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10章 玉米

  早上。

  李世民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著報紙。

  銷量最火的時報上出了一個專版,特別報道議會兩院的大會。用了很多篇幅介紹議會的來歷和功能等,還有對一些知名議員的采訪,并報道了一些議員的提案。

  “齊郡王秦帥提出教育提案!”

  “魯郡王程帥提出應當對青藏羌氐二族武力征討!”

  “貴族院長趙王提出團組審議議員提案新法!”

  “魏郡王尉遲元帥提出將奚、契納入大唐,設為自治領!”

  貴族院里五千多貴族議員,然后最火的自然還是那些大帥們,特別是那些封王的大帥。

  帥王們的話里,透露的是開放、外傾和熱烈的奔放,他們的提案也無不噴涌著遏抑的進取之心。

  相比起來,朝中的宰相們,特別是文相們,倒是相對要內斂一些。宰相們的目光更多是放在中原。

  文治,是宰相和大臣們的目標。

  而如秦瓊程咬金這些武帥們,更多的還是選擇武功,選擇對外開拓。這也是如今的制度使然,文武分離,武帥們在朝廷的內治上,并不能發揮什么作用,他們是靠邊站的。也只有對外開拓,他們才能大顯身手。

  武帥們的戰場在沙場之上。

  文臣們則是在朝堂之上。

  時報也有意在助推這股對外擴張的聲音,采訪的都是軍中的鷹派人物,一個個強硬無比,全都喊著對外開拓。不論是程咬金提議的對青藏羌氐的征討,還是程處默提議把云南正式納入大唐疆域,又或是尉遲寶琳提出的增兵朝鮮半島,又尉遲恭提出的把奚、契納為自治領。

  無不都是一心進取擴張。

  相比武將勛臣們動不動喊打喊殺,宰相文臣們也都提了不少議案,但只因他們目光對內,時報并沒有刊登。

  但李世民是知道房玄齡他們的提案的。

  房玄齡的議案是關于典章制度的完善,認為制度是國之根本。

  而中書令長孫無忌的提案,卻是關于吏制問題,他認為吏治問題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國之要道。在選舉官吏的問題是主張量才授職,務省官員,要加強官吏審查考核。

  翰林院承旨學士魏征的提案則是加強律法的完善,讓官吏和百姓,都有法可依。

  還有宰相提議要裁減兵馬的。

  總之,文武兩道,確實是目光完全不同。

  看完幾份報紙,李世民只是笑笑。

  這議會還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李三他娘的真是個人才!”他原本以為,這議會就算設立了,也不可能真起到什么作用。他原來反對議會,是擔心這議會上院聚集天下勛貴,下院則又聚焦天下有名望的士人、大賈,怕的是這些勢力的聯合。

  倒真沒想到這議會還能有什么好建言。

  但今天看來,他低估李超了。哪怕他有意攪渾水,讓上院有了五千多名議員,可結果上院并沒亂,李超搞出來一個團組審議模式,還真的把五千多議員上萬份提案,層層篩選,把一些優秀的提案,給選了出來。

  放下報紙,李世民坐在那里思慮。

  自己讓李超做這上院院長,是否合適?本以為這議院不會有什么大用,但現在看來,這議院沒那么簡單。若給李超時間,他能否把貴族們都聯合起來?

  他驀然發現。

  始于西魏,興于周隋的關隴貴族,雖然在大唐已經近乎消亡了,但現在他的手里,一個更強大的軍事貴族卻已經崛起成型了。

  這個以山東豪杰為代表的新軍事貴族集團,過去最初只是他秦王府的老部下。在他奪嫡和穩固天下的過程中,居功至偉。他也用這支勢力,南征北戰,并在內部掃滅了那些反對者,將關隴貴族和武德集團全掃下了臺,但現在,這些軍功新貴們,卻也一點點的成長起來。

  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集團。

  這個集團的頂尖人物,自然還是李超、秦瓊等王公。

  一位宮人捧著幾瓶花走了進來。

  是牡丹。

  唐人愛花,李世民也愛花。唐人最愛牡丹,牡丹也是皇后曾經最喜歡的花。

  皇后喜歡牡丹的色彩絢麗,也喜歡它的富麗堂皇和王者之氣。

  看到這花,李世民愣了一下。

  “誰讓你們送這花?”

  “回陛下,是武才人讓奴婢等送來的。”

  “武媚娘?”李世民點了點頭,那丫頭被他接入宮后,他有意的冷落她。

  “這花也是武媚娘插的嗎?”

