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下人不明白秦老先生為何這樣問,忙答道:“確實是溫家沒錯,來人坐的馬車打有溫家印記,為首的是溫家長房長子,隨行的人都稱呼他為小少爺的。”
秦老先生頓了一頓:“他們此時就在門外等候?來了幾個人?那溫家小少爺是什么年紀?”
下人回答:“他們此時就在門外,有四個人,除去一名車夫,另兩人都是隨從打扮。溫家小少爺看著約摸有十四五歲年紀,甚是年輕。”
秦老先生怔了一怔,一旁的吳少英已經思索起來。
十四五歲年紀,想必是已故溫家大爺的獨子,那位傳聞中極得溫家老爺看重的溫家嫡長孫溫紹陽了。卻不知他為何而來,總不能是為了張萬全吧?
張萬全對秦家而言,固然因為張媽的存在,而有些體面。但他對溫家來說,不過是一個極尋常不過的小皮貨店主罷了。即便是溫家聽聞了承恩侯府的事,對張萬全網開一面,也沒必要讓嫡長孫特特上門一趟。吳少英又想起方才老師的異樣神色,心想莫非這里頭還有別的緣故?
吳少英便問秦老先生:“老師,可是有什么不妥之處?”
秦老先生苦笑了下:“并無不妥。我本不認得溫家人,只是這拜帖上面,卻有我一位故人的印記,因此我才會多問一句罷了。”他將拜帖放到身邊茶幾上,淡淡地對那下人說,“請客人過來吧。”又吩咐丫環上香茶。那下人忙忙應聲退下,轉身往大門外請人去了。
牛氏見狀,就有了猜測:“老爺,是你哪位故人?難道是從前在京城里認識的人么?”
秦老先生嘆道:“若我沒有記錯,這拜帖上的印章,應當屬于我一位少年時的至交唐復所有。唐復是大學士之子,本身也極有才華,不滿二十就考中了進士,入了翰林院,堪稱是京城有名的才子。我與他自幼相識,十分相得,只是家里出事后,便斷了聯系。我只知唐家平安度過了那一場動亂,卻不知后事如何。三十多年未見,今日忽得友人下落,心里不免有些亂了。”
他頓了一頓,才繼續道:“說來也巧,這溫家的女兒嫁入了遼王府,她夫婿遼王長子,為遼王元妃所出,這元妃恰好便是唐復親妹。想必是因為這層緣故,溫家長孫才會知道唐復的印記吧?”
牛氏撇嘴道:“原來還真是你從前富貴時的舊交。你既然自幼與那個唐復相識,想必也認得他妹子了?我卻是不耐煩聽這些事的。你且在此待客吧,我先回去了。張媽要收拾行李離開,桑姐兒小小的孩兒也不知道懂不懂如何處置,我得去看看。”說著就仍舊扶了百靈的手,出了客廳。
吳少英大氣都不敢出,盯著手邊的茶碗作研究狀,見牛氏要走,便起身恭立一旁。秦老先生淡定地喝了口茶。
牛氏要往二門去時,正巧遇見來客從大門外走進來,隔著三四十尺的距離打了個照面,只見來人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人,生得高挑白晳,氣質溫文,頗為不俗。聽方才門房下人來報,這少年是帶了隨從來的,如今卻只身一人入宅,態度十分謙遜,穿著打扮也不象是個富商人家的小少爺,倒更象是書香人家的子弟,讓牛氏略略產生了一些好感。
她放緩了神色,多看了那少年兩眼。少年抬眼望來,有些訝異,但很快就露出恭謹的微笑,向牛氏行了一禮。牛氏扯了扯嘴角,也不多言,就轉身進了二門。少年深吸一口氣,把腰桿挺得更直些,就在門房下人的引領下,直往正廳走來。
牛氏進了內院,就聽見西廂書房里一片歡聲笑語,引得章姐兒那邊都忍不住探頭張望了。她也不理會章姐兒主仆幾個,徑自進了孫女秦含真住的屋子,就看到春紅、夏青兩個都圍著張媽,臉上滿是笑容,都在逗趣呢。秦含真就坐在床邊看著她們笑。
春紅笑道:“張媽媽真個好運道,如今這一去,可就是當家的奶奶了。往后令郎再高中金榜,媽媽還要做誥命呢,那可是享不完的大福氣!真個羨煞旁人。”
張媽一邊止不住笑,一邊臉紅擺手:“別這么說,別這么說。”
夏青瞥了春紅一眼,想起她在一個時辰前還在秦含真面前告張媽的黑狀,如今不但一副沒事人的模樣,還對著張媽滿口好話,不過是因為張媽要走,礙不著她的道了而已。夏青心里有些不以為然,但并沒有揭穿對方,瞥見牛氏與百靈進了屋,忙迎上去行禮。
秦含真見狀,忙也過來與祖母見禮,笑著跟牛氏說:“我剛剛跟張媽說呢,要送她些體己。她留下來做念想也行,將來有難處了,變賣了做路費,來找我們也行。張媽卻不肯收,祖母幫我勸勸她呀。”
