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零七章 逆天電焊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手機請訪問  楊元釗是動力工程師,對電焊了解的不多,只是在修車的時候接觸過,可是從后市帶來的,有一臺電焊機,這種沒有任何電子元件,還是最基礎的電焊機和焊條,在一體機的復制之下,已經遍布整個包頭,電焊對于鋼構和其他方面的提升,讓一些研究者看到了其中的光芒的,特別是包頭研究所在楊元釗的指點之下,繼續更深入的電焊方法,各種新鮮的電焊方法,此起彼伏的出現了。

  現在,西北已經有七八個大類,數十種不同的電焊方法,可惜把電焊應用到造船上面,卻是頭一遭,即便是楊元釗,也只能夠在造船工程師和電焊工之間進行協調,來到江南造船廠之后,解決了機械和人員的調整之后,在他的一手推動之下,第一艘全電焊汽船正式啟動。

  汽船總噸位不會超過250噸,采用的還是相對傳統的結構,電焊的所有實驗,已經在實驗室之中進行過了,強度和電焊的效果是可以保證,經過反復的實驗之后,比較適合使用在造船業上的,是氣焊,氬弧焊和無縫焊接,少數的埋弧焊,這些都通過電報發給了楊元釗。

  正是站在如此多的研究者的肩膀之上,楊元釗才能夠推動這個創舉的,唯一有些不完美的是,電焊方面的研究者,只能夠提供電焊之后的一些技術指標,要怎么的讓電焊在汽船上面使用,并且達到相當的效果,這還需要實際來做。

  理論是理論,實操是實操。任何東西總要嘗試才能夠轉化為現實,楊元釗也是明白了這一切,才選擇了300噸的船塢,實行他的計劃的,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當所有的設備和人員都到齊了之后,焊接工作正式的開始了。

  船頭的這一次焊接,以往只能夠通過柳接,通過大量的柳接件,相互之間穩定下來。這對于船頭的形態,重量和倉位布置方面都有些不利,機械加工車間,通過1200噸水壓機,保證船頭的17個部件一次性成型。負責接口的工人,也在接口的位置進行了一系列的處理,起重機吊起了兩個部分,用支架固定起來,電焊的大部分準備工作已經開始完成了。

  第一次,當然是精心準備,而電焊師傅采用的也是最穩定的埋弧焊,特制的焊料埋設在兩個零件之間。通過計算已經可以推算出最終的結果,當電焊開始,借助著焊機。遠距離的操作,電光微微的閃爍,仿佛一切都沒有做一樣,兩塊材料,在電光的閃爍之中,結合成了一個整體。埋弧焊成功了。

  王本初首先的上前,對焊接的結果進行檢查。他是負責這一艘汽船設計和施工的工程師,因為是第一艘。不可能做更大的改變,只是在細微的部分通過工程師來微調,又不是什么大型貨船的工程師,為了保密起見,楊元釗直接從西北調,800噸級普通汽船的工程師,搜索的全國還是可以找得到,王本初曾經在馬尾船廠工作過,親自設計和參與了750噸級的普通汽船的設計和建造,2年前被招募到西北,一直在黃河巡防營做炮艦的維修和建設工作,這一次被調到了這里。

  王本初已經丟下本職工作幾年了,被調到這里的時候,還擔心,自己無法完成這個工作,楊元釗的信任和工人們的努力,讓他靜下心來,比葫蘆畫瓢的完成了汽船的設計,沒有過多的改變,中規中矩的。

  對于這個設計,王本初心中沒底,換成以前的柳接模式,比葫蘆畫瓢之下,他隨便就可以設計出來,可是電焊卻是頭一次,雖然楊元釗說的簡單,按照原來的布置,只要把柳接的部分給去掉就好了。王本初是設計師,他很清楚,船舶是一件精細的東西,任何地方問題,都會影響到整艘船,他來包頭之前他沒接觸過電焊,來到黃河巡防營之后,也算是初步的接觸到了電焊,卻只是一些鋼構和炮艦上面簡單焊接,能夠把兩個鋼鐵結合成一體的電焊,簡直是神奇無比。

  可是把電焊應用到造船上,這還是從未想過的事情,他所接觸的電焊,沒有那么堅固,還有巨大瑕疵,這個在江河之中或許還勉強,到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絕對不可以,那些焊點和熔鑄,會成為船只的弱點,說不定大浪打過來,就會出問題的。

  王本初明白這一點,卻不敢提,楊元釗是誰,整個西北的無上首腦,精神領袖,他說出去的話,提出來的見解,幾乎可以得到驗證的,仿佛是預言家一樣,而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工程師,相差巨大,只能夠一步步的做好本分。

  可是當焊接開始之后,整個焊接的過程,讓王本初開了眼了,埋弧焊出了名的就是熔煉少,雜質少,埋弧計算的好的話,甚至可以達到無縫焊接,眼前的這個就是,只要稍稍打磨,就可以成為光潔的一體,如果不是之前他親眼看到,是兩個不同的部件,他甚至以為這些原來就是在一體的。

  嘆息一聲,王本初說道:“繼續操作,不要停!”

