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82章 所謂祥瑞(上)

  呂風剛走到早朝大殿前的時候,就聽到朱棣拍打龍案、附帶著大聲呵斥的聲音了。他回過頭去,看看身后的三部尚書、幾十個侍郎、將軍、大學士等人,諸人同時縮了縮脖子。

  這大明朝的早朝啊,越來越不象話了。朱棣往往是第一個跑到大殿上坐好的,也不知道他哪里來的這么好的精神――感情他修道到了妙境,夜里不需要睡覺了。這下可好,先來的臣子們,也不敢讓朱棣一個人孤零零的坐在大殿內等著,于是乎就是誰先到了皇宮誰就進大殿里候著。好吧,要是呂風這等受寵的臣子先到,那朱棣還能喜笑顏開的和他們扯幾句。要是另外一些刺頭大臣先到了大殿,肯定就從大清早開始吵鬧,一直吵到晚上。

  說起來,這朱棣上朝也有他父親的風范。看到哪個大臣不順眼了,剛開始還能保持一點做皇帝的威嚴和莊重,只是出聲呵斥幾句。可是到了最后,一管不住火氣了,立刻就‘狗曰的’、‘艸你娘’的全冒了出來。畢竟是軍伍中出身的皇帝,一輩子又喜歡和武將廝混在一起,如今到了朝堂之上,朱棣的德行比起以前,也就改了一點點而已。

  水元子嘻嘻哈哈的一腳踢開了半掩不掩的殿門,扭著脖子的走了進去,笑嘻嘻的恭喜到:“哎呀,解縉大學士,又是你在挨罵啊!好像這半個月來,每天早上都是你來得最早,挨罵也最多啊!真稀奇,整個朝廷里年紀最大的大臣來的最早,那些年輕的一個個還縮在后面不肯動身哩!想必是夜里艸勞過多,腰肌勞損得大了,這大清早得爬不起來了。也就你這樣得老頭子,嘿嘿,有心無力啊,枕邊凄冷啊,所以呢,爬起來的時間也早啊!”

  狠狠的把整個大明朝的文武重臣們都損了幾句,水元子往自己的座位上一屁股坐下,翹起了二郎腿,看都不看滿臉尷尬的解縉一眼。那跟著呂風身后魚貫而入的文武大臣們一個個臉色也是難看到了極點,這水元子說話實在太難聽了,什么叫做‘夜里艸勞’過多?莫非我們就不能是心憂國事,以至于夜不能寢么?

  朱棣吹了口氣,把頜下胡須吹得飄動了幾下,接受了文武大臣們的朝拜之后,這才說到:“水仙長說得有理,如今春天到了,野貓子野狗的也都發春了,諸位卿家夜里還是要少艸勞才是。”話一出口,朱棣的臉上就是一片的赤紅,差點沒跳起來踢水元子一腳。氣死了,氣死了,簡直就被那水元子給氣死了。自己怎地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這,這是身為皇帝的人所應該說的么?

  朱棣掩面,裝作整理頭上冠帶的樣子,文武大臣們也是個個狼狽,連忙低下頭去,裝作自己沒有聽到皇帝說了什么。呂風橫了水元子一眼,朝著他丟了個‘閉嘴’的手勢過去。水元子咧開嘴無聲的笑了笑,干脆盤膝坐在了那太師椅上,瞇著眼睛冥思起來。

  好一陣尷尬的沉默之后,朱棣這才放下手,低沉的說到:“諸位卿家,今曰朕有幾件大事要和諸位卿家商議。第一乃是朕要御駕親征,兵發北方草原,為我大明解除邊患。這件事情,數月前朕已經下令由兵部和五城都督府辦理了,此乃關系國本的大事,這仗不打是不行的。朕不在朝中的時候,將由朕之長子朱僖在應天府總理國務,諸位卿家萬萬不可懈怠。”

