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621 越過

無線電子書    超級電力強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面對進駐規模這個扯皮很久的問題,金毛第一個說道:“我們可以提供遠程支持,或者每個月過來一次集中解決問題,再或者派一位工程師常駐,其余幾位階段性過來提供支持,一次性提供這么多專業頂尖工程師在這個項目上,而且時間還沒有保證,我們很難調動。”

  “其他兩位呢?”

  小田切看過總部上司后笑道:“這一點,我們沒問題。”

  abb的光頭也緊跟著點頭。

  張逸夫心里也明白,這個尺度其實是很難把握的,什么叫精通超臨界電廠建設的頂尖工程師,說不清楚,這又沒有執照,沒有考核標準,小田切答應的這么輕松,怕是隨便叫幾個工程師過來混著就好了,效果也不一定好。

  反而是金毛,堅持不答應,必然是個死性子,認定了派人就要派有用的人,出色的人,可這樣的人對于誰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不可能都一下子投入到這里。

  討論了這么久,張逸夫也不愿再拖,隨即退了一步:“這樣,我們妥協,按照你說的,派一位綜合性的工程師常駐,之后每月要組織一次集中性的咨詢,派頂尖團隊過來快速解決問題,提供支持。”

  “沒問題。”金毛滿意地點了點頭,心道張逸夫這次●∑●∑,≤x.倒是好說話了。

  “注意,這些細節都會寫在標書里。”張逸夫沖阮湄點了個頭,擦去了第一個問題,“第二個點,技術轉讓方面,一期工程期間廠商提供技術給我方指定電機制造廠,同時提供咨詢與培訓。二期將30的生產任務交于我方,三期全面指導我方生產。”

  “我們對此無異議。”小田切又第一個表態了。

  那邊abb總部的工程師開始嘰里咕嚕說了一通:“超臨界機組生產并沒有想的這么簡單,不是掌握技術就可以生產的,對于原材料和生產車間也有極高的要求,我們不敢保證在三期的時候中方擁有這個能力。”

  張逸夫答道:“我們可以引進生產線,引進生產設備。甚至于直接引進你們的,我們也會組織去你們那邊培訓、學習,中國人很聰明,我不相信這些條件都達到了還無法生產。這畢竟是超臨界機組,不是航母。”

  abb工程師聽過翻譯后攤臂道:“即便如此,可能需要漫長的時間,三期工程可能被無限期延后。”

  “制定一個期限。”張逸夫直接搖頭道,“無限期延不會是我們的責任,就算出現這種情況也是你們消極對待。”

  工程師很快反駁道:“中方的領導人員和趨勢一天一變。如果下次談的時候不是你了呢?如果沒人推進這件事了呢?”

  “那就無限期延后,你們也不損失什么。”

  工程師痛苦地搖了搖頭,望向西門子的人。

  西門子戴著厚眼鏡的棕發工程師說道:“這類技術轉讓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我們在來之前也找大眾公司了解過,不確定因素很多,我們需要更深度的合作確保這個方案可行,我相信這次合作會是起點,不會是終點。既然上一點你們已經妥協了,這一點我們也不再堅持。相信具體情況會有很多變化,在完成一二期合作后,我們可以通過補充協議來確保三期、甚至四期的技術合作。”

  “可以。”張逸夫聽明白后轉望abb,“事情發展中確實會有許多變數,我方也不是不講道理的,遇到矛盾肯定會再次商談用補充協議的方式解決。姑且按照我們的方案走,你們不會有麻煩的。”

  瑞典人見德國人讓步,只得點頭,說白了這件事也是很難把控的,出問題也是幾年后了。在坐的人也許都去干別的了。

  日本人是想得最開的,也是非常了解中國人的,先全都答應了,然后細水長流慢慢磨蹭著來就對了。

  再之后三點,張逸夫也是快言快語,三下五除二跟對面談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扯皮了一個多月的事情就此有了定論。

  倒不是說他能力就比之前的談判負責人強,只是他敢負責,能負責而已,他說什么是什么,至少中方,沒人會提出異議。

  另外前面的扯皮也很重要,把小問題摘干凈,最后總結出這五個難以確定的麻煩問題,這也大大節省了張逸夫的扯皮強度和扯皮時間。

  最終兩邊人禮貌握手,終于結束了前期洽談,標書早就在寫了,剩下的就是把這些最后確定的點加進去,正式的國際招標有望在下個月展開。

  在與西門子棕毛握手的時候,這位工程師還開玩笑道:“我的同事說你很難應付,可能要談很久,沒想到這么順利。”

  張逸夫笑道:“今天的順利,都是咱們同事們一個月來努力的成果,咱們要感謝他們。”

  一句話肯定了所有人,還算愉快的氣氛中,北漠公司理所應當地組織午宴。

  席間,張逸夫又聊出了一些口頭上的事情,比如招標完成后要組織去參恭習云云,這些事外國友人自然統統答應了,張逸夫也借機問起了外國機電設備市場的現狀。

  日本人這邊沒半句實話,總是鼓吹自己市場多么火爆,年營業額多少多少億,即便金融危機也不過是毛毛雨而已,這就不用聽了。

  瑞典人始終半遮半掩,不愿多談自己的事,這也理解。

  德國人較為直接,他們直言很重視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現在歐洲正在逐漸往核電上靠,那是法國人的天下,西門子還是專注于硬實力,要把火電、水電兩方面的機組做到極致。

  理所應當地,他們也共同聊到了中國更多的機遇。

  比如三溪,比如直流輸電,比如北漠之后更多單機容量更大的機組,他們都希望在這次合作中開啟新的篇章,以此為契機緊密聯系,否則這次的技術轉讓真的太虧了。

  張逸夫也友好表示,這次超臨界的合作也將是中國電力事業的里程碑,君不見大眾在中國如魚得水么?我們需要你們,你們也需要我們,大家互相拿出誠意好好來做,這里夠你們混好久的。

  張逸夫話說得輕松,其實在他眼里,這幾位已經成為將來的對手或者伙伴。

  他的想法也借鑒于中國過去十幾年和未來十幾年的發展經驗。

  技術上的天塹,用資本越過去。

無線電子書    超級電力強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