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技術轉讓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認可了價格,記下來就好談了,雖然偵察機很不錯,德國也沒有之前的大手筆,500架的數字,被減縮到了120架,陸軍會裝備50架,海軍會裝備70架,這樣當然不可能完全滿足需要,可是快2000萬的投入,幾乎是一艘戰列艦的投入了。(最穩定)

  兩個大手筆的,潛艇差不多3億美元,飛機也超過了2000萬美元,有了這兩者之后,會對德國的戰略意圖有巨大的促進,見識到了中國強悍的科技水平之后,德國有些無奈,被自己的小弟超過,這不得不說是老大的悲哀了,接下來,哪怕在最嚴苛的戰爭環境之中,也必須要加強在科技上面的投入,受制于人的感覺,是每一個人都不愿意接受的,只要他們在某些領域獲得突破的話,類似龐大的訂單就不會出現,即便出現,花費的代價也小很多。

  接下來,,德國想要跟中國談的是后續的東西,在德國跟中國的部分合作之中,是有實物和技術的,當年德國是這么對中國的,卻沒想到,中國用了幾年的時間,就青出于藍了,現在,需要德國走中國的哪一步了。

  技術,這是提升本國科技的不二法門,中國方面當然也知道,巨額的訂單,肯定包括這一點,就如同之前的那些,在一定數量之后,是需要把技術拿出來的,簽訂了和么龐大的訂單,都接近4億美元了,中國當然會拿出部分技術,可是具體哪一個,就需要考慮了,不可能德國要哪個就給哪個,當初中國從德國哪里得到的技術,也只是不太重要的技術。

  德國專家的眼光相當的毒辣,第一個要求的技術就是,鋁合金的配方和生產授權,航空發動機的技術和生產授權。在德國下的訂單之中,更大數量的是潛艇,雖然潛艇的技術很出色,甚至獨特的外殼技術,讓德國人眼前一亮,卻沒有較大的突破,德國人只是沒辦法生產的前提下,在中國了。在產品的技術等級上面,空軍的技術是要比潛艇高的,潛艇不過是把一些項目整合起來。

  在得到了德國初步的意向之后,中國方面就立刻給了反應鋁合金不可能,這是關系到航空工業的總要東西,合金領域,或許這個鋁合金,只不過是后世很平常的輕型鋁合金,不是什么技術含量的東西,可這些東西,是最不能,材料科技是技術科技,每一種材料的出現,都伴隨著大量的實驗,耗費,甚至是時間,可以說,科技領域之中,最困難的就是合金,除了運氣之外,就只能夠依靠則海量的配比和時間,慢慢的尋找合金,甚至有些時候,因為對合金的了解不深入,甚至會漏掉一些出色的合金,本來在一定領域研究而生成的廢品合金,說不定是另外一個領域的神奇合金,這在后世的歷史之中,比比皆是。

  原因非常的簡單,材料的投入非常龐大,只是按照合理的配方,出一系列的合金產品,只要不符合這方面的性能,就放在一邊,不可能全方位的檢測這一個失敗品的性能,畢竟關于材料學的性能非常的繁多,特定的材料有特定的用途,要一個個檢測性能的話,說不定耗費就會讓人無法承受的,除非是一些接近成功的材料,或者是某一方面非常出色的材料,研究者才會深入研究機理和性能,一些表現不佳,或者明顯是極差的存在,不可能耗費資源去確定他的特性的。

  這也是材料學研究領域常見,在后世,甚至有專門對失敗材料進行在開發的,這種在開發也不是每一個都開發,只是有選擇的,或者有目標的,也只有中國,在擁有了一體機這樣的逆天神物之后的,每一個意外獲得的材料,都會得到完美的掃描,把無數性能都給展現出來,每一個廢棄的材料,都有最少180個大項,最少500多個不同的性能指標,詳細程度之高,比起后世重點研究的材料都要高。

  正因為這樣,中國在材料學上面,已經推陳出新,發展速度比起后世現代化的時代都不遑多讓,每天1萬個材料配方,這是楊元釗的必要功課,而材料研究人員,在數量龐大的材料,實驗性能等,逐步的找到規律,形成一個基本的規則,再反饋到楊元釗這里,最終增加的材料學的底蘊,兩者相輔相成之下,中國在材料學的進展相當的猛。

