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四十四章 資金問題

  “我們前期打算生產的第一個產品是集裝箱。”

  陳纻開始向馮嘯辰講述起來,涉及到具體的技術問題,他就放開了,不再如剛進來的時候那樣拘謹了。

  “選擇這個產品,是因為祁師兄說他們手里有一家包裝箱廠,過去也生產過集裝箱,只是技術比較落后,產品沒有銷路。我考慮過,集裝箱是易耗品,每年的市場需求量很大。這種產品的生產技術難度不高,而且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非常適合于中國這樣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生產。還有就是搞集裝箱生產前期的投入比較低,也適合于像我們這種創業型的企業…”

  說到最后一條的時候,陳纻的聲音有些虛了。祁瑞倉替他把后面的話說了出來:“陳纻說的前期投入比較低,也是相對而言的。我們昨天粗略計算過,在充分利用礦機廠和包裝箱廠原有設備的基礎上,最起碼還要投入4000萬元左右,才能建立起一條年產5萬標準箱的生產線。陳纻測算過,如果生產規模少于這個數量,那么產品就沒有什么競爭力了。”

  “5萬標準箱,一年的營業額大概是多少?”馮嘯辰問道。

  陳纻道:“按每個標準箱800美元計算,大約是4000萬美元。”

  “利潤呢?”

  “我粗略測算過,毛利潤率應當在25左右吧。”

  “也就是說,一年有1000萬美元的毛利,相當于8000萬人民幣?”

  陳纻微微地點了一下頭,看他點頭的幅度,可以猜想他自己心里也沒譜。其實,陳纻自己按照理論計算出來的結果,毛利率比他所說的25還要高出一截。但這個數字連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利潤太高了,高到超出了他的想象。

  別看陳纻是個留美博士,他骨子里其實還是一個中國的窮孩子。他剛到美國留學的那幾年,都是靠在中餐館里端盤子來賺生活費的,那時候,一個月能夠賺到500美元,他都覺得非常滿足了。現在告訴他說一年能夠賺到1000萬美元,讓他如何能夠接受呢?

  馮嘯辰轉頭去看祁瑞倉,問道:“老祁,你的看法呢?”

  祁瑞倉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覺得,這個數字只少不多。”

  馮嘯辰點了點頭,對于在國內辦企業的生產成本,他和祁瑞倉是更有發言權的。陳纻在美國多年,計算成本的時候往往是照著美國公司的標準,因此高估了許多支出,所計算出來的利潤也就降低了。

  “我聽說,陳博士原來是打算自己在美國創業的,那么應當是有一些自有資金的吧?現在需要4000萬人民幣的投入,陳博士自己能拿出多少呢?”馮嘯辰問道。

  陳纻道:“我手上現在大約有20萬美元左右,都是這些年在美國幫一些企業做技術服務賺到的。我原本的確是打算用這些資金在美國創業的,后來遇到祁師兄,才決定回國來發展。”

  馮嘯辰笑道:“陳博士,剛才老祁說了,即便是充分利用榆北礦機廠和包裝箱廠現有的廠房和設備,也需要再投入4000萬人民幣才能形成規模生產的能力。你手上只有20萬美元,卻想在美國白手起家,你是打算怎么做呢?”

  陳纻有些尷尬,支吾著說道:“我原來的打算,是想用這20萬美元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再去吸引風險投資,利用風險投資來進行發展。”

  “風險投資?”馮嘯辰的眉毛微微皺了起來。

  “哦,風險投資也可以叫作創業投資,是指有些資金向處于初創期的企業進行投資,以換取這些企業的原始股權。如果這些企業未來能夠有很大的發展,那么風險投資初期投下的一塊錢,未來就可能變成10塊、100塊甚至更多…”陳纻解釋道。

  馮嘯辰擺擺手,道:“我聽說過風險投資這回事。我的意思是說,陳博士想做的是一家實體企業,風險投資恐怕不會感興趣吧?現在美國資本市場上最熱門的投資方向應當是互聯網企業吧?也就是Internet企業。”

  “的確如此,馮總真是太明白了!”陳纻豎起一個大拇指,由衷地贊道。

  在此之前,祁瑞倉也曾向陳纻介紹過馮嘯辰這個人,說他是個思想非常前衛、能力非常強的官員。但在陳纻心目中,覺得祁瑞倉或許是在往馮嘯辰臉上貼金。在陳纻看來,祁瑞倉可以算是思想前衛的人,因為他是曾經在美國留學多年的。而馮嘯辰作為一個本土官員,有能力或許是真的,要論思想有多前衛,那就不好說了。陳纻過去也接觸過國內的官員,知道這些人視野狹窄,見識遠不能與他這個留美博士相比。

