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的心往下沉,心說這套刀陣一出,勝負便沒有懸念了。
然而,鐵扇子公主咄的一聲,將芭蕉扇變成數丈大小,就如一面盾牌,將三十六柄天罡刀盡數攔下。
天罡刀雖然鋒利,但就是刺不穿這薄薄的葉片。
鐵扇公主要操控法寶,稍稍分心,開始落在下風,但短時間內并不會落敗。
如果是她一個人出戰,這種時候本該退了,但為了家人,她也發揮出最大潛力,努力支撐。
觀音又操控幾柄天罡刀繞過芭蕉扇子,然而卻正撞上紅孩兒的五輛小車。
那五輛車也是法寶,而且同樣是成套的,擋住天罡刀綽綽有余。
觀音連續操控天罡刀,結界出現問題,紅孩兒噴出一口火來,燒得木叉哇哇大叫,觀音只能再閉上眼睛,主持結界。
天罡刀的危機,勉強渡過。
然而孫悟空那邊打得火起,開始放大招。
一大把毫毛揪下,化成百十個小猴,朝牛魔王亂打。
牛魔王大吼,聲音傳不出來,但氣勢仍然震得所有人都朝他望去。
上百只小牛妖,從牛魔王抖動的身上跳出,殺向群猴。
“難道是傳說中的‘無敵牛虱’…”李偉暗道。
化身斗得旗鼓相當,牛魔王一怒,又變成本相大白牛,而且越來越大,直到數百丈高。
孫悟空也不示弱,變成千丈身軀,與白牛角力。
要照原著所說,牛魔王的法相千余丈,孫悟空則高萬丈,這差距太大了,打起來也不方便嘛。
事實上,西游記里,這兩位巨大化之后,打得還是相當激烈。
書中交代,牛魔王和孫悟空一樣是擁有七十二變神通的,而照現在比較通行的看法,七十二變不是代表能變七十二種生物,而是表示七十二種法術。
所以“法天象地”和“分身法”這兩種法術,應該也屬于七十二變之內。
孫悟空兩次以法天象地對敵,一次與二郎神,另一次就是與牛魔王。
這兩頭巨大的生物撞在一起,山崩石裂,大地震顫,好不駭人。
觀世音的臉色突然蒼白,連退幾步。
她雖然還閉眼合什,但顯然維護這方結界,已經變得極為辛苦起來。
場面一片混亂中,李偉終于一鼓作氣,搶下木叉的最后一擊!
“干得好!”紅孩兒叫了一聲。
結界松動,他居然能發出聲音了。
“快去幫你娘。”李偉叫道。
“我娘還好好的,擒賊先擒王!”紅孩兒喝道,挺槍直沖向觀世音菩薩。
“別去,危險!”李偉大急。
觀音實在太深不可測了,就算這一仗,看上去她很吃力,但絕對還有其他手段。
紅孩兒哪里肯聽,轉眼就到了觀音面前。
沙和尚的位置,本來是可以連觀音一起保護的,但這家伙似乎正在走神狀態,居然沒出手。
紅孩兒眼睛放光,火尖槍直刺觀音面門。
就在這時,綠光大盛。
觀音的凈瓶,不知什么時候飛起的,綠油油的水漿傾泄而下。
“不是說水法術也無效的嗎?”李偉大感不平。
不過,那水漿淋在紅孩兒頭上,確實沒打出什么傷害。
這只是普通的水,而不是水法術。
“難道觀音一時犯糊涂,忘了自己的結界?”李偉愣住。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那水漿只是干擾紅孩兒視線的。
“呯”的一聲,隨著水漿落下的,是凈瓶本身!
紅孩兒哎呀一聲,右手拖著槍,左手捂著頭,跌撞后退。
《西游記》中,孫悟空與二郎神大戰的時候,觀音就準備拿凈瓶扔下去砸猴子的,是太上老君拉住,說:“你那瓶兒是個磁器,容易碎。”
老君也真是幽默。
凈瓶能是普通瓷器嗎?觀音有那么迷糊嗎?
觀音既然打算扔凈瓶,就表示她有把握,瓶子肯定不會被敲碎,而且會有效果。
或許太上老君也是裝做不懂,他恐怕就跟玩家一樣,也想搶“最后一擊”呢。
或者至少是搶一個助攻吧。
不管是玉帝論功行賞,還是二郎神認一個人情,都是相當重要的。
也正是太上老君這次出手,讓他在分配戰利品時,有了發言權。
最終戰利品(孫悟空)就到了老君的爐子里。
試想,如果當初是觀音扔凈瓶,事后觀音會不會提出要求,把猴子交給她?