牛氏笑問:“你送了張媽什么東西?”秦含真便把東西拿給她看,卻是一對銀鎏金的鐲子,上頭有“瓜瓞綿綿”的圖樣,寓意子孫昌盛,十分吉利。牛氏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個是前年年下,王家送來的年禮里的東西。我見這鐲子也就你娘配戴,便給了她。你娘卻不喜歡,收起來了。沒想到你把它也帶來了。”
秦含真知道這對鐲子的來歷。生母關氏去世后,她在屋里休養身體的時候多,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張媽。張媽閑來無事的時候,總是陪在秦含真身邊,把關氏屋里的雜物一樣一樣整理好,拿箱盒裝了封存。因張媽本身是個話嘮,整理一件東西,就總愛提起這件東西的來歷等等。秦含真雖然祭出了失憶的大招,但對母親的遺物,還真是知道得不少。
她了解的比牛氏可能還要再多一些。比如牛氏把這對鐲子給長媳,其實是有盼著她能為秦家多多開枝散葉的意思。可是在關氏看來,她與丈夫秦平成婚多年,聚少離多,膝下只有一個女兒。這對鐲子給她,卻多少有些諷刺的意思,她當然就不喜歡戴在身上了,尋了個借口把它收起來,只等日后有了兒子再拿出來戴。沒想到等這對鐲子重見天日時,已經是物事人非。
秦含真無意留著這對鐲子,卻見過張媽整理這對鐲子時,眼中透露出的幾分喜愛之意。再加上她離家前把一應金銀飾物都帶上了,就存了進京后有必要時,將它們或是賞人送人,或是換成銀錢備用的主意。于是她便對牛氏說:“這對鐲子只是銀鎏金的,說來也不是十分貴重,但做工精細,寓意也吉祥。我想張媽一家團圓,乃是一件大喜事,所以送她一件喜慶的禮物,也好添些喜氣。”
牛氏笑道:“這個主意好。張家的,桑姐兒一番心意,你就收下吧。我再給你添一副鎏金的頭面,與這對鐲子湊成一套。你日后就不再是人家的仆婦,而是位老板娘了。這行頭也要置起來才是。”
百靈機靈地笑著插了一句:“那是不是還該有兩匹好料子做新衣裳?”
牛氏拍掌:“說得對!這話提醒了我!你快去尋你虎嬤嬤,問她拿鑰匙開箱,拿幾匹鮮亮的好料子來給張家的做新衣。咱們秦家出去的人,可不能叫人笑話寒酸。”春紅眨了眨眼,暗自哂笑。
張媽忙不迭地屈身行禮:“太太折煞我了。這可使不得!”
“我說使得就使得。”牛氏一揮手就把她的話擋了回去,“你奶大了我嫡親孫女兒,又一向侍候得周全,我不會虧待你。況且,你男人跟你分離了這么多年,雖然一直念叨著你們母子,也算是難得的老實人,但人心難測,我們家得給你多多添些體面,好讓他不敢虧待你和渾哥。你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想想渾哥。他這點年紀,日后讀書進學,娶妻生子,事情還多著呢,少不得要叫他老子費心的。”
張媽心中有些不安,但她一向敬重牛氏,從來都是順從聽命的,便答應下來。
不一會兒,百靈就向虎嬤嬤討了一套銀鎏金的頭面與四匹料子過來,虎嬤嬤還親自來送了自己私人的禮物——一根鑲青玉的銀簪子,再加上秦含真送的對鐲與十兩碎銀,已經是十分豐厚的禮物了。其他丫環仆婦,與張媽有私誼的,又各有體己贈送。夏青悄無聲息地就幫著把張媽的行李給收拾好了。她們本就是在旅途中,行李要收拾都是極簡便的,也不愁會漏下什么。夏青還在張媽的包袱里塞上了自己的兩瓶沒用過的面脂和唇脂,正好是大同這等地界合用的。如此一來,張媽不必動手,她的東西就都整理好了。
張媽看著兩個滿滿的大包袱,眼淚就直往下掉,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了。
秦含真笑著說:“媽媽別哭呀,又不是這就分別了再不能相見。你今晚先回家去,明天再過來跟我們說話嘛。我祖父肯定還有很多事要告訴渾哥呢。不可能就這樣叫你們走了。”
張媽又破涕為笑,道:“這是自然。二爺還在這兒呢。我日后若想念太太和姐兒了,就托泰生兄弟給你們送信去。”牛氏笑著點頭。
這時前頭的婆子來傳話:“渾哥都收拾好了。因老爺有客,沒空見他,因此張萬全說先回家去,明兒再來說話。”牛氏便對張媽說:“既如此,你便去吧。”
張媽又向她磕了頭,便依依不舍地抱著大包袱離開了。
秦含真一直送到大門外,看著張媽一家三口上了馬車離開。
回過頭,她看到門上有幾個陌生人,門外還停著馬車,心里正疑惑,這是否就是祖父的客?一錯眼瞥見那馬車車檐上掛著一個熟悉的“溫”字燈籠,她的臉色就不由得變了一變。
是錯覺嗎?她剛才好象看見…車簾被風吹起,里面似乎還坐著一個人?
一個…有些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