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 因為德國的內政問題,亞納耶夫和科爾之間的談判被無限期的推遲,柏林也正在慢慢的劃入政治陰謀氛圍的籠罩之中,出入總理府的每一個人表情都顯得陰鷙而深沉,面對德國的動亂,他們心中似乎有個不敢說出口的不祥預感。
就連亞納耶夫也感受到了這種無形的壓力,從新聞媒體上慢慢感受到整個柏林像是在陷入某種動亂之中,難民和德國東部地區民眾的仇視,還有雙方與政府之間的矛盾都在柏林這座城市慢慢的顯露出來。褪去了表面上虛假繁榮的經濟之后,剩下來的就只是壓迫之下不停醞釀的仇恨和種族問題。
盧比揚卡的大樓里,克留奇科夫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著情報局對外活動的最后一步,他將資料全部搜集了起來,裝入一個大的檔案袋里,然后用火漆將檔案袋的口子密封中,前后檢查了好幾遍確定沒有遺漏之后,他才站起身,走到衣架邊取下了自己的大衣。
克留奇科夫拿起信封的時候,雙手都還有一些顫抖。對于他而言,這是自己所做過的風險最大的任務,一旦成功,蘇聯將會扭轉歐洲局勢,將原本傾斜向西方的戰略天平恢復到平衡的狀態。
整個盧比揚卡都在克留奇科夫和弗拉基米爾的聯手之下,瞞著亞納耶夫進行顛覆德國的行動。他們都知道亞納耶夫并不能下定決心,所以他們就親自動手,迫使亞納耶夫作出決定。
克留奇科夫拿著信封出門,所有的鋪墊都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也是不得不讓亞納耶夫摻和進來的那一步,調動軍隊的指揮權在亞納耶夫手中,如果沒有軍隊的介入,那么蘇聯最多是只是為德國制造了一場危機而已,并不能割裂東德和西德。
克留奇科夫的專車通往莫斯科的白宮,他將會把這份文件親手交到不知情的帕夫洛夫手中,然后再告訴對方這個令人遺憾地“壞消息”,做完這些,克留奇科夫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將交給弗拉基米爾和亞納耶夫去處理。
車停在了白宮面前,克留奇科夫從車內走了出來,每一步他都走的小心翼翼,生怕手里沉重的文件全部掉出來。身兼重負的他已經無法再向當年八一九政變時意氣風發。他感受到自己真的老了,政治生涯的每一步,都顯得如履薄冰。
當他站在帕夫洛夫辦公室,并且將交付到對方手上時,克留奇科夫仿佛卸下了重任,如釋重負 帕夫洛夫拿著沉甸甸的檔案袋,有些奇怪的問道,“克留奇科夫同志,這是什么東西?”
克留奇科夫指著上面的火漆,說道,“你刮掉上面的火漆,自然就會就知道是什么了。”
帕夫洛夫拿來一把小刀,慢慢地掛掉上面的火漆,然后打開檔案袋,將里面的東西全部倒了出來,絕大多數是克格勃的行動計劃綱領,有一部分看起來像是秘密拍攝的照片。
帕夫洛夫拿起其中一份計劃綱領,當他的目光掃過幾行字之后,臉色大變,他抬起頭望向克留奇科夫,對方也用一種期待的眼神看著自己。
“你們居然敢做出這種事情,被亞納耶夫總書記知道后,克格勃都完蛋了!”帕夫洛夫將檔案袋推到克留奇科夫的面前,他沒想到克格勃居然大膽到敢背著克里姆林宮高層進行這樣的活動。重新分裂德國,造成的政治影響會有多大?連帕夫洛夫也不敢確定。
克留奇科夫無所畏懼的說道,“我都是半只腳快踏入新圣母公墓的老人了,臨走前做一次驚天動地的事情,也不算過分吧。何況這也不算是背著高層,起碼有一部分人還是在支持我們的行動。帕夫洛夫同志,靈魂都會發胖的,我老了,你也老了。當初發動政變的時候,我們有曾考慮過后果嗎?”
“當然有,只不過大家都知道風險巨大,卻又不得不做的原因,不就是因為為了蘇聯的未來嗎?同樣,我們也是為了蘇聯的未來。”
帕夫洛夫猛然起身,他指著那些文件說道,“將國運賭在這樣高風險的事情上,你說這叫為了未來?你知不知道這會毀了蘇聯!”
“我當然知道。”克留奇科夫站起身,說道,“我還知道這些計劃一旦被曝光,蘇聯將會成為眾矢之的,我們會被經濟制裁,外交孤立,甚至還有可能是軍事制裁。但是太久沒有進行戰爭的西歐國家們是否能意識到,他們在挑釁的是誰?”
克格勃主席一字一句的說道,“是蘇維埃!是冷戰的鋼鐵洪流!是一支懲戒世界的軍隊!沒有人可以阻攔我們前進的步伐,任何膽敢妨礙蘇聯的勢力,都將會以人民的名義被判決,送上絞刑架,就像當初的末代沙皇一樣。”
“而現在呢?蘇聯甚至沒有能力阻攔北約東擴的步伐,只能眼睜睜看著我們失去一個又一個的盟友,昔日的聯盟反目成仇,這就是你帕夫洛夫想看到的嗎?”
克留奇科夫激進的想法把帕夫洛夫嚇了一跳,一開始蘇聯的確試圖與西歐共存。但是在美國教唆北約東擴的情況下,忍無可忍的蘇聯終于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既然你們不讓我好好的生存,那么我們就讓西歐顫栗。
“而且一旦計劃成功,我們將會在西歐打開一個缺口,到時候蘇維埃將會像真正的洪流,蘇聯勢力涌入東德,既然西方指責我們是劊子手,是暴君。那好,我們就讓他們知道,什么叫做劊子手。”
“將來這些蠢貨們會感激我們的,是蘇聯阻止了歐洲伊斯藍化的擴張,是我們將那些極端教徒們送上了絞刑架,保護圣母不會強迫跪在錄像機面前,脖還掛著一柄大馬士革刀!蘇維埃才是歐洲的英雄。”
“記住了,我們才是歐洲文明的拯救者,是他們恐懼的紅色鐵幕阻攔了歐洲的綠化,而不是圣母口中的愛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