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運力問題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運輸可以用火車來解決,超過10萬個車皮,只要有一個月的時間,生產出來也不難,只不過從的巴士拉拉回來就有些困難了,陸地可以用鐵路來解決,可是海上呢,雖然中國擁有世界上數得著的遠洋船隊,每年運送到德國這邊的物資,數量極為的龐大,可以說,德國外購的90以上的物資,都是通過海上的運輸船運來的,可惜這些船都是散裝船,滾裝船和集裝箱船,沒有一艘油輪。

  中國沒有獲得足夠的石油配額,沒有辦法大規模的從世界各地拉石油回來,很多時候,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可能這個月有一定的配額,下一個月,就沒有這個配額了,沒辦法使用固定的線路和油輪,最多是在混裝輪和散裝輪的基礎上,用一些大型的罐體裝載。

  這樣的裝載,很不專業,對于每年進口不到一百萬噸的時候,還可以承受,但是當這個裝載的數量達到了每年1.5億噸的時候,不采用專門的油輪,是不可能。

  沒有預見到,德國會突然的占據巴庫,也就沒有提前準備,這也就造成了,目前中國,油輪的缺乏,相對于的液體車廂的,油輪的生產難度更高一點,中國不準備過度,大量生產萬噸級一下的油輪,那樣很快就被淘汰的,起步就是5萬噸,雖然技術上面,不成為制約中國生產的條件,可是一艘5萬噸級的油輪,最起碼要一年的時間,這樣等到油輪生產好了,堆積在巴士拉的石油可能是數以億噸了。

  任何東西,當數量級達到億這個單位的時候,總量就會極為恐怖。先不說巴士拉有沒有儲存這么多石油的能力,就說有了,這么龐大數量的石油。儲存在巴士拉,也不是個事啊。中國的需要,日常的消耗,就不是問題了。

  從知道了德國攻擊巴庫的目標之后,中國已經開始擴大產能和修建船塢了,可惜5萬噸的船塢,不是那么容易修建的,民用的船只要容易一點,可是油輪又不同于的散裝輪和滾裝輪。他建設的難度要大一點,是比較專業的運輸船只。

  從年初到現在,差不多快1年的時間,西北勉強的完成了40艘5萬噸的油輪,可惜數量還是不夠,最多把石油運到東南亞,東南亞目前已經跟中國接壤了,可惜還是沒有國內安全,從東南亞到國內,也需要漫長運輸時間。

  在沒有立刻的變出來幾百艘的油輪的前提下。只能夠采用折中的辦法,楊元釗決定,還是首先在巴士拉和巴格達之間。建立大規模的石化企業,用裂解和分解,讓石油變成不同門類的產品,這些一部分會運送到的中國,剩下的,會就地的儲存,甚至一部分的銷售,這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而國內。則要大規模的生產5萬噸以上的油輪,國內生產能力大半被戰艦所占據了。可是伴隨著中國開發整個沿海,從旅順到廣西北海的一系列的港口的開發。造船廠幾乎是遍布在整個中國的各個地方,5萬噸的船務,仔細找找,也不是不可能。

  這邊加大了生產油輪的進度,另外一邊,也不能夠只依靠鐵路,未來,當中國參戰之后,世界將會進入到空軍時代,哪怕協約國的空軍,并不能夠產生很大的效果,可哪怕是最初級的空軍,對于3b鐵路也會有極大的威脅,哪怕只有一架飛機,也會制約著3b鐵路的運力,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不可能掌控在別人的手中,那么從巴庫修建通往巴格達的輸油管道,以節約運力,并且保證安全,這樣才是最佳的選擇。在完成了輸油管道之后,哪怕有飛機威脅鐵路,也可以保證運力的,接下來江南造船廠為首的一系列船廠,會全力的生產5萬噸級郵輪,按照一個半月來往一次,一艘船極限可以來往八次,也就是說一艘5萬噸級的油輪,每年可以運回來40萬噸的石油,聯想到1.5億噸的分配,,最少需要400條船,即便是目前,中國擁有120個5萬噸級的船務的,要完成這一切,也需要4年的時間。

  中國等不了4年,那么,及時的興建大規模的5萬噸級的船塢,就成為了重中之重,最少要保證船塢的數量達到300座,才能夠保證生產能力,按照大型運輸船的效費比,可以支撐大量的石油回國,保障中國的石油安全。

