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20章 第三場策問

  第二場考試,沒有太大波瀾,紀寧回答結束后,不用等到第三天,便把自己的答案書寫于紙上。

  二月十三和二月十四兩天,因為是第二場考試的后兩天,紀寧沒什么事情可做,全然就在思索一些問題,把朝中的事情整理脈絡,頭腦風暴一下,去推想一些事情的可能性,或許是因為貢院內很安靜的緣故,他的思路也是格外清晰。

  到二月十四這天下午,第二場的考卷被收上去,接下來就是第三場的考試。

  二月十五到二月十七這三天,是會試第三場策問的考試,一共有五道題。

  額外增加算經題十道。

  在紀寧看來,這第三場的考試內容有些復雜,但有一點他可以確定,他無心于當一個朝官,而算經考題,即便回答的很準確無誤,最終也只會被朝廷選為官員,且并非以文進士的方式來授以文名,所以紀寧干脆就沒去太注意算經的題目。

  紀寧首先所面對的,是五道策問題的內容。

  不出意外的,五道策問題,有兩道涉及到時政,一道涉及到文廟的發展,還有兩道涉及到對歷史事件的評價。

  對于歷史事件評價的問題,近乎于照本宣科的問答題,比試的是紀寧對于這時空歷史的了解。

  他雖然并非是土生土長的大永朝人,但他在這兩年中,惡補歷史知識,使得他現在也成為博古通今的人物,一些史實上并不能難倒他。

  策問的兩道“史論”,涉及到前朝的兩件大事,一個是太子爭儲,一個是民亂后施行非王政。

  太子爭儲,因為不涉及到爭議邪惡,只是皇室內部的動亂,紀寧在議論重點上,在于“得民心者得天下”,這論調也算是新穎,旁人即便有相似的見解,在言語和歸納上也比他要弱許多,畢竟他所帶來的思想,是另一個時空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集大成。

  至于民亂后施行的非王政,在于有百姓短暫的“自治”,自行推舉“皇帝”,就好像歷史上的三皇五帝一樣,在短短的非王政的十年時間里,一共推選了多達十幾名皇帝,這些人多數都是有才能之士,這也是民亂能持續十年,甚至威脅到前朝朝廷統治的原因。

  最后民亂被平息,還是因為內部推選皇帝時,形成了派系爭執,以至于被朝廷所分化瓦解,最后民亂并未形成統一的政權,而被前朝所滅。

  這件事議論的重點,則變成了儒家思想中“仁政”思想的歸納和總結。

  紀寧所議論的方向,跟他在鄉試中所提出來的觀點相似,便在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認為百姓可以決定君王的歸屬,同時也可以順應君王或者背叛君王,而并非一成不變要被昏君所統治,但紀寧也提出了,君臣之間也應該包容,臣民應該規勸皇帝勤勉克己等等。

  文廟的發展策問題,紀寧一筆帶過,因為這問題實在太過于片面。

  文廟的香火祭祀,關鍵在于圣人和先師,文廟認為應該在每朝每代都增加先師的數量若干人,然后讓會試的考生來進行議論。

  顯然這種策問題有些偏頗,紀寧所持的觀點,是先師非一日之成,不但有德才的人能進入文廟,更應該注重文氣,要能留下名垂青史的思想,才有資格成為先師,此事當由歷史來決定,而非由人來決定。

  因為紀寧自己本身的目標就是進入文廟,所以他在這種策問題目上也沒發表太多的觀點,主要是他不清楚出此題的人到底是何目的。

  每道策問題都不止一個答案,紀寧認為對的事情,在別人看來也許就是錯的,他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題目歸納和總結,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旁人怎么想,那是別人的事,跟他無關。

  策問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兩道時政問題了。

  現如今,大永朝最大的問題在于儲君的爭奪,太子、五皇子、文仁公主之間分庭抗禮,儼然都有染指皇位的意思,另外兩位藩王崇王和惠王也都對權柄虎視眈眈。

  但在時政的策問題上,卻并未涉及到這么敏感的話題,這也在紀寧的預料之中。

  紀寧心道:“第一道策問題,涉及到前朝的皇儲之爭,其實就在影射當下皇儲之爭,但如今畢竟是有太子在位,在會試中公然將輿論導向于這種話題,必然會引起士子中的風波,所以會試中也并不涉及到當下的皇儲之爭。”

  兩道策問之時政題目,一道涉及到南北學術之爭,這也算是很尖銳的話題了。

  第二道,便是四海來朝天下大同。

  這兩道題目,紀寧覺得出的還算有水平,因為在會試中,考生都會遇到南北之爭的問題,而且朝廷為了平衡江南江北的進士數量,甚至也規定在會試中南北考生各錄取一百五十名的規矩,而殿試則沒有任何限制,就是在這三百名貢士中選取,沒有南北之分。

  紀寧的觀點,是才學不分地域,不能為了一地的學術思想落后,就要給他保送幾個人到進士的位子上,這本身就是在學術中不公平的現象。

  至于四海來朝天下大同,則更好像一個為皇帝和大永朝歌功頌德的題目,紀寧不想去做阿諛奉承之人,他在這種題目上,所涉及的仍舊是“居安思危”,并未一味去迎合皇帝和朝廷的胃口。

  五道題目全部完成之后,第一天仍舊沒過去,他又仔細端詳了一下那十道算經的題目。

  在看過之后,他還是很失望的,在他看來,那十道題目最多算是“小升初數學考試題”,最多是涉及到了一點概率的問題,在紀寧看來也沒有多復雜。

  這種題目,他分分鐘就能做出一百道,而且一道都不帶錯的,但因這時代數學思想還停滯于一個瓶頸的時期,使得這些題目在普通未接觸過系統數學的人來說,顯得太過于困難。

  紀寧原本想把題目的答案都寫上,想想還是算了,因為他實在不想用這種“奇淫技巧”的方式進入朝廷。

無線電子書    望族風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