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多少兵力?”
“至少5個裝甲師。”
開口又是5個裝甲師!艾德禮心想:真當裝甲師是大白菜,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現在大英帝國一共就只剩5個裝甲師(包括禁衛、第6、第9、第11和第42裝甲師),其中第6裝甲師被帶去了北非,現在還在肯尼亞窩著,幸虧當初美國人派了裝甲師并列入快速縱隊,否則這個師也和坎寧安一起去了非洲之角,現在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連5個裝甲師都湊不齊。
艾德禮痛苦不堪地拒絕:“告訴他,本土沒有任何兵力支援他,哪怕現在有裝甲師也運不過去。”
布魯克補了一句:“編列第79裝甲師的計劃是否提前?”按原計劃,該師將于4月份開始編練,由皇家工兵及禁衛裝甲部隊抽調人員組成,但現在兵力短缺,急需新的部隊。
“光一個第79裝甲師的力量還不夠。”丘吉爾說道,“考慮將第1、第7和第10裝甲師留在本土的后備兵力再加從國內步兵師中抽調部分人員,恢復第1裝甲師建制吧。”
“裝備呢?”
“把原準備給俄國人的坦克先扣下,讓美國人填補這個缺口。另外,老舊坦克就不要再生產了,什么十字軍、瓦倫丁、瑪蒂爾達都停了吧,精力放在克倫威爾和丘吉爾坦克身上。”丘吉爾自我解嘲地說道,“雖然我說過丘吉爾坦克大概是最糟糕的丘吉爾了。”
“同意。”
“同意。”現在內閣的聲音倒是一致了起來。
“聽說你們改進的17磅坦克炮性能不錯?”
“炮的性能不錯,可沒有合適的車體。專家們在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嘗試安裝17磅火炮的大型炮塔,非常艱難,經歷了延長車體、擴展戰斗室寬度等大幅度修改工作,前幾天面前剛剛弄成功了一輛,陸軍編號a30(挑戰者式坦克),問題很多,非常不完善,至少需要6個月以上時間才能進入成熟穩定期。”布魯克面露苦澀,“也有人建議在美國m4謝爾曼坦克的車體上發展,他的改動之處會比克倫威爾小,不過反對意見很多——主要是m4裝甲太薄弱,即便生產出來也是一種攻強守弱的怪胎。”
“管不了那么多了,美國人也在研究新坦克。”丘吉爾一錘定音,“什么車體都可以拿來試,現在我們需要先找到能對付虎式的東西,然后第二步討論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
“好吧,那我就將這個項目也立項。”布魯克追問道,“至于威爾遜上將要求的支援?”
“只能從印度調撥一批飛機給他,陸軍兵力恐怕就不行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坐視不管。”丘吉爾疑惑地轉過頭去問艾登,“不是讓俄國人出動15萬部隊支援他么?和斯大林的協調還沒完成?”
“完成了。斯大林答應從高加索方向抽調10萬部隊,從中亞后備軍中抽調5萬部隊。”本來斯大林只打算從高加索抽5萬,從中亞抽10萬,但長期跟俄國人打交道的艾登非常清楚紅軍所謂的后備部隊是些什么貨色,忙不迭地要求對方抽出主力部隊,最后變成高加索方向出10萬,中亞5萬。即便如此,艾登最后依然不放心地補了一句:“不能對俄國人的部隊寄予太高希望,他們哪怕大規模進入也只在波斯北部,現在德國人的重點是在南部,首要目標就是油田。”
“炸了…都炸了。”丘吉爾咬牙切齒拍了桌子,“這些原油不能留給德國人。”
“炸了簡單,本土自己將來也沒有原油來源,怎么辦?”戰前英國擁有三個重要的石油來源,一個是伊拉克油田群,一個波斯油田群,還有一個是婆羅洲油田群。隨著大戰進行,三個油田群中的兩個已落于軸心之手,第三個似乎也保不住了,而有全球海洋地盤需要照顧的不列顛一年石油需求超過1200萬噸。在北海油田尚未開發出油的時代,英倫三島原油供應全靠進口。德國還有煤變油的技術,大不列顛除了本土300萬噸的儲備之外就啥也沒有了——而這點儲備只夠英國人用3個月。
“還能怎么辦?管美國人要!”丘吉爾氣急敗壞,“告訴美國人,我們需要大量成品油,數量讓他們看著辦,大英帝國如果打不下去,大家一起完蛋。”
眾人面面相覷,首相現在徹底把無賴角色發揚到底了,本來只進口石油,這下倒好,直接要求美國人提供成品油——連提煉都省事了。
傍晚時分,國會會場大門緊閉,面對臺下黑壓壓的議員人頭,丘吉爾強打精神,把北非和中東戰局大體情況介紹了一下,現在既然德國人的傳單上都寫了這么明朗,他索性也不再隱瞞,把局勢都描繪了一遍,甚至說的比實際情況還嚴重些,最后依然強調了堅決抵抗到底的決心。
包括艾德禮、艾登、布魯克等人在內的其他內閣成員坐在一邊,用憂心忡忡地目光注視著丘吉爾,短短幾分鐘,眾人如坐針氈、坐立不安。
議員們很快就開炮了:“首相先生,請問蒙哥馬利中將要求5個裝甲師增援的要求是否屬實?”
