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76章

無線電子書    重生電子帝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高盛公司的效率還是挺高的,在魯賓與李軒碰面后還不到一個月,就為佳華集團先送上了一道開胃菜。紐約bowery銀行,在紐約全市和周邊的長島地區總共擁有35家分支機構,資產總額達到62.5億美元,原股東的出讓心里價位在2.2億美元左右。

  bowery銀行成立距今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之所以取了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當初開門營業時,銀行大樓就位于bowery大道。

  英語中“bowery”這個詞,最早是由荷蘭語中的“bouwerij”(農場)一詞演化而來。在1664年之前,紐約其實是荷蘭人的殖民地,早期的荷蘭移民在bowery大街兩側開辟了許多農場,所以取名叫“bowery”大街。

  bowery銀行歷史雖然不算短,但擴張區域卻一直局限在紐約市周邊,特別是在十年前甚至一度陷入破產邊緣。八十年代初,由于兩伊戰爭引發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經濟在1980至1981年前后陷入了衰退,導致大量銀行在八十年代初陷入經營危機。

  bowery銀行算是其中的幸運兒,在陷入資不抵債的窘境時,被紐約資深民主黨人、同時也是建筑大亨理查德拉維奇出面組織的投資集團收購。隨后,美國迎來了“里根繁榮”時期,bowery銀行的業績也迅速扭虧為盈。

  但在老布什上臺之后,美國經濟再次迎來了一次衰退。隨著經濟下行、失業率上升,大量美國普通民眾收入減少甚至破產,導致社會總體消費規模下降,企業銷售收入減少,開始出現經營困難。

  而對銀行來說,無論是企業貸款還是個人貸款的壞賬利率都開始飆升。一旦壞賬規模超過了銀行的消化能力,就會導致資不抵債,被迫破產清盤的厄運。

  在外部行情越來越差的情況下,理查德拉維奇和他的投資伙伴們不準備繼續持有bowery銀行,而是選擇盡快賣掉銀行落袋為安。當初他們收購bowery銀行時才花了1億美元,現在轉手以2.2億的高價賣出,利潤已經翻倍了,更何況還有這些年每年的盈利分紅。

  自從三十年代大蕭條之后,美國就制定了極為嚴厲的銀行法,不允許銀行跨州、跨地區經營。雖然像花旗、摩根等大銀行還是能找到一些漏洞,繞開法律在全美開設營業網點,但就全美范圍內來說中小銀行還是占據了主流。

  銀行規模小,就直接導致了抗風險能力差。一旦遇上經濟危機,就很容易出現大規模倒閉的情形。實際上從八八年開始,美國銀行業就進入了新一輪的破產風潮。以至于金融界要求美國政府修改法律、放開銀行業經營限制的呼聲也來越強烈。

  而對于向佳華銀行這樣的外資銀行,美國政府的限制更為嚴格。因為像花旗、摩根這樣的國內銀行,甚少還可以通過在各個州設立獨立法人實體的方式繞開美國法律的限制。

  而對于外資銀行,美國在1978年通過的《國際銀行法》中明確規定了,只能選擇一個州作為主營州,并只在該州范圍內可以開展吸納存款、發放貸款等商業銀行業務。

  比如佳華銀行之前收購的國泰銀行除了在紐約唐人街開設了多間分行之外,還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舊金山等華人聚集地開設了分行。

  所以佳華銀行在收購國泰銀行時向美聯儲承諾,會在完成收購之后立刻剝離出售國泰位于紐約州之外的全部分支機構。而高盛這次向佳華推薦的新并購目標,也特意選擇了只在紐約州本地經營的銀行。

  之前國泰銀行的10億美元資產,佳華銀行花了相當于7000萬美元的股票才完成收購。而bowery銀行的總資產高達64.5億美元,卻才開價2.2億美元的價碼,看起來似乎非常便宜。

  但實際上華人是全美儲蓄率最高的族裔之一,不像大部分美國人一個月沒收入就會陷入個人財務破產。這也讓專為華裔社區提供服務的華資銀行,壞賬率普遍比同規模的美國銀行要低許多,反過來盈利能力就要高許多,所以收購價自然就貴了。

  一家小小的bowery銀行自然無法滿足李璇的胃口,美國對外資商業銀行雖然限制苛刻,但對投資銀行等其他金融領域的限制則要寬松得多!

  而現在的華爾街也早已不是商業銀行呼風喚雨的時代了,現在的商業銀行早已經淪為資金提供方這樣的次要角色。真正能攪動風雨的反而是像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這樣的投資銀行!

  但是根據美國的法律,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不能同屬一家公司。這也是當初大蕭條時代制定的,限制金融業壟斷的著名政策之一。所以當初的摩根銀行被迫拆分成了,負責商業銀行部分的jp摩根(小摩)和負責投行業務的摩根士丹利(大摩)。

  李軒想要在華爾街收購一家有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就勢必不能用佳華銀行的名義。所以佳華銀行很快發布了一份公告,宣布把旗下的子公司亞洲新鴻基證券出售給lh投資基金。這對李軒來說,只不過是左手轉右手的事情!

  而李軒進軍華爾街的真正目標,也很快鎖定運通公司。

  沒錯,就是那個以百夫長黑卡聞名于世的運通公司,它最為世人所知的業務莫過于發行信用卡和旅行支票。

  當然,李軒不可能吞下整個運通公司,就算運通董事會愿意被李軒收購,美聯儲也肯定會否決這種影響全美金融格局的大交易,畢竟李軒是個外國人。他只不過是準備從運通手中買下他們的投行業務而已,相比于高盛、美林等歷史悠久的投資銀行,運通的投行部門組建才堪堪十年。

  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運通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詹姆斯羅賓遜,想要把公司打造成一家超級金融公司,于是新組建了投行部門,并在華爾街開始了瘋狂的收購之旅。

  運通先是收購了全美第二大證券經紀公司希爾森,隨后又把華爾街著名的投行雷曼兄弟公司收入囊中,之后又收購了全美著名的共同基金公司ids,最后還收購了另一家投行ef赫頓公司。

  只用了短短十年時間,詹姆斯羅賓遜就通過一系列收購為運通公司建立了強大的投行部門,被華爾街同行稱為“站在門口的野蠻人”。不過運通的投行部門屬于一鍋大雜燴,并沒能為公司帶來預期中的良好業績回報。

所以在詹姆斯羅賓遜于今年年初退休之后,從麥肯錫公司跳槽過來的新任首席執行官哈維格魯布,開始實行與前任完全不同的經營策略。他主張重新專注于運通的主業信用卡和旅行支票,有意拆分出售公司的投行部門!富品中文

無線電子書    重生電子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