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親自參與的過人,很難想象組織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需要考慮的頭緒和事情到底有多少。@,又或者,就算事先想的面面俱到,真正打起來的時候可能也會這樣那樣的原因,實施的顛倒錯亂。
但是,陳武在《帝國》中的十多年經歷,讓他擁有了普通反賊根本不可能有的經驗。
正因為在穿越前太過熟悉,他才能將戰斗指揮的如此井井有條。哪怕是拋石機受損,都能立即安排人進行搶修,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火力。
這也正是讓典勇、許世忠他們欽佩甚至不解的地方。
“快,快,裝填!”
眼看著城下賊軍即將開始試射,康和幾乎要急得跳腳了。
這一刻,他甚至顧不上去想賊人哪來的那么多拋石機了,全部精力放到了如何應對眼下局面。可除了正面對射外,他能想到的唯一法子就是出城反擊,出其不意搗毀那些拋石機。但是,一來城門洞開戰前就被全部封死,臨時現開根本來不及;二來官軍手里已經沒有了足夠的騎兵。
若是靠步軍偷襲的話,速度太慢,根本沒有出其不意可言。
賊人只要稍加防備,就絕不可能讓他們得逞。
左右為難的他,心里滕然回想了起陽槐莊的那場伏擊。顯然,從那個時候起賊人就有了通盤的攻城計劃,特意設了埋伏,剪除了官軍的馬隊威脅。若是拋開敵對的立場,對賊首這種高超嫻熟的用兵手段,康和也不得不說聲佩服。
在這樣的敵人面前,一名堂堂的帝將領竟然無計可施!
官軍的第二輪打擊,在手忙腳亂的裝填后終于到來。由于有先前的試射做參考,新一輪的投石機打擊效果要好一些。起碼殺傷了近二十名賊軍義勇營精銳。但是,僅僅只有一臺位于邊緣的小型拋石機被砸斷了橫臂和扭盤,徹底報廢。
這遠遠不夠!
然而,沒等官軍的后續打擊繼續,他們最安逸的時間就已經結束了。
義軍整整兩排的床弩率先調整好角度,開始以仰角接連對城頭進行拋射。盡管準頭欠佳。第一輪齊射至少落空了八成,但來自義軍的反擊無疑是一個信號。零星的傷亡和慘叫,更是給官軍的士氣帶來了沉重打擊。
緊接著不久,兩臺大型拋石機也率先完成調試。
陳武將工程營獨立出來,讓他們專門負責操練這個的好處,這一刻體現了出來。盡管接手的時間還不長,但操作起來已經相當熟練。幾乎是在官軍第三輪打擊到來的同時,這兩臺扭力拋石機開始了聲勢驚人的反擊。
目標——武安城頭上的拋石機!
兩邊打的主意一模一樣,都想先摧毀對方的還手能力。但跟武安沒有提前準備不同。義軍這邊,從一開始配的就是兩到三塊單重七十五斤的大石!
它們的破壞力,足以摧毀一切攻城器械!
隨著工程營的大批義軍喊著號子,吃力的將扭盤扭到最大,然后松開,總計五塊大石帶著勢不可擋的力道飛到了城頭上。看似速度很慢,但官軍根本來不及躲閃。只聽轟隆的巨響,大石轟然撞到了城頭之上。
其中兩塊落空。越過城墻掉進了城內。
一塊擦著城墻,滾落到了地面。
剩下兩塊。運氣極好的正中官軍。一塊大石將落點的三四名官軍碾成了肉醬;另外一塊則恰好砸落到床弩之上,當即將它徹底摧毀。
很快,更多的拋石機完成了校準,接連加入到對城的打擊中!
就像是穿越前現代戰爭的火炮先行一樣,眼下的武安攻城戰中,雙方的床弩和投石機也在爭相發揮各自的力量。摧毀敵手。官軍這邊畢竟經驗豐富,僅僅被義軍這邊的大型拋石機砸了兩輪,康和就已經意識到了己方石彈的不足,催促民團般來了開戰前準備的大石。
更換了配備的“彈藥”后,官軍城墻上的拋石機破壞力大增。
一場隔空的大戰。迅速進入了最枯燥也是最慘烈的對耗階段!
義軍也好,官軍也好,兩邊都接連有投石機被摧毀,附近操作的士兵多半也隨之死傷。陳武這邊是下定了決心,哪怕一次將這些攻城武器全部消耗,也要拿下武安;官軍則是迫于無奈,不得不應戰。兩邊誰都不肯示弱,官軍這邊仗著城墻地勢、操縱的官軍更精銳;陳武這邊則是出其不意,來自《帝國》中的扭力拋石機構架也更先進一些。
十數輪的巨石對轟,官軍不得不接受了一個慘痛的事實:他們不惜代價的反擊,居然絲毫沒能壓過賊人。
甚至,局面隱隱處于下風!
