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一章 臨行韓國電影

無線電子書    華娛之黃金年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又跟大家見面了,我是沈臨。

  再次謝謝各位的支持,《失戀33天》以454億的成績下檔了,多謝謝各位!

  好了,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今天的話題,韓國電影為什么這么突兀的就異軍突起了!

  先簡單介紹下韓國電影,韓國電影yi開始也就那樣,早期受日本侵略c朝鮮戰爭c國內局勢動蕩以及制度約束等影響,電影產業發展較為緩慢。yi直到1999年,以第二次修訂《電影振興法》和成立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為標志,電影產業迅速崛起,1999yi2004年總票房復合增長率達到243,2004年之后,電影市場趨向成熟,票房穩定增長,2010年全年票房為109億美元,成為世界主要電影市場之yi。

  我們翻閱韓國電影歷史可以發現,有幾個標志性事件加速了韓國電影的崛起:1998年電影審查制轉為分級制,1999年的光頭運動,2006年電影界大規模示威。目前,韓國比較好的電影類型可分為劇情片c恐怖片,犯罪片。分級制度的好處是,不同類型的電影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不僅有利于激發電影導演的創造力,而且也有利于電影市場的多元化。

  在分級制度之前,所有影片都需審查,稍微有點不符合政治正確的作品,要么不能上映,要么被刪改得面目全非,自然也不會有《殺人回憶》這種因警察自身原因和大局勢關系讓兇手逍遙法外的故事出現。

  光頭運動是韓國民眾為了抗議韓國加入tyi后開放外國電影配額,而發起的示威游行。百名韓國導演c知名導演以及影迷通過剃光頭的形式在漢城國廳c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

  在極大壓力之下,韓國政府決定繼續screenquyita政策(即電影配額制),堅持全年146天國產影片放映日,來對抗好萊塢的沖擊。接著,2006年因為韓政將每年本土電影的放映天數削至70多天,再次引發暴動!

  曾在韓國引起轟動的電影《太極旗飄揚》取得了7800多萬美元全球票房,但其中全美票房不過55萬美元,其中7700萬都是本土觀眾貢獻的。這意味著,即使面對更為豐富的好萊塢大片,韓國人也更加青睞本土電影,始終保持‘風景這邊獨好’的觀影熱情。

  韓國人yi直奉行身土不二,意思是長在這塊土地上,要以我為本,支持自己國家的東西。偷偷說yi句,在韓國盜版本國電影是違法行為,但盜版其他國家的電影并不屬于違法行為!但也正是靠著這種近乎固執的力挺,韓國本土電影才呈現出強勢競爭。

  以《生死諜變》為轉折點,之后的《太極旗飄揚》《王的男人》《實尾島》等數十部精品電影,陸續開啟了韓國電影史上此前不可想象的單片過千萬觀眾時代。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韓國人看本國電影的次數為1億1292萬,占票房比52,超過了看外國電影的1億435萬人次c48的票房占比。這也是韓國本土電影的觀影人次連續5年超過外國電影。

  要知道韓國人口總數才5000多萬。不得不承認,無論從質量上還是票房上來講,韓國電影已然崛起。

  很多人也都知道,上yi期我在講訴hk電影的時候也說過,韓國市場在六七十年代完全就是hk電影的后花園!韓國電影的繁榮并不是yi蹴而成。它也曾有過劇情單yic創新不足的過往。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之后,逐漸建立起了yi套屬于自己的成熟電影工業體系。

  很多熱心網友得知我這期會講訴韓國電影,特地給我私信說了五條原因。1穩定的社會局勢;2頂住美國電影出口協會壓力,堅持全年146天國產影片放映日的銀幕配額制(2006年之后降至73天);3電影徹底由審查制轉為分級制;4以市場為主導,尊重電影產業自律權,成立由政府支持的半民間半官方機構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5經濟上的支持,電影成為政府重點扶持對象。

  這位網友看來也是韓國電影的忠實觀眾,也很了解韓國電影的相關歷史。

  但我還想說yi句,外因的推動力遠不及內因的決定性作用,最簡單的例子,電影工業十分發達的阿三國,也是有著審查制度的,另外,很多國家也都制定了類似電影配額制的這種保護政策,我們國家也有國產電影保護月!

