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集團軍分成了兩個部份。
一部份是瓦格納帶領的第28獵兵師。
他們的任務是巴庫防線正面的蘇軍三個師。
這個任務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只需要在勃蘭登堡分隊的配合下占領蘇聯百姓正在構筑的壕溝,按部就班的點上火再補上防御缺口就差不多了。
不過在實際實施時還是出了點狀況,許多蘇聯百姓并不配合德軍的指揮,甚至在最后關頭也就是蘇聯軍隊返回時發動了一場中等規模的暴動…后來發現這其實是有蘇軍政工人員混在百姓中組織,他們在德軍發起進攻時就將自己的軍裝換掉并藏在百姓中,德軍一時沒能發現就給自己造成了不不小的麻煩。
不過德軍最終還是渡過了這個危機。畢竟火戰壕里已經倒滿了石油,點燃后就大致將蘇軍給擋在了另一頭,缺口處又被德軍布上了大量的地雷,蘇軍根本無法迅速突破。
另一部份就是曼施泰因帶領的第1山地師及第1步兵團。
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火車站。
火車站位于巴庫以北,它是將巴庫各個方向煉油廠生產出的汽油、柴油等北向運往蘇聯的交通杻紐,只要控制了這里就切斷了巴庫與北面的交通的聯系。
同時,因為火車站有許多空置的倉庫而巴庫其它方向已經人滿為患,于是這里就作為從前線退下來的潰兵、傷兵安置點…傷兵是準備運往蘇聯治療的,只不過因為蘇聯前線急需汽油、柴油,所以先把傷兵撂在一邊。
這其中也包括在前線被打殘正在休整的蘇第392、第394步兵師。
德軍分成幾個部份在黑夜中偷偷摸往火車站。
雖然此時天色已經入黑,但火車站卻一片燈火通明,火車站附近到處都是來往的汽車和搬運工的叫喊聲…他們正在忙著將柴油、汽油運往蘇聯前線。
正如之前所說的,巴庫生產的能源占蘇聯全國的71.5,所以任何時候巴庫的鐵路線都不會空閑。
但現在這種狀況馬上就要改變了。
德軍士兵一群群的端著槍從黑暗中闖進車站,燈光下來來往往的蘇聯百姓起初還沒注意到德軍,他們顯然以為那些是自己人的部隊,畢竟在車站見到全副武裝的部隊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是當他們看清這些軍人(身shēn)上穿的是德裝時,不由吃驚得目瞪口呆。
他們想喊卻又不敢喊,因為已經有幾名德軍士兵用槍指著他們示意其下車。
一開始場面還算可控,一隊隊百姓被德軍押著集中在一起看管,直到一隊蘇巡邏隊走上來發現(情qíng)況有異,舉槍就要還擊…德軍士兵的槍才響了起來。
霎車站就亂成一團,百姓四處逃跑到處躲閃,其中還有許多沒搞清楚狀況的蘇軍士兵馬上抓起槍朝德軍方向跑來…他們顯然沒有意識到這是大規模德軍的進攻,還以為是某些滲透進來的敵人或是偷襲的游擊隊。
(注:蘇聯內部也有許多武裝,比如烏克蘭的夜鶯游擊隊,德國勃蘭登堡部隊很擅長與這些游擊隊合作,甚至有時還會組織營救被俘的游擊隊成員)
這些蘇軍愚蠢的舉動當然就是飛蛾撲火,沖上來沒幾下就被德軍打倒在血泊中。
德軍士兵分成幾個部份分別朝車站各個方向涌去,他們需要在最快的時間里解決戰斗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
第一步兵團負責的是倉庫。
對于火車站來說倉庫永遠都是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為它存儲著大量軍需物資,甚至一些空置的倉庫還做為散兵的臨時宿舍。
這一點秦川等人很快就認識到了,因為他在跨過鐵軌奔向目標時就遭到對面蘇軍火力的阻擊。
“迫擊炮!”秦川大聲命令:“三連火力掩護,一連、二連從兩翼沖過去,注意利用火車掩護!”
“是!”秦川手下的幾個上尉應了聲,然后就各自帶著自己的部下做好戰斗準備。
隨著“轟轟”一陣迫擊炮的爆炸聲,三連士兵就從藏(身shēn)處冒出頭來朝對面“嘩嘩”的打出一排排子彈。
雖然這是在黑夜基本看不到目標,但mp43打出的密集子彈還是能將對面的蘇軍壓得抬不起頭來。
秦川一揮手,分布在兩翼的一連、二連就端著槍朝蘇軍包抄上去。
二連連長就是毒蛇庫恩,有很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危急時刻也總能保持冷靜…從這方面來說,一名指揮官的需要的東西與狙擊手是差不多的,所以庫恩也會是一名很好的指揮官。
一連連長是個叫里夏德上尉,從簡歷中秦川知道他是個參加過一戰的老兵。
確切的說,里夏德也不能說參加過一戰…因為他剛上戰場不久德國就投降了。
用里夏德的話說,就是:“我似乎就是被派上去向敵人投降的,沒有殺過人、沒有打過仗,如果不是朝一根爛木頭開了兩槍,我或許還會成為一個沒開過槍就成為俘虜的士兵!”
“這并不是一種榮耀!”里夏德說:“但我把它記在了心里,我希望能把這些恥辱還給那些將《凡爾塞條約》強加在我們(身shēn)上的人!”
那一年里夏德才16歲,現在已經40歲可以算是個老兵了,但(身shēn)體素質比起年輕人來依舊不惶多讓,這歸功于他這么多年來從未放棄過煅煉。
兩支部隊一左一右的分散開來,依靠著火車的掩護在子彈和炮彈間向前躍進,很快就((逼逼)逼)近了蘇軍防線,然后打出一通50mm迫擊炮炮彈之后,就端著mp43沖了上去。
對面只有槍響卻沒有子彈朝這邊打來,于是秦川就知道一連、二連已經成功的突破了蘇軍的防線。
“上!”秦川一揮手,就帶著負責火力掩護的三連沖了上去。
訓練有素的德軍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了,甚至就連每個步兵往哪個位置展開要掩護哪個單位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或許可以說是一種刻板,但在戰場上卻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