  先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少量的運輸船,只能夠來往于巴士拉和東南亞之間,這中間只通過一個印度洋的北部,相當節約時間,跟完整的相比,會節約幾倍的航程的,為了方便起見,在馬六甲也會建立一些石化企業,不但滿足東南亞工業發展的的需求,也算是提前布局,無論是中東還是東南亞,都是石油密集的,提前興建,也不算浪費,建立大規模的工業之后,也方便向這里的輸入人口,對于中國而言,只有人員多了,才能夠把這一片土地控制下來。

  協約國一直都在關注著巴庫的局面,德國首先的攻克了巴庫,不代表協約國會放棄巴庫,俄羅斯點燃了巴庫的油田,這正好讓協約國相當的興奮,10座最大規模的的油井,代表著每年千萬噸的產能,大型油井對于一個產油區的重要作用,讓他們知道,最少半年之內不必擔心了,大量石油燃燒,造成的地質災害,會讓周圍的黑海和里海受到污染,即便德國拿到了這一片肥沃的土地,也不會有多少的威脅。

  可是,中國人的出馬,才10天不到,就滅掉了油田大火,很快,只要稍稍調整,巴庫就會恢復原來的生產,甚至青出于藍,獲得的更加的產能,德國已經是難以遏制了,現在又獲得了巴庫,簡直是如虎添翼的,不但可以獲得大量的石油,還可以獲得相當龐大資金支持。

  俄羅斯是一個什么德行,巴庫的油田設備,最少也是20年前了,只要德國拿出新式的設備,產油效率一定會大大的提升的,這樣的結果,并不能夠讓協約國滿意,等于在一定程度上面,增強了德國,本身德國就強大的難以抑制了,現在獲得了大量資源和資金的情況之下,協約國會面臨著龐大的壓力。

  可惜,協約國鞭長莫及,為了支援俄羅斯準備部隊,因為北海的戰局,無法出馬,剩下的,無論是波爾多的守軍,還是位于意大利的第二戰場,都無法影響到位于中歐,里海岸邊的巴庫,英法美幾次敦促的俄羅斯,讓他們在格魯吉亞開辟戰場,可是都被俄羅斯用種種的手段規避掉了,無論是中國,還是德國,俄羅斯都得罪不起,也不能得罪,失去了格魯吉亞和巴庫,仿佛是當頭一棒一樣,徹底的把俄羅斯打醒了,他們深刻的認識到了,俄羅斯的根基,永遠都在歐洲,亞洲戰局失敗就失敗了,只有穩定的守住歐洲,取得歐洲作戰的勝利,才能夠贏得一切,否則的話,德國今年拿下了100多萬平方公里,明年再進一步,哪怕是的只前進200公里,對于俄羅斯來說,就是噩夢一樣的存在,俄羅斯哪怕擁有再強大的戰略縱深,除非在正面戰場上面,抵擋住德軍的攻擊,否則,。滅亡只是時間關系。

  俄羅斯能夠抵擋住德國么?哪怕最樂觀的,堅定大俄羅斯主義者,也不可能堅信這個問題,原因很簡單,俄羅斯跟德國之間的差別太大了,戰爭爆發的一開始,俄羅斯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把目標的重點定在中國的身上,也是這種想法的直接體現,柿子總是要找軟的捏,可惜中國不是軟柿子,而是銅墻鐵壁,俄羅斯最終被撞得頭破血流。

  時間進入到隆冬,11月的下旬,整個歐洲的北方,已經是冰雪漫天了,整個歐洲激烈的戰局,也漸漸的進入平靜,雙方進過了一年的大戰,各方面的損失都不小,都必須停止戰爭,傷口,并且開啟明年的計劃.

  1915年,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個方面,在這個戰爭開啟的第三個年頭,分別的展開了軍事行動,不在謀求主要戰場的勝利,而是選擇在分支戰場,協約國選擇了中東和意大利,雖然在初期取得了成績,最終,因為蘭芳的介入而粉碎,特別是意大利方向,協約國差一點點就成功了,可因為100萬的蘭芳土人,進入到阿爾比斯山口而受挫。

  反倒是德國,再中國的支持之下,穩扎穩打,不但獲得了波蘭和基輔地區的70萬平方公里土地,并且把戰線引入到了巴庫,這個曾經俄羅斯和歐洲最重要的產油區域,世界上聞名的石油城,就這樣的成為了德國的囊中之物,并且在中國的支持下,石油產量在原有的基礎上面,獲得了激增,保守估計,德國方面可以獲得的交易數額非常的恐怖,不比移民來的低了,只要繼續下去,這會成為德國一個巨大的增長點,支撐著德國再歐洲作戰的消耗。(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