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穩定科技體系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楊元釗也沒有想到,由他推動的科研模式,會變成這么一個大的科研體系聯盟,哪怕是以后世敏銳的眼光來看,這有些像是后世國家工程,國家牽頭,然后以一流的研究所和大學為領頭羊,然后把項目細分,最終全社會的努力,共同完成一個項目。

  不過那是對國家重點工程,甚至是對于國家安全,軍事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的,類似目前舉措,基本上稍稍困難一點的一流課題,都會細分下去,等于是把整個社會都納入到了這個科研的統籌之中。

  對于教育部和中央政府牽頭的這一舉動,楊元釗當然是樂見其中,非常支持給予了很多的便利,甚至連一部分的運營費用都是由楊元釗提供的,這個體系進行的相當的快,也因此造成了目前,一流學校占據了撥款之中的大頭,可二流三流學院也愿意配合的結果,只要努力,哪怕只是完成一些子項目,也是有一定的效益的,中國大學科研體系的大爆發,不但迅速的趕超了世界上平均水平,一些本身中國優勢的項目,更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在這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實力對比,更多的是鋼鐵之類簡單的大項的比拼,一般而言,這些大項強大了,最終的實力對比一定是強大的,可是實際上,國民經濟包括了許多的方面,就如同后世一樣,可能你可以造大炮,造飛機,造坦克,卻制造不了一個合格的螺絲釘,當工業體系細分到了某些細微的環節的時候,科技改變生產力也就正常了。

  打個比方吧,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在軍事實力上面,蘇聯應該是占據上風,北歐的裝甲部隊,讓整個北約瑟瑟發抖,一場在80年代進行的軍事演習,直接讓整個世界都在蘇聯的恐怖威脅之下,可是工農業的不均衡,輕工業重工業的不均衡,直接造成了壽面的解體。

  中國目前的國土面積龐大,未來可能面對問題會很多,現在在統一的前提下,在楊元釗的威望之下,暫時把一切都壓下去了,未來呢,雖然人不可能活到幾百歲,可楊元釗依然不愿意龐大的中華帝國,會這么快的分崩離析,用一點點的浪費,推動全面的發展,讓走的更穩一點,中國在軍事技術上面,已經取得了全面的超越,接下來走慢一點,走全面一點,也未嘗不可。

  正是這個理念,因為這些科研課題和項目的落實,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很快,幾乎每年都有30左右的增幅,也連帶著,政府的財政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政府需要投入的資金龐大,這個增幅也比支出增幅要高,在1914年年底的時候,政府已經有這么一部分錢,可以用在教育投入上面,只不過,經過了慎重的考慮之后的,再加上當時開啟澳大利亞戰爭,最終推遲了這個納入的過程,到1915年也在猶豫,最終,才在1916年年底,開是承接這一個任務。

  這一項,本就應該是政府投入,很多基礎的項目,也是政府收益,楊元釗不會向政府所要專利費,可是名不正言不順,在1915年開始,就開始研究這個,在1916年,政府收入進一步增加的時候吧,這一項納入到政府管理之中,可是真的納入之后,才發現,相對于基礎教育的投入,這個管理起來太難的,不是貪污,在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之中,類似后世的學霸,教育霸,科研霸還不多,甚至傳統的教育還沒有徹底的分崩離析,官員之中貪污的比較少的,再加上還有情報局在背后監控,中國可不跟后世一樣的,各個領域之中,沒有多少交集,甚至連情報部門已經發現的問題,因為保密的關系,都不會查下去。

  情報局局長石磊,是楊元釗最信任的手下,他的權利也因此擴大了,甚至在情報局之中,專門成立了一個反貪污處,專門監控官員,中國已經貧窮落后太久了,要想追上世界先進的水平,必須要把整個中國的力量都集中起來才可以。

  正是從上到下的清明,再加上合理的設置,讓這個近乎不可能出現的科研體系,出現在了中國,首先就是項目確定,楊元釗因為防止拔苗助長的關系,不可能用后世的眼光,直接指定某些項目,卻可以推動一些方面,比如說,向電力革命,向微電子,向半導體,向材料學進發,這些都是中國的優勢行業,只是一個行業傾向性,決定后世的發展方向,不會對科技產生拔苗助長的作用,只不過在科研的側重點向那個方向傾斜。

