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七章 新陣法

  火槍兵雖然做好了攻擊的準備,可是,他們卻沒有射擊的機會。藤甲兵已經和東吳軍混戰在一起,晚上視野又不清楚,這個時候沒人敢亂開槍。

  開玩笑,雖然說現在的火槍都已經有膛線、有準星,不過那準確性還真是不敢恭維。誰有把握百發百中?有的話都進特種部隊了。于是怕誤傷自己人的火槍兵只好在那里干瞪眼,只有偶爾在看到有落單的東吳兵時,才放幾槍冷槍。

  戰況不用說都是一邊倒的,東吳兵不斷被砍殺,藤甲兵中刀的更多,不多傷亡的很少,他們一個個都有鋼鐵俠那么勇猛,五百個鋼鐵俠可想而知有多可怕。

  經過以前多場戰斗的檢驗,劉厚終于認識到一招斜劈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在最近,他讓藤甲兵中的老兵開始多練習兩招:橫砍和斜撩。

  老兵是指已經加入藤甲軍多時,斜劈動作已經練習得爐火純青的士兵。斜劈依然是藤甲兵新兵入伍的主要訓練科目,只有將這招完全掌握了,才能開始練習那兩招進階招式。

  這兩招其實也很簡單,橫砍就是將刀在敵人腹部位置橫著割過去,如果得手,敵人一腔子的下水就會掉得滿地都是,和日那個本人的切腹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一個是自己切,一個是別人幫他切而已。

  斜撩是和斜劈相反的動作,是刀在下面時,四十五度角斜著往上撩,這一招往往能使敵人防不勝防。同時,主要是為了銜接斜劈動作。

  例如,當一個藤甲兵舉刀從敵人的右上方斜劈向左下方時,敵人后退躲開了,這個時候,藤甲兵可以踏前一步,拉近和敵人的距離,然后只需要將刀刃翻轉,順勢將刀從左下方往上撩到右上方。

  接著再反過來做斜劈動作,這樣一來,刀無論往下走還是往上走都帶有攻擊性,攻擊效率倍增,敵人更難防備,攻擊頻率加快也使得很多敵人來不及躲避。

  在以前,斜劈完后,只能再將刀舉過頭頂再劈,這個過程白白耗費了很多時間,足夠讓有經驗的敵人捅自己一刀了。雖然有藤甲保護,一般情況下不至于受傷,可是刀上傳來的沖擊力還是會作用在身上的,甚至有些運氣不好的被捅到眼睛部位就死翹翹了。

  所以,新加入的這兩招,尤其是斜撩使得這些藤甲兵的戰斗力又提高了一個檔次,雖然他們訓練這兩招的時日尚短,還不夠熟練,不過在這次戰斗中已經發揮出不俗的效果了。

  東吳兵被快速清除掉,很快就死傷過半,最后,在火槍兵放冷槍狙殺了東吳的領兵將領后,這支東吳軍終于崩潰了。

  東吳兵四散逃跑,因為在黑夜中,周圍情況不明,蜀軍也不敢追擊,只能收兵返回。而在第六營藤甲兵結束戰斗前,鄂煥已經派出了第二支阻擊隊伍。

  原來熱氣球又示警,說東北方向來了一支足有三千人的敵人。到了現在,地道口周圍已經聚集了三個熱氣球,它們分三個方向監測著東吳軍的動向,及時為地面部隊作出預警。

  在這段時間里,又有一千多人通過地道進入城中,鄂煥感到兵力充裕,于是,毫不猶疑地派出一千人去阻擊這支三千人的部隊。

  到第六營人馬返回時,鄂煥又派出了一支一千五百人隊,去截擊正北方向來的一支五千人的東吳軍。這個時候,第三師的藤甲兵已經上來了足足一萬,兵力充足得很。現在正在上來的是第一師第四團的火槍兵,團長是張柏。

  按照計劃,這一團的火槍兵上來后,再輪到第三師其余的五千藤甲進城。很快,東吳軍陸續派往這邊的部隊都被鄂煥和關興派出的阻擊隊伍消滅。

  這樣的添油戰術正中蜀軍下懷,東吳軍一共添進去了六支隊伍,總人數在三萬人左右,被殲滅的差不多有兩萬人,其余人馬則潰散無蹤。

  陸遜終于發現了問題,馬上發布命令,阻止了這種添油戰術般的打法。他嚴令所有部隊不準私下出戰,所有部隊先在一個地方集結,就地等待命令。

  造成東吳軍使出這樣的添油戰術主要原因在于:前段時間因為軍營頻頻被空襲,陸遜將部隊混入到民居當中。

  這么多的人馬,要分散容易,要聚集起來就很難了。陸遜在一收到有蜀軍進城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就發布命令讓部隊集結。可惜,要將散布在廣大民居中的士兵聚集起來困難重重。

  這個年代又沒有高音喇叭,傳令兵們只好一邊敲鑼打鼓,一邊高聲叫喊,走街串巷地去傳達命令。

  這個過程肯定快不了,尤其是有些巷子比較深的地方,還不一定能聽得到這些人的呦喝聲。更嚴重的是,因為散居在民居當中,軍官們對士兵的約束松了很多,很多士兵的自由主義思想開始泛濫。

