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音障困局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音障,這是飛機領域遇到的問題,跟地面機動車沒有關系,畢竟機動車在地面上,很少有超過500公里以上的時速的,可是在空中,接近音障很容易,要想未來飛機和導彈領域,有足夠強悍的,音障就必須要突破,對于音障,甚至是空氣動力這些方面,楊元釗在目前情況之下,甚至不如專門研究這個領域的普通工程師,他不可能給予出直接的解決方法,可是后世,二十一世紀,資訊大發達的時代,楊元釗哪怕沒有了解基礎理論,可是在網絡上面,無數的文章和圖片,特別是后者,他對于導彈的基本形態,有了一個印象的認知,他根據印象,把比較常見的導彈的形態都給畫下來,細長的圓形身體,中部的狹小機翼,還有尾翼,這些都是后世導彈的獨特形態情敵暗戀我。

  為了保證成功率,畢竟后世的先進的經驗,并不能夠完全的應用到這個時代,畢竟后世導彈不知道走過了多少代,在一步步的研究和深入之中,才形成了后世的體系,好在楊元釗所記錄的導彈的樣子很多,不少還是大型運載火箭,他這么多年,不停的繪圖,對于繪圖方面有經驗,不過是繪制幾個圖形,很快就繪制了數十個,都是大體上面的樣子,沒有明確的標尺,甚至不能夠稱之為視圖。

  這些形態雖然不能夠告訴這些專家們,為什么使用這種狀態,能夠解決音障的問題,卻可以幫助他們制作出實物,事實上,在中國科技高速發展,到達了一定深度之后,楊元釗所起到的大部分的作用,就是這個,用后世的經驗,實物,圖畫來指引,給這些科學家啟發,有時候靈光一閃,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研究者們,對于楊元釗的作法已經相當的熟悉,他們在這些圖形上面尋找靈感,并且比葫蘆畫瓢,大部分形態都無法起到作用,在按照這些圖的樣子,制作出來的火箭樣品,不但沒有起到推進火箭的速度的作用,反而對火箭的速度有巨大的障礙。后世很多的武器,很多的新一代的東西,之所以性能那么出色,原因就在于計算上面,用更先進的算法,用更加出色的計算工具,最終形成的結果,讓導彈的靈敏度和威力很大,現在,中國的火箭只是一個雛形,速度還無法發揮出這個威力。

  就跟船的形態一樣,后世的軍艦,往往是方形船尾,原因很簡單,高速航行之下,阻力減小,可是在速度達不到這個程度的前提下,方形反而會加大阻力,比如說保持在18節以下的經濟船速的時候,方形尾反而會阻礙速度的提升,浪費動力,故而后世的戰艦,大部分都沒有采用經濟航速,即便在非戰爭狀態下,也很少低于20節的。

  技術領先也不是萬能的,好東西必須要在特定的環境之中,才會有好的效果的,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情況之下,反而有不好的影響,后世的很多的導彈的形態,都是在速度3馬赫以上的,突出隱身性能和破防性能,現在連基礎的都沒有做到,最多就是接近了的700公里的音障范疇,跟21世紀的那些超級導彈來說,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更別說這些進階性能了,只是初步的初級到了音障,甚至連穿越和突破都不可能。

  楊元釗畫出了許多的圖形,有些是非常先進的,有些是落后的,其中一款最簡單的中翼和尾翼,看起來很簡單,也很厚重的,似乎是為了增加翼的強度,而不是升力和穩定性,在沒有別的選擇的情況下,研究員選擇了這么一款,也只有這么一款可以選擇。

  之前的圖,給了研究者啟發,并以此引申出來眾多的火箭類型,不單單是火箭炮車。科學,就是在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失敗之中,逐步的進步的,在充沛的資金的支持下,火箭研究還在繼續,任何可能性都可以嘗試一下,制作出來,放出去就好了,失敗了是積累經驗,萬一成功了呢?