完全可能。
不管怎么說吧,有把握至少能將猴子打得摔一跤的凈瓶,用來對付紅孩兒,效果只強不弱。
觀音固然將大半法力用在維持結界上,但紅孩兒也是猝不及防。
這一擊,頓時將紅孩兒敲迷糊了。
觀音的雙眼突然睜開。
如此好機會!
金光閃閃的箍兒,從她袖中飛出。
“召喚長眉樹妖,召喚樹妖!”李偉還沒趕到,只遠遠地使出這兩張底牌。
觀音腳下微微震動。
“召喚失敗,長眉樹妖與樹妖受到反震,死亡。”系統提示。
這還是李偉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但他已經來不及震驚了。
“瓷娃娃,泥娃娃!”兩件法寶投向觀音。
觀音當然不是鬼魂,但她是女人!
“瓷娃娃失效,泥娃娃失效。”系統無情地提示。
一品boss,你拿六品、七品的法寶去扔,做夢呢?
但李偉不僅僅是病急亂投醫。
他只是要拉觀音的仇恨。
果然,一向顯得很溫和的觀音菩薩,眼里閃過兩道精光,盯著李偉。
居然想給觀音送子?
不知道觀音菩薩在民間最大的神職就是這個嗎?
“還沒完呢!”李偉壯著膽子喊道。
奎木狼的變羊,青獅怪的推倒,能山君的熊抱…
什么技能最惹觀音生氣,李偉就挑哪個。
觀音真的生氣了,很生氣。
凈瓶中的柳枝飛出,瞬間長至數丈,就像掃把一樣,將李偉這些部下風卷殘云,一股腦拂走。
金箍仍然飛向紅孩兒。
觀音可是有一種千手千眼化身的,同時做一千件事都不會有什么問題啊,多任務處理,對于人工智能來說,根本不算個事兒。
然而,一座蜃樓將紅孩兒罩在其中。
其實李偉想把紅孩兒帶走來著,席云帕、胡永兒的板凳,都試過了。
但紅孩兒這個二品boss,同樣令李偉的法寶失效。
蜃樓的耐久,就算加上蒼松圖,對于oss來說,也算不得什么。
但觀音大半法力畢竟用在結界上,又連續操控凈瓶、柳枝、金箍,再用別的大招很難了。
觀音也就是用那三件器物,直接攻擊蜃樓。
不過,結界也就弱了許多。
鐵扇公主一時心急救子,揮起芭蕉扇,結果居然把天罡刀和豬八戒、小白龍一起扇出數丈去。
雖然芭蕉扇只是發揮出不到百萬分之一的實力,但已經足夠掃平道路。
鐵扇公主一路揮扇,將攔截者紛紛扇開,離觀音越來越近。
觀音只得分出楊柳枝,延緩鐵扇公主的速度。
李偉則集結最后幾名殘部,全力干擾觀音。
“紅孩兒快醒醒啊!”李偉著急地叫著。
但觀音那一瓶子砸得實在不輕,紅孩兒還是昏頭昏腦。
話說回來,如果他不昏,五品的蜃樓是不是能罩住他,還難說得緊呢。
眼看著,蜃樓的耐久,只剩下一絲。
天空中突然響起桀桀的怪笑聲。
說是笑吧,其實又有點像烏鴉叫。
李偉連忙抬頭,只見一只九頭怪物飛撲下來!
“九頭蟲,來得好!”李偉狂喜。
紅孩兒派出的三路人馬,一路找來鐵扇公主,一路找來牛魔王。
而第三路,茶理二世去碧波潭,卻遇到了九頭蟲!
不管是正反面任務中,系統都沒提這九頭蟲,它是這一關的隱藏boss!
如何才能引出這個boss?
看起來很簡單,只要牛魔王將龍王信物交給黃精子,讓其成為萬圣龍王,名揚四方后,九頭蟲就會慕名前去投奔,只要這個時間,有玩家接到紅孩兒的任務,到碧波潭去就可以了。
然而,有幾個玩家能引起紅孩兒注意,用言語說動他,派人去碧波潭呢?
