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個導演

  回到京城,林子軒沒有讓大家休息,而是繼續宣傳。

  雖然電影首周的票房突破了八百萬,勢頭很好,但不能因此而放松,京城是他們的根據地,別弄到最后,得到了外地的票房,卻失去了根本。

  那就得不償失了。

  在京城,不用那么密集的宣傳,時間安排上會自由一些,主要是通過報紙和電視,以及進入各所大學和學生們舉行見面會。

  經過調查,大學生是觀看《不見不散》的主力軍。

  他們更容易接受調侃和黑色幽默,更容易憤世嫉俗,容易對底層小人物的生活表達同情。

  這和如今大學生的思想狀態有關。

  進入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切向錢看的思想侵蝕進了校園,在大學生中出現了不同的聲音,知識無用論逐漸抬頭。

  甚至出現了不少從大學退學的現象。

  以前的大學生被認為是國家的棟梁,懷著建設祖國的理想,現在的大學生則產生了懷疑。

  是去學知識搞科研,還是去街邊賣茶葉蛋,這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他們一方面認為自己考入了大學,會有一個不錯的前程,一方面要面對物質生活的誘惑,以及各種浮躁思想的影響,心理上比較迷茫。

  再加上大學開始逐步推行收費制度,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畢業分配制度的改變等等。

  處在變革和不確定中的大學生為了消解壓力,愿意看能給他們帶來歡樂的電影,如果在歡樂的同時還能有一點回味和思考那就更好了。

  在這一時期,國內的大學生對于后現代電影,對于各種調侃解構的電影,對于那種無厘頭的電影,反正就是不那么一本正經的片子尤為喜愛。

  《不見不散》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馮曉剛拍攝喜劇片的時候并沒有考慮這些,他也沒有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只能說是恰好和大學生們產生了共鳴。

  這是一次意外的不謀而合,也是整個社會的一種需求。

  在這個越來越浮躁的社會里,大家更愿意享受和娛樂,而不是接受教育,說得難聽點,那就是觀眾看電影都不愿意帶腦子。

  電影的情節簡單明快,輕松幽默最好,不要弄得和猜謎似的,考驗觀眾的腦細胞。

  當然,也不能太過庸俗,要稍微有點情調和檔次,有點情懷。

  馮曉剛樂意和大學生交流,他覺得大學生說話直接,能聽到真話,不那么虛偽。

  如果是在社會上,大家都顧著面子,不會當面說你這個片子有多爛,但會背地里說,還會說的很難聽,相較而言,大學生可愛的多。

  “以后青年人是看電影的主力,咱們要了解這些人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才能拍出他們喜歡看的電影。”馮曉剛如此說道。

  在這撥宣傳活動中,馮曉剛極為賣力,一個是這是他的電影,還有就是他的收益和電影票房息息相關,他簽的是分成合同。

  只要《不見不散》的票房超過三千萬,他能拿到五十萬的分成,這比葛尤的片酬還要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京城的票房就超過了一千萬,全國的總票房接近三千萬,還在繼續增長之中。

  不過他們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春節前夕,那部大投資的香江動作片就會上映。

  在去年引進的十部大片中,香江電影占了三部,基本上都是動作片。

  1997年快到了,香江回歸在即,總局有意加強和香江電影人的聯系,香江的電影公司也想進入內地市場分一杯羹,如此促成了雙方的合作。

  相對于好萊塢大片,國內觀眾對于香江的電影更為熟悉,更愿意進影院觀看。

  “最后半個月,大家辛苦一下,忙完這部片子就放假,還有豐厚的年終獎和慶功宴。”林子軒在公司里做著最后的動員。

  一部電影從籌備到下檔,這是一個運營周期,在這個周期內需要各個部門的協作。

  公司里的員工每天要聯系各路媒體,做好公關,盡可能的讓報紙上不刊登差評,還要組織各種宣傳活動,和各地的電影放映公司保持聯絡,處理各類突發事件。

  這就是有公司的好處,繁雜的瑣事有人替你做了,否則根本忙不過來。

  媒體上對于《不見不散》取得的票房成績給予肯定,相對于去年對《甲方乙方》的批評,在公關的作用下,評價正面了很多。

  有人甚至說這是馮曉剛的勝利,是娛樂片的勝利。

  國產電影除了文藝片和主旋律電影,娛樂片開始崛起,馮曉剛就是其中的領軍人物。

  還有人把注意力放在了賀歲檔上,認為馮曉剛的兩部電影都在同一檔期上映,都拿到了高票房,說明這個檔期有很大的票房潛力可挖。

  也有人把《不見不散》和《大撒把》拿來做比較,認為馮曉剛把一部文藝片變成了喜劇片,把葛尤和徐繁從文藝青年變成了喜劇演員。

  兩部片子在敘事層面上沒什么突破,反而變得更為世俗化。

  《大撒把》當年在金牛獎上讓葛尤拿到了最佳男演員,是一部具有文藝氣質的小眾電影。

  這種評論并不能阻止馮曉剛繼續朝著世俗化前進,他有著自己的打算。

  “我也想按照他們說的那樣,拍一部偉大的電影,震撼觀眾的心靈,在電影史上留名,但我要先出名,要是沒人認識我,誰會給我投資啊。”馮曉剛坦然道。

  “等以后咱們賺了錢,就拍自己想拍的電影。”林子軒保證道。

  “說不定到時候我還是喜歡拍喜劇片,這輩子沒治了。”馮曉剛自嘲道。

  林子軒可不會這么認為,他了解馮曉剛,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大大咧咧,但骨子里是有追求的,否則不可能從一個美工師成為電影導演。

  只能說他很清醒,知道在什么階段做什么事,踏踏實實,不去想那些太遙遠的事情。

  等到有一天他像張億謀那樣功成名就之后,不去考慮市場和票房,不再為了錢去拍電影,單純的就是拍著玩,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那樣的日子應該很不錯。(

無線電子書    文藝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