  誰都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少,可是這一次,弄好了之后,不但成功了,性能非常的出色,穩定性提升了很多,飛行姿態更加的平穩,空氣的阻力在減小,射程也提升了不少,整體威力當然上升了幾個檔次。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突破音障的問題,讓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甚至連高速飛行的物體不可能超過700公里每小時這句話傳出,就跟歷史上一樣,不同的是,他們遭遇到的問題更加的突然,也更加的前衛,如果不是楊元釗給出的繪圖,說不定要困擾中國一二十年,歷史上,從音障在二戰之前出現,一直到二戰之后還沒有解決,還是在冷戰時期,美蘇瘋狂的在武器裝備上面投入,在龐大投入和機緣巧合之下,才解決了音障。

  這一次,楊元釗用后世的經驗,就解決了問題,第一次試驗,因為稍稍有些保守,速度只是固定在200米每秒,也就是720公里每小時的樣子,這大概是音障的入門級,接下來,有不斷的加大速度乖,讓我抱一抱(gl)。

  任何的研究有實物就好辦了,根據實物進行的研究,并且分析為什么會這樣,算是極大促進了空氣動力學,特別是音障方面的進步,對于音障的運行方式,大體上面的影響,以及突破了音障之后,所產生的變化進行了逐一的紀錄和研究,楊元釗畫出來的圖形,進行了大量的計算,增加了尾翼之后,一款更加成熟的火箭炮出現了。

  由于這一款火箭炮的加工不太容易,是一個3管并列的形態,不是之前演習之中的12管,沒有考慮到動力方面的問題,減少了火箭發動機的功率和液態燃料的量,射程從60公里的額降低到了45公里,但是精確性卻提升太多了,經過了仔細的測算,最終的結果的預計可以達到280米,甚至是160米。

  之前500米,再怎么的努力覆蓋,總有疏漏的地方,這也是火箭炮最大的問題,可是縮小一半,到了280米的時候,基本上覆蓋就足夠均勻了,至于160米,只要超過120門火箭炮,幾乎是全覆蓋,攻擊的密度有了,威力也會有。

  之所以取得這么驚人的效果,原因很簡單的,沒有尾翼的火箭,飛行姿態難以保證,會有大量的誤差,稍稍一個偏差,火箭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可是經過了尾翼他的添加之后,穩定性大增的,一定程度上面增加的精確度。

  這還是采用低密度裝載燃料的前提下,如果按照之前的標準,向其中裝入足夠多的燃料的話,射程突破60公里,甚至是80公里,都沒有任何的問題。

  借助著空氣動力學上面的積累,中國制作出了精準的火箭炮,就這一點來說,就足以讓人振奮了,最關鍵的死,逐步的掌握了大量的數據之后,特別是在尾翼的設計上,既要保證穩定性,又要保證射程,其實尾翼的增加,不完全減少射程,一定程度上利用,增加升力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增加射程,只要調整角度問題就可以了,加上火箭發動機和的燃料,這些都是材料領域的事情,如果把這些方面都給解決好,火箭的射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還可以提升一些的。

  一個尾翼仿佛是一個新的天地,跟之前就完全不同了,尾翼的出現,讓火箭動力跟飛機動力有些結合在一起,可以巡航的發射,甚至是更高的的導彈,也開始研制,平流層之中的,借助著平流穩定,可以很大程度上面,減少燃料的消耗,而且更大的火箭,甚至是巨型火箭也在立項。

  后世的火箭,已經飛上了月球,飛出了大氣層,楊元釗雖然沒有打算提前把衛星給弄出來,必要的技術儲備還是要的,火箭的基本研制成功,那么導彈和火箭這兩者都需要進行下去,火箭是他們的根基。

  楊元釗還創舉一樣的提出了三層火箭的形勢的,借助三級火箭,分離和加強,提供足夠的推力,形成更加巨大的射程,以解決單獨的火箭,不停的增大,所產生氣動力和燃料不足的問題,脫離的機體,會讓運行時候的總體的重量會更加的輕盈,相應的速度會更快。

  至于液態燃料,楊元釗也不知道,只有從高分子材料上面做準備,從石油的萃取物之中,找到能量更高的,借助著石油化工方面的推進,分離組合出更加強大能量的推進材料,火箭發動機,跟飛機發動機,從這里上面,就走上了完全的不同,不再考慮穩定性和持續性上面,更多的體現在爆發性上面,只要能夠堅持在火箭的射程,只要火箭的速度夠快,可能60公里只用幾分鐘的時間的,如果說支持幾百小時,幾千小時,甚至是上萬小時的東西不容易弄出來,可是弄出來個十分鐘的東西,只要保證在十分鐘之內,能夠承受高溫和超強動力的,這個作為火箭的材料沒問題。(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