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五十九章 宰割戰敗國

  黃帝紀元4617年(19)1月18日,巴黎和會正是在凡爾賽宮開始。參加巴黎和會的各國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權代表70人,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俄國因于黃帝紀元4615年(17)和德國單獨媾和且布爾什維克取得國家政權也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會議后來改成“五人會議”,即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中國首相楊度和意大利首相奧蘭多。后因意大利在大戰中作用不大,貢獻幾乎是負的,本國底子又薄,被英法冷落一邊。所以實際上又變為“四人會議”,他們是巴黎和會的四巨頭,也是主宰者。

  在會議過程中,四巨頭各懷鬼胎。英國希望得到海上霸權,殖民霸權,而且希望歐洲大陸各國實力均等,即大陸均勢。法國希望得到歐洲大陸的霸權。美國則希望得到世界霸權。至于中國,雖然同樣希望得到世界霸權,但他們卻知道,企圖通過這一次的和會就獲得世界霸權,那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中國皇帝吳浩軒早就有過指示了,想要打破舊有的格局,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單單是打一次世界大戰,那肯定是不行的,還得再打一次世界大戰才行。所以,中國在此次和會上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捍衛帝國的利益,另外一方面則是盡可能的為德國保留元氣,以便在下一場的世界大戰當中,德國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正是因為如此,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每一個國家都會與另兩個國家互為對手,而又都能與另兩個國家的任意一個聯手。所以,這場會議足足開了5個多月。為了索取戰敗國的賠款,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開交。

  “你們法國拿50,我們英國得30。怎么樣?”

  “不行,絕對不行!這次大戰,法國損失最大,我們應該得58。”

  “太過份了。我們不同意。”

  “那我們也不同意。”已經78歲的克里孟梭,雖已滿頭白發,但仍像只野獸般兇猛,真不愧他的“老虎總理”的外號。而勞合·喬治也百般糾纏,一點兒都不犧牲自己的利益。

  美國總統威爾遜和中國首相楊度只好在英法之間周旋。忙著打圓場:“我們美國一分錢都不要。你們兩國都犧牲些,讓別的國家也得點好處,法國得56,英國得28,這樣可以嗎?”

  “我們中國也一分錢都不要!”楊度也說道。

  克里孟梭對此勉強點頭同意,不過,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德邊界得以萊茵河為界:除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外,德國的薩爾區也歸我們!”

  如果法國得到薩爾區,就意味著他控制了歐洲最重要的軍事工業區,將來可以在歐洲大陸稱王稱霸。對這點。英國和美國當然不同意。他們從1月吵到4月,誰也不肯讓步。威爾遜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會來要挾對方。中國首相楊度則在一邊看戲。

  三個人經過無數次的爭執和討價還價后,終于有了結果:英國得到了國際聯盟所規定的委任統治制度下擁有1000萬人口的領土,法國得到750萬人口的地區,包括阿爾薩斯、洛林、薩爾(法國只許占有薩爾15年,之后歸還德國),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早就轉讓給了中國,所以不在這一次他弄了的范圍之內。而美國的“門戶開放”原則也得以通過,美國的商品與資本可以進入這些地區,實行機會均沾。大家都有好處分享。

  除分贓外,巴黎和會還有別的議程。主要是:密謀扼殺新生的蘇俄,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籌組國際聯盟來反對烏里揚諾夫創建的共產國際。國際聯盟指揮各國反動派向革命人民進行血腥鎮壓,同時重新瓜分德國原有的殖民地。

  經過了幾個月的爭吵之后。各國才達成了一致,形成了最后的《凡爾賽合約》。《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在黃帝紀元4616年(18)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條約》還規定: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承認波蘭獨立,并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薩爾煤礦區由法國開采15年,其行政權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并。在軍事上,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軍事方面,《條約》也對德國進行了限制。萊茵河西岸的領土(萊茵蘭)由協約隊占領15年,東西岸50公里以內德軍不得設防。陸軍被限制在十萬人以下,并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不得擁有海軍,船艦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一萬噸戰列艦,不準擁有潛水艇。不得組織空軍。不得進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額外征收26的費用。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為了限制接受軍事訓練的人數,廢除義務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長到12年、軍官25年。在《凡爾賽和約》中,規定戰敗國德國不能生產重機槍。但是其他國家卻紛紛仿效德國,研制、發展重機槍。

  除此之外,德國還必須要承擔戰爭責任,承認對協約國平民犯罪。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審判為戰爭罪首犯。部分德軍被審判犯有戰爭罪,其中一些被判處死刑。

  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后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

  《凡爾賽和約》對于德國來說,無疑是一份極度苛刻的條約。讓原本期盼和平的德國人,徹底的驚呆了。當德國人了解到條約內容后,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國國內蔓延,似乎德國并未意識到他們對發動戰爭負有責任而且他們已經戰敗,起初德國政府拒絕接受條約,德國海軍以自沉艦艇的方式表達對條約的不滿。

  后來成立的魏瑪臨時政府陷入兩難境地,總理謝德曼拒絕簽訂條約辭職,隨后陸軍總司令興登堡稱德軍已無力再戰。黃帝紀元4617年(19)6月28日協約國向德國發出最后通牒,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總統弗雷德里希·艾伯特決定接受條約。

  隨后保皇派、民族主義者和前軍隊將領開始質疑條約。魏瑪共和國的政治家、社民黨人、布爾什維克黨人、猶太人被他們視為叛國者,因為這些所謂的“十一月罪犯”是魏瑪政權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他們“在背后捅了德國一刀”。這種論調在德國投降后具有廣闊市場,因為當時德國已經取得了東線的勝利并和俄國布爾什維克政權簽訂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而西線德軍仍在法國和比利時境內。但實際上西線德軍的春季攻勢因給養不足而被迫停止,在批評者眼中這次失敗被歸罪于后方的罷工,尤其是猶太人。而他們卻忽略了交戰雙方已經卷入了總體戰中,前線的局部戰術優勢無法扭轉德國在戰略上的失敗。

  中華帝國雖然參加了此次的巴黎和會,但是在《凡爾賽和約》中,中華帝國卻并未在德國人身上得到什么好處。即便,德國需要支付的戰爭賠款極其龐大,如果能夠從這其中分到一筆的話,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但是,為了長遠的利益著想,中華帝國還是放棄了索取戰爭賠款。即便,在和會當中,英國人和法國人都承諾中華帝國可以得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戰爭賠款。但是,中華帝國還是放棄了。

  中華帝國在戰爭期間,通過出售戰爭物資,已經賺取了大量的財富了,并不缺這點錢。另外,中華帝國的工業發展到現在,已經遇到了瓶頸了,需要的大量的先進工業設備,如工業母機等。除此之外,德國的高科技人才,高級技工也是中國需要的。中國放棄對德國索取戰爭賠款,反而可以使得中國得到德國人的好感,從而在競爭那些人才的時候,占據上風。

  正是因為中華帝國在巴黎和會上的表現,讓原本仇視中國的德國人,不僅原諒了中國,還有很多人對中國產生了好感。那些科學家、學者以及技術工人,紛紛將中國作為移民的首選。(

無線電子書    鐵血強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