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幸遇見了你

  隨著慕姍姍重新出現在華國電視臺,《文化訪談》步入正規,她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邀請回母校只是其中一件事。

  還有出版社找她寫書,準備出版。

  這兩年華國流行起了名人出書熱,劉曉青無疑是其中的先行者。

  她在1983年寫了一本自傳叫做《我的路》,獲得極大的反響,華國各大報紙轉載,還被翻譯成英文和德文在國外發表。

  1992年,她又寫了一本《這八年》,描述了這些年她的生活經歷,在國內和東南亞地區很受歡迎,還被華國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以前大家都認為寫作是作家的事兒,需要很高的文化修養才行,作家是一個高尚的職業。

  然而,現在出版行業為了追求效益,提高銷量,暢銷書成了各家出版社的首選。

  在暢銷書這個種類中,名人傳記,尤其是娛樂圈的名人傳記大受追捧。

  這種書籍看著輕松,不郁悶,也沒有生僻字和教育意義,讀者看的是名人的生活和八卦。

  正是從這個時候起,嚴肅逐步的被讀者所放棄,娛樂消遣性質的書籍開始占據主流,大眾獲得了蓬勃的發展。

  華國電視臺畢竟是國家單位,對于主持人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不準用電視臺主持人的名義接私活,更不準拍攝廣告等等。

  但沒有明確規定主持人不準寫書,寫作是個人的自由。

  話是這么說,不過暫時還沒有主持人寫書,主要是沒人開這個頭。

  大家的思想還很保守,不知道會面臨什么風險,寫的內容有沒有限制,能不能暢銷,會不會犯錯誤,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出版社把主意打到了主持人身上。

  華國電視臺的主持人在觀眾中的影響力不容置疑,寫出來的故事銷量有保障,至于寫的內容,最好是自個的故事,不要牽涉到電視臺,出版社也不想惹麻煩。

  他們找到了慕姍姍,想讓慕姍姍寫一本在紐約生活的書籍。

  這是因為在《文化訪談》的第一期里,披露了慕姍姍和《京城人在紐約》的劇組在一起生活,這里面就有故事可寫了,讀者肯定感興趣。

  《京城人在紐約》刮起的風潮雖說已經平息,可幕后的故事還是很具有吸引力。

  尤其是牽涉到姜聞和王箕這樣的大明星,他們拍戲的時候什么樣,有什么興趣愛好,還有真實的美國生活,都會成為這本書的噱頭。

  而且,在紐約的那段時間慕姍姍不是主持人,不會牽涉到電視臺,不需要擔心受到限制。

  為了吸引慕姍姍,出版社給出了百分之十的版稅。

  自從林子軒打破了出版社的壟斷后,現在的出版社都要談版稅了。

  這時候華國的法律規定,作家的版稅只能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間,這是硬性規定,版稅制度還沒有放開,讓市場調節。

  如果這本書的定價是十塊錢,賣出去一本慕姍姍能拿到一塊錢,賣出去100萬本就是100萬人民幣,當然這是一個理想化的銷量。

  按照出版社的預計,有了《京城人在紐約》的鋪墊,至少能銷售20萬冊,否則出版社也不會極力慫恿慕姍姍出書了。

  也就是說,慕姍姍能拿到20萬元的版稅。

  “真要寫啊?我的文筆不好,也寫不出內涵來,感覺是在欺騙讀者。”慕姍姍猶豫道。

  在慕姍姍眼里,那些寫世界名著的人物才算是作家。

  “寫啊,為什么不寫?現在都市場經濟了,大眾需要娛樂,姜聞和王箕那邊不用擔心,我和他們打招呼,你又不是寫八卦,就是寫一些生活趣事。”林子軒無所謂的說道,“我就是沒有名氣,要不然也寫本自傳賺錢。”

  他對名人出書沒什么看法,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百姓需要娛樂消遣,所以這類書籍才會暢銷,這還只是一個開始,以后會進入一個平民寫作的時代,只要拿起筆,寫下自己的想法,就可能會被出版。

  “那你可要幫我把關,別鬧出笑話來。”慕姍姍要求道。

  慕姍姍有點心動,那可是幾十萬塊錢,不是一兩千。

  有了這筆錢家里的經濟會更寬裕,林子軒的新公司不用擔心會賠本,將來的孩子也能過上好日子,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寫呢?

  “放心吧,我會幫你看著的,你別太在意遣詞造句,要用樸實點的語句來寫,你面向的讀者是大眾,不是評論家。”林子軒提醒道。

  “知道了,我要好好構思一下。”慕姍姍認真道。

  就這樣,慕姍姍動筆寫起了《我在美國的180天》。

  她從國內開始寫起,為什么要去美國,林子軒怎么想著要拍攝《京城人在紐約》,這都是他們自個的事,寫起來很順暢,就像是把記憶重新梳理了一遍。

  其中的酸甜苦辣,都在心底流淌。

  這個書名是林子軒起的,簡單明白,很能吸引大眾讀者,如果起一個太文藝的名字,讀者還以為是本嚴肅呢。

  除了書名,林子軒還為慕姍姍的新書寫了一篇序言。

  他的序言寫的倒是很文藝,名字叫做《那時青春,時光正好》,開篇是這樣的。

  “1990年的那個夏天,京城廣播學院,我站在樹蔭下,準備向一個女孩表白…”

  整個序言他寫了兩萬字,更像是一封超長的情書,或者是一個青春期的愛情故事。

  既然要出書,自然少不了公開他們的關系,借著這個機會寫出來沒什么不好。

  當然,他不是什么都寫,而是挑一些無傷大雅的生活片段來寫,是經過美化之后的生活。

  就算是自傳,作者也不會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寫出來。

  “你這個寫的太好了,襯托的我寫的很差,這怎么行。”慕姍姍抱怨道。

  慕姍姍只是抱怨而已,心里卻很滿意,里面的點點滴滴都是倆人共同的回憶,這算是他們倆合寫的一本書,很有紀念意義。

  很多年后回頭再翻閱這本書,就像翻閱他們曾經的生活。

  在我最美好的時光里,有幸遇見了你。(

無線電子書    文藝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