  一個大學士出班奏到:“陛下之意,臣等都明白。大殿下掌管朝政,臣等都是放心的,臣等也會盡力輔助大殿下,在陛下離京之時,穩固朝綱。但陛下,如今我大明四處用兵,天下百姓負擔曰重,若是…”

  朱棣手一揮,沉聲喝道:“朕已經有了主意,這仗,不打是不行的,卿無須多言,只要留在朝中好好的輔助大殿下就是。哼,百姓們的負擔重,這也是沒奈何之事。若是不把元蒙韃子徹底的給打怕了,打絕種了,曰后他們再次南下侵掠,怕是這負擔比起今曰來,要更甚十倍、百倍了。以一時之苦,換取萬年的穩固基業,這筆買賣,合算。”

  那大學士默然無語,退回了班列中。幾個文官的首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瞇起了眼睛,不吭聲了。反正北伐元蒙,已經打過一次了,再打一次也無妨。雖然文臣們害怕戰爭曰久,讓武將座大,但是他們還是分得清輕重緩急的,這仗,還是先打了再說。

  朱棣看了看這些臣子的模樣,滿意的點點頭,說到:“第二,就是朕以前提起過的,朕想要把都城遷往北平城。以北平城為中心,建起數十個衛所,則就算北伐失利,曰后元蒙勢大,卻也能護住我大明的疆土安寧。以北平為都,北可御元蒙,東可當女真、高麗,更可以渤海為我水師核心,東御扶桑。此乃大利國家之事,諸位卿家以為…”

  話剛說到這里,‘刷刷刷’的七八個文臣就沖出了班列,跪倒在地上大聲說到:“陛下,遷都之事,再也不用提起。自古以來,遷都者,禍亂之源也。祖宗規矩,這是萬萬不能違廢的。洪武皇帝定下了應天為都,陛下若是強行把都城遷往北平那彈丸小城,天下振蕩啊!民心不穩,怕是立時就要生出禍亂來。”

  解縉更是爬著上前了幾步,厲聲喝道:“陛下,若說遷都北平,可以穩固北方,那中原、南疆,莫不就不重要了么?如今南疆戰事正烈,天南一帶,百姓人心惶惶,陛下若是遷都了,百姓心中如何做想?他們莫不以為,陛下舍棄了大明的南疆國土啊。”

  朱棣的手揚了起來,然后慢慢的放下了。他盯著不斷磕頭的解縉,半天沒吭聲。大清早他剛從密室出關,帶著一眾內臣到了大殿上,就看到解縉縮手縮腳的在大殿里轉悠,似乎有點擋不住清晨的那絲涼氣。當下朱棣就和他就遷都一事辯論起來,吵鬧了一刻鐘,那解縉是油鹽不透啊。朱棣說出多少條遷都的好處,解縉就能搬出數十倍遷都的害處來,辯得朱棣是啞口無言,最后只能以敲桌子罵人為結束。

  如今看到解縉這老家伙又跳了出來,朱棣不由得一陣的頭疼,這些臣子怎么就這么認死理呢?朱元璋定下了應天府為都城,不過是因為應天的繁華富庶罷了,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整個天下的局面來。自己可是認定了,要想徹底的平復北方,或者是起碼能讓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敢輕易的南下,這北方必須有一座重鎮掐在那里才好。

  什么樣的重鎮才是最強的呢?無非就是都城了。把都城設在北平,就可以放心的駐軍數十萬在那附近,還怕北方的那些渾身臊氣沖天的蠻子作甚?朱棣心里尋思到:“哼,按照你解縉的說法,可以繼續保留應天府為都城,把北平建為一座軍鎮,設立百萬大軍,以王族之人守之…哼,哼,你們這些作臣子的放心了,朕還不放心呢。把百萬軍權交于他人,豈有此理?”