  3000多所學校,接近2萬個不同的課題,很多的課題都是從國家科委和工業部聯合下發下來的,帶著這個帽子的,都是國家重點工程,一部分甚至會獲得國家科委的專項資金,這部分,不在針對一流學校10億的撥款之中,各個教授自主的項目更多,楊元釗當然知道,如果由他來設計課題,推動課題向前發展,中國的科技會進行的更快,從1908年到1916年,8年的時間,他幾乎是以拔苗助長的方式,推動了中國的科技與世界接軌,有所突破。可是接下來,沒有一條熟悉的路,強行指揮,反而會事倍功半。

  楊元釗所知道的,不過是一個大概的方向,他要想把后世科技的每一個細小的緩解都寫下來,對于他而言,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科技領域千頭萬緒,后世已經把科技發展到了某一種的深度,每一個細小的課題,都有無數人來的研究,類似在這個時代,一些通才,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大部分的科學家,都是某一個領域的專才,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科技更快的向前發展。

  楊元釗也知道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之中,他還是一個出色的科學家,在科研領域的實力來說,不低于的特拉斯,他主導的材料學,動力學,甚至是分支裝甲和飛機,都是中國最重要的,也是發展最快的體系,不過真正了解自己的,還是楊元釗本人,他不過是一個車隊的工程師,連一個專業技術人員都不是,如果強行的干預的話,或許真的會讓中國漏掉了某些東西。

  一個人永遠不可能作完所有人的事情,中國已經擁有了雄厚的根基,在軍事科技方面,在很多的領域,已經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擁有雄厚的經濟技術和技術代差,這種情況之下,硬生生的推動這中國的科技,在某些環節,跨越時代發展,甚至達到20世紀末,甚至21世紀的水平,未必不是可能的,可是這樣以來,在基礎方面,就差了很多,楊元釗可不希望,在20年后,甚至是30年后,中國在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在補住這個差距的,所以現在只能夠推動科研想后市的程度發展。

  這個時代的科研,更多的是個人的興趣,就比如說特拉斯,還有曾經沒有成立公司之前的愛迪生,后來的愛迪生公司有些后世的模式,卻不徹底的。在后世,一個大科學家,帶領35人的主力小組,在眾多科研人員的幫助下,開啟一個課題的,科學家可以主管整體,關注整體的進度,可是一些大量的重復,基礎行的工作,根據難度的不同,交給其他人來開發,這樣極大的節約了大科學家的精力,一些基礎的東西不用他親自動手。

  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樣的方法,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實際上,可能這么做會減少在實際操作之中的靈感,可是對于這點損失來說,一定程度上面,大科學家的時間是最寶貴的,用各種層級的人員,分擔他的勞動,可以極大的節約他的時間和精力,防止把時間浪費到無效的勞動中去,這是在后事常見的做法,當靈感已經不足以支持科技向更加細微的方向發展的時候,那么,排比和推理,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了,必須要在眾多的可能性之中,尋找一條合適的道路,這個時代用的是創造者突發奇想的靈感,可是在后世,卻是無數次失敗之后的唯一的成功,兩者殊途同歸,卻又有所不同。

  在科技上面的,初期的時候,靈感很多,因為未知的東西更多,可能一個不同點位上面的突破,就足以讓科技向前邁進一大步,可是到了后世,各種基礎的科技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面對的未知可能被固化在一定的區域,再要依靠靈感來說,就分外的不靠譜,最終經過了無數的失敗之后,這才總結出后世的研究方法。

  這種方法不能算的上是最節約的方法,卻是后世的必然的,中國在發展的初期,因為要追趕世界先進,不用去尋找這些方面,可是現在,追平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水品個,要想完整的平穩的發展,恐怕需要的就是這個了,不然的話,浪費是小,失去了科技方面的優勢是大了。在一定的意義上面,中國已經有了這個資本,只要按照這樣來夯實自身的根基,未來的發展才能夠穩步和有序的進行。(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