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安將臨淮侯和魏國公送出大營的時候,遠在數百里的浙江紹興上虞縣外海面上,兩艘懸掛八幡大菩薩旗的關船劈波斬浪,徑直向海岸而來。
上虞縣乃是江浙建縣最早的縣之一,根據縣志、史籍記載以及出土文物證明,早在新時期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因虞舜封支庶于此而得名“上虞”。其中“上”指的是方位,因為虞舜給支庶的封地并不只此一塊,還有其他封地,這一塊封地的位置靠上,故名上虞。
“直男大人、三番郎大人,此地便是大明江浙紹興府上虞縣,我們當初隨徐海劫掠大明時,曾在此地登陸上岸過,這是我們登陸過的距離大明蘇湖一帶最近的地區了,此地往北便是大明最為富饒的蘇湖地區。”
一個披甲武士倭寇上前,指著前方的海岸,向鍋島直男及松浦三番郎稟告道。
他當初被松浦家督派到許海身邊,作為松浦家督的眼睛和耳朵,暗中監視徐海,多次跟隨徐海前來劫掠大明,對于大明江浙一帶相對熟悉。
“吆西!終于可以登陸了,在大海上漂泊了這么長時間,身體都要發霉了!”鍋島直男活動了活動手腳,一雙眼睛餓狼一樣遠眺上虞縣,興奮的舔了舔嘴唇,“這就是大明啊,殺戮明人,搶奪他們的財富和女人,想一想就興奮啊”
“是啊,終于到大明了!途中遭遇了狂風驟雨、滔天巨濤、海獸襲擾,我等一行未損失一員,真是天照大神護佑我等!有天照大神護佑,此行一定順遂!”松浦三番郎也站起身,遠眺了一眼大明上虞,回首對船上倭寇打雞血道。
“天照大神護佑!”
“殺殺殺!搶搶搶!”
船上的倭寇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激動的揮舞著兵刃,鬼哭狼嚎的大喊。
很快,兩艘關船在合適地點靠岸,倭寇們在鍋島直男和松浦三番郎的帶領下,帶著武士刀等兵刃,如餓狼一樣躍下船,蹚著半腰深的海水上岸。
“大明距離此地最近的縣城在哪,我的家傳寶刀已經饑渴難耐了。”
上岸后,鍋島直男問那幾個來過大明的倭寇。
“這附近有兩個縣城,一個是上虞縣縣城,還有一個是會稽縣縣城,相比而言會稽縣縣城應該稍近一些,而且距離大明蘇湖地區更近。”有知曉附近情況的倭寇上前稟告,并伸手指點了一下兩個縣城的方位。
“兵發會稽縣城!”鍋島直男倭刀向著會稽縣的方向用力一揮,大喊道。
“直男將軍,我們遠洋跨海而來,剛剛登陸,身體疲乏不堪,不是最佳狀態,不宜攻堅作戰,還是先破民居,吃飽喝足,養精蓄銳,待身體恢復過來了,再破縣城不遲。”
松浦三番郎見鍋島直男要馬不停蹄直接攻打會稽縣城,不由出聲建言道。
鍋島直男回首看了松浦三番郎一秒,然后用力點了點頭,“就以三番郎之見。”
于是,一百五十人的精銳倭寇,在鍋島直男和松浦三番郎帶領下向會稽縣方向的村鎮撲去。
縣城還有城墻,可是村鎮有什么?!什么也沒有,完全無防。
鍋島直男和松浦三番郎帶著兇神惡煞的倭寇,在光天化日之下,揮著倭刀徑直殺向鎮子。
“倭寇!是倭寇!倭寇來了!”村鎮上有人看到了殺過來的鍋島直男等眾倭寇,頓時驚慌失措的大喊了起來,他們太好辨認了,兇神惡煞,髡頭鳥音,狹長倭刀 “倭寇來了!”
村鎮頓時陷入了惶恐之中,人們驚慌失措,躲避哭喊,街上亂成一團。
“殺!”
“殺!”
“殺!”
一百五十名精銳倭寇如狼入羊群一樣,沖到鎮上,見人就砍,見人就殺,踢門踹戶,放火燒家,頃刻間村鎮就成了人間地獄,鮮血流了一地,尸橫遍布街頭,一棟棟房屋燃著大火冒著黑煙,哭喊聲慘絕人寰。
一刻鐘后,鎮上最富庶的張員外家三層木樓被殺氣騰騰的倭寇占據,作為暫歇地。
張員外一家早已橫尸庭院,男尸死狀凄慘,女尸衣衫不整、裙褲半褪相對于凄慘的張員外一家,倭寇們則是又唱又跳如群魔亂舞,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還有幾人在相撲,叫好聲一片,在庭院中間架起了三口大鍋,鍋里面亂燉著雞肉、鴨肉、魚肉、羊肉等,肉湯咕嘟咕嘟鍋島直男和松浦三番郎坐在倭寇正中,鍋島直男一手持著雞腿在啃,一手拎著酒壺痛飲;身旁的松浦三番郎則懷揣倭刀,雙腿之上放著一卷獸皮紙,一手提著毛筆在上面寫寫畫畫,近觀會發現,他畫的是上岸后的大明地圖,登陸的上虞縣及周邊縣鎮名字都標記在了上面 “渡邊好樣的!”鍋島直男為相撲獲勝的倭寇叫了一聲好后,扭頭看向一旁的松浦三番郎,面帶疑惑的問道,“三番郎,我雖然不善謀略,但是跟在家督和家兄身邊,耳濡目染之下,也懂得一些用兵之道。我等此番上岸,殺掠了明人的這一城鎮,不是應該遠遁他處,避開明軍追擊,找個安全之地養精蓄銳嗎?!為何還要特意焚燒鎮上房屋,引起明人注意;放任村民外逃,任其示警報信;還在鎮上占據這一木樓歇息?!如此,豈不是坐等聞訊而來的明軍,被他們包圍圍困嗎?!”
“直男將軍,我這是有意為之。”松浦三番郎停下毛筆,一臉坦誠道。
“納尼?!三番郎,你為何將我等置于險地?!可是對殿下任命不滿?!”
鍋島直男激動的手按倭刀,聲嚴色厲的質問道。
“直男將軍,稍安勿躁,將軍可還記得我等此行目的為何?”松浦三番郎躬身問道。
“刺探大明虛實,偵察路線,為大軍劫掠大明蘇湖地區開路!”鍋島直男沉聲道。
“所以,這就是我今日所為的目的。焚燒房屋,放任村民外逃示警報信,就是為了吸引明軍的注意。我要刺探一下明軍的反應時間、集結時間以及兵力情況,這樣日后大軍開拔劫掠大明,我們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
松浦三番郎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