  政治c文化c經濟等外界的作用可以錦上添花,但如果真想要枯木逢春,還需依靠更多內在的東西。

  在首爾中部,鄰近著名商業區明洞,有yi條全長不到兩公里的街道,名為忠武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這里熙熙攘攘多年,走出了被稱為韓國忠武路演技派三駕馬車的宋康昊c薛景求和崔岷植,當紅小生李俊基c李敏鎬,以及知名導演奉俊昊c樸贊郁c姜帝圭等。同樣,這條有著韓國好萊塢之稱的忠武路,還目睹了韓國電影從低迷蕭條到光鮮再現的風向轉變。

  有關注各大電影節的觀眾可能知道,韓國這幾年出了不少有名氣的電影人,比方說奉俊昊,拍了《殺人回憶》《母親》;姜帝圭,代表作《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當初馮導拍《集結號》請的爆破專家就是《太極旗飄揚》劇組;名聲最大的當屬金基德,國際各大電影節的拿獎專業戶,尤其是威尼斯電影節,這哥們四度提名最佳影片;李滄東,也是yi位水準極高的導演,獲得過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樸贊郁,暴力美學大師,犯罪片導演,憑借《老男孩》獲得過戛納電影節評委團大獎;再加上郭在容c羅宏鎮c姜炯哲c許秦豪c郭景澤c金志云等等,韓國市場雖然不大,但名導的風采yi點也不弱于國內,甚至要遠超國內導演!

  至此,沈臨已經說了yi堆人的名字了。

  也大致講述了韓國電影的歷史,然后進入正題。

  我先說下我的觀點,我認為韓國電影人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們真的很會講故事!韓國電影界奉行的是yi劇之本,韓國導演自己操刀編劇,再把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所以yi部電影由文字語言轉化成視聽語言的過程中,導演能夠完成更準確地拿捏。而且韓國電影界新人導演層出不窮,競爭非常激烈,yi旦第yi部片子拍砸了,很難再找到投資人,就此而言,yi般yi部作品都會磨個幾年!

  韓國電影發展到現在,最初也是秉承‘拿來主義’,模仿好萊塢。這種方法看似捷徑,但如果做不到由表及里的提升,不是在抄襲中爆發,就是在抄襲中滅亡。如果你把最近幾年的韓國電影看yi遍,不難發現韓國導演們并不只是單純的模仿,他們會在吸收外來大片優勢上,進行本土化改造,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講自己的故事,了解觀眾的心理創造共鳴。

  像犯罪片《追擊者》,吸收了美國的英雄和hk的黑幫大佬形象,卻打破了警察三觀要正的規矩,將主流所謂的正派進行了去英雄化處理。《漢江怪物》雖比不上《侏羅紀公園》等影片,但從怪獸的形象c動作設計到劇情設計都有出色表現。《大叔》堪稱韓國版的《諜影重重》,情節并不新鮮,攝影c剪輯水準并不輸好萊塢大片。

  韓國電影人還會盡可能地將心思放在故事的巧妙構思上,‘不走尋常路’,比如《急速緋聞》和《狼少年》故事既新鮮有趣,又十分‘接地氣’。無論是在類型雜糅,還是劇情創新上,韓國電影早已跳脫蹩腳的模仿,逐漸駕輕就熟,有些地方甚至勝過好萊塢。

  韓國電影界到目前為止依然保持著對創作的敬畏,翻看韓國導演的履歷發現,他們要么出自頂尖電影院校,要么存在師徒幫帶關系。在韓國如果想要半路出家當導演,卻非易事,大部分人都要從給大導演做助理c在片場打雜開始。

  這點我們國內剛好相反,很多歌手都能轉行當導演!

  估計說到這有人會罵我,說我也是作家轉行當得導演,我要辯解yi句,我特么跟著馮導的劇組呆了半年,又在好萊塢的片場呆了好幾年,我會告訴你們嗎?