在陳武的二十六臺大型拋石機損毀過半的時候,官軍南城墻上的反擊力量已經無法形成規模,受到了空前的重創。盡管康和早已命人從其他城墻上拆除、轉運余下的守城武器,但遠水難解近渴!
一旦讓義軍這邊形成優勢局面,官軍就算再想奪回來就難了。
“太平軍萬歲!”
“乾元已死,太平當立!”
看到己方的攻城武器竟然反壓了武安官軍,在陳武的示意下,義軍的頭目們帶頭高呼起來。隨后,義勇營和太平營的精銳齊聲吶喊,一時間士氣如虹。
“進攻!”
眼看著工程營的義軍累的渾身大汗,一時間難以繼續,場面上也壓制了武安的城防,陳武適時下了命令。
兩個大隊的義勇營士兵,人人披甲帶刀,排著整齊的隊列殺向了城頭。
在他們后面的則是善友會的護法佛兵。
今日之前,義軍攻城的隊列始終是分散的,生怕招來官軍的投石機打擊。而現在,武安暫時失去了這種威脅能力,義軍再沒有了顧慮。
跟在這些精銳義軍后面的,是兩座陳武精心設計、打造的箭樓!
準確的說,是按照圖紙打造好的箭樓模塊。
拼裝成型后,它看上去像是一座巨大的瞭望塔。底下的基座寬度接近十二米,高度跟城墻平齊,甚至還要略微高一些。正前面安裝了厚重的雙層擋板,并進行了簡陋的防火處理。
每一座,都耗費了海量的木料和鉚釘。
一旦拼裝完成,陳武的弓手可以直接登上箭樓,于重重防護之下,跟官軍在同等高度對射!
這樣的龐然大物,一座可以搭載近二十名步弓手,大幅加強了陳武的步弓營威力,并能有效減少傷亡。當然,它的缺點就是打造費力,而且很難移動,只能就地搭建。如果是正常的攻城戰,這種箭樓很難立起。但是,陳武借鑒自《帝國》中的精巧構架、模塊化設計,讓大半天內將它搭建成型變成了可能。
如同現階段尚未成熟的配重式拋石機一樣,這種搭建箭樓的辦法,在東大陸同樣是一個開拓性的舉措。
兩座箭樓從開始搭建到一點點成型,其驚人的速度和可以預期的規模,深深震撼了武安的官軍!
但是,他們同樣拿箭樓沒辦法。
城門被封閉、騎兵數量也不足,在殘酷的投石機大戰后,官軍唯一能威脅義軍的投石機和床弩也被壓制。眼瞅著能跟城墻平齊的箭樓搭起了架子,康和不得不命令步弓手進行騷擾射擊,并且嘗試動用火箭焚毀箭樓。
結果無疑令官軍很沮喪。
從選用的木材材質、到外表的防火處理、再到箭樓周圍早有防備的義軍,都讓官軍的火箭難以引燃。何況,正面義勇營和護法佛兵的進攻,已經讓官軍無暇關心這邊。這些聯軍的精銳戰力,帶給了他們遠超先前的壓力。
同等的武器、裝備,更加高昂的士氣,唯一不足的,或許也只有義軍這邊的訓練。
沒有了城墻優勢的情況下,僅僅這一個因素,已經不足以讓官軍占據多少優勢了。尤其是在護法佛兵們不惜兩敗俱傷的狂熱打法下,官軍竟然打出了二換三的交換比!
兩名官軍士兵的性命,才能換三名賊軍。
對武安的官軍來說,這種情況簡直難以想象,也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一個上午不到的時間,官軍第一聯隊整整三個大隊遭受了重創,被迫退下城頭。慘烈的犧牲,讓太平軍和善友會這邊也心頭直流血。跟先前的流民不同,現在死的可都是他們的精銳主力。照這樣打下去,就算最后勉強攻克了武安,他們現有的這幾千精銳也要完蛋了。
但是,戰斗到了這個時候,早已經容不得他們退縮。
更多的義勇營和護法佛兵們被派了上去。
隨著激戰的持續,陳武的兩座箭塔,終于在大批義軍的拼命搭建下完成。第一批弓手甚至等不到整個箭樓徹底加固完成,就在陳武的命令下爬了上去,對城墻上的官軍展開了交叉射擊!
兩座箭樓的位置極好,幾乎可以確保四十名弓手合力打擊射程內的任何一段城墻。相反,官軍限于筆直的城墻,卻很難能集中力量跟箭樓對射。
經過這段時間的養精蓄銳后,三十名高昌射手充當了步弓營的主力。隨著他們的加入,官軍場面上的最后一點優勢也蕩然無存。
親眼看著這一幕,城頭上的康和透體冰涼。盡管陽光照耀在他身上,但康和已經感覺不到絲毫的溫暖。
頭一次的,他感覺到了武安有被攻破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