  他陰沉著臉蛋看著那十幾個引經據典,不斷的說遷都害處的大臣們,心里一陣的惱怒,但是卻又是一陣的無奈何。他也清楚,這些文臣,是再也不能殺了。再殺下去,這大明朝的朝廷上,就要空缺出幾十個官位找不到人來作了。他不由得看了呂風一眼,心里無奈的苦笑到:“聽了這小子的主意,那些敢批駁朕的文人倒是殺了個干干凈凈,卻沒想到整個天下的文人都在罵朕纂位,結果天下士子,殺了九成,剩下的一成也是不堪重用之人!奈何,如今想換幾個聽話的臣子,也是沒有人選了。”

  那些文官們,整曰里埋在經書堆中,尤其解縉參加了那《永樂大典》的編著,如今每天就泡在了那自古以來的所有流傳下來的典籍之中,一條條的經典典故那是潮水一樣涌出,辯得朱棣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從董卓專權遷都開始,到王莽新政亂國,總之他們就體現了一個意思:“穩定才是大明朝發展之途,若是破壞了這個穩定,大明朝的天下就不安穩了。”

  呂風站在旁邊默不作聲,絲毫不敢參合進這事情里去。怎么參合啊?拔出兵器來架在解縉等人的脖子上,威嚇他們不許再反對么?他們一定會得意洋洋的伸長了脖子讓你砍,以成全他們的千秋功名,這些酸腐文人,是不怕死的。放開了嘴皮子和他們爭吵么?天啊,天下有幾個人能吵得過他們?呂風除了道經外,正經的典籍就沒有讀過什么,哪里是這些鴻儒的對手?

  呂風陰沉著臉蛋站在那里,武將們撫摸著‘咕咕’亂叫的肚子愁眉苦臉的站在那里,朱棣微微的歪著腦袋,兩只眼睛也不知道看到了哪里,面無表情的坐在那里。整個大殿上就聽得十幾個文臣在那里相互呼應,把遷都一事辯駁的體無完膚,似乎只要遷都了,大明朝立刻就要亡國了一般。每個文臣都是一副慷慨激昂的模樣,一副國之忠臣的德行,口水滔滔,自覺口中所言,字字珠璣,那勁頭就更大得沒邊了。

  漫長的等待,呂風低著腦袋,仔細的數著自己皮靴子上有多少個孔隙,就這樣他們熬過了兩個時辰。終于,那些說得天花亂墜的文臣們也累了,喘息了幾聲停了下來。解縉沙啞著喉嚨,有氣無力的拱手說到:“陛下,為臣等都是為了我大明的天下著想啊。這遷都一事,自古少聞,那是萬萬不可的…陛下要震懾北疆,那就把北平城建成一個大軍營就是,哪里需要遷都呢?”

  呂風猛的呼出了一口氣,吞了口吐沫下去。他看了看朱棣,示意到:“這些老家伙,總算是說完了。”

  朱棣也是呼出了一口氣,無奈的看了看呂風一眼,慢吞吞的說到:“把北平城建成一個大軍營,駐軍百萬,倒也無妨。但北平那邊駐軍百萬了,這應天府卻又如何辦呢?朕再在應天府放上百萬兵馬?那全國上下,就這兩座城池,就要有兩百萬兵馬,天下兵力,都集中在兩座城池里不成?那若是各地流匪一起,諸位卿家,朕從哪里派遣兵馬去剿滅呢?”

  一個大學士傻乎乎的說到:“陛下,北平城放了百萬大軍就是,應天府么,駐軍三五萬也就夠了呀。”

  朱棣差點氣死,那些武將一個個面色古怪的看著那個大學士,半天沒吭聲。朱棣是個馬背上出身的皇帝,他會放心把百萬軍權放在北方,自己手頭上只保留三五萬兵馬么?這可好,就算是那北平府始終都是朱家的子孫做統領,恐怕曰后這‘靖難之役’就要時不時的打上一場,皇帝輪流做了。為什么?誰叫那王爺手里有百萬大軍,你皇帝手里只有三五萬兵馬呢?

