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69章 出手

  承乾手握一枚金元寶陷入沉思。

  一枚金元寶含金八錢,卻價值銅元寶百貫。而實際黃金的價值,卻僅是一兩金十貫左右,比過去黃金一兩直八貫銅錢,稍漲了一點。

  但金元寶和黃金,卻依然是八倍價格之差。

  通過鑄幣,把黃金鑄成金幣,除去人工成本加上銅成本等,依然是六七倍的利潤。

  過去黃金少,這鑄金幣的利潤還不顯,可如今隨著不斷有金礦被發現,以及從海外貿易交換回來的黃金,讓大唐的黃金儲量大增,鑄造的金幣量也大增。

  每鑄一枚金幣,能賺六七十貫錢。

  鑄金幣,簡直成了最暴利的產業,甚至比朝廷專賣鹽酒不差多少。朝廷的鹽稅,是在鹽價上加價十倍。而這鑄金幣,也有七倍之利。

  如此高的鑄幣利潤,被人稱為鑄幣稅,但現在這鑄幣權卻并不完全掌握在朝廷手里,朝廷流失大量的鑄幣稅。

  銀元寶和銅元寶也差不多,銀幣比銀值錢,銅幣也一樣值錢,當二十的銅元寶,實際上更是達到十幾倍的利潤,比賣鹽還賺錢。

  每年朝廷因開放鑄幣,而流失的收入,不知道多少。而流失的這些收入,大多數卻是流進了張家的口袋。

  因為鑄幣技術雖然現在不止張家一家有,朝廷和幾大銀行也都從張家這里買了技術,可是,光有技術不夠,還得有黃金白銀有銅料。

  張家有最大的私營銀行,還有最大的典當業、保險業,加上他們龐大的商業產業,張家不但有錢,而且金銀銅也不缺。

  錢錢錢,朝廷要強大,必須有錢。

  一年億貫的財稅,可承乾并不滿足。

  鑄幣歷來多為官鑄,也常偶有開放私鑄。但多數時期,都是官鑄,甚至歷朝都頒布不少律令,盜鑄諸金錢罪皆死,私鑄作泉布者,與妻子沒入為官奴婢。

  過去私鑄,靠的是降低成色而獲利。又獲者把銅錢熔鑄銅器以得利。

  而如今,則是因為采用過去類似重寶這種,以少標多的方式來提高幣值,官方減少含金銀銅量。

  張家等不是私鑄,是獲得過朝廷允許的鑄幣。他們堂堂正正的鑄幣,賺取暴利。

  “陛下,長孫相國和高議長到。”

  “嗯。”

  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甥舅倆進來。

  “臣拜見陛下。”

  承乾招呼著兩人坐下,一位是舅父,一位是舅公,也是他如今比較信任的兩人。為了避免朝堂上盡是張黨,現在皇帝特別倚重與張超關系不算好的長孫等人。

  他把手里的金元寶遞給長孫。

  “舅父,如今朝廷一年金元寶的鑄幣量是多少?”

  “這幾年,每年都在十萬枚金幣以上,今年統一發行新的金元寶,目前估計半年時間已經鑄造發行了差不多三十萬枚。”長孫無忌回答道。

  半年多點的時間,發行了三十多萬枚金幣,這是相當驚人的。一枚金幣用金八錢,三十萬金幣就得用黃金二十四萬兩。

  在貞觀以前,朝廷每年的黃金和白銀的開采量,僅為萬兩左右。這些年,發現了不少金礦銀礦,開采量也大增。

  半年多時間鑄了三十多萬枚金幣,值銅錢三千多萬貫了。通過鑄幣,利潤就達到不下兩千萬。

  不過三十多萬金元寶,由朝廷鑄幣局鑄造發行的,卻只有個零頭。

  只有幾萬枚,朝廷賺到的鑄幣稅也才幾百萬貫而已。

  真正的大頭,卻是張家等鑄幣廠生產的。僅張家一家,就鑄幣了超過二十萬枚金元寶,超過一千五百萬貫利潤。

  這簡直是搶錢。

  搶朝廷的錢,公然的搶錢。

  哪怕朝廷還要從張家征一筆特別鑄幣稅,高達兩成,那也才拿回三百萬貫。張家依然有一千二百萬貫的利潤,再征他兩成的營業所得稅,也只再拿回三百萬,張家依然還有九百萬的利潤呢。

  這錢給張家,那是讓他又有更多錢招兵買馬了啊。

  承乾心不安啊。

  “舅父,自古以來,鑄幣之權都應當歸屬朝廷。私人鑄幣,這不符合規矩。”

  朝廷連鹽都要加稅十倍,鑄幣這么賺錢,豈能給私人?

  過去鑄幣,金幣比黃金多值了點錢,也僅是用兩成銅代替兩成金,賺了兩成差價,減去加工費用等,利潤只有一成左右。

  而現在,利潤起碼七倍,這是暴漲七十倍啊。

  朝廷怎么還能交給私人呢?

