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八九章 大漢第三帝國

  平叛的中郎將都吃癟被鎖拿回京,更沒文官愿意赴冀州之湯,蹈黃巾之火,鉅鹿是太平道總壇所在,來鉅鹿任太守,那與去殉國無異。

  于是,郭典驚異的發現,他原來有太守命,一張委任狀,直接由縣尉升太守了。

  為報答朝廷知遇之恩,郭典死命向前。

  董卓攻下曲陽時,郭典跟隨,負責曲陽西面,請命挖壕塹防賊突然出城襲擊。

  董卓帶的是西涼騎兵,對碉堡壕塹這套不感冒,以為郭典畏賊,不許。

  郭典無奈,為怕賊出,以攻代守,晝夜攻打曲陽西面黃巾壕墻,把張寶打迷糊了,全副身心都投入了守城中。

  即便黃巾反攻,與城外援軍夾擊官軍,選的也是“弱將”董卓,沒敢夾擊西城“大將”郭典。

  結果董卓悲劇了,郭典一看領導被打跑了,置縣吏老弟兄在前,狂呼鼓噪,主力拔腿就跑。

  縣吏的狠厲與狡猾,在郭典身上表露無遺。

  其協同北方軍入山,燒黑山賊積栗地的過程中,曾被青牛角設伏圍于井口徑,是被北方軍撈出來的。

  赤備是騎兵,可其中的白甲,山地密林作戰,戰力還要高于騎射。

  盡管善于山地叢林作戰的騎兵,聽起來很令人詫異,可親身被赤備救過的郭典,倒是敬佩有加。

  特別是李軒為他做了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更令他五味陳雜,不知如何是好。

  “李君好意,可強違上意,畢竟…”

  郭典嘴拙,身為太守,卻是一抱拳,“硬徙流官,圖惹人言。”

  “君業獨畏人言?不畏丟官?不畏己徙?”

  李軒笑吟吟的反問,郭典說的是他本家李邵被擋駕事件。

  這是一起有預謀有組織的本地官民一體罷官事件。

  鉅鹿郡太平道總壇被平,郭典被卸磨殺驢,明升司隸大縣之令,暗降太守之官。

  新任鉅鹿太守,為司隸河內郡野王人李邵,與孝經平叛的涼州刺史一樣,頗有文聲。

  北方軍以幽州外軍身份,以冀州賊亂未平,不可擅更友軍主帥的名義,旗幟鮮明的協同冀州一眾豪強,在司隸,兗州,冀州三州邊界的冀州魏郡黎陽境內,將其截住。

  擺明車馬,公開勸其南返。

  北方軍明言,若擅更友軍主帥,在地轉輸糧秣之官,將置前方作戰的北方軍于危難之中。

  與其如此,不如解散,冀州剿匪戰事再也與北方軍無關。

  若李邵堅持北上,就任鉅鹿太守,北方軍將返回幽州,不再參與冀州剿匪事。

  特別是最后的警告:“若李太守不辭封,堅持北上,黃巾若有反復,或由人一意孤行而致。若招損,恐有不忍言之事發生。”

  這相當于公開威脅,你敢北上就任鉅鹿太守,我就扮成賊鬧事,殺你全家。

  先把實話跟你挑明,警告你若再向前,我就扮賊殺你,這叫有言在先。

  但此時,我勸你的時候,我親自扛著北方軍的軍旗來,黑鍋我背,不煽動一干雜魚來阻你。

  一是標明誠意,二是尊重你。

  只不過實話傷人,一般人不愛聽。黑鍋太黑,一般李軒從不背。

  他之所以要背這個黑鍋,就是為了“代表”權,就是要旗幟鮮明的打出帶頭大哥的旗號。

  這桿大旗不是給李邵看的,是給冀州,給全天下希望“本鄉人治本土”的地主老財看的。

  北方軍是正義之師,沒有私心的。不是為己牟利,而是保障冀州本地人的權利,避免發生人道主義危機。

  一個幽州土豪聯軍,不遠萬里來到冀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什么精神?

  這就是即便冀州士族門閥,都贊譽有佳的無私奉獻精神,堪為造反有理之表率,忽悠的冀州土鱉們群情激奮,紛喊:“本鄉治本土,有理”。

  這桿大旗豎在冀州幾個月,不是北方軍不想北返,實在是冀州鄉親們太熱情,拉著“黑鍋”不讓走。

  冀州土豪遇到反抗上命的事,全朝北盟身上栽贓:“北方聯盟是主犯,俺只是覺得人家說的對,所以你個徐州人,要來俺縣當縣令?我反對。”

  臟水黑鍋全朝北盟身上推,可相對的,帶頭大哥這桿旗,也就真的有越來越多的人,認了。

  至于原準備赴鉅鹿擔任太守的李邵,三分尷尬三分恐懼三分無可奈何,加上一分滿意的掉頭折返了,途中就擬好了“疏”,向朝廷解釋為何不能赴鉅鹿赴任了。

  因為他不忍冀州之亂反復,不忍傷鉅鹿鄉親之心。

  雖然他自信比郭典做的更好,但民心未復,賊惶未消,實不宜再驚民。

  “民既不附羽翼之下,何來強攀其首之上,視黎庶如牛馬耶?”

