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這是誰啊?”
“好像聽說過,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董事長還是總經理什么的。”
“怎么會坐在楊主任身邊,好像還挺熟的樣子。”
“很年輕啊…是不是有什么背景…”
看到秦海的位置離楊新宇如此近,而秦海的長相又那么年輕,屋子里那些企業的代表都小聲地嘀咕了起來。這個會場里倒也不是沒有年輕人,但他們或者是機械委的工作人員,或者是各企業負責人帶來的秘書、技術員之類,根本沒有坐到第一排的資格。而這個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的秦海,居然能夠大大方方地坐到楊新宇的旁邊,而且坐下的時候楊新宇明顯還對他客氣地寒暄了幾句,這就不能不讓人產生各種猜測了。
在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家那里,秦海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名氣,前者看重的是他手里的投資,后者則把他看成是榜樣。但此刻這個會議室里,坐著的都是各大國有汽車企業的老總,在他們眼里,所有的民營企業家不過都是游擊隊,根本沒有與他們這種正規軍對話的資格。至于說秦海旗下的企業有多大規模,秦海個人有多少資產,他們并未關注過,否則或許會對秦海另眼相看。
“這個秦總是大秦工業集團的董事長,他們這個5∵,w⊕ww.集團搞材料有兩下子。我們浦桑汽車國產化的時候,秦總經常到我們廠里去,那時候楊主任還在國產化辦當副主任,秦總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將。”
浦江汽車集團的技術副總袁龍升在下面給同僚們做了一個介紹,這一干人中,對秦海最了解的就是他了。當年他是浦江汽車公司的技術處長,與秦海打過不少交道。二人有些私交,他對秦海本人的能力還是頗為欣賞的。
“原來如此。”眾人都微微點頭,既然秦海曾經是楊新宇的手下,那么此時出現在會議桌旁也就有情可原了。說不定楊新宇是把他當成一個秘書來用也未可知,至于說二人之間的寒暄,也可以解釋成楊新宇平易近人嘛。
會議準時開始了。楊新宇作為主持人,分別介紹了一下參會的各位代表。坐在最前面的,分別是幾大汽車集團副總一級的領導以及總工,還有幾家科研院所里的學閥級的專家,此外就是幾個相關部門派來參會的官員。機械委的大主任也友情出現了一下,給大家講了幾句沒油沒鹽的套話之后,就離開了,隨后會議便進入了正題。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我國汽車工業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技術,轎車生產形勢一片大好,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北店汽車集團副總王凱華首先發言,他用了一長段官樣文章把整個汽車產業都夸獎了一番,當然也沒忘記歌頌一下包括楊新宇在內的上級領導的英明神武,隨后才話鋒一轉。開始了人們期待已久的“然而”句式:
“然而,從總體上看。因為種種歷史原因的限制,我國的汽車工業水平遠遠落后于世界汽車工業水平,而汽車發動機的水平又落后于汽車工業的水平。具體到轎車用汽油發動機而言,近十年來我們雖然引進了一些國外的技術,但這些技術都是國外十多年前的水平,許多技術指標已經落伍。比如。在配氣系統上,國內引進的技術都是單項置凸輪軸或頂置氣門、化油器式,而且在引進后壓縮比也有所降低,而這些技術在國外已經全面淘汰…”
秦海攤開一個筆記本,不停地記錄著王凱華的發言。由于事先做過足夠的功課。他知道王凱華說的東西都是對的,雖然有一些習慣性的套話,但所提出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
在場的眾人顯然也都贊同王凱華的分析,在他長達半小時的講話結束之后,眾人毫不吝惜地給予了他熱烈的掌聲,更有熟悉一點的人還對他點頭稱贊著:
“老王,講得不錯!”
“王總有見地,不愧是老汽車人!”
