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多普勒理論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雷達脫胎于無線電的技術,卻不單單是一個無線電的發射一個反射,牽扯到的東西眾多,幾個的無線電發射器就可以發射出無線電波,可是要有足夠的功率,并且反射回來,這就需要相當的強大的功率的,這些只是雷達的基礎,算是初步擁有雷達的功效,可以通過雷達發現遠距離的目標,可是這個目標在那個方位,距離多遠,就必須要加上一些計算,后者一定程度上面,比前者更加的重要,沒有算法,發現了也顯現不出來,更無法精準的反應出來,展現在雷達的顯示屏上面。

  雷達作為戰略性的武器,陸基和海基的出現,直接改變了戰場的態勢的,以往一些冒險的穿鑿和穿插戰術,在雷達出現的前提下的,變得無法進行了,遍布在中國邊境線的雷達站,可以保證對于艦船的提前一天預警,對于飛機的提前一小時預警,這就保證了海疆和陸地的安全,可是中國要想崛起,一只強大的戰略打擊艦隊是必須要擁有,這牽扯到的東西更多了,一款裝在飛機上面的雷達,對于航母編隊快速發現對手,并且保證偵查的效率非常關鍵,也是在海軍的保障之一。

  中國的雷達研究所沒有大師,這也是非常無奈的地方,中國的大師還沒有完全長成,之前拔苗助長,讓中國擁有了幾千萬,甚至是上億可以使用的人才,也因為這個拔苗助長,他們沒有累積足夠的知識,哪怕擁有大師的天賦,也不可能成長為大師。

  在無線電領域,中國是有大師的,就是在幾年前,被中國請回來的無線電發現者,在電力和無線電領域的超級大師特拉斯,可特拉斯是南斯拉夫人,后來加入了美國籍,哪怕對于中國的研究環境和薪水相當的滿意,他一直都沒有加入中國,這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也因此除了在理論上,楊元釗讓塔拉斯出手,奠定了無線電探測的理論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沒有再讓塔拉斯負責。

  特拉斯在之前,確實為中國科技的奠基,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他的工作更多的就轉向了民用上面,據需在無線電的民用方面,比如說,測距,探礦,還有就是交流發電上面,類似雷達這樣的尖端軍事項目,基本上跟他沒有什么關系了。

  中國的這種轉變,特拉斯也心知肚明,相對于軍事方面,他更喜歡在民用上面,比如說發電和交流電這個項目上面,這樣他也心安理得,只是在交流電和交流發電機上面,因為專利的原因,特拉斯已經成為了億萬富翁,又獲得了中國一流實驗室和器材,他可以自由自在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說無葉螺旋槳,遠距離電力傳輸等等,這些更合他的胃口。

  缺少了大師的前提下,雷達項目進行的速度不算快,哪怕有楊元釗的參與,也同樣如此,楊元釗不是一個全才,更不是一個通才,他只是一個工程師,連研究者都算不上,能夠有現在的地位,更多是一體機的作用,在雷達研究上面,很多時候,他插不上手,最多只能夠把后世聽到的支離破碎的東西告知研究者。

  楊元釗對于雷達沒什么認知,那玩意都是高大上的東西,車載雷達也多用于民用車輛上面,賽車上面,誰會安裝這個,賽車上面,幾乎每一寸的空間和質量,都要扣死,雷達這個沒有作用的東西,是不會裝在賽車上面的,即便裝上去,他是發動機的工程師,也不可能去維護那個。

  依稀記得后世雷達有一個多普勒,好像什么戰斗機雷達就是什么多普勒,他在這個雷達項目之中提出了這一點,讓雷達研究所向著哪個方面進行努力,本以為只是一個名字,在楊元釗看來應該沒有什么作用的,可是沒有想到,這個提法卻啟發了這些無線電專家,雷達跟多普勒結合,居然誕生了新的靈感。

  研究員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不是沒有,卻不算很大,預計幾個月的時間,可能讓雷達的重量大幅度的減輕,從原來安裝在重巡以上,到輕巡,甚至驅逐艦上面也可以裝上雷達,這對于海基的武器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可是對于空基來說,依然沒有用,目前中國的驅逐艦,都是大型的,最大的驅逐艦已經達到了2800噸,即便是最小的,也超過了1800噸,這樣的噸位情況下,容納一個幾十噸的雷達,只要雷達的體積不是太過,就可以接受,可是飛機,最大的起飛重量才90噸左右,還有許多的空氣動力結構,不能夠說弄就弄,后世的大部分的飛機,都是差不多的形態,也就是雷達與經濟,多了一個巨大的雷達圓盤,其他的飛機,只是一個放大和縮小。