  他寧可自損其面,退避三舍,也不愿強與民對立。高風亮節,在壞蛋眼中是無能至極,可在清流之中,并未失分,反惹贊譽,引人無限遐想。

  實際李邵沒損失什么,那一分的滿意,就在于北盟送的“程誼”。

  北盟市儈,用人辦事一向真金白銀的掏錢,謂之“謝誼”,友人為自家辦事,都要真金白銀的謝,賣畫抽傭一成,都會反“謝”引薦來的中間人一半。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不吃獨食,利益共享。

  這個北盟的規矩,連洛陽的宦官都無比激賞,“謝誼”一詞在洛陽都越發流行了。

  送人一程,當然要送“程誼”,就是按李邵“走動”鉅鹿太守一職花銷的雙倍送的。

  亮刀歸亮刀,可一手大棒,一手甜棗的玩法,才是北盟的一向準則。

  既然話都放出去了,李邵若北上鉅鹿,必死無疑。

  其不死,北盟的信譽就一文不值。

  可既然李邵選擇了退讓,那北盟就不能讓人白退白讓,退的同時,“程誼”就遞上:“多謝理解,祝您一路走好,有緣再見。”

  有了這筆財帛,李邵買個更富裕點的太守,難么?

  那看似北方軍與李邵的敵對中,北盟的敵人是誰呢?

  沒有敵人的。

  即便是敵人,都帶著九分不甘,一分滿意,掉頭南返了。

  若是北盟將來勢弱,那九分不甘,就會化為九成落井下石。

  若是北盟將來勢大,那一分滿意,就會化為一根攀附的棍。

  打蛇隨棍上。

  所以,是敵是友,只取決于自身實力,而不是人言。

  故而,李軒根本不擔心郭典擔心的犯上,想上又怕犯上,那還上個屁,笑嘻嘻的沖一臉感激,又面含憂色的郭典一擺手:“國將亡,必出妖孽。太平道,五斗米教,西北羌,氐,匈奴,北方烏丸,諸胡,南方越蠻,妖孽群出。”

  說著,又環顧棚內眾人一圈,笑道,“就在此間棚中,就裝了多少妖孽呀。你們奉何為圭臬?是大義,朝廷,法紀?你們就是妖孽。”

  棚內冀州之人面面相覷。

  “你們口口聲聲冀州人文薈萃,衣冠多有,識大義,識個屁。”

  李軒罵人都是笑吟吟的,只是聲音逐漸轉厲,“魏郡、鉅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間,清河,在冊人口皆在六十至六十八萬區間,趙國在冊人口十八萬,獨勃海郡略識大義,報冊一百一十萬。

  你們自己一個個隱戶瞞冊,要求宦官清廉?你們自己一個個聯姻相隱,怨外戚當權?你們自己一個個私募部曲,讓別人忠義?這就是你們的識大義?

  你們為何敢這么識大義?無需諱言,私下談論時,諸君多予我談及。”

  “疾在腠理,湯熨所及。在肌膚,針石所及。在腸胃,火齊所及。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可奈何。”

  李軒接下來的一句話,石破天驚,“今國勢已頹,病入膏髓。任伊尹,周公復生,哪位名臣還世,積疴已深,藥石難醫。天下已亂,漢室將亡。”

  棚內稍起騷動,卻無人發聲,更多是猜測身邊的“誰”,都有“誰”與李軒私下談及了漢室將亡的問題。

  為什么要私下談及這個問題?

  連冀州刺史王芬都要埋伏天子,欲謀擅立。公認的八廚君子都這樣了,又能奢求外戚,宦官什么呢?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只準君子言必稱正義,要正義的埋伏天子,立新君,就不許外戚,宦官這么正義?

  盡管漢室頹勢早顯,也確實如李軒所言,彼此私下多有談及。

  談的還都是造反事,所謂“名士”欲投效,必上“塌上對”,“隆中對”,言必稱如何如何,是學秦以西卷東,還是效漢高祖先占漢中?

  貌似忠義,實際說的全是怎么造反,怎么割據,如何為王,如何稱帝。

  時下正造反的張舉就稱帝了,自封“天子”。

  妖孽頻出,私下談及漢室將亡就是尋常話題。

  可如此大庭廣眾之下,言今朝已末,還是讓棚內眾人渾身癢癢似的扭來扭去。

  盡管李軒的話讓眾人頗不自在,怨別人容易,可被人說破,漢室之所以會亡,就是你們這些隱戶之人,自私自利造成的,還是令人尷尬。

  一群國之蛀蟲,社稷之碩鼠,大言不慚的正口誅蛾賊,自詡識大義之時,被人看破又說破,實在令人難堪。

  “亡個國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李軒見周圍人忐忑,曬笑,“前漢早亡了,今漢就不是漢了?今漢再亡,又如何?前漢已去,后漢已矣,耽誤有大漢第三帝國?”

  “大漢第三帝國?”

  眾人一臉懵逼之色。

無線電子書    三國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