認為朱瞻基搞工業區,搞研究院,是不務正業。

  不過現在他的上面有朱棣和朱高熾擋著,他才不會去在意這些風言風語。籠絡人心雖然重要,但是當你擁有了龐大的,無可抵擋的權勢之后,一切敵人都是紙老虎。

  朱棣從北平打到應天府,當時的整個朝堂,幾乎全部都是他的敵人,但是這十幾年來,結果是什么樣的呢?

  所有人還不是臣服在他的淫威之下!

  朱瞻基目前還占據了大義,是根正苗紅的繼承人,只要他不是自己作死,任何詆毀也不過是拂面清風。

  因為他現在是民心所向。

  即便他現在手中沒有任何權力,也沒有一個人敢說廢立他,因為這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穩定的根基。

  八月初六是解縉的生日,因他在督餉化州期間,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

  就因為此事,他得罪了權力欲極強的朱棣,被下獄。

  后來雖然因為朱瞻基的求情,他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被關押幾年,然后被紀綱灌醉,塞進雪堆里面凍死。

  但是因為得罪了朱棣,這幾年也一直賦閑,朱瞻基憐其才,給他安排了一個宮廷經籍庫庫管的職位,相當于大明皇家圖書館的管理員。

  這個職位其實是非常符合他的,宮廷經籍庫雖然不像文淵閣一樣藏書豐富,但是這個經籍庫里面全都是一些珍本,孤本,唐宋時期的珍貴書籍多不勝數。

  原本這里都是內監的太監們在負責,疏于管理。就連耗費重金重新編撰的《永樂大典》都在倉庫里面吃灰,更別說其他書了。

  得到這個職位以后,解縉果然非常開心,每天日出進宮,日落出宮,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不能自拔。

  他的文學才華幾乎算得上無人能及,要不然也不能位列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要不是情商實在有些低了,他的人生絕不至于如此悲催。

  他是教導朱瞻基時間最長時間的老師,自然也就成為朱瞻基樹立起來的標桿,這個標桿是他朱瞻基對儒家的態度最好的掩飾。

  對于儒家,朱瞻基其實并無偏見。只是如今的儒家的地位太高,讓其他學術都變成了歪門邪道,這就不利于一個龐大帝國的發展了。

  因為儒家不是萬能的,他們自身的局限性很大,儒家膨脹的太厲害,對整個大明百害無一利。

  再說了,現在已經有一個完全被儒家拉攏的太子朱高熾了,他朱瞻基就根本不去湊這個熱鬧。

  但是別人會說,會議論啊。你這個太孫如果對儒家根本不親近,又怎么讓儒家來支持你呢?

  不管怎么說,如今的儒家還是名門正宗,而且如今朝廷內外的文官們大都還是一些在水準之上的優秀人才。

  現在可不是朝紀敗壞,人心向背的明末,現在的文人們都還是有氣節,有底線的。

  像如今二楊(楊士奇還未正式崛起),蹇義,夏原吉,黃福這些人可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官,在歷史上都是大有名氣。

  就連朱瞻基原本沒有聽說過名字的宋禮,吳中等人,無一不是心懷萬民,具有搶了奉獻注意精神的好官。

  朱瞻基絕對不是反對儒家,他只是反對儒家的勢力太膨脹,導致失去平衡,所以才想一開始就加以限制。

  當然,這不能直接表露出來,所以朱瞻基現在只是扶持其他的利益團體。

  他想用工業區,研究院,打造一批新的利益團體。把務實的儒家和務虛的儒家分開,分裂儒家的那些務虛的嘴炮,這樣一來,他們就容易對付的多了。

  進入了八月,天氣也漸涼了起來,特別是一早一晚,已經需要加衣了。

  朱瞻基一大早在興慶宮內奔跑騰挪,將自己折騰了一身汗,又美美地泡了一個澡,這才讓孟氏負責穿衣。

  孟氏是原本的冬雪,現在成為了正式的良媛,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四個女人沒羞沒臊地同時伺候他。

  現在幾個女人都是輪流一天來伺候他身邊的事,遇到來了月事,就不能近了朱瞻基的身。

  身為太孫,朱瞻基的一些生活技能幾乎已經退化完了。現在他洗漱打扮,穿衣梳頭,全都有人伺候,如果他想要自己做,那才是壞了規矩。

  坐在銅鏡前面,朱瞻基的眼睛從鏡子里看著孫林說道:“孫少監,昨日陳誠送來的研究院行止范例,孤已經做了批注,你重新抄錄一遍,著人送往研究院陳誠。孤今日先去夾江,返程會往解師家賀壽,若有急事,可著人尋我。”

  李亮有些羨慕地看了一眼波瀾不驚的孫林,他是以阿諛奉承,迎合上意成為朱瞻基的近臣。

  但是因為太近了,朱瞻基對他可從來都不怎么客氣。

  而對有真才實學的孫林,朱瞻基雖然不想對他這么親近,卻也一直禮遇有加。

  不過仔細想想,自己成不了孫林,還是老老實實干好現在這份事兒吧!

  孫林應了一聲說道:“殿下,陳郎中上次奏請將幼軍訓練營,以及羽林衛都遷移出去,此事該如何回復?”

  “不理他。羽林衛,幼軍營,工匠都是孤重視的,即便同在下馬橋,又能影響他們多少。我看,這件事就是有些人見不得粗人,孤兒與自己同住,故意試探孤。”

  幼軍營和遷移到下馬橋的羽林衛占據了真個農莊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并且更靠近孝陵,位置更佳。

  這還不算什么,朱瞻基將羽林衛的宿舍區也安排到了農莊的南部,與文臣住所混居,這才是那些工部的文臣心里不舒服的。

  他們自認雅人,文人,但是一出門,鄰居竟然是個粗通文墨的武人。這也讓許多被調到研究院的文臣根本不想搬到新居住,不想與武人為鄰。

  朱瞻基才不慣他們,農莊現在修了統一的下水道,水泥路,干凈整潔。農莊里還興建了數處大型公園,一處商市,移栽了許多大樹,環境比城內要好的多。

  你不來住,有的是人搶著來住,錯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

  而一些錯過了機會的官員們就更有意見了,認為朱瞻基一點也不尊重他們這些文人。本來說好給他們的住所,為何又成為那些工匠,軍伍的了!

  而他們住在城內,每天要到城外的下馬橋來坐堂,光是在路上,就要耗費不少的時間。

  朱瞻基這樣做,主要還是因為,這些文官大部分都是管理人員。搞研究靠的是那些工匠們,要不是時機不成熟,他連這些文官都不想要,讓工匠們自我管理。

  所以,想要到他這里擺架子,那是不識時務。

  孫林又問:“那陛下讓殿下準備的街區改造方略,殿下何時能給個大致方略,內臣也好著人幫殿下拾遺補缺。王太監已經讓人問了幾次了…”

  朱瞻基有些頭疼了,說道:“此事孤還需細致考量,中秋節之前,孤盡量先拿出一個框架吧。”

  這也是下馬橋農莊惹的禍。

  下馬橋農莊的建設,是在有些太引人矚目了。

  因為朱瞻基是完全按照后世的小區來打造了農莊住宿區,并且這個時候沒有高層,全部是一家家的平房別墅。

  別的不說了,光是一個下水道,化糞池,就解決了這個時代人們還要倒馬桶的習慣。

  城里的二品大員們還要忍受馬桶的不方便,你這些沒有品秩的工匠,小小的軍士都能享受現代化的生活,這如何了得?

  求一下訂閱,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