  長孫無忌眼前一亮。

  張家勢力極強,有個關鍵就是他們有錢。現在皇帝提出要收回鑄幣權,那也是削弱張家財勢的一個不錯辦法。

  而且這事情也站的住腳,畢竟自古以來,鑄幣權就在朝廷手中嘛。

  “禁私人鑄幣,也禁私人藏儲大量金銀銅,設定一個底限,超過者須售賣給朝廷。”

  如果僅是收回鑄幣權,而朝廷手里沒金銀銅那也不行。

  還得設一個線,就如鹽鐵專營專賣一樣。

  金銀銅礦還是允許私人開采,跟鐵礦一樣,但開采出來的金銀銅必須要納課,且只能專賣給朝廷。那些外貿商人帶回來的金銀,也不得超過私人可擁有的上限,多余的要賣給朝廷。

  這樣朝廷收回了鑄幣權,又有了鑄幣的材料。

  壟斷鑄幣權,也收到了所有鑄幣稅。

  若是保持每年起碼三十萬金幣鑄造量,那朝廷光是這金幣鑄幣稅,一年都能收入兩千萬貫。

  朝廷現在的財收中,鹽專賣一年得四千萬,茶酒糖一年得兩千萬,商稅關稅兩千萬,朝廷的兩稅正稅大約折三千萬左右。

  收入過億,但工商關稅和專賣稅占大頭。

  另外,皇家也有不少經營,主要是搞些和買和賣,弄些壟斷經營,也有自己的商隊船隊,還有在張家等大商行里占的股份等。這些收入都是算在皇家的內庫里面,不計入國庫,承乾一年的內庫收入大約也有兩千萬。

  說來承乾這個皇帝還是比較有錢的,國庫收入頗豐,自己的小金庫也一直很不錯。

  可誰嫌錢多呢。

  再說,皇帝花錢的地方也多,各種賞賜,經常要皇帝自掏腰包的。特別是皇家宗室諸王分封,他們分封邊地,又不如其它諸侯那樣有錢,朝廷也不會掏多少錢給這些封王,還是得承乾給自己兄弟兒子們掏錢,為他們建設領地。

  如果鑄金幣一年能獲利兩千萬,這當然要收回來。

  銀幣現在的鑄造量也差不多,比金幣稍多些,一年能鑄個一百萬左右,但銀幣沒那么值錢,鑄一枚得利七倍,也只七貫左右。一百萬枚,也才得利七百萬。

  倒是銅錢,利潤高。

  當二十銅錢,當十銅錢,當五銅錢,當二銅錢。

  “自今年發行銅元寶來,我們回收了大量舊銅錢,目前已經總共鑄造了約十億個銅元寶。”

  其中大約五億當二銅錢,三億當五銅錢,一億當十銅錢,一億當二十銅錢。

  十億個各種面額銅錢,也不過折合四百五十萬貫錢。利潤雖高,但還是不如金幣賺錢。

  如果保持現在的鑄幣量,鑄幣權全都收歸朝廷,那朝廷一年能得到三千萬左右的鑄幣稅。

  這幾乎能趕上食鹽專賣的收入了。

  而張家一年也要減少起碼兩千萬的收入,就算是稅后,也要少一千六百萬。

  承乾認為非常有必要。

  一直以來,他都愁困不已,現在他終于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將鑄幣權收歸朝廷所有,通過發行含金量少,而面額高的金幣,以及銀幣、當十銅錢等,直接搶錢。

  搶的是誰的錢?

  當然是那些最有錢人的錢。

  這是一種很不要臉的手段,但他認為非常可行。

  如張超,他就是通過各種技術和規模壟斷市場賺錢,比如張家的造船廠,他家的鋼鐵廠還有他家的銀行、典當等。

  高士廉提醒皇帝,這會有風險。

  一來,本來元寶貨幣發行,是因為當初紙鈔信用受損,而朝廷的金銀銅儲量不足,所以不得以下才通過減少成色,和提高面值這種方式,來拯救貨幣信用。按當初的計劃,以后朝廷等形勢好轉,會發行新的貨幣,到時增加成色,以及降低面額,來保障貨幣的信用。

  畢竟,金幣比黃金價高七八倍,這里面是有嚴重隱患的。

  原先大家有技術有黃金的都能鑄幣,現在只能朝廷鑄了,如張家損失這么大,他又偏偏有技術私鑄。

  那如果張超自己私下鑄造,朝廷能制止的了嗎?

  而且就算張家不私鑄,那按之前的約定,是要等這波過去后,朝廷就要再發行新貨幣的,這次的元寶貨幣,其實只算是救市的過渡貨幣。

  “幣值虛高,甚至有可能再次危及到紙鈔的信用。一旦紙鈔信用再次出現動搖,那可是非常危險的。”

  紙鈔能通行,最大原因是朝廷宣布紙鈔隨時能兌換成金銀銅鈔。而過去銅錢能被接受,是因為銅錢本身值錢,甚至要是融化銅錢去鑄銅錢,還能更值錢,銅錢里含的銅甚至超過幣值,這才有后來的省陌,直接按銅錢的本身價值算,不用按幣值算,因此一貫錢,實際只有七八百文,因為七八百個銅錢就能值一貫錢了。

  現在朝廷搞的這套元寶錢,一個銅錢能當二當五當十甚至當二十,這相當于實際上銅錢貶值了。朝廷的金幣,更是只有實際價值的八分之一。

  很多東西都是有市場規律的,若是亂來,肯定要出問題。近的有去年的擠兌風潮和通貨膨脹風波,往遠了說,有王莽改制的各種幣制改革,不但貨幣總類多,同樣也有高面值低實值的情況。

  王莽和太上皇的幣值后來可都是出了大問題的。

  “要抑制諸侯,不如朝廷現在就開始停止鑄造元寶幣,開始發行新幣,這樣鑄幣利潤大減,也一樣能遏制諸侯從中得利,而且還有助于安穩市場。”

  承乾想了想,現在市場挺好的,若是就此放棄元寶幣,張超固然賺不到那么多錢,可他不也賺不到了嗎?

  他直接收回鑄幣權,那所有的鑄幣暴利可就都是他的了。

  高士廉還在勸,可承乾已經聽不下去了。

  “就算要改革錢幣,也不急于這一時。朕先收回鑄幣權,然后等幾年后,再發行新幣也不遲,朝令夕改,也并不合適。”

無線電子書    唐朝好地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