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大刀闊斧

  在祿東贊看來,他跟韓藝的博弈是以打了個平手告終,但是在韓藝看來,是祿東贊大勝告終,吐谷渾本就是李世民拿來制衡吐蕃的,如今吐谷渾已經失去了這個功勞,他做得這一切,只是盡量在挽回損失,決計談不上勝利。其實諾曷缽統治的吐谷渾是對大唐最有利的。

  因為那時候的吐谷渾不具備與大唐為敵的勢力,但是又能夠自保,加上大唐在后面支持,還是能夠制衡吐蕃,如今大唐還得盡全力救活吐谷渾。

  弘化公主登基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自然就是重組朝廷,素和貴的政變,幾乎將以前哪個朝廷徹底摧毀了,要么殺了,要么帶走了,不重組朝廷,就沒法下達任務。

  因此弘化公主第一道圣旨,就是封官賞爵。

  鐸伏被封為國柱兼仆射,確定當朝第一人。

  不僅如此,但凡來到這里,并且支持弘化公主的酋長、將軍,一律封官賞爵。而以前的舊勛貴慕容氏,是徹底離開了朝廷,樞要大臣,以及掌握實權的大臣,沒有一個人都是出自慕容氏的。

  慕容氏心里也有數,大勢已去,新貴是肯定容不下他們的,畢竟他們以前干了不少齷蹉事,得罪了不少人,不少人就已經上奏請辭。

  弘化公主全部批準。

  同時弘化公主將一些有能耐的大臣全部調派去各地當官。

  這一招玩的真是太漂亮,就連韓藝都忍不住稱贊。

  如果是按照大唐的規矩來看,有能耐的大臣一般往中央晉升,可是弘化公主卻恰恰相反,將有真才實干的全部調去地方上,像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酋長,全部晉升到中央來,整個朝廷都是一幫莽夫,就那么幾個樞要大臣,還有些才干。

  這些人是完全不具備朝廷大臣的資格,字都不會寫,怎么批公文。

  但是沒有關系,你們坐享高官厚祿就可以了,不需要有腦子,動腦方面都交給我來做,你們只需要執行我的命令就行了。

  之所以弘化公主這么做,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這些酋長在地方,那是相當有勢力的,等于就是土皇帝來得,一般中央的話可都不聽,出兵還得求他們,可是這對于如今的吐谷渾而言,那是致命的,如今的吐谷渾必須團結一心,才有可能走出困境來,將他們留在中央的話,不但可以削弱他們的權力,還可以利用他們的威信,令地方上執行中央的政策。

  至于會不會對弘化公主構成威脅,那話怎么說來著,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吐谷渾如今的軍事力量已經是損失殆盡,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內部就是鐸伏最具勢力,主要還得需要大唐的保護,而這兩方都是站在弘化公主這邊的,弘化公主留他們在中央,也不怕他們敢亂來。

  那些酋長可都是大老粗來的,這方面哪里是弘化公主的對手,他們以前可都是絲,沒有一個是貴族出身,他們也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當大官,因為青海湖是吐谷渾最好的地方,他們以前待得地方,那簡直就是窮鄉僻壤,未開化的地方,不是很富裕,因為好得地方都被貴族給占了,弘化公主是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不但高官厚祿,還將以前大臣們的府邸,都賜給他們,你們趕緊接家人來住,享受人生的時候到了。

  這些酋長也真是可愛,還真的寫信回去,讓妻兒趕緊過來住大屋,別住帳篷了,咱升官了。

  重組朝廷之后,弘化公主就立刻召集樞要大臣,商議下一步該怎么辦?

  “臣等參見可汗!”

  八個樞要大臣,站在殿中,齊齊向臺階上面的弘化公主行大禮。

  雖說弘化公主是他們擁護上臺的,但是真正看到上面坐著的是一個女人,還是不免感覺有些怪異。

  “國柱,各位愛卿請坐。”

  弘化公主玉臂一伸,表現的彬彬有禮,因為她是漢人血統,在曾今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宰相向皇帝行禮,皇帝也得回禮,只是隋唐時期,將宰相一分為n個,那么這個禮數就漸漸廢弛了。

  等到鐸伏等樞要大臣坐下之后,弘化公主便開口道:“我認為我們吐谷渾之所以有今日之慘敗,皆是上天對于我們的懲罰,因為以前朝廷只顧著相互爭權奪利,不顧百姓死活,許多百姓都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甚至于活活餓死,有此一劫,也怨不得誰。”

  幾個樞要大臣非常認同,必須要批評以前的朝廷,但是他們也是剛剛上任,不會太拍馬屁,連高呼可汗圣明都不會,下面是一片沉默。

  弘化公主也不在意,繼續說道:“因此我們必須吸取以前的教訓,將百姓放在最前面。”頓了頓,她又道:“如今吐蕃大軍雖已退去,但是卻給我們留下非常大的傷害,百姓們都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光憑我一個人是無法拯救他們于水火之中,這就還需要各位愛卿的大力支持。”

  這回鐸伏反應過來了,急忙道:“臣等愿為可汗效犬馬之勞。”

  其余幾人自然是有樣學樣。

  “臣等愿為可汗效犬馬之勞。”

  “能夠得到幾位愛卿的支持,我真是倍感欣喜。”

  弘化公主笑著點點頭,然后正色道:“既然是以百姓為先,那么首先得盡快讓百姓恢復生產,讓百姓耕地、放牧,自給自足,我認為關于這一點可以借鑒大唐建國初期的一些政策。將土地分給百姓,讓百姓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

  鐸伏道:“可是那均田制?”