接下來發言的,是華青大學汽車系的一位教授,名叫蔣海林。他從國外汽車發動機的發展趨勢談起,說到面向21世紀的新型轎車發動機開發應當重點解決這樣一些問題:汽缸數量和排列方式、換氣方式、結構與重量、燃油經濟性、排放控制、可靠性等等。專家說話比企業領導的水平又更高一疇,在蔣海林發言的時候,非但秦海在忙著記錄,坐在后排的那些工程師、技術員們也都拿著本沙沙沙地記錄著,生怕錯過什么重要的內容。
“目前,美國電子控制噴油系統的裝車率已經達到了100,德國超過70,日本超過60,而我們國家則是剛剛起步。要解決電子噴油技術,涉及到電子、材料、加工工藝等各個方面,僅靠一家企業單打獨斗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由國家牽頭,企業和院校充分合作,才能取得有效的進展。”蔣海林字正腔圓地說道。
“我打斷一下蔣教授,請問咱們華青汽車系對電噴技術有沒有研究?”楊新宇插話道。
“當然有,我們一直都在追蹤國際先進技術。”蔣海林答道。
“如果要把這些研究轉化為實際可以進行應用的技術,需要什么條件?”楊新宇又問道。
“資金!”蔣海林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目前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理灤究方面,我們希望建立一個電噴技術實驗室,報告打到學校,就被駁回來了,說是沒有足夠的經費。王總、袁總他們倒是表示過愿意拿出一些資金來支持我們的研究,但杯水車薪,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說到這里,他向王凱華、袁龍升等人微微點了一下頭,表示自己所說的正是他們幾位。楊新宇順著蔣海林的目光向幾個人看去,然后微笑著問道:“王總、袁總,你們給蔣教授他們提供過多少資金啊?”
“我們提供過三次,一共是35萬還是45萬,我記不太清了。”
“我們是72萬吧,也是分三個項目提供的,不完全是針對電噴技術的。”
二人分別回答道。
聽到兩個人回答的數字,秦海微微地皺了一下眉,會議室里其他的人都沒有去留意秦海的這個小動作,倒是楊新宇心有靈犀,對秦海投去一個會意的眼神,然后不動聲色地對蔣海林說道:“蔣教授,您繼續說吧。”
蔣海林沒有被這段插曲所影響,他繼續介紹著國外發動機技術的前沿,對國內發動機研究工作提出了種種美好的展望。秦海一開始還沒有太多的感覺,聽著聽著,慢慢就覺得一些不對的味道了:這老頭提出的目標太高遠了,基本上是打算在2010年之前超英趕美的節奏。
憑著后世的記憶,秦海知道即便到了新世紀,中國的轎車發動機在全球還是處于比較落后水平的,具體的原因他不太了解,但與蔣海林的目標相比,落差實在有些大。他不知道是因為中國汽車產業選擇了錯誤的方式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還是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難度的確有這么大,總而言之,他有些懷疑這個目標是不是切合實際。
蔣海林之后,又有幾位企業領導和學者先后發言,他們有的針對一項具體的技術進行闡述,有的則是從國家宏觀管理的高度提出想法,歸納眾人的觀點,不外乎是認為中國的轎車發動機與國外差距太大,必須奮起直追。而要追上國外的腳步,只能依靠國家的支持。至于說什么叫支持,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那就是資金。
“在你們幾家汽車企業和行業協會聯合提交的報告上,要求國家撥款20億元,開展先進轎車發動機的研發,機械委的領導碰了一下頭,委托我向大家詢問一下,如果給你們提供20億元的撥款,你們能夠在什么時間拿出達到什么水平的發動機?”楊新宇把一份報告放到桌上,然后看著眾人,平靜地問道。
幾位車企領導互相交換了一個眼色,王凱華代表眾人表態道:“2005年,最遲不晚于2010年,我們能夠拿出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發動機。”
“你們有幾成把握?”楊新宇追問道。
“八成。”王凱華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王總,我是搞材料的,對汽車是門外漢。我想向您請教一個關于材料方面的問題,不知道是否可以?”秦海發言了,他并不是喧賓奪主,而是看到了楊新宇對他的暗示。楊新宇請他來參會,就是讓他來當挑刺的惡人的,反正他也不在乎得罪這一群領導,實在說錯了什么,楊新宇可以給他圓場。
王凱華對于秦海突然發話有些吃驚,他愣了一下,然后笑著說道:“秦總有什么問題就盡管提吧,不過我可是個外行,有些問題不一定能夠回答得上哦。”
“王總客氣了。”秦海也微笑著,說道:“楊主任手里的這份報告,我也拜讀過,我有一個疑問:報告中關于發動機相關材料的研發投入,能不能保證這些材料被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