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七章 【鋼炮構想(下)】

  軍工基地那臺電動(手動)銑、鉆兩用機床及柴油發電機,郭承貴等匠人整整研究了一年多,就連趙獵自個也在閑暇之余(主要是在厓山那段時日),把黑槍團伙留下的技術資料反復鉆研了一段時間,之后把資料轉為宋體字,交給郭承貴等大匠研究。郭承貴經過多次實驗操作,雖然一直使用手動,但對電動操作,漸漸有了心得。

  五月末,在趙獵回到萬安軍城第三日,經過一眾大匠緊張小心反復調試,準備萬全,隨著轟地一聲機器鳴響,一臺二十一世紀的電動機床,在古老的時代緩緩啟動。

  過程雖有些小波折,也沖廢了好幾塊鋼板,但大體順利。當機床履帶緩緩傳送,一塊厚達10MM、長5M、寬50CM的鋼板出現在眼前時,全體屏息的工匠齊齊歡呼,幾乎震破火炮研究室。

  至此,第一個難題解決。

  趙獵讓工匠稱量了一下,這鋼板重量為四百一十二斤。趙獵點頭,他當然不會弄個五米長的火炮,前膛炮搞太長并不利于裝填,很影響發射速度。明代的紅夷大炮也不過三米多長,按英制寇菲林長炮的參數,他這炮的口徑相當于24磅,身管長380CM就合適了。這樣一來,炮管重量可降至三百五十斤左右,加上炮尾火門蓋,四百斤頂天了。而明代同等口徑的紅夷大炮,重量不低于五千斤——這差距真是天淵之別。

  同等威力,同等射程,紅夷大炮只能守城,而此鋼炮若成,可隨軍野戰,縱橫天下。想想就有些小激動,不過現在還不到激動的時候,炮管材料是解決了,但更大的難題擺在眼前:如何獲得不亞于無縫鋼管的炮身?

  只有一個辦法——焊接。

  以這個時代的焊接技術,想搞出一個天衣無縫的鋼管,何其難也。大宋大匠們想出了很多方法。

  先是把鋼板燒紅了,卷成管狀,敲打密實。這樣外表看起來倒是沒縫隙了,但填塞火藥測試,填半管炸藥倒沒事。當整根鋼管填滿炸藥,轟地一下炸上天。鋼管落地,管子倒沒問題,但焊接處卻被巨大的膛壓震裂,這方案失敗。

  然后又有一工匠想出在炮管上加三道厚實鐵箍,炮尾火門加桶狀收扣。再次試驗,這次好多了,填滿炸藥的鋼管炸飛半空,落地無損,初步合格。但在隨后的試炮中,只打了十八發實心鐵彈,炮管再次裂開。試炮手盡管已再三小心,還是不免被炸傷。

  最后,經過工匠們集思廣益,反復研究,采用了兩種方法:一是反向交疊加固。即鋼板不用加工10MM厚,只需加工5MM即可。先把一塊厚5MM的加熱卷壓,再以鋼水澆焊法焊接密實,形成炮管。再把第二塊5MM厚的鋼板卷裹炮管,反向加熱卷壓焊接密實。這樣得到的炮管,同樣是10MM厚,但焊封口分兩處,方向相反,抗壓大大增強。在此基礎上,在炮口,身管前中段、中段,加三道鐵箍,炮尾火門桶狀收扣。

  炮管成形,就是試炮。趙獵此次回萬安軍,正趕上試炮,同時聽取制炮匯報。

  由于趙獵對鋼炮的要求不僅能打炮,而且還需快速移動,所以炮車的制造也令匠人們頗費心思,最后造出一架兩輪炮車。

  炮車身墻板為95MM厚的整板,兩頭及上部包覆了鐵皮,車身部分根據不同的受力情況和結構需要,設置了“木梁”、“鐵梁”、“鐵環”、“鐵箍”、并制作了“單榫”、“雙榫”、“出頭插銷榫”等不同結構。

  炮車輪子不但比一般老式馬車輪子大,而且寬厚敦實許多。采用了“八輞十六輻”的結構,輪子的可見與不可見部分結構全部使用榫卯連接。輪輻全部采用通透榫,按照“立木頂千斤”的道理,使整炮重量直達地面,以保整穩定性。輪子上鐵箍、鐵瓦、鐵釘一應俱全。輪轂兩側鑲嵌的軸瓦也使用了10MM厚的鐵板,以防磨損。車軸上與軸瓦相對應的位置還安裝了“鐵鍵”,以增加耐磨及減小摩擦力。

  小小一架炮車,都可看出匠人們匠心獨具,靈慧巧思。

  趙獵看著這鋼炮車十比一模型,親自動手牽行一段,甚感滿意。

  按照估算,炮管重四百斤,炮車也差不多三百斤,以騾馬拽行,完全可以跟得上行軍速度。即使遇到復雜地形,也可以炮車分離,拆解運輸。必要時甚至幾個人一扛就能跋山涉水,這就是鋼炮的優勢啊。

  郭承貴匯報完畢,外面的試炮準備工作也做了好。

  在匠人們引領與武功隊開路之下,趙獵來到后山一片平整場地,這就是鐵屋的靶場。這里原是個坡地,后來鏟平做了靶場。每一把新出產的后裝槍、燧發槍,都要先在這里進行測試,合格之后,方能入庫。

  趙獵就在這靶場的掩體后,看著百丈之外那被固定在石臺上的鋼炮,轟地一聲悶響,射出一顆滾燙的鐵球。鐵球飛出里許,落地翻滾,將一排排靶子滾掃得粉碎。只要在鐵球翻滾路線上,哪怕是海碗粗的靶子,都擋不住一擊。

  掩體里觀看眾人,哪怕隔著幾百丈,都能感受到那駭人之威。

  武功隊員們無不臉色發白,這要是一支列陣軍隊,只怕一顆鐵球就能從頭至尾打穿整列軍陣,實在可怕。

  隨著炮手在火藥匠的協助下,不斷加大藥量,射程越來越遠,最后竟越過許多靶子,把兩里之外的“軍陣”尾部打個稀巴爛。

  如此連發二十炮,雖然每炮需清膛,開五炮就得用濕布降溫,但基本無間斷,鋼炮的優良散熱性能在此得到極大體現,比起明代大炮打個七八炮就得停上個把時辰散熱,基本退出戰場強太多。

  當趙獵得到稟報,炮管無任何損傷時,大笑而起,拍拍被震落滿身的灰塵:“好!從現在起,你們給我使勁造這樣的大炮,直到所有鋼材用盡,或者柴油用光為止!”

  趙獵想了想,又補充道:“嗯,還可以研發小一些的火炮,炮身短些,但口徑更大,用于發射霰彈…對,就像我們用的獵槍那樣,一擊千百彈,誰來誰死!”

無線電子書    雙槍皇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