  回到主題,說yi說韓國導演們。

  舉幾個例子,《建筑學概論》的導演李容周畢業于建筑學專業,在接連兩次報考電影學院落敗后,進到了《殺人回憶》導演奉俊昊的劇組里學習了兩年,才開始拍片。《隱秘而偉大》的導演張喆洙大學學的是美術設計,2002年日本留學時,看到金基德的《漂流浴室》,便回國做了他的助理導演,八年之后,張喆洙才執導自己的處女座《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實踐’是韓國專業院校培養學生的秘訣,拿中央大學尖端影像大學院舉例,其要求學生在就讀期間必須拍攝4部短片,且要至少滿足以下的yi個條件才可畢業:至少有yi部要入圍戛納c柏林c威尼斯三大電影節或在釜山c東京c上海等同級別電影節上獲獎,或能夠拍攝yi部進入院線放映的長片!

  韓國電影藝術學院(kafa)是韓國電影軍校,走出了眾多知名導演,樸贊郁c金泰均在這里任專職教授,該學校要求學生在第yi年必須拍攝兩部短片,此外,期末還要完成yi部長片劇本,當然優秀的學生也會被推薦到電影公司參與更大的商業制作。

  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運,有人哪怕干了10年副導演,也不yi定能得到yi個拍片的機會。大部分新人導演的第yi部電影都是從小成本開始的,優質電影呈現出這樣的趨勢:制作費用控制得當,注重敘事而非視覺效果,強調適合角色的實力演員而不是明星,能引起觀眾共鳴!

  韓國電影最值得稱頌在于它有著成熟工業體系的特征:藝術與商業并行發展;這種表現歸根結底是因其電影產業在不斷成熟與完善,導演對藝術追求及商業運作同等重視,做到了藝術水平與商業價值的平衡。在韓國商業類型片背后,你會看到對人性的考量,對社會涼薄的諷刺。不會因為電影體系的工業化,而丟掉對獨立電影的追求。反觀我們的作品,商業片贏了票房輸了口碑,又或只重藝術不看商業,叫好不叫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2003年上映的《殺人回憶》,拍攝手法采用了平實c冷峻的視角,展現1980年代的社會背景,作品厚重感又絲毫不差。換句話說,影片既有商業片的架構,又有深刻反思!

  電影里商業與藝術的融合,部分功勞還要歸結于韓國擁有yi大批諸如宋康昊c劉亞仁這樣的職業演員。他們的片酬占比不到總制作費的四分之yi,中國恰恰相反,顧此失彼,絕大數資金花在明星身上,更重要的美術c特效等后期制作當然不盡人意。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并沒有yi個明顯的界限。‘電影最重要的是講人性的故事。’!這也是韓國導演yi直堅持不變的準則,在講合格故事的基礎上,再追求特效,最后還不忘擲給社會yi記重拳。

  現在還有人認為我們的電影比韓國電影牛逼嗎?你非要說票房成績,那我真的沒話說!

  其實我們國家在80年代整個大環境還是很開放的,審查制度也沒有那么嚴,當時的中國電影是百花齊放,當年那些電影拿到現在肯定連審查都過不了,比如《芙蓉鎮》。這兩年意識形態方面管的越來越緊了。舉個稍微有些不恰當的例子,1999年,《泰坦尼克號》國內上映的版本yi刀未剪。拍鬼故事連審查都通不過,總局不允許電影里出現鬼,所以中國拍的都是沒有鬼的鬼片!

  還有yi點,韓國電影看似很商業,但是人家商業的細節做的特別到位,鏡頭語言也特別細致。演員也有著yi大票的老戲骨,這樣的電影拍出來就很難不讓人稱贊,比如《實尾島》。沒有yi個小鮮肉,平均年紀都在35歲以上的主演,硬生生地撐起了yi片天。再看看國內的電影,生產出來的電影沒有細節,鏡頭就是眼睛,觀眾在看到這個鏡頭之后不會去想更深的東西!

無線電子書    華娛之黃金年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