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什么?籌辦午門獻俘大典?到時圣上還要親臨大典?”無逸殿的一眾值臣聽到了黃錦的傳旨,不由驚訝的張大了嘴巴,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這規格也太大了.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獻俘禮自古以來就有,戰勝者舉行儀式,將俘虜祭神祀祖,進行慶祝祭奠,以求獲得祖先和上天的庇佑,福運聯綿。
可是,在午門舉辦的獻俘禮卻不常有,至少大明已經有一百多年沒有舉辦過午門獻俘典禮了。
這可是午門獻俘大典!任何一項典禮,只要在午門舉辦,都是當之無愧的最高規格。
因為午門這個地方太不一般了!
午門,坐北朝南,城門兩側的城墻向前延伸,形成了一個“凹”形。午門建了五座門樓,相應也有五個城門洞,正面當中的正門,只有皇帝才可以走,皇后在大婚時可以走一次,殿試高中的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出來時可以走一次,其他無論是宰相還是將軍,亦或者皇子皇孫都沒有資格走!
你說,這樣的地方舉辦大典,他能不是最高規格嗎?!
毋庸置疑!
當之無愧!
別說在這個地方舉辦大典了,就是在這里挨一頓廷杖都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午門獻俘大典,這就是最為隆重,規格最高的獻俘禮了,沒有之一!
獻俘大典,可是屬于戎典,是所有大典中唯二的存在,屬于典中之典。
可以說,這一大典,比趙文華去江南祭海的典禮,還要隆重,規格還要高!
他朱平安竟然也配?!
他配幾把鑰匙!
弄錯了吧?!
一眾值臣,尤其是嚴黨陣營的值臣,聽了黃錦的話后,難以置信看向黃錦。
“沒錯,這是圣上的旨意,請諸位大人從現在就開始籌備午門獻俘大典吧,所獻俘的對象便是蘇州府俘虜的倭寇,到時候圣上會親臨大典。”
黃錦用力的點了點頭,將嘉靖帝的旨意再一次給一眾值臣轉述了一遍。
圣上還會親臨?!
那這次的午門獻俘大典的規格上升到定格了!該死,他朱平安也配?!
到時候自己這些人雖然官職比他朱平安高,但是百年之后史書上不會留下一個字,可是他朱平安因為這次午門獻俘大典,必能名垂史冊!
“是不是倉促了些?”
“東南倭患依舊嚴重,愈演愈烈,蘇州不過俘虜四百多倭寇就舉辦午門獻俘大典,那日后倭寇再攻城拔地,豈不是顯得這場午門獻俘大典有些可笑?!”
“望圣上三思而后行啊。舉辦獻俘大典,都是在戰事勝利之后,嗯,以當前情況來看,最好也是在倭患徹底滅除了之后再舉辦午門獻俘大典為宜啊。”
“黃公公,您可要勸勸圣上三思啊。”
一眾值臣禁不住七嘴八舌的說道,為不舉辦午門獻俘大典找了一籮筐理由。
甚至,他們還讓黃錦掉頭回去勸勸嘉靖帝,還是不要舉辦午門獻俘大典了。
“諸位大人,這等軍國大事,諸位大人就不要為難雜家了吧。雜家只是一介內侍而已,‘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違者斬’,這可是太祖立下的規矩。”
黃錦皮笑肉不笑的拒絕了一眾值臣,開玩笑,午門獻俘大典可是圣上要舉辦的,雜家全心全力支持還來不及,你們竟然還讓雜家勸阻圣上?!
雜家是少了點東西,可是少的不是腦子!
“如果諸位大人有異議,可是向圣上提出。”黃錦皮笑肉不笑的看著他們說道。
“呃”
一眾值臣頓時安靜了。
開玩笑,嘉靖帝是好提意見的主嘛,當年大禮儀之爭,守禮派官員集體伏闋上諫。朝廷的九卿,翰林院的翰林,督察院的御史,諸司郎官,六部官員,大理寺的官員,足足有二百二十九人集體到左順門,跪著給嘉靖帝上諫。
咳咳,讓嘉靖帝不要認他親爹當爹,認明孝宗當爹。
結果呢。
四品以上官員八十六人停職罰俸,四品以下一百三十四人下獄廷杖,其中當場打死十七人,重傷八十多人 這還是他們朝臣占理呢,畢竟嘉靖帝繼承了正德帝的皇位。
自古以來,皇位繼承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你嘉靖帝繼承了人家正德帝的皇位,不就得當人家弟弟嗎,那不就得認人家爹也就是孝宗當爹嗎 現在,蘇州抗倭取得了大勝,幾乎全殲了來犯倭寇,嘉靖帝要舉辦午門獻俘大典,打擊倭寇囂張氣焰,大揚大明神威,提振軍心民心,在理也在禮。
我們阻止嘉靖帝舉辦午門獻俘大典,才是不占理呢。如果我們不占理,還去找嘉靖帝上諫,呵呵,那不是老壽星上吊自尋死路嘛。
“哦,對了,雜家差點忘了一件事,圣上還要雜家給諸位大人說一聲,要諸位大人從現在開始,就議一議對蘇州府尤其是朱平安朱大人的封賞。”
黃錦微笑著看著一眾值臣,又宣了一個旨意。
“啊?”
“這就要議一議朱平安的封賞?這么快,不是去蘇州調查的廠衛還沒返回嗎?”
“萬一他朱平安殺良冒功了呢?即便沒有殺良冒功,可是如果蘇州府之戰還有其他咱們不得知的內情呢?”
“還沒有蓋棺呢,就要論定了,有些太著急了吧,等到蘇州之戰徹底水落石出了再議論賞罰也不遲啊。”
一眾值臣比剛才的意見還要多。
“諸位大人,圣上說了,就按照朱平安朱大人沒有殺良冒功來議定他的封賞。上次祭海大捷,諸位大人議定朱平安朱大人的封賞議的有些慢了,這次可要快一些,嗯,這不是雜家說的,這是圣上的意思.”
黃錦微笑著說道,接著未等一眾值臣開口,又補充道,“若是朱平安朱大人真有殺良冒功或其他罪責,等到廠衛蘇州傳信來了,再定懲罰也不遲。”
“好了,諸位大人,圣上的旨意,雜家傳到了,就不打擾諸位大人公務了,雜家告辭。”
黃錦言畢,告辭離去,留下一眾值臣在大殿嗡嗡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