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便是用極為高昂的聲音,把周圍所有嘈雜聲都壓了下去,旁邊放著曠音器,也不知道是誰放的。[隨_夢]ā
那渾厚的聲音冒出來,仿佛帶著無窮的力量,又仿佛萬獸奔騰,帶來了一股可怕的壓力。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然后便是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豁然之間,一連串山巒起伏、連峰接天,出現在所有人面前,懸崖萬仞,山勢高危,氣勢磅礴,散發這一股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可怕氣勢。
蜀道不僅僅難,而且險,水石激蕩、山谷轟鳴,那一瞬間,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應接不暇,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
山勢的高危使人望而生畏,驚險之處,更是讓人令人驚心動魄,那一霎那,幾乎所有人都被嚇到了,下意識的停止了說話。
以前,沈度雖然也朗誦過幾篇古文,但是你都是田園風光和桃源詩篇,傳達的意境比較溫和柔暢,那聲音娓娓道來,帶著一種特殊的韻律,讓人覺得生活的美好,然而這次,一上來就是蜀道難,一上來就是驚險萬分的意境,瞬間帶人懵逼了。
腦海中,就宛若是看電影一般,其中奇幻的鏡像,不由自主的冒出來,讓眾人宛若看到李白下的蜀道就在面前。
更加的直接,也更加的震撼,就是因為直接,才會震撼。
桃花源記,是漸漸的帶領人們領略世外桃源的風光美景,醉翁亭記,則是傳達一種豁達樂觀的人生狀態。
然而這蜀道難一出來,瞬間就讓人感覺到一種落搖五岳、笑傲凌滄洲高大形象。
接著,便又開始念了。
吐字渾厚,抑揚頓挫,有一種莫名的韻律在波動,一個字接著一個字吐出來,帶著鏗鏘之音,如鐵珠落玉盤般,落在了人們心靈深處。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氣勢依舊磅礴,在一些人眼中,沈度的形象也豁然之間,變得無比的高大。
在場的,幾乎所有人都呆住了,死死地屏住了呼吸,大氣都不敢喘,一些頑皮的小孩,也剎那之間,沒有了動作,呆呆的看著前方。
一些鳥兒落在旁邊的樹枝上,似乎也有些驚懼。
站在人群后面一點,白詩詩臉上冒出了一絲見鬼了一般的表情,難以置信的看著那個年輕的男子。
薄秀秀坐在旁邊,俏臉上也有些恍惚,仿佛看到了那奇駿山峰。
放電影。
畫面就放電影般在許許多多人的腦海中劃過,距離沈度越是接近,效果也是明顯。
如果上一次朗誦,讓人覺得好聽,聽了渾身輕松,那么這一次感受到的,確實震撼與錯愕,無比的震撼。
“嘿,蜀道難喲,難于上青天。”
這片文章并不是很長,只有短短幾百個字而已,但是就仿佛字字玄機,沈度每吐一個字出來,就帶著一種無窮的魔力,讓人不由自主的聆聽,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象。
整條大玄街一瞬間,全部都安靜了。
幾乎落針可聞,開車的停下車,過路的下意識剎住腳步,一些逛街的人,也紛紛朝著這邊望了過來。
幾百個字,足足念了六七分鐘才念完,但是這六七分鐘,讓某些人覺得,宛若是過了數年時間一般。
那奇幻般的山峰景色,讓人難以忘記。
等念完之后,整個公園還是一片死寂,就連鳥兒貓兒,也全部都已經沒有了聲音。
大概等了三四分鐘后,才有人清醒了過來,才意識到這篇文章已經念完。
“沈,沈大師,蜀道難?”
“蜀道真的有那么難嗎?”
“好驚險的蜀道啊。我仿佛看到了那景象!”
“是的。我也看到了,好奇怪的,我看到了阿凡達電影中的哪種山峰。”
“我想到了珠穆朗瑪峰…”
“蜀道真的有那么難嗎?”許許多多人都不由問了一句,抬頭看向沈度,似乎從他口中得到答案。
沈度聞言,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就連他自己念的時候,腦海中,也不由自主的冒出了那副景象。
不過,他沒有說什么,只是平靜道:“下面,我會給大家念一篇比較難受的文章,中途若是有人受不了,請呼喚周圍人幫助,另外若是有小孩的,請照顧好自己小孩。這篇文章,不適合一小孩子聽。”
“什么文章啊?”
眾人聞言不由好奇,紛紛問道。
“祭文!千古第一祭文!”
沈度面色嚴肅地說道:“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念,覺得還不錯,但是里面所述的內容,比較哀傷,乃是千古第一祭文,所以,若是身體不適,請不要聽。”
“千古第一祭文?是什么文啊,好大的口氣啊,竟然敢稱千古。”
“哈,周洲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千古第一祭文,就是《祭十二郎文》。”
“是啊,正是《祭十二郎文》,這篇文章號稱祭文,所述的東西哀傷非常,感人肺腑,聽了容易讓人落淚。”
“這篇文章我也聽過,什么讀諸葛亮的《出師表》若是不哭者,必然不忠,讀《陳情表》而不哭的,必然不孝,而讀《祭十二郎文》不哭的,必然不友,說的就是這祭十二郎文。”
“沈大師竟然想要讀這篇文章啊。”
“不過說的那么傳奇,我真想聽一聽究竟是怎么回事。”
“對對,竟然與出師表齊名,說明應該不錯。”
“沈大師說了,身體不適的,不適合聽的,最好別聽了,這問非常哀傷,聞著比哭。”
“哭,我就想要哭一場,蜀道都難于上青天了,還不哭嗎?我現在就想哭了!”
“哈哈哈,你去死!”
眾人便開玩笑了起來。
沈度也莞爾,等到一些人準備好了之后,才念起了《祭十二郎文》:“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