  于是乎,偷偷喝酒的有之,睡懶覺的有之,賭錢的更不少,甚至尋花問柳的也不在少數。

  這其中有沒有違法犯罪、禍害百姓的就不得而知了,總之,要在士卒處于這種放任自流的狀態下,在三更半夜時緊急集合,真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務。

  這才造成了有些部隊集結快,有些部隊的士兵姍姍來遲的結果。結果那些先集結完成的就被先投入戰斗,充當添油戰術的燈油。那些晚來的反而因此暫時保存了性命。

  本來,這種添油戰術在一般情況下是沒錯的,在知道自己的老窩有一個缺口,有敵人從這個缺口進入時,讓人暫時去頂住,防止更多敵人涌進來,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這是很常見的應對方法。

  之前,東吳軍通過地道偷襲蜀營時,蜀軍采取的應對方法大抵也是這樣的。可是,不同的是,兩軍戰力相差太遠,蜀軍添油戰術可以有效消滅進來的敵人,事態不但沒有擴大,反而不斷將東吳軍的占領的地盤壓縮。

  而現在輪到東吳軍用添油戰術,變成了東吳軍添進來的油不斷被消耗,蜀軍占領的地盤和涌進來的部隊都不斷增加。

  陸遜果斷取消了添油戰術,在離地道口約3里路的一處較大的空地中集結部隊。打算等聚集的部隊達到一定規模后,再一鼓作氣尋求蜀軍決戰。可是,東吳軍這么大規模的動向早就被天上的熱氣球偵知。

  熱氣球第一時間將這個情況匯報給地面部隊。鄂煥召集關興、張柏等將領商議對策。其實也不用怎么商議,山不就我,我便去就山,敵人不來攻我,我就主動出擊去攻打敵人。

  蜀軍這次進來不是打醬油的,是來尋求決戰的,那里還會像以前那樣,守在一處等別人來打。眾將簡單地交換了幾句意見,就有了決定,最后由鄂煥拍板,主動出擊,干他nian的。

  這次鄂煥決定派出五千藤甲兵,外加關興的第二團一千五的火槍兵,一起行動去干掉這一大堆的東吳兵。這次行動,鄂煥決定試驗一下一種新的排兵布陣方法。

  在過去的數次大戰當中,藤甲兵和火槍兵有多次協同作經歷,不過,并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戰法,很多時候,排兵布陣方法都是主將臨時起意,隨意指定的。

  大多數時候,就是簡單地讓火槍兵躲在藤甲兵后面伺機放槍。這樣一來,兩個兵種的配合并不默契,存在很多磕磕絆絆的地方。

  有鑒于此,劉厚開發出一種新的排兵布陣方法,當然,這種方法還沒經過大規模戰斗的檢驗,好用不好用現在還不好說。

  這種布陣方法其實也不復雜,就是先排兩排的藤甲兵在前,接著是一排火槍兵,最后又是一排藤甲兵。當然,火槍兵那排的兩側也各站一個藤甲兵。

  說白了,就是用藤甲兵將火槍兵團團圍住在中間。就是這樣,一共四排士兵作為一個作戰單位一起行動。前面兩排藤甲兵負責正面廝殺,中間的火槍兵負責遠程射殺。后面還有一排藤甲兵護著后路。

  由于現在是巷戰,沒有多少開闊地,這次每一排就以班排為單位,四排組成一個戰斗單位。在狹窄的地方,每一排就是十個人,四排一共四十人就組成一個戰斗單位。

  到了開闊一點的地方,有條件展開的話,這些小的戰斗單位就組合起來,以一個排30人為一排,這樣一個戰斗單位就是120人。

  很快,各個班排就將隊型排列好,鄂煥一聲令下,部隊就出發向著東吳軍集結之所沖過去。

  東吳軍本來是打算集結后就去進攻敵人的,所以在這個臨時集結的場所沒有做任何的防御措施。沒有防御工事,甚至連負責防守的士兵也沒有分派。

  所有部隊亂糟糟的東一堆西一堆,聊天打屁的有之,抱怨不斷的有之,更多的是在哈欠連連,甚至找地方斜靠著打瞌睡。誰半夜被叫醒能有個好心情和好精神?

  蜀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編好隊,一頭沖進毫無防備的東吳軍中的。東吳軍登時像炸了窩的螞蟻,倉促之下應戰,平時的戰斗力十成里發揮出來的不過兩三成。

  戰斗呈現一面倒的態勢,蜀軍每個戰斗單位就像一部割草機,或者說是推土機,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幾十個戰斗單位,就是幾十部推土機、割草機,在戰場上縱橫來去,東吳兵被一茬茬割倒。殺戮最多的是前排的藤甲兵,而論起殺戮目標的價值,卻是火槍兵占優。火槍兵一上來就專挑東吳軍中的各級軍官狙殺。

  一旦發現有價值的目標,他們往往叫上身邊幾個人一起集火往目標身上招呼,以保證狙殺效果。東吳軍第一時間就損失了大量各級軍官,指揮系統登時癱瘓,本來夠亂的部隊就更亂了。

  (天津)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我是阿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