  剛才陳纻談到風險投資,忍不住要向馮嘯辰介紹一二,也是因為覺得馮嘯辰可能并不知道這個概念。誰曾想,馮嘯辰非但知道風險投資這回事,還能說出美國資本市場青睞互聯網企業,不看好工業企業,這可出乎陳纻的意料了。

  “馮總說得對,目前美國的風險投資最看重的就是Internet企業,在Internet這個領域里,缺的只是Idea,Money根本不成問題。只要你有一個Idea,哪怕是糟糕透頂,華爾街的那些銀行家都會發了瘋一樣地給你投資,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回報率。而像我搞的這種工業項目,現在要融資真是難比登天。”陳纻郁悶地說道。

  馮嘯辰道:“沒關系啊,美國人不投資,我們投。他們愿意把錢投到虛擬經濟上去,那是他們的選擇,我們可還是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

  陳纻道:“馮總,你可別小看你說的那個虛擬經濟。我在美國的時候,和朋友一起討論過,認為21世紀肯定是信息化的世紀,傳統工業只能被邊緣化。說句老實話,我現在都有些后悔當初沒有學計算機了,否則回國來開個網絡公司,再到美國去融資,隨隨便便就能夠弄到幾千萬美元。”

  “是嗎?那陳博士是不是打算改行去搞互聯網了?”馮嘯辰用調侃的口吻問道。

  “來不及了。”陳纻頗有一些懊喪地說道,“我畢竟不是學計算機的,很多技術問題都弄不明白。再說,學了這么久的海洋工程,我也的確舍不得放手。”

  “那就好。相信我,不放手才是最好的選擇。”馮嘯辰說道。

  有關互聯網經濟的前景,恐怕沒有人比馮嘯辰更清楚。時下,國內三大門戶網站已經開始建設,在未來幾年內也會成為國內的傳奇。再往后,BAT會先后出現,并用短短十幾年時間發展成為三個龐然大物。在這個時期,投身互聯網的確是充滿機會的。但同時,馮嘯辰也非常清楚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曾經倒下去多少“先烈”,許多名噪一時的網站在燒掉了數以億計的資金之后,最終轟然倒地,留下一地的磚瓦碎片。

  相比之下,在這個時候辦一家有技術含量的實體企業,認認真真地經營上20年,所取得的成就不見得會亞于那些互聯網精英。美國在1990年代逐漸轉向虛擬經濟,實行“去工業化”的策略,到新世紀便開始品嘗到產業空心化的惡果了,以至于奧氏、川氏都在拼命叫嚷“制造業回歸”。

  馮嘯辰當然不會去向陳纻說起這些后世的事情,他把頭轉向祁瑞倉,問道:“老祁,關于資金的問題,你們招商局是怎么考慮的。對于這樣一家年利潤近億元的企業,你們難道連4000萬的啟動資金都解決不了嗎?”

  祁瑞倉嘆了口氣,說道:“小馮,實不相瞞,我們招商局對于陳纻的這個項目,已經開會討論過很多回了,還專門請航運方面的專家來咨詢過。大家都認為,辦一家集裝箱廠是非常有前途的,甚至于有人認為榆北振興的希望就寄托在陳博士身上呢。”

  “我可沒這么大的能耐。”陳纻趕緊表示謙虛。

  馮嘯辰沒接陳纻的話,而是繼續對祁瑞倉說道:“那就對了,既然這么看好這家企業,區區4000萬元的資金,你們也解決不了嗎?”

  “區區4000萬?”祁瑞倉把臉皺成了一個苦瓜樣,“小馮,榆北的經濟狀況如何,你又不是不知道。雖然說經過一年的調整,目前經濟狀況比過去已經大有好轉,但企業的虧損面依然很大,財政資金用來補貼虧損企業都不夠,各家銀行經常要為虧損企業發放貸款以保證下崗人員的最低生活費支出。我們和銀行聯系過了,各家銀行合起來,估計也就能夠湊出1000萬左右的資金,余下的3000萬,現在可是一點著落都沒有呢。”

  “合著你說了半天,你們招商局只能解決1/4的費用,就這樣的經濟實力,你們也敢出去招商,這不是騙人嗎?”馮嘯辰笑呵呵地說道。

  祁瑞倉把脖子一梗,說道:“怎么會是騙人呢?我們招商局的確解決不了4000萬的資金,可架不住我有一個當總經理的同學啊。”

  “當總經理的同學?”馮嘯辰愕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祁瑞倉說的正是他自己。他笑著說道:“老祁,這可過分了,我啥時候說過能夠幫你解決這么多資金的問題,這分明是你們榆北招商局自己的事情,可別賴到我身上喲。”

無線電子書    大國重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