  “回陛下,這些牡丹都是武才人親自剪、插的。”

  “放這吧。”

  牡丹,花中之王。

  就如現在的大唐,富貴逼人,充滿王者之氣。

  大唐的軍功集團確實很強大,但倒不用讓他現在擔憂。不比周隋之時,關隴集團當時是全面占據朝堂與地方,可以說,他們無處不在。而如今,大唐的軍功貴族們,被分封地方,他們多是武職,雖不少人也擔任軍職,但大唐文武分離,他們插手不到朝堂上,地方上更是無法插手。

  有一個越來越強的文官集團,尤其是現在通過科舉,大量非貴族、士族出身的進士舉人進入官場,讓朝廷對于中央和地方的集權加強了許多。

  貴族們分封在邊疆,有推恩令,朝廷又有行政、稅賦、司法權,但也不用太過擔心。

  李超說的對,大唐不應當急著停下擴張的腳步,有這些軍功貴族們為大唐打前鋒,朝廷應當繼續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繼續為大唐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漢京的大街小巷、茶樓酒肆里,大家也都在熱議著。

  “朝廷這是又要開拓了啊!”

  “你們說朝廷下一個會滅誰?新羅、百濟還有吐蕃?”

  “也許是真臘呢!”

  “聽說要打扶南。”

  “前年平定的高句麗,現在那邊都還大片大片的空著,都沒有人可以移民了。聽說現在新羅和百濟,都有許多人開始私自越界,跑到咱們打下來的地盤上占地呢。要我說,咱們朝廷明年就應當趁勢把這兩國給滅了算了。”

  “我倒聽說西域那邊有個戒日國要出兵打我們了,好像想搶我們的天竺。”

  “瞎說,戒日國明明是在吐蕃的南邊,哪里是在西域啊。”

  “戒日國不是在西域么,怎么跑吐蕃南面去了?”

  “哎,你沒看過時報上曾經繪過的地圖么,在長安過去是隴右,隴右的南面是青海。青海南是蘇毗,蘇毗的南面是吐蕃。吐蕃南面,則是連綿的大雪山。那大雪山有三千丈之高,高高的雪山,與連綿的冰川,讓人很難穿越,只有幾個山口可能通往山南。在山南,是泥婆爾,尼婆爾的南邊,就是這個戒日王國了。而天竺,漢時叫身毒國,如今是我們大唐的信度領,在戒日國的西面。”

  “就是,平時多看看報,這戒日國南面還有好幾個國家,再往南,就是信度海了,往東,就是我們大唐的南海,往西就是波斯海。戒日國的南面不靠海,但據說東西兩邊有海口,我們的遠洋海船,也經常在他們港口補給的。”

  隨著大唐大航海的展開,這些年來,大唐百姓對于中原之外的形勢,也算是很有耳聞,尤其是有報紙的傳播,讓他們對于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多。

  現在不少人也知道大唐的西南是連綿的叢林,南邊炎熱多雨,有林邑、真臘、扶南、驃國、狼牙修、羯荼等國,這些國家而往西有一片大山脈,這片山脈的西面就是戒日、獅子國等靠近天竺的國家,而古天竺,現在是大唐的信度領,西面是大雪山,過去就是吐火羅,吐火羅的西南則是波斯。

  至于大唐的北方,當然就是漠北。漠南大草原的極北,據說是常年冰雪覆蓋的雪林,比東北的靺鞨、室韋等地更冷。而最東北,據說則有流鬼國等一些蠻國。

  在極北的雪地之北,據說是大冰洋,常年冰覆蓋的海洋。

  還有人說,極東北的流鬼國東邊,是一個不大的海峽,海峽的東邊,還有一片跟北方冰原一樣的冰雪大陸。

  每年都會有許多冒險者組建探險隊,他們向大唐的四方出發,深入探險,去尋找礦藏,尋找那些還沒為人發現的地方,去發現商路。而據說,這些探險隊都是有人資助的,并且他們發現的商路、礦藏等,都能獲得極大的懸賞報酬。

  “據說啊,去年有一支探險船隊從南洋回來了,這支船隊是五年前從廣州港離開的。五年不見消息,都以為他們葬身大海了。誰知道,去年他們回來了。”

  “哦,你說的那支船隊我也聽說了,據說他們一路向東航行,歷盡千辛萬苦,居然在大洋的東邊,找到了一片神奇的大陸。”

  “在東方大洋的盡頭,起碼幾萬里之遙。”

  “聽說他們從那東土大陸帶回來了不少那里的東西,有當地的土著,也有一些那東陸的禽獸和植物。”

  “那些人可都發財了,他們帶回來的那些東西,都被灞上李家重金收購了。據說其中有幾樣東西被李家取名玉米、土豆、地瓜、花生、向日葵、南瓜、辣椒、西紅柿等。聽說玉米、土豆、地瓜這幾種都是能當糧食的作物,產量極高。李家已經把這些獻給朝廷了!”

  “玉米?跟玉石一樣的米,土豆?長在土里的大豆?地瓜,地里的瓜?聽名字,這些作物好奇怪啊。”

  “可不,那可是自幾萬里外的東陸帶回來的。若要說起啊,也許只有當年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那些胡菜可比。”

  “東陸啊,幾萬里的大洋對面啊,天啊,這天下到底有多大?”

無線電子書    唐朝好地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