就算有,也沒有誰會離開號山這個戰場,跑到碧波潭去做一個小任務。
而且,選擇的時機還要合適,就是紅孩兒與取經隊伍交過一次手之后。
九頭蟲這個野怪,本就是想找棵大樹靠,聽說牛魔王一家要打仗,這么好的表現機會,他能不來嗎?
這還得是在九頭蟲尚未下水,見到萬圣龍王的女兒之前。
反正,能見到九頭蟲出現在號山,太不容易了!
“嗯?”觀音驀然睜眼。
就算是她,也沒算到九頭蟲會出現在這一關,這種小概率事件居然都被激發了?
九頭蟲的速度實在太快。
在不計法寶的情況下,九頭蟲的綜合能力,應該能排妖怪世界的前五。
想一想吧,在孫悟空與豬八戒聯手的情況下,九頭蟲竟然能將豬八戒抓走,讓孫悟空心生畏懼。
在二郎神與梅山七圣參戰的情況下,九頭蟲化為本相,閃過二郎最拿手的金弓銀彈,瞬間接近二郎神頭頂,已經伸出一個腦袋來咬了。
二郎神當時剛剛開完弓,根本來不及還擊,如果不是哮天犬這個妖怪克星,說不定二郎神就要中招。
擁有金翅大鵬雕般的速度,九靈元圣樣的叼人本領,正面戰斗也絲毫不弱,海陸空三棲,實在是強悍到不講道理了。
所以,即使是觀音菩薩,倉猝間也使不出新的手段,她最直接的反應,只能是將凈瓶與金箍同時變向,迎向九頭蟲。
砰地一聲,凈瓶砸上了其中一個頭,然而,還有八個啊。
不得不說,觀音的多任務處理,天下無雙,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金箍竟然被她直接展現出究極形態。
一箍化五!
也不知是九頭蟲罪孽太深,心魔太重,還是他過于大意,五個箍兒,竟然全部命中,箍住了五個頭!
“妙哉,失之東隅,收之桑隅!”饒是觀音涵養那般好,也不由喜上眉稍:“九頭蟲可比紅孩兒好用,至少可以省些腳力!”
說實話,按西游記原劇情的設定,在沒被玩家改動之前,觀音軍團的戰斗力已經不成問題,有黑熊精,木叉行者,鯉魚精,龍女,金毛犼,洛伽山土地等。
紅孩兒固然也很厲害,但因為太強太犟,觀音只能用金箍,強迫他做合什狀,這樣既拿不了火尖槍,又不能砸鼻子噴火,純粹成了個吉祥物。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李偉都會挑九頭蟲啊。
尤其是觀音經常需要出遠門。
“嗷!”九頭蟲其中五個腦袋,用力搖晃,但都甩不掉金箍,反而那五個箍兒,不知怎的就落到頸部去了。
就像紅孩兒被箍,手腳也是腕部被箍,不知怎么套上去的。
孫悟空被幌金繩捆的時候,繩子最終也是到了頸部。
神佛的法寶,就是這么奇怪。
“九頭蟲,還不皈依。”觀音一邊說著,一邊念誦金箍咒。
這個時候,她也無心維持結界了。
孫悟空聽見咒語就心驚,退出戰斗趕緊摸摸頭,還好沒事。
不過看到九頭蟲在空中痛苦掙扎,他還是流露出同病相憐的表情。
好吧,也可能內心在幸災樂禍,看到有人比自己慘,真好。
蜃樓這個時候已經消失,牛魔王一家站在一起,對面取經人也圍作一堆。
大家都在看九頭蟲。
“那只鳥,本來是想投奔萬圣龍王的,你看?”李偉試探著對牛魔王道。
不過這大力王沒反應。
沒投奔成功,就沒形成劇情,牛魔王只當那是個陌生人,嗯,陌生的鳥。
說起來,好好一只九頭鳥,干啥被叫成“蟲”呢?
那老虎被叫成大蟲,又找誰說理去?
有解讀者認為,是西游記作者故意把九頭鳥改成九頭蟲,為了對應道家的“三尸九蟲”,是種象征意義。
其實古代有不少的書,都把“鬼車”叫成九頭蟲,并非西游記原創。
金代的《類林雜說》,就說“天上有九頭蟲,地上有張九齡”,可見唐朝時就已經有這種說法了。
其實古代有不少的書,都把“鬼車”叫成九頭蟲,并非西游記原創。
金代的《類林雜說》,就說“天上有九頭蟲,地上有張九齡”,可見唐朝時就已經有這種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