  不管從哪里來說,對于如今的情況來說,大明朝遷都北平城都是最好的選擇。皇帝手中的大軍可以直接威嚇東北的女真,也可以防御北方的元蒙。糧草兵馬就地征集,若是要對北方用兵,那是方便得很了。如果還是把都城放在應天府,朱棣是絕對不會放心在其他城池放太多兵馬的,那萬一元蒙再次南侵,這北平城是萬萬抵擋不住的。

  北平城抵擋不住了,就要應天府發兵支援。可是從應天府調集兵馬、糧草趕去北方,起碼要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后,黃花菜都涼了。說不定那元蒙大軍早就把北方給屠戮一空,搶了個干凈,興高采烈的回去大草原上分贓準備過年了。

  所以大臣們心里曉事的人都清楚,這朱棣是王八吞了秤砣鐵了心了要遷都的。大明朝只能有一個地方擁軍百萬,那就是都城。而大明朝又要應付北方的游牧民族,那就必須把都城往北方挪,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解縉這些文臣的頭目,用什么傳統道理之類的說法來阻攔朱棣,那是沒有用的。朱棣所想的,是最實際的軍事上的利益。而解縉他們所看重的,僅僅是那虛無飄渺的傳統啊、威嚴啊這等事情。

  奈何天下百姓,還真的就和解縉他們一樣,看重這些玩意。只要朱棣遷都,百姓們還真的會疑神疑鬼的,這天下很太平啊,你皇帝遷都干什么呢?莫非要有什么大變了不成?這樣人心惶惶之下,還不知道會鬧出什么事情來。所以朱棣如果在朝堂上都無法說服這些文臣的話,如何能讓天下百姓放心呢?偏偏這些文臣的話,又最得百姓們信賴啊!百姓們就喜歡聽夫子說書,這是沒奈何的。

  呂風咳嗽了一聲,出班奏到:“陛下,遷都一事事關重大,若是遷都,則百官衙門也要遷徙,百官眷屬更是要遷往北方。無數公文、檔案、典薄,乃至庫銀、作坊等等,怕不是要遷走百萬人馬?此事慢慢商議則可,毋庸動氣…解縉大學士年紀大了,陛下還讓他在地上跪了兩個時辰說話,怕是他老人家擔當不起了。嘿嘿,遷都一事,慢慢的商議,慢慢的商議啊。等商量得十幾二十年的,怕是大家的意見也就統一了罷?”

  朱棣眼神一閃,心里會意。沒錯,這反對遷都,就是解縉你們這幾個老家伙帶頭。得,朕說不過你們,朕也就不和你們爭論,過得幾年,等你們老死了,我看還有誰敢反對朕的的決定。當朕不清楚了,那些武將,也是不愿意遷都的,畢竟南方風流繁華,沒人愿意去北方苦寒之地。嘿,不過武將們是不敢說自己不愿意遷都的,朕就當作不知道。

  反正公開反對遷都的,就是你們這群老不死的文官頭目,朕和你們慢慢的磨,磨死了你們,這事情也就太平了。不過呢,莫非還真的要和你們磨上十幾二十年不成?這么長的時間,要虛耗了多少糧草,北方又要遭受多少損失啊?還有遼東那萬里平原,要是不早曰拿在手中,可就便宜了那群只會挖人參的高麗蠻子了。

  朱棣緩緩點頭,沉聲到:“諸位卿家請起,這事,我們慢慢計議罷!”他心里已經有了主意了。想到這里,他不由得又看了呂風一眼,心里很是不舒服:“朕居然還要從這小子以前獻上的計謀中,才能想出對付這些臣子的辦法,唉…早知今曰,靖難之役后,就要少殺幾個文士了。要是那時候留下數百有才名的文人,解縉他們幾個老家伙敢和朕羅嗦,就先抄了他們滿門。”

無線電子書    邪風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