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只是巨炮的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三門“卡爾”及六門“伽瑪”…這些原本是用于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巨炮在那沒發揮作用卻在斯大林格勒大顯神威。
一發發炮彈狠狠地砸在了馬馬耶夫崗上,每一次撞擊都會造成類似地震一樣的晃動。
類似“勒希林”這樣的鉆地彈雖說主要是用來對付地下工事而馬馬耶夫崗上的蘇軍工事卻是地面工事,但這卻并不阻礙炮彈對蘇軍殺傷。
原因是這些鉆地彈鉆進地層內爆炸雖說不能產生大量的彈片殺傷位于地表的人員,但其能量卻幾乎都被地面吸收,其產生的震動已足以將周圍的蘇軍活活震死。
所以,當德軍再次占領了馬馬耶夫崗的時候,看到的蘇軍尸體大多都沒有外傷,而是七竅流血而死。
當然,德軍派上去占領馬馬耶夫崗的兵力不多,只有兩個排…事實上,德軍一開始還抱著猶豫的心理,他們不知道蘇軍駐軍還有多少人幸存,擔心兩個排不足以占領這個山崗,但很快就發現這個擔心是多余的,駐守其上的蘇軍即便沒有被震死也都被震暈而毫無反抗之力了。
這樣一來,馬馬耶夫崗的控制權就再次回到德軍手中。
這對蘇軍來說絕不是個好消息,因為二十分鐘后德軍巨炮再次發出怒吼,幾發巨大的炮彈在中央渡口炸開…這一回,這些巨炮使用的就是榴彈,其炸開的樣子即便是身在伏爾加河東岸指揮東南方面軍的赫魯曉夫都為之震撼。
從這方面來說,這些巨炮還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比如在打擊蘇軍的士氣上…蘇軍士兵會忍不住想,如果讓這樣的巨炮一發接著一發的朝斯大林格勒猛轟,那么斯大林格勒會怎么樣?能守得住嗎?
動搖了蘇軍必勝的信念及堅守的決心之后,接下來的戰斗就更容易了。
但其實蘇軍士兵完全沒必要這樣想。
原因是這些巨炮的炮彈并不多…“多拉”炮彈35發,“卡爾”75發,“伽瑪”102發。
這是由巨炮的炮彈很難運輸而柏林至斯大林格勒的后勤困難決定的。
這其中“多拉”巨炮炮管的壽命甚至只能勉強達到150發…其實至100發就會有炸膛的危險了,但由于“多拉”十分昂貴且在前線更換炮管基本不可能,所以使用維護手段并冒著危險再打50炮彈被認為是值得的也是應該的。
不過蘇聯人不知道這些,所以他們會產生些恐慌那也是必然的。
羅季姆采夫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之后又組織了“懲戒營”對馬馬耶夫崗發起了兩次進攻。
與之前類似,攻下馬馬耶夫崗并不困難,甚至可以說是德軍主動將陣地讓出來。
但要駐守馬馬耶夫崗卻是辦不到,原因是德軍隨時可以用巨炮將馬馬耶夫崗“清空”。
這其中羅季姆采夫也想過各種戰術希望能回避德軍巨炮的威脅。
比如,只派出少量部隊進攻馬馬耶夫崗。
這個戰術似乎是正確的,因為德軍如果使用巨炮轟炸的話,就會為這少量蘇軍浪費彈藥。
但在這方面羅季姆采夫是完全想錯了…要知道守在馬馬耶夫崗上的德軍是第一步兵團的士兵,他們裝備的是MP43,即便是只有一個班、兩個班,但他們的火力卻比蘇軍一個連還要強得多。
于是,羅季姆采夫派出的小部隊根本對德軍構不成威脅,德軍三、兩下就輕松的將其打了回去。
再比如,羅季姆采夫希望能同樣的用火炮的方法將德國人從馬馬耶夫趕下去…
這想法本身沒錯,德國人可以用火炮加少量步兵駐守的方式控制馬馬耶夫崗,那么蘇聯人同樣也可以。
問題就在于德國人火炮的威力在某一時刻爆發出來的威力遠不是蘇軍那種野戰炮可以比擬的。同時蘇軍兵員素質和單兵裝備也遠不如德軍,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償試又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無奈之下,羅季姆采夫只能把情況向崔可夫報告。
“我認為直接占領馬馬耶夫崗的方案不可行,崔可夫同志!”羅季姆采夫說:“主要原因是馬馬耶夫崗已經被德國人的炮火鎖定了,任何占領馬馬耶夫崗的行動都是毫無意義的!”
崔可夫一直都在關注馬馬耶夫崗的戰事,所以他很清楚羅季姆采夫說的是實情…羅季姆采夫當然不是懦夫,但這并不代表可以讓他帶著他的部隊做無謂的犧牲。
然而,明白是一回事,能否放棄又是另一回事。
“羅季姆采夫同志!”想了想,崔可夫就回答道:“馬馬耶夫崗的重要性我想不用我說你也清楚,我們沒有其它選擇,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它重新控制在我們手里!明白嗎?”
“是,崔可夫同志!”羅季姆采夫無奈的放下電話。
其實這個結果他是知道的,因為這關系到斯大林格勒的補給問題,丟了馬馬耶夫崗這場仗幾乎可以說不用打了。
想到這里,羅季姆采夫只能咬了咬牙,說道:“那就只有一個方法了!”
羅季姆采夫的方法也是個笨方法,但在戰場上往往就是笨方法有用,這方法就是實打實的與德國人拼,打陣地戰。
在這種情況下要打陣地戰,首先要排除的就是不能再讓“懲戒營”上了,如果繼續讓“懲戒營”上,就還會陷入之前的那坑,要么被德國人少量部隊打退要么就成批被炸死…其實幾次沖鋒下來,一千人的“懲戒營”已經所剩無幾了,想用“懲戒營”打也沒法打。
羅季姆采夫想的方法就是…讓近衛第13步兵師與德國人硬碰硬,也就是槍對槍、刺刀對刺刀。
羅季姆采夫相信,近衛第13步兵師也是精銳,對陣德國人并非完全沒有機會。
當然,為了避免一次上去太多兵力而遭到德國人轟炸,羅季姆采夫決定在馬馬耶夫崗采用“添油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