  埋弧焊可以提前準備,卻不能每一個部分都用埋弧焊,只有相對比較平整和規則的,汽船之中,只有有限的部分,是平整的,可以用埋弧焊的,其他的部分,都是有曲面的。

  不過相對于埋弧焊,氬弧焊西北掌握的最好,這也是最適合在造船上面使用的,借助著氬氣的保護,隔絕高溫的氧化作用,讓船體更加的光潔,西北電焊水平最高,對于氬弧焊掌握的最為熟悉的4個大師傅一起動手,屬于電焊的光芒,在整個船塢之中亮起來,楊元釗帶著護目鏡,仔細的看著全過程,兩個3噸左右的部件,柳接的話,需要5天的時間,其中甚至還不包括打眼和柳接件的制造過程,可是用電焊,加上前期的加工和準備,最多只用去了7個小時,現在,一切就看電焊之后的效果了。

  穩定而熟練的焊工,可以用最短的時間,保質保量的完成電焊的過程,4個主要焊工,每一個都是有成百上千次的成功經驗了,差不多35分鐘之后,最后一個焊槍,也熄滅的光明,一片焊接之后的焦糊味道彌漫,可是每一個人的眼里,都是充滿了激動。

  王本初也是其中之一,跟之前細細準備的埋弧焊不同,這個更加的不規則,也是船舶上面,比較多部件之一,它的成功,代表著整個汽船的大部分結構,可以用電焊來加工,比之前的柳接,最少節約大量的空間和重量。

  對著質檢人員打了一個收拾,沒顧上打磨和清理,專門的質檢人員,拿著質檢設備,檢測金屬內部的結構,牢固度,還有大致物體的變形程度,差不多10分鐘之后,結果上來了,跟實驗的一樣,金屬的強度要超過柳接,重量減輕了一百多公斤,最關鍵的是,光潔程度,光滑的表面,對于水的阻力,可以減少到最低的程度,除去柳接之后,穿透甚至可以形成類似刀鋒一樣狀態,平直而鋒銳。

  現在的船舶,大部分都是外斜加撞角,還沒有發展出來后世那樣的流體力學,不說外飄艦首了,直切艦首都不可能做到,一方面,流體力學沒有達到某種程度,另外一方面,也是機械加工能力,這個時代的戰艦,絕大部分采用柳接,必須要有足夠的受力點和柳接的部分,哪怕是再出色的工人,也不可能讓柳接的效果完美無缺,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風格,勉強的結合在一起,已經不錯了。電焊就不一樣了,借助著先進的電焊工具,連接點極為光滑堅固,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電焊所發揮的作用,著實的讓所有人都震驚,特別是對船舶有一定了解的人,本身占據了造船40左右的柳接和安裝過程,因為電焊和起重機的共同作用,效率極高,那些如同搭建,打眼,柳接的過程,統統被擺積木和電焊取代了,本來可能要40天左右完成的汽船,才12天左右,就已經初具規模了,主體結構已經基本成型,接下來,就是內部裝飾和動力機組的安裝,效率足足高了2倍以上。

  作為一個船廠出來的工程師,哪怕現在不再造船行業了,但是王本初很清楚,船塢等的利用率,對于船廠來說非常關鍵,800噸的汽船節約20多天的時間,換算到大型貨輪之上,提升的就更多,這怎么是電焊呢,簡直是點金手和增速器。

  看到電焊已經初具成效,甚至電焊工人和王本初也在商量著如何提升效率上面,初步的使用電焊,很多方面并不熟練,只是勉強完成了這個汽船,估計再過5天就可以出了船塢,進行海試和內部裝飾,這一路上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來,可以擠壓和提升的地方很多,打個比方來說吧,船頭加工的時候,船尾一樣可以電焊,臨時搭建的起重機可以更加的專業一點,節約其中和拼接的時間,工人們的工作順序也可以簡單的調整,讓每一個步驟都井井有條,類似這些,楊元釗大手一揮,很放心的交給他們,這些專業的事情,還是有專業的人員來操作最好了。(

無線電子書    鋼鐵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