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44章 袁本初

無線電子書    進化之眼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袁紹當即展開詔書觀看。

  這封討賊詔書,是漢獻帝倉促之間寫成,和衣帶詔的內容區別不大。

  在后面,加了國賊凌迫,殺害貴妃的字眼,最末號令天下群雄,共擊曹操,多有封官。

  比如封劉表為衛將軍、劉璋為車騎將軍、馬騰為驃騎將軍、孫策為征南將軍等等。

  袁紹本身就是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封無可封;不過漢獻帝也許是看在袁熙的面上,加封袁紹為大司馬。

  大司馬是漢武帝為衛青所設,格外表示榮寵。而東漢光武帝時,便撤銷了大司馬封號,現在漢獻帝腦子一熱,又把這個尊號重新抬了出來。

  白曉文也沒辦法,漢獻帝要在詔書上寫什么,他可管不了——他現在還處于博取漢獻帝信任階段,當然不能像曹操那樣,隨便在詔書上寫什么,讓漢獻帝變成蓋章機器。

  白曉文的袁熙身份,也被漢獻帝專門提了一筆,稱袁熙打破許都,其功甚大,特擢為征北將軍,兼領豫州牧。

  這里就要說一下三國位面的軍職了。

  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下面自然就是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大將軍之下,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和衛將軍,比三公略低,但又比九卿略高;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四將軍,位比九卿。

  以上三級軍職,可以看成是“中央軍職”。

  另外還有“四征四鎮”、“四平四安”的軍職,可以看成是“地方軍職”,論理是比九卿低一些的。

  但由于三國亂世,軍制混亂在所難免,四征將軍往往是某個方面軍的統帥,重要性和地位都大大提升,不好和中央的三公九卿相比。

  在四征四鎮四平四安的體系中,“征”字號的軍職最大,“鎮”字次之,其余類推。

  白曉文被封為征北將軍,已經是破格擢升。至于豫州牧的封賞,也是漢獻帝的私心作祟。

  豫州是誰的地盤?曹操。

  任命白曉文為豫州牧,漢獻帝是想讓白曉文堅守許都,和曹操拼命。

  此外,白曉文還是袁紹的兒子,在漢獻帝看來,兒子跟曹操拼命,當老子的豈有不助拳之理,勢必跟曹操拼個你死我活。

  袁紹看過詔書,又從李淑儀那里接過了袁熙的家書,略略看了一遍,基本上都是解釋為何出兵襲擊許都,以及后續的一些建議。

  其實袁紹心里還是歡喜的,先不說白曉文出兵是否得了他的同意,能抄了曹操的老巢,就是大功一件,任誰也無法否認。原本僵持的戰局,很可能會出現一面倒的情況。

  此外,漢獻帝加封他為大司馬的詔書,也讓袁紹感覺倍有面子。

  坐在案前,袁紹捋須笑問道:“詔書和顯奕的書信,都傳示諸位觀看。”

  眾謀士看過之后,紛紛恭喜袁紹,對于白曉文,自然也是稱贊不已。

  軍帳之中,一片歡樂祥和,但還是有人不爽的。

  不爽的自然就是袁尚,他的心里已經敲響了警鐘:二哥最近,太能搞事了!

  這么上躥下跳,究竟是要干什么?

  以袁尚的思維,只能想到一個可能性:袁熙志在立嗣之爭!

  原本袁尚要和大哥袁譚爭奪立嗣,靠的是“立賢”的說法,可以稍稍抗衡“立長”的慣例。但現在袁熙橫空殺出來,立賢也沒了袁尚的份!

  袁尚的心中,立刻就把二哥袁熙列為最大威脅。

  想要跟大哥袁譚相爭,就得先斗垮二哥!

  袁尚頻頻向逢紀示意。

  殊不知,逢紀也在心中苦思。但是詔書和白曉文的書信,都無懈可擊;襲取許都的大功,完全可以掩蓋私自出兵的罪過,他又拿什么來攻訐呢?

  袁紹雖然耳根子軟,但又不是傻瓜。現在正是袁紹的興頭上,逢紀若是無中生有的攻擊袁熙,必然會遭到斥責。

  逢紀只能盡力上一點眼藥:“主公,許攸前幾日似乎提議襲取許都?算算時間,似乎正和二公子出兵的時間吻合啊。這幾日又沒有看到許攸,莫非…”

  袁紹臉色一僵。就在數日之前,許攸勸他派輕騎襲擊許都,他因為許攸的子侄在鄴城貪墨不法,拒絕了許攸的獻計,還把對方大罵一通,這些日子都沒見到了。

  現在袁熙用事實證明,許攸是對的,他是錯的!

  難道說,袁熙是采納了許攸的獻計,才奇襲許都的?

  這豈不是說我袁本初有眼無珠,不識良計?連兒子都不如?

  袁紹越想越有可能,臉上的笑容也僵硬了起來。

  沮授開口道:

  “不可能。幽州兵馬奇襲許都,路途遙遠,必須事先籌劃多日,才可成行。按照時間推算,許攸獻計不納,與二公子兵出幽州,時間上幾乎一致。設使許攸因獻計不成,轉投二公子處,必然需要數日以上的籌備時間,到現在都不一定能出兵!更遑論取得戰果。

  “所以我斷定,二公子奇襲許都,必然不是靠著許攸獻計,只能說英雄所見略同,許攸與二公子在奇襲許都的決策上暗合!”

  沮授說的是沒錯,不過袁紹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好一個英雄所見略同,那我是什么?草包么?

  帳中的氣氛,隨著袁紹的臉色,變得僵硬了起來。

  逢紀瞥了一眼沮授,心中暗暗嘲笑。你沮授空有智計,不會揣摩主公的性情心思,又有什么用處?

  就在逢紀想要添一把火的時候,忽然李淑儀開口了:

  “主公,公子遣末將送信時,曾有一言,勸主公謹慎防守,不要輕敵妄動,以防曹賊狗急跳墻。”

  袁紹嗯了一聲,揮手道:“你且下去吧!這里是高級軍議,你一介偏將,沒有資格在此。”

  在李淑儀退下之后,沮授說道:“二公子所言極是…”

  “慢來,”袁紹揮手止住了沮授,“曹軍本就糧食短缺,現在許都被破,形同喪家之犬。若不趁此機會猛攻,又怎能擴大戰果?小兒輩一時僥幸,用奇兵成此大功,但真正到了戰事大局,還是欠了些思量。”

  逢紀一臉欽佩:“主公英明!”

  一群吃瓜謀士也跟著附和。至于帳中武將,出謀劃策本就不是他們所長,自然是人云亦云。

無線電子書    進化之眼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