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四十八章 諸葛恪搶任務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我是阿斗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聽了傳令兵的稟報,陸遜臉色也變了一變,不過很快就恢復了過來,再次露出一副古井無波的面容。☆→頂☆→點☆→小☆→說,x.沒辦法,他是大都督,是大家的主心骨,誰都可以慌亂,唯獨他不能露出一絲慌亂的樣子,否則可是會大大影響士氣的。

  強自鎮定下來的陸遜故作不屑地道:“哼!跳梁小丑而已,何必在乎。”

  見到陸遜鎮定自如的樣子,眾將也漸漸鎮靜下來,慢慢都跪坐回各自的案前。見場面安穩了下來,陸遜才道:“關索的部隊并沒有火器,還是靠著刀槍劍戟作戰,我們又何需害怕他。命令赤壁的守將務必要拖住他,我們再從水師中抽調兩萬人去增援,到時候和守軍前后夾攻,必然能大敗之。”

  在蜀國的超級戰艦出來之前,這個時代的水師作戰手段基本上還是跳幫肉搏為主,所以東吳的水師完全可以上岸當陸軍使用。他們有點像后世的海軍陸戰隊,船只不過是運載工具,雙方接觸后就登船或者登岸廝殺。

  “諸位,有誰愿意去會一會這個關索。”陸遜沒有直接點將,而是開口問道。

  “末將愿往。”徐盛第一個站出來搶任務。

  “誒,徐叔父,那關索不過是一毛頭小子而已,何需勞煩徐叔父出馬。倒不如就讓小侄去會會他如何?”說話的人二十出頭,儒生打扮,長得唇紅齒白,俊朗不凡,一看這氣度就不是一般人。此人姓諸葛名恪,字元遜,是諸葛瑾的長子,也即是諸葛亮的侄子。

  徐盛兩眼一瞪,道:“元遜,你也想來搶你徐叔父的功勞?”徐盛比諸葛瑾小三歲,兩人同殿為臣,平時關系不錯,所以他和諸葛恪以叔侄互稱。

  “徐叔父,不是恪想搶叔父的功勞,恪這樣做實在是為叔父著想。叔父您想一想,那關索是誰?他不過是那關云長的野子,叔父和關云長是同輩,您去和他對敵不是自降身份嗎?而且這場仗,不管輸贏對您都沒有好處。打贏了別人會說您以大欺小,打輸了就更不得了了,會說你連一個后輩都不如。

  所以,恪為叔父著想,請叔父千萬不能去跟關索交鋒,這種小輩,還是交給小侄吧。小侄和他同輩,輸贏都無所謂,當然,小侄是不會輸給這樣一個只有匹夫之勇的毛頭小子的。”諸葛恪最后一句話是說給徐盛聽的,也是說給陸遜聽的。

  “哼!就你心眼多,想搶任務就直說嘛,偏要說一堆漂亮話。”徐盛說完,重新坐了回去,不過也有沒再提要搶任務的話,顯然諸葛恪的話已經發生了作用,他已經默認了將任務讓出來。

  “嘿嘿,請叔父見諒,見諒。”諸葛恪嘿嘿笑了一聲,拱手對徐盛行了個禮,道。

  陸遜見再也沒有人出來自動請纓,于是道:“既如此,那就讓元遜去吧。元遜,你持本督令箭到大營中調撥兩萬人馬,即日就出發,星夜馳援赤壁。關索雖然年幼,但是其人武功高強,據聞其已得云長幾分真傳。你須認真對待,切不可輕敵。”

  諸葛家多天才,上一輩的諸葛亮和諸葛瑾都是人中龍鳳,諸葛恪也是從小就以神童著稱,在東吳的小一輩中名望很高。他小小年紀就已得到孫權的賞識,弱冠之年孫權就封他為拜騎都尉,并命其輔助太子孫登,是東宮幕僚領袖。

  他這次跟著陸遜出征是奉太子之命出來鍍金的。他畢竟是文人,在軍隊沒有影響力,急需通過戰功來提高他在軍隊中的威望。在軍隊中,一切都是以軍功為衡量標準,你沒有軍功,名聲再大那些大頭兵也不一定服你,你戰功赫赫,就算是個平頭百姓他們也會擁護你,支持你。

  孫登作為太子,很需要在軍隊中有一定影響力,這樣他才有可能坐穩這個太子位,于是,他派出自己的幕僚長諸葛恪跟隨陸遜出征,希望他能在這場戰爭中撈點功勞,增加東宮在軍隊中的話事權。

  東吳的繼承人爭奪戰很激烈,陸遜其實是親太子派的,多多少少會給予諸葛恪一些照顧,再加上他也知道諸葛恪從小就很有才能,是自己很看得起的后輩,所以也就很爽快地答應讓他出戰撈戰功。

  “謹遵大都督的教誨。”諸葛恪雙手抱拳行禮后就大踏步走出帥帳,到軍營中去挑選出征的人馬了。

  這個時代的文人可不是唐朝以后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百無一用的書生,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多數能文能武,上馬能指揮千軍萬馬平定天下,下馬能激揚文字治國安邦,出將入相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最有代表的人物是諸葛亮、司馬懿和陸遜等人,這三個人都是文人,都是丞相之才,但是他們也能統領大軍作為元帥去征戰。

  諸葛恪也不例外,由于有個上層社會的家庭,他從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君子六藝”他樣樣精通。儒家主張作為一名“君子”,最少要學六種技能,分別為:“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教育之中,禮、樂、書、數之教為文,射御為武,所以六藝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備的教育。

  可惜到了唐朝以后的皇朝,儒家學說進入了一個誤區,曲解了孔子他老人家的學說,并逐漸拋棄了“君子六藝”中武的方面,儒家弟子逐漸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中華民族整體性格也逐漸變得膽小懦弱,失去進取開拓之心,繼而迅速被西方文明拉近距離并超越,直到近現代才開始重新雄起。

  諸葛恪就是這個時代典型的文武雙全的讀書人。因為這個時代的戰爭已經沒有了車戰,所以御術改為騎術,他會騎馬,而且騎術不錯,箭術也還湊合,雖然不能做到百步穿楊,但是也不比一般的弓兵差。他自小更是飽讀兵書,對于帶兵出戰一點也不怯場。

  夏口離赤壁三百多里,諸葛恪率領部隊日夜兼程趕路,只用了三、四天時間便趕到了赤壁城外。赤壁只是一座臨江的小鎮,只有低矮的城墻,不過因為是軍事重鎮,這里駐扎了足足五千名東吳士兵。

  赤壁本來是個默默無聞的地方,人們熟知它是因為赤壁大戰。但是,赤壁之戰的戰場其實并非在赤壁,而是在江北的洪湖烏林。

  因為曹操是駐軍在江北的,曹軍大營被火燒,自然也是發生在曹軍屯駐的烏林,而處于江南的赤壁,只是周瑜駐屯軍馬、屯集戰爭物資、籌謀戰事及諸葛亮所謂“祭東風”的場所,而非戰場。

  所以赤壁之戰實際應該叫烏林之戰,不知道后世人怎么搞錯了,將這場大戰按了個毫不相關的名字。有考古學家說:三國古戰場在烏林,因為戰火映紅對江的石壁,故名“赤壁”,但這只是一家之言,真實歷史是怎樣現在已經無法考究了。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我是阿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