“這個…屬實。”
“是您還是別的大臣拒絕了?”
“是我。”丘吉爾緊跟著一句,“這也是內閣的一致決定。我們認為他手里的兵力足夠了,事實上第八集團軍擁有2倍于敵人的兵力,主要裝備包括坦克和飛機都比敵人要多。”
“這么說,您承認手里擁有5個裝甲師的力量,但認為他手里的兵力足夠而拒絕調撥給他?”
“我再強調一點,北非只是我們全球戰略中的一部分,我不可能把所有能派出去的兵力都給他,第八集團軍的兵力完全足夠了,甚至擁有3倍的兵力,德國非洲軍不正是被我們團團包圍在托布魯克么?”
“然后敵人投入了援兵,在馬特魯登陸,抄了我們的后路?”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前線指揮官應該對敵情變化有應對準備。”
“您認為蒙哥馬利和亞歷山大兩位將軍哪一位應該負更多的責任?”
“我們還在分析回顧戰役過程…”丘吉爾以前是想推給蒙哥馬利的,現在覺得亞歷山大反正也逃不了指責,就不再為其分辨,干脆先拖下來再說。
“再回到剛才裝甲師的話題上。”另一個議員站起來問道,“我們的坦克數量雖多,但質量能和敵人相提并論么?我聽說盟軍迄今為止尚未有坦克可匹敵敵人的虎式坦克。”
“…決定戰爭勝利的是正義和實力,不是一兩件技術武器。”
“是否可認為英國在坦克開發上不如德國?“
“這個…算是吧。”丘吉爾道,“德國人是傳統大陸國家,在陸軍武器上比我們強一些是正常的,就像我們的海軍不知道比他們強多少。”
“既然您知道德國陸軍無論戰斗力還是兵器比我們強,敦刻爾克和法國戰役的過程也證明了這一點,為什么您還堅持認為蒙哥馬利的兵力足夠了?倫敦的判斷比一線將領的判斷更準確么?”
丘吉爾的額頭情不自禁滲出了汗水:“這個…這問題很難回答,不可一概而論。”
“在目前的中東局勢下,您認為還要增派多少支援力量?”
“這屬于軍事機密,恕我無可奉告。”
“亞歷山大上將拋棄部隊、擅自逃跑的行為屬實么?”
“不屬實,這是敵人肆意誹謗和造謠。”
“那這張照片如何解釋?”另一個議員站了起來,手里舞動著傳單,“大家都看過了,或者您覺得這是偽造的?”
丘吉爾當然不敢直接否認,只吞吞吐吐地說道:“前線部隊存在一些誤會。”
“什么樣的誤會能發展到這種局面?這種誤會后面是不是隱藏著很多不可告人的東西?是不是前線指揮官已失去了對部隊的控制?”
艾德禮知道不能再讓丘吉爾孤軍作戰了,否則今天非得被群情激奮的議員們趕下臺不可——雖然現在工黨、保守黨根據戰爭需要組成了舉國一致內閣,但這并不意味首相就不能換人,他站立起來適時為丘吉爾解了圍:“內閣剛剛開會決定免去亞歷山大上將的職務,讓他回國接受調查,前線部隊由拉姆斯登統一率領。目前英、美盟軍已經商定,由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擔任非洲戰區的最高長官,全權指揮目前在非洲的所有部隊。”
經過丘吉爾的全力辯解與懇求,甚至艾德禮、艾登等內閣成員主動幫他承擔了一部分責任,他總算是涉險過關了,議員們沒發起不信任案,但提出了很多要求,包括重整軍隊、收縮防線、開發更具威力的武器以及要求向美國申請更多支援——沒有一件是容易辦到的事情。
剛步出會場,丘吉爾甚至還沒來得及和其他成員交流后續工作,愁眉苦臉的副官遞上了最新戰報:“…返航南非的運輸艦隊在莫桑比克海峽遭遇日本艦隊截擊,百眼巨人航母、紐約號、德克薩斯號戰列艦等軍艦戰沉,運輸船隊損失過半,我軍擊傷敵航母1艘,敵軍似有進攻馬達加斯加或南非之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