  弘化公主點點頭,道:“在此番戰爭中,我們吐谷渾的人口銳減,空出大量的土地來,我們可以將這些土地分給百姓,鼓勵他們耕地、放牧。并且,皇室會以身作則,將皇室占有的九成牧場以及耕地分給百姓。”

  此話一出,這些樞要大臣面面相覷,感到非常驚訝。

  吐谷渾的皇室所占土地那是非常之多,是吐谷渾最大的地主,因為皇室全靠這些土地來養,吐谷渾跟大唐不一樣,沒有常賦的,這絕對是超級大手筆。

  皇室以身作則,那他們能不以身作則嗎?

  可他們爭的不就是這些么,這一上臺,沒有得到什么,首先將土地給讓出去了,這就很尷尬了。

  弘化公主道:“是,我的確也希望各位能夠以身作則,讓手中的土地控制在國家律法規定之內。但是我會將滿朝文武的俸祿提升一倍,作為給予各位的補償。”

  鐸伏好奇道:“可汗,如此朝廷還有錢?”

  “這我待會會說明的,吐谷渾之所以沒有亡國,全憑各位的支持,這一點我從未忘記,我也不會忘記的。”

  弘化公主道:“但是我希望各位能夠明白一點,這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你們不希望我們淪為魚肉,任人宰割,就必須使得國家富裕起來,一旦國家富裕起來,咱們才會有好日子過。如果我們內部還各自為政的話,那我們遲早會淪為吐蕃的奴隸,難道各位希望這樣嗎?”

  幾個樞要大臣又用眼神交流了一番。

  鐸伏道:“那以前的貴族呢?”

  弘化公主笑道:“人人都是如此,朝廷限定每個人該擁有多少土地。”

  此話一出,大家立刻就都點頭答應下來。

  首先,吐谷渾現在的確沒有什么可失去的,再往下走一步,就是亡國了,如果這時候還不團結,那基本上就沒救了,而且皇室都以身作則,將土地都給百姓,那他們也不好意思占著太多的土地,于是也點頭答應下來,反正皇室拿多少比例的土地出來,我們就拿多少比例的土地出來。

  最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新貴,是完全依靠這一場浩劫上位的,不是他們實力有多強,他們手里也沒有多少土地,而且都是貧瘠之地,本來還想弄點土地回去,真正的良田都在舊貴族手里,這樣一來,就極大削弱為了舊貴族的勢力,保證了他們新貴的地位,而且,這土地一旦交出來了,肯定是受朝廷控制,權衡一番,穩賺不賠的買賣。

  這個理由也非常高大上。

  舊貴族不答應的話,那直接抓起來唄,正愁沒有借口整治他們。

  那人還真是厲害啊!弘化公主眼中閃過一抹笑意,又道:“如今我吐谷渾人口稀缺,這有土地也得有人去耕種,必須要珍惜每一個人,愛護每一個子民,包括奴隸,也只有這樣,全國百姓才會支持我們,才會勇于為這個國家奮戰,因此我打算大赦,并且全國施行廢奴政策,同時賜予他們土地。”

  這真是大刀闊斧的節奏啊!

  他們這些大臣、酋長,為什么這么,靠得不就是奴仆與土地么,可弘化公主一上來就全部砍了。

  弘化公主嘆了口氣道:“我知道這傷害了各位的權益,但是,我們必須要先渡過這個難關,我保證五年之后,你們的生活一定比現在更加富裕。而且我們皇室也會將仆從減少到二十人。”

  鐸伏驚訝道:“這如何能行?”

  皇室的奴仆才二十人,你開個宴會都開不起,這太丟人了,不能這樣作踐自己啊。

  弘化公主道:“不瞞國柱,我也想享受,誰人不想享受,但是如果這一道坎邁不過去,再多的仆從也是過眼煙云,一年之后可能就灰飛煙滅了,如今是非常時刻,自然得用非常手段,那么多仆從伺候我一個人,產生不了任何價值的,何不讓他們去放牧耕地,增加國家收入,等到咱們富裕了,人口增多了,這人數自然是可以增加回來的。可當下,我們必須要全力振興吐谷渾,要有不惜一切代價的精神。”

  這些樞要大臣聽著又頻頻點頭,國家都沒有了,土地、奴隸再多也將是別人的。

  弘化公主道:“但是吐蕃人在大赦與廢奴之外,是吐蕃人給我們帶來了這么的痛苦,他們是不可饒恕的,吐蕃人生生世世為奴,我們必須榨取每一個吐蕃人的最后一滴血汗,讓他們開到修路,最苦最累的活都讓他們干。”

  這話聽著忒也解氣了,弘化公主要得就是這種效果,她必須要凝聚大家,那么必須得樹立一個敵人,吐蕃人是每個人吐谷渾人的敵人,當大家用著共同的敵人,自然會凝聚在一起。

  可是這又是收土地,又是廢奴,這些大臣們感覺來得有些猛,雖然他們都認同弘化公主的說法,現在他們是無路可退,一時還真拿不定主意。

  賀真部是吐谷渾最大的部落,大家就看向鐸伏,皇室已經以身作則,你要答應的,我們也答應。

  這一點鐸伏還真無所謂,不就是一些奴隸么,他身為宰相,位高權重,將來國家富裕,輕而易舉就能夠拿回來,而且他只能支持弘化公主的,就是因為他率先站在弘化公主這邊,才沒有讓祿東贊的奸計得逞,要是他落在吐蕃人手里,那祿東贊肯定饒不了他,于是率先站出來,點頭答應下來。

  那其余人也答應下來。

  弘化公主笑道:“你們放心,你們雖然失去了奴隸,但是也失去了稅賦,我打算免除全國上下所有人的稅賦,我會將收納稅賦的官署給廢除”

ps:求訂閱,求打賞,求

無線電子書    唐朝小閑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