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卻的紀念

  林子軒在倫敦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參加各種文壇聚會,和倫敦的文化精英們交流。

  這些人希望通過林子軒來了解真實的東方文化,而不是道聽途說。

  在有關中國的文化和現狀上林子軒盡可能的客觀敘述,糾正西方人對于東方人的誤解,如果牽涉到別的話題,他就保持傾聽,偶爾發表意見。

  沒有人全知全能,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還是不要妄發議論的好。

  通過以前的書信來往,他知道這些人都較為大膽,特別是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成員,經常挑戰現存的社會秩序和國家機器。

  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亞伍爾芙假扮阿比西尼亞的門達克斯王子,她弟弟亞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譯,前往韋默斯訪問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艦,得到了熱情的接待。

  整個騙局設計得天衣無縫,完全將艦隊司令蒙在鼓里。

  他們通過這種大膽的舉動和出格的言論來抨擊政府,表達自己的思想。

  只是伍爾芙卻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不發作的時候是一位才思敏捷,大膽獨立的女性,一旦精神病發作,就會有自殺的念頭。

  或許正是因為被疾病折磨,才讓她寫出很多著名的意識流小說。

  …︽長…︽風…︽文…︽學,ww▲w.cf↗wx.n∨et

  1925年前后是她創作的輝煌時期。

  5月份她出版了小說《達洛維夫人》,廣受英國文學評論界的好評,這部小說后來被時代雜志評為1923年至2005年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一。

  林子軒看到的是一位言談風趣,性格開朗的女人。

  她的思維極具跳躍性。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有時候會跟不上她談話的節奏。

  這和東方人聊天總是慢條斯理。話到嘴邊留三分的習慣截然不同,中國人講究言多必失。所以說話時往往要在心里想上一想。

  伍爾芙覺得林子軒過于沉默,這和書信中那個提出許多奇妙見解的形象不太符合。

  但她并不懷疑林子軒的寫作才華,畢竟有作品作為證明,她只以為這是東方人的含蓄。

  林子軒前來英國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在英國文學圈刷一下存在感,第二個就是發出自己的聲音,或者說發出來自中國的聲音。

  他在向這些英國文化精英們介紹中國的時候都會提到剛剛在中國發生的五卅慘案。

  這件事在世界范圍內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真相,在5月30日那一天,他就在事發現場。

  在北洋政府和各國公使團的談判中。外國的公使團一直辯解說巡捕是為了自衛才開槍,而中國民眾是暴徒,襲擊了巡捕。

  這件事至今還沒有結果。

  在英國,英國政府的態度極為強硬,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在國會下院發表了有關中國局勢的重要聲明。

  “與其他有關國家一樣,我們將保護在華英國臣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而且我們將使中國政府對英國臣民或財產所遭受的一切肆意傷害和損失負責。毫無疑問,不可以軟弱,不可以猶豫。”

  日本大使則認為“我們必須支持上海領事團和工部局。我們還必須避免可能令中國人以為能夠以暴力逼迫各國讓步的任何行動”。

  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強硬態度導致對于五卅慘案的調查和談判毫無進展,雙方只是在互相推諉和扯皮而已。

  其中英國和日本的立場最為堅定,美國則具有兩面性,居中協調。

  美國政策的基調是無意利用對英、日不利的騷亂。

  基本上選擇維護列強內部團結。尤其認同擁有重要在華利益的美、英、日三強擔負起外交責任,在處理對華關系時對公使團給予明確的領導。

  “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與英國人和日本人合作,但是。不要愚俠式地與他們打成一片,竟致我們分擔中國人對他們的憎恨。”

  英國的文化精英同樣分為不同的派別。有些派別傾向于政府,有些則傾向于同情中國。

  即便是在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內部也存在分歧。不過他們認為個人有言論的自由。

  林子軒需要的是一個發出聲音的機會,他是以私人的身份來到英國,沒想過到英國的政府部門抗議,或者到英國的參議兩院演講,那不現實。

  他只要在公開場合發出聲音就行了。

  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成員被稱為劍橋派,所以林子軒獲得了一個在劍橋大學演講的機會。

  1925年9月21日下午,在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林子軒開始了他的演講。

  前來聽講的除了劍橋的學子,還有少量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甚至是好奇的劍橋大學教授。

  他演講的題目叫做《不能忘卻的紀念》,為了這次演講,他做了充分的準備,特意練習了英文發音,這是為了能夠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

  林子軒向聽眾講述了四個月前在上海發生的暴行。

  “我當時就在現場,身邊是我的學生,他們或許激動和憤慨,卻絕不是什么暴徒,而是手無寸鐵的平民,我聽到了接連不斷的槍聲,人群驚慌失措,四散逃開,但槍聲仍然不絕于耳。”

  “慘案發生后,那些被槍殺的學生和平民被公共租界當局污蔑為暴徒,為他們的殘暴罪行開脫,這是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強權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控制輿論,可以肆意殺人,這是怎樣黑暗的世界。”

  “但弱者也有反抗的權利,為了抗議租界當局的暴行,上海發起了全市總罷工,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整座城市猶如一座死城。”

  “隨后在中國各地發生了大規模的抗議行動,這是一個民族發出的怒吼。”

  “中國沉默的太久,壓抑的太久,需要一次爆發來喚醒整個國家的復興。”

  “當一個衰亡民族懂得不反抗就會被乒的時候,當他們懂得在沉默中爆發的時候,那么離這個國家的復興也就不遠了。”

  “我們不怕犧牲,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的犧牲必將被銘記,成為這個國家復興之路上的鮮紅印記。”

  “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復興,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將更奮然而前行。”(

無線電子書    民國大文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