  雷達已經走入到了死胡同了,幾乎所有的研究員都明白,必須要找尋一個新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確了的,制作出合適的雷達,可是雷達是一種新的產物,如果沒有楊元釗拔苗助長,恐怕要到20多年后才會出現,并且逐步成型,雖然在1940年左右,已經有了裝載在飛機上的雷達,可是跟二戰的雷達一樣,都是很容易被干擾,很不靠譜。

  這也是研究員們,沒有提出新的設想,只能夠在舊有的雷達上面進行修改的根本原因,因為誰都承擔不起設想失敗責任,雷達不同于其他的研究,投入相當的高,中國在半導體上面,遠超過世界的水平,可是雷達依然是半導體和無線電最尖端科技結合在一起的結果,因為先進,所以投資巨大,就拿一臺普通的重巡上使用的雷達來說,價格高達120萬,幾乎相當于一條輕巡的價格,如果把他縮小一半,價格最少翻上2翻,一旦構建錯誤,在通電和運行之中發生問題,這個雷達就無法使用了。

  空基雷達專門立項研究之后,每月的費用高達7000萬,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勢,哪怕是見多識廣的研究員,也不由心驚膽寒,西北大學獲得中央的直接撥款是10億,一個雷達研究所的分至項目,一年可能就是8.4億,這還是目前狀況,一旦提供新的構架,可能投入的就更多,成功了還好,一旦失敗,那麻煩大了。

  中國的研究員并沒有那么的保守,也不怕承擔責任,只不過對于雷達是一片未知,失敗的可能性太大了,如果真的毫無保留的投入的話,每月的花銷可能是現在的10倍,甚至一兩年都沒有成果都有可能。

  這樣投入,即便是楊元釗也感覺到頭疼,他第一次感覺到,提前弄出來了這些東西,耗費太大了,還好只是一個簡單的機載雷達,而不是火控系統,如果加上火控系統和導彈,恐怕投入會更大,他只能夠按照印象進行提點,并且敦促下面的人展開實驗。

  對于多普勒,很多人都了解,這是一款在19世紀中后期提出來理論,到現在已經超過50年,早已經不是封鎖的技術了,雷達跟多普勒合作,還是第一次,在楊元釗承擔資金,并且一力推動之下,關于這方面研究繼續下去了。

  果然這兩者之間有相同性,基于多普勒效應,再加上單脈沖的提出,一些研究員有了靈感,理論和設計開始噴薄而出,在完成了一系列的理論和計算工作之后,有3成可能性成功。

  30的成功可能性,在某些領域,已經相當低了,投入到其中,會產生巨大的浪費,可放在雷達這個世界上最尖端的項目,3成已經不低了,之前的那些項目,就算是研究員再怎么有信心和樂觀,能夠有5的成功率已經不錯了,這樣的成功率,即便是再怎么激進的研究員,也不敢拿隨便的下手,可是30,大部分的人員都看到了曙光。

  原來的路走不通,只能夠另辟蹊徑,這一款獨特的雷達,成功的可能性在3成以上,就已經值得去賭了,即便是失敗了,也等于是為成功積累經驗,因為方向對了。

  在所有人都認為,接下來是要制作的原型機的時候,出人意料的是,一力推動機載雷達研究的楊元釗,卻認為要緩一緩,他的這個意見,得到了雷達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的認可,他也認為再等等,之前的研究之中,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一些是理論認知的問題,暫時沒有辦法解決,可是另外一些,稍稍的深入研究之下,應該能夠解決。

  首席拿出了路線路和方向,所有人開始向著方向進軍,繼續深入計算,果然,一個個的結果就出來了,把一些關于多普勒和單脈沖結合理論給搞清楚,在更深的理論和更多的人員之下,5條關于兩者公式被推算出來,困擾多普勒雷達的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按照目前的成功率推算,成功率已經過五成了。

  五成的成功率,哪怕這么一款雷達使用了中國最尖端的半導體材料,甚至使用了一體機才能夠使用的新材料,也足以一試了了,哪怕是失敗了,也能夠總結出經驗。(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