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來,隊伍著實有點龐大——
小金毛坐在自行車的車籃里,老金慢條斯理地跟在后頭。金橘優雅地踱著喵步,亦步亦趨地跟著姜心柔。最活潑的金毛,時而跑到田野里摘朵花兒,時而竄到野棗樹上摘顆棗,玩得不亦樂乎。
小金依然沒有現身人前,盤在向剛掛在車把手的竹筐里,上面是幾個山腳的菜地里收獲的紅薯,反正小金不怕牙。紅薯上鋪著一條碎花布縫的野餐毯,毯子上一個包袱,里頭是一雙新納的布鞋和兩雙鞋墊,準備送給老教授。另外還有兩個大飯盒,裝著一些點心。
帶著貓貓狗狗出門,尤其隊伍里還有一只逗人發笑的猴子,沿途少不了引來路人的駐足圍觀。
還沒到上學年紀的孩子,更是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們后頭,拿樹枝挑逗金毛。得知他們是去南陽山玩,幾個在南陽山有親戚的孩子,一溜煙跑到附近的莊稼地和勞動的爹媽說了一聲,也跟著來了南陽山。
于是,盈芳一行人的屁股后頭,跟了一長串嘰嘰喳喳的孩子。
最嗨皮的當屬金毛了,有了這群小孩的加入,它儼然成了領頭的孩子王。被金大王和喵大爺輪番碾壓得潰不成軍的自信心,重新又找回來啦!
一行人說說笑笑、走走停停,到南陽山時,日頭已經老高了。
山腳果然有個茶寮,一位五保戶老人打著瞌睡看著茶攤。
向剛讓丈母娘和媳婦在這休息,他拎著包袱,拿了幾個紅薯先去探望老教授,回來再帶她們去山塘,找個平坦的坡地釣魚、烤紅薯。
幾只小的,一到山腳就待不住了,吱吱吱、嗷嗷嗷地沖去山上撒野了。
盈芳見小金趁人不注意跟上去了,便沒怎么擔心。
倒是姜心柔,高聲沖它們叮嚀了一句。
隨后,娘倆在茶寮坐了下來。問五保戶老人買了三碗茶,等著向剛回來。
沒一會兒,向剛人是回來了,卻皺著眉,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
“老先生病了,村里的赤腳醫生走親戚去了,送去市里這會兒怕是借不到板車。”
社員們都在地里勞動,誰愿費那工夫和板車,送個關牛棚的去市里看病。
“我跟你去看看。”盈芳二話不說起身。
姜心柔本來也想去,考慮到自行車和竹筐,就依女婿的意思,留在茶寮等他們。
小倆口匆匆去了牛棚。
索性牛棚離山腳挺近,原先是公社用來裝柴垛子的廢棄祠堂,除了要走一段彎彎繞繞的坡路,路倒是不難走。
說說是牛棚,經向剛三不五時地上門拾掇、整飭,收拾挺干凈,一點看不出祠堂曾經的破敗。
到了之后,向剛依媳婦的意思去灶頭燒熱水。
盈芳開了門窗,給屋子通風,而后坐到床沿,給老教授把了脈。
“你是…”
老教授病得稀里糊涂的,但好在沒暈死過去,費力地睜開眼,看到一陌生姑娘坐在病榻前認真地給他把脈,心下一陣感動,想問她是誰家的孩子,這么善良,就見盈芳朝他微微一笑。
“老先生,您感覺哪里不舒服?”
“早上還好好的,中午回來把前兒小向探望我時送的那一溜肉段熱了熱拌飯吃了,吃完沒多久就感覺有點惡心,一邊想吐,一邊肚子里像有什么東西再絞一樣,然后挪到這邊疼,疼得人直不起腰,我就想躺床上歇會兒…”老先生喘兩聲說一句。
盈芳點點頭,在他右上腹按了按,“是這兒疼嗎?”
“沒錯。”老人痛呼了一聲,“就這兒疼,嘶——”
這時,向剛拎著一壺熱水進來,猜道:“會不會是闌尾炎發作了?”
盈芳搖搖頭:“闌尾的位置不一樣,我瞧著沒錯的話,是急性膽囊炎。老先生的膽應該不是很好,中午吃了油膩的誘發了。”
老先生也說:“對,是膽的位置。早幾年前也發作過一次,不過那次情況比這次輕,忍了會兒就熬過去了。”
“急性膽囊炎必須得去醫院的吧?”向剛劍眉一凝,轉身要去找公社干部問他們借板車。老先生痛成這樣,騎車帶他怕是撐不住。
盈芳喊住他:“就算借到了板車,去市里的車中午那趟也已經開走了,下一班要等三四點。這病拖不得。索性師傅教過我一個土方子,用到的草藥大部分家里都有,唯獨缺一味主藥,叫溪黃草,家里沒囤。好在這藥草不難找,也恰是這個季節采收的。這樣,你騎車回家拿藥,把窗臺下小的那袋草藥都拿來好了,要用到的藥里頭都有。溪黃草我去山里找,時間不等人,咱們分頭行動。”
向剛眉頭一皺,想說山里那么大,目標這么小,一時半會怎么找?轉念想到幾乎無所不能的小金,又釋然了。叮嚀了媳婦幾句,然后去茶寮拿了自行車,飛快地騎回家扛草藥去了。
盈芳則直接從牛棚后頭繞上山,免得被她娘拉住問東問西。
這時候,時間就是生命,容不得絲毫耽擱。
好在小金神通廣大,同一座山上,能感應到她急切的呼喚,咻地從山腰飛至她跟前。見她拿了棵上山途中挖到的帶根莖的溪黃草,領悟到是要找這種草藥,施放威壓,召喚來當地的蛇小弟,很快,蛇小弟們從四面八方叼來無數棵溪黃草。
盈芳估摸著數量夠了,謝過懵懵懂懂瞅著她瞧的蛇小弟,把溪黃草扎成捆,塞進隨帶的簍子。
小金默契地盤在簍子底部,替她分擔重量。
一人一蛇回到牛棚。
怕被人發現小金的存在,到了之后,盈芳又讓它回山上去了,順便看住金毛幾只。
老金從霞山鎮走到南陽山,又跟著爬了不少山,哪還有精力管那幫脫韁的小家伙。還是得金大王鎮場。
小金走后,盈芳進去看過老教授,見他疼得沒力氣下床,便讓他安心躺著,回頭讓向剛找分管的生產隊長請假。隨后把爐子生了,溪黃草洗干凈,留足今天煎藥的量,余下的晾在門口的石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