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三章 北伐(五十一)

無線電子書    混在1275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保定路易州定興縣,回到闊別兩年多的家鄉,解呈貴騎在一匹雄健的駿馬上,抬著看著那座高高的石制牌坊,那是中統三年李檀之叛被平定后,他的家祖解誠綬金虎符、晉上萬戶時,由大汗親旨命地方旌表的,上面用蒙古、漢文分別寫著。

  “河北庭柱”

  這座牌坊是幼時最喜歡流連的地方,可那時的他并不知道嫡庶之間會有那么大的區別,那時的長兄也是兄友弟恭的世家子典范,非但從來不會欺侮,反而多方愛護有加,多次替他擋下了父親的責罵,就連出去游玩嬉戲所費的銀錢也從不吝惜,想到這里,他的嘴角不知不覺現出一個微笑。

  “郎君,小的們先行回府稟報一聲可好?”

  此行他只帶了四名隨從,全是解家的家生子,此時的解呈貴身著一襲精細鎧甲、頭戴毛邊鐵盔、披著一領白色皮裘,面上留下著細細的黑須,倒是比兩年前顯得成熟穩重,聞言不過抬抬手。

  “走,你們去前頭叫門。”

  不到一會兒功夫,整個解家莊就沸騰起來,一騎接一騎的家丁沿途大喊。

  “二郎返來了,二郎返來了。”

  莊子里的解氏親族和莊戶紛紛涌出來瞧熱鬧,沿著莊中的前行不過一里地,便是他家的宅院,院子外圍筑著一丈多高的厚墻,四周還豎著高高的哨樓,這些都是尋常的手段,引起他注意的卻是墻外的深壕,帶著草根的泥土就堆積在壕邊,明顯是新近開挖出來的,而大門外的吊橋更是讓他眉頭一皺,要知道保定路與大都路只隔了一條龍泉水,算得上京畿要地了同,竟然戒備至此。

  過了吊橋,解呈貴遠遠地看到自家生母在幾個丫鬟婆子簇擁下等在大門外,趕緊甩鞍落馬,疾步上前跪倒在地沒等說話,就被一把擁住。

  “我的兒啊。”

  “兒不孝,讓娘憂心了。”

  他的生母心肝肉地又哭又笑,還是族里的幾個長輩再三勸說才停下,解呈貴發現他的嫡母,解汝楫的正室并沒有出現,于是站起身問了一句。

  “母親可在正堂,兒這就去請安。”

  他的生母收住淚,冷哼了一聲:“一年前就搬去佛堂了,理她做甚。”

  解呈貴打量了一下生母的穿著,用得果然是正室才能穿的大裝,解汝楫已然故去,以解誠的年紀,就算再生出兒子也不過是偏房,根本無法動搖大房唯一子孫的地位,看著那些叔伯唯唯諾諾的嘴臉,他只覺得胸中一陣快意,哪怕生母的身份還只是個妾,不也得舔著臉上來巴結。

  “二郎此次是跟隨大汗班師的么?”一個親族出聲問道。

  解呈貴略顯矜持地點點頭:“承蒙大汗看重,特許回鄉省親,大軍已然回京。”

  “回來就好啊,你是不知,宋人在山東鬧得極大,聽聞河間路被糟蹋得夠嗆,鄰近幾個州府也是風聲鶴嚦,生怕哪天不小心就打過來了。”

  解呈貴驚詫地問道:“太子不是從遼東調了大軍,怎么還未平息么?”

  “誰說不是呢,二十余萬大軍,征討了兩年之久,每個月的錢糧全都是咱們河北諸路分攤的,要不是家中還有些積蓄,一早就撐不下去了。”

  “哪里還有什么積蓄,也就是空殼架子樣子貨罷了,下頭的莊戶人家有那等交不起的,把家當賣光了也不在少數,還有活不下去的,只能賣兒賣女,如今一個十來歲的小廝或是婢子,就值兩斗米。”

  一群親族七嘴八舌地沖他訴苦,諳然已經將他當成了主心骨,解呈貴越聽越是心驚,沒想到短短地兩年時間,河北一帶竟然變成了這個模樣,不光是解家,但凡有點家底的,號稱漢軍世家的大都集中在保定路一帶,張家、何家、范家、史家等等無不是如臨大敵,除了深壕壁壘,各莊更是組織起了私人武裝,以他解家為例,連家丁帶莊戶不下千人,全都是甲兵的標準,比起不遠處的定興縣城也不遑多讓。

  如果按這個標準來推算,光是一個保定路的地主武裝就不下五萬人,解呈貴卻一點也不托底,直到一個自稱是店鋪伙計的男子找來。

  “解東家,別來無恙啊。”

  “你是李掌柜的長隨?”

  “東家好記性,正是我們李掌柜遣某來,與東家打個招呼。”

  來人穿著解家商鋪的雜役服,在莊子里毫不起眼,他緊張得無以復加,因為對方來者不善,而且來頭很大。

  他將男子讓進自家書房,沉著臉問道。

  “李掌柜有何指教?”

  “他吩咐在下帶個話,不知道解東家還記不記得當年的約定。”

  “記得如何,不記得又怎樣?”

  男子曬然一笑:“記得便能談下去,不記得在下就只能告辭了。”

  解呈貴的面色有些陰晴不定,這些人與他的牽扯太深,處理起來很麻煩,如果不是對方主動找上門,他都快要忘記了,這些年來,對方僅僅靠在解家的旗下開了幾處鋪子,并沒有讓他做什么出格的事,現在嘛就不好說了。

  “李掌柜的恩情,某家不敢或忘。”

  思來想去,他還是低聲說道:“聽聞貴軍出師北伐了?”

  “那是老黃歷了,如今前鋒已經進了河北路,即將與京東大軍會師于大都城下,解家何去何從,想必東家也在斟酌吧。”

  見他沉吟不語,來人又說道:“你身為怯薛親衛,跟在他身邊兩年,這兩年韃子大軍在江南進展如何?又是如何收場的,旁人不知,你難道不是一清二楚,否則方才一早就將在下拿下報官了吧。”

  解呈貴的心里的確在翻江倒海,江南一役他全程參與,做為大汗親兵的怯薛并沒有參與攻城,基本上擔任一個監軍的角色,不要緊要關頭,忽必烈是絕不可能動用的。

  結果呢,兩年下來連個建康城都沒能拿下,反而損兵折將,最后大汗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借著京東變亂回師,僅僅帶了怯薛,因此才會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京城,連一天都沒有耽擱。

  “可解家的人未必會聽某的?”

  “那就要看東家如何做了,實話同你講,令祖陷于江南只怕回不來了,這里的人不指望你還能指望誰呢,解家與河北諸世家的姻親關系,你家的動向,或許會影響到他們,當然了,若是影響不到也沒甚關系,不過多費上一番手腳罷了。”

  來人的語氣十分輕松,他卻聽出了濃濃的殺氣,宋人在京東路的做法早就報到了大汗那里,像他們的這樣的大戶都屬于打擊對象,就是為了家族著想,也應該多上一層了。

  解呈貴的猶豫不決在忽必烈看來,代表了整個河北路的漢人世家在搖擺,這對他來說,比迫在眉睫的宋人大軍還要來得迫切,若是漢人倒過去,蒙古人才是真得沒有了立足之地,要知道,哪怕是在失去超過三百多年的大都城里,漢人的數量也遠遠超過了蒙古人和色目人。

  這個族群實在太能生了。

  眼前的形勢讓他再一次想起了二十年前,阿里不哥被大多數蒙古貴族立于和林故地,李檀又叛于益都,宋人隔著淮水趁火打劫,那是蒙古立國以來最為岌岌可危的一刻。

  與那一次一樣,無論是以孛魯、阿合馬為首的蒙古色目大臣,還是姚樞、董文用等漢人大臣,甚至是破格上殿的皇后察必,當然了也不可缺了太了真金。

  “說說吧,怎么回事?”

  “臣等有負大汗重托。”

  先是漢臣紛紛跪下,緊接著是蒙古大臣,最后連真金也要下跪,被他用眼神制止了。

  “論罪有用,朕也不在乎多殺幾個人,誰能說說,為什么大軍前腳南下,宋人后腳就在京東路起事,還一發不可收拾,終成燎原之勢?”

  真金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述說了一遍,忽必烈擺擺手讓他們都站起來,察必在一旁勸道。

  “阿塔海盡力了,奈何宋人做得太絕,清空了半個山東,讓他的人無法深入,就算勉強過去,也難持久,宋人又牢牢守住濟南、益都等要點,令他久攻不下,只能轉為長期圍困,誰料想,他們竟然準備了那么多糧食,足足撐了兩年之久。”

  忽必烈搖搖頭:“都是朕考慮不周,沒有料到他們竟會頑抗至此,引得戰事綿延,國中動蕩才讓宋人有機可乘。”

  與他一同返回的郭守敬接口說道:“他們不光有決心,還有利器傍身,如今其勢已成,若無對策,怕是難擋。”

  “利器?”真金等人不解。

  “確切地說是火器,像是傳聞中的竹火槍,只是沒曾想,他們已經精進至此,竟然做出了鐵管,下官尋了鐵匠,命他們專攻此法,或許不久就有好消息。”

  “還有手持的鐵殼震天雷,還有傳聞中的鐵火炮,宋人奇技何奇多也。”

  聽到他的介紹,殿上的眾臣皆是面面相覷,忽必烈等他們消化了這個消息,疲憊地一擺手。

  “事情要一樣一樣地做,當務之急是阿塔海所部要盡快回撤,再遣人去西北,讓伯顏回來吧。”

無線電子書    混在1275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