  類似偵察機所使用的鋁合金,已經是最初級的了,現在在中國飛機上面使用的,大部分都是第三代的鋁合金,不但重量更輕,性能也更加的出色,衍生出了最少十來種體系,特別是發動機之中使用的,耐高溫,高壓的合金,更是讓發動機的性能,有較大程度的提升。

  中國在材料學上面,有了巨大的進步,可是材料永遠是一個國家最核心的東西,最初級的鋁合金,中國都不會授權,這會最少節約的德國在鋁合金上面10年,甚至是15年時間,這是核心機密,是不可能的。

  中國方面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直接的告知德國這個結果,德國方面也知道的,他也只是試一試,之前在炮鋼上面,就遭遇過一次了中國在可以生產出15寸的艦炮之后,德國就想要技術資料,但是被中國拒絕了,到現在,只是出口炮管,現在鋁合金就是這樣,有了先例,德國當然不會翻臉,他們的目的其實并不是這個,對于空軍沒有什么想法的德國,并沒有意識到鋁合金的重要作用,只不過如果有了的話,在成本降低到一個相當的程度的前提下,這個應用的途徑還是有的,比如說戰艦的減重,雖然說使用輕質木材料的內飾,可以讓戰艦的重量進一步的降低,可是這種降低,對于戰艦的提升效果不錯,可惜無法得到。

  德國的核心要求不是鋁合金,雖然這個也非常的重要,可跟動力系統比起來,還是差了一點,這個時代,動力是基礎,無論是戰艦,還是飛機,沒有足夠的動力,都無法獲得出色的性能,中國之前的動力,就讓幻想級這個接近5萬噸的龐大戰艦,擁有充沛的性能。

  現在,就潛艇之中所表現出來,中國的動力領域更加出色,至于飛機,則證明了在小馬力發動機上面,中國微縮的優勢,一個不大的飛機上面,裝入了一個1500馬力的發動機,這并不是德國沒辦法的發動機,可是要想做的這么小,這么高的推重比,這幾乎是不可能。

  德國這一次長了一個心眼,沒有直接要求潛艇和飛機的原版的發動機組,只是向中國這邊要求在船用,機動車,內燃機等諸多領域給予支持。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在鋁合金這方面,毫不猶豫的拒絕,在動力領域卻不好拒絕了,德國也沒有要最先進的,只是要求中國幫助德國建立發動機體系。

  發動機同樣關系重大,未來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水里游的,都跟發動機有很大的關系,無論是戰艦,飛機,還是坦克,一個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發動機,一個強大的發動機,可以讓一個二流的設計迸發出耀眼的光彩,可一個疲軟的發動機,足以讓一個一流的設計變成二流。

  要不要給德國普及,成為了擺在中國方面一個巨大的問題,不過最終,中國還是決定放開,動力本就是中國最強大的地方,中國除了給出飛機和潛艇發動機的不完全版本之外,也了大量其他的技術,這些或許對德國非常重要,足以讓德國在動力領域提升兩個檔次以上,卻動搖不了中國的領先。

  中國在動力領域已經提升到了相當的程度了,最關鍵的是,中國給予的只是發動機資料,這是完整的,沒有一丁點的錯誤的資料,可是在材料上卻有所保留,只有對于材料的要求,數據,這些都詳細到了極點,卻沒有這些材料的和淬煉方法,只是這么一點,德國方面要想完成轉化和生產,沒有5年的時間,就別想,甚至5年之后,是否能夠達到完全的品相,也是很難的。

  在飛機和潛艇的訂單之后,德國又跟中國簽訂了一個不小的訂單,2億美元的各式發動機的訂單,幾乎包括了各種發動機100臺到1萬臺不等,這是獲得發動機技術的必要投入,只有交付了這些,才是技術的投入和指導,這也是獲得技術必須要付出的。

  在鄧潔乾部休整的時間,德國跟中國之間的聯絡緊密,達成了超過6億美元的一系列軍事合作,并且德國獲得了關鍵的發動機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德國的短板,在1916年,面對著的英法突然出現,破解壕溝戰的利器的時候,迅速的跟上,出了歐洲一流的坦克和裝甲車,繼續在陸軍上面保持著優勢。

  德國方面是歡欣鼓舞的,中國潛艇的出現,解決了最關鍵的破交,大量技術合作,會讓德國的軍事領域更上一層樓,可是協約國方面,卻是愁云慘淡,大量商船被擊沉的消息